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为你打开一扇门》知识导学
   [标签: ]

为你打开一扇门

很多同学喜欢阅读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现在的语文新教材相对以往的教材文学气息也更浓郁。那么文学的特点、功能是什么?阅读文学作品对我们有何意义呢?在本文中,著名作家赵丽宏用细腻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我们回答了这些问题。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深入浅出[注: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生动形象阐述道理的方法。
  2.学习并掌握本文丰富多彩的词汇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3.认识阅读文学作品的意义,培养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学习要点
  1.基础知识
  (1)字词
  徘徊(pái huái):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②比喻犹豫不决[注: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来回浮动、起伏。
  诠(quán)释:说明、解释。诠,详尽解释、阐明。
  憧憬(chōng jǐng):向往。
  裨(bì)益:益处。
  潜(qián)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性格和习惯受其他方面的影响、感化而不知不觉[注: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地变化。
  危言耸听[注: 危言:使人吃惊的话;耸:惊动;耸听:使听话的人吃惊。指故意说些夸大的吓人的话,使人惊疑震动。]:故意说吓人的话使听的人吃惊。
  广袤(mào):广阔,宽广。
  帷幕(wéi):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写照:真实的描写。
  跌宕(dàng):这里指起伏、上下。
  真谛(dì):真实的意义或道理。谛,佛教指真实而正确的道理,泛指道理。
  敲门砖[注: 敲门的砖石,门敲开后就被抛弃。比喻骗取名利的初步的工具。]: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达到目的后就可抛弃。

  (2)有关作者:
  赵丽宏,散文家,诗人。上海市人,1951年出生于上海。“文革”期间曾下乡插队,1977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2年初毕业。在《萌芽》月刊从事多年文学编辑工作,1987年应聘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现为上海市作家协会副主席。20世纪80年代初出版第一本书,至今已著有散文集、诗集、报告文学集等共40余部,有多种著作在台湾和国外出版。

  (3)写作背景
  本文是作者为语文出版社和天津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中国学生必读文库·文学卷》写的序文。文学卷共分四卷(散文卷、小说卷、诗歌卷、戏剧卷),共200万字,由赵丽宏主编。序文写于1997年春季。这套文库2000年已出版。文库中,除文学卷外,还有艺术卷、社会卷、科学卷。

  2.理解课文
  (1)本文的题目有何特点?“题眼”是什么?
  为你打开一扇门”这个题目新颖别致,生动形象。题眼是“打开”二字。围绕它.文章以“议论大门——初识大门——打开大门”的思路展开,逐层深入,使青少年读者渐入佳境[注: 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2)试分析本文的结构及其内容
  全文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先以“关闭”引人探求,以两个“只要”激发信心,激励青少年打开种种未知领域的大门。再由“无数”转到“一扇”。用深人浅出的语言阐述文学的特征、内涵、功能和育人作用,使青少年对文学的重要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部分,引用先前写的《致文学》一文,用热情奔放的语言从不同角度称道文学的奇特个性,激励青少年亲近文学,走进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不断充实自己,陶冶自己,提高自己。

  前后两大部分各有所侧重,第一部分重在阐述文学的功能,以理激人,第二部分重在描绘文学的魅力,以情感人,这两大部分在内容上相辅相成[注: 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结构上前后照应,语言风格上相互映衬,可谓珠联璧合[注: 璧:平圆形中间有孔的玉。珍珠联串在一起,美玉结合在一块。比喻杰出的人才或美好的事物结合在一起。]浑然一体[注: 浑然:混同在一起的样子。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3)课文“致文学”部分从哪几个方面描述了文学?
  课文“致文学”部分从多个方面描述了文学。这些方面有:文学内容的广阔性,文学反映社会生活的丰富性,文学内容时空的超越性,文学作品对读者的移情性,文学价值的永恒性以及文学对人类的反作用性等。它们形象地表述了文学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教育功能和鉴别功能。

  (4)总结本文的主旨
  这是一篇书序,作者凭借对文学的深刻理解和感悟向读这部《文学卷》大书的青少年读者介绍文学。课文用散文诗式的语句,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文学是什么,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文学的魅力。激起青少年读者对文学的浓厚兴趣,鼓励他们去打开文学这扇神奇的大门。

  (5)简要概述本文的写作特点
  这篇书序在写法上很有特色。表现在:
  ①运用比喻,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像。使他们了解文学,亲近文学,热爱文学,逐步走进文学的大门。

  ②拟人手法和对话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用文学的语言来阐述文学、描绘文学的手法。课文第二部分中的“你”指代文学,作者把文学这一抽象的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对话的方式描绘文学的魅力,给人以亲切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③亲切的语气,真挚的情感。作者是当代散文家、诗人,对文学有着特殊的兴趣、爱好和感受。用文学的语言来描绘文学。关键在于对文学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的实质又在于作者对青少年读者的关爱和信赖,由此转化为亲切的语气和真挚的情感,使青少年读来爱不释手[注: 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备受鼓舞。

  三、研究性学习
  比较一下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戏剧、散文)与应用文(通知、说明书、公文、合同等)的区别。

中 考 解 析

  (2002,北京市东城区)给下面词语中红色的字注拼音。
   拈轻怕重[注: 指接受任务时拣轻的担子挑,怕挑重担。](   )  深恶痛疾[注: 恶:厌恶;痛:痛恨。指对某人或某事物极端厌恶痛恨。](   )

  【考点】:形声字、多音字读音
  【分析】:本题考查易误读字的读音。“拈”容易误读半边“占”,“恶”是多音字也容易误读。这两个词的正确读音是:niān,wù。

  (2001,浙江省温州市)选出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
  a.在夏日暴烈的阳光下,牵牛花偃旗息鼓[注: 偃:仰卧,引伸为倒下。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不让敌人觉察。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

  b.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
  c.鄙薄自己的岗位,一味好高骛远[注: 好:喜欢;骛:追求。比喻不切实际地追求过高过远的目标。],是成不了才的。
  d.严励打击各种刑事犯罪分子。

  【考点】:字形
  【分析】:答案为d项。辨识错别字,要将字形与字义结合起来。d项中的“严励”的“励”应为“厉”,意为“厉害”,“严厉”意为“严肃而厉害”。这两个字是形似字。

  (2001,湖北省天门市)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  )
  a.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b.他先把介绍信给恒元看了,然后便说这人是怎样怎样一身土气?
  c.北京时间1990年3月3日20时10分,我们终于准时到达本次探险的终点——苏联和平站。

  d.现在东六宫大都作为古代艺术品的陈列专馆,展出宫内收藏的青铜器、绘画、陶瓷……等。

  【考点】: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分析】:答案为c项。a项“但自己断定”后应该用冒号,表示提示下文。b项是陈述语气,句末应该用句号。d项中的省略号与后面的“等”表意是重复的,省略号应该删去。

(2001,江苏省淮安市)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关联词语,正确的是(  )
  我们并不是吝啬鬼,并不是那种临死的时候看见点两根灯草就闭不下眼睛的人,适当地改善自己的生活,有节制地满足自己合理的物质要求,_________“你管得着吗”,___________是顺乎天理、合乎人情的。我们只是认为:无节制地信手乱花,_________是自己的劳动所得,_________是有背于节约精神的。
  a.尽管  但   只有  才
  b.岂但  而且  即使  也
  c.尽管  但   只要  就
  d.岂但  而且  因为  所以

  【考点】:关联词语的正确使用
  【分析】:答案为b项。选择关联词语填空,应该先整体了解句意,理解文段中各分句的意思,分析分句间的相互关系,再采取代入法和比较法排除确定。“岂但”是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但”,“岂但……而且……”是表示递进关系的关联词语,用在句中,符合句意。“即使是自己的劳动所得,也是有背于节约精神的”是假设关系的复句,表意正确。

 

 

课外拓展

童 年 笨 事

赵丽宏

  如果回想一下,每个人儿时都会做过一些笨事,这并不奇怪,因为儿时幼稚,常常把幻想当成真实。做笨事并不一定是笨人,聪明人和笨人的区别在于:聪明人做了笨事之后会改,并且从中悟出一些道理,而笨人则屡错屡做,永远笨头笨脑地错下去。

  我小时候笨事也做得不少,现在想起来还会忍不住发笑。

追“屁”

  五六岁的时候,我有个奇怪的嗜好:喜欢闻汽油的气味。我认为世界上最好闻的味道就是汽油味,比那种绿颜色的明星牌花露水气味要美妙得多。而汽油味中,我最喜欢闻汽车排出的废气。于是跟大人走在马路上,我总是拼命用鼻子吸气,有汽车开过去,鼻子里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注: 形容好得难以用文字、语言表达。]。有一次跟哥哥出去,他发现我不停地用鼻子吸气,便问:“你在做什么?”我回答:“我在追汽车放出来的气。”哥哥大笑道:“这是汽车在放屁呀,你追屁干吗?”哥哥和我一起在马路边前俯后仰[注: 身体前后晃动。形容大笑或困倦得直不起腰的样子。]地大笑了好一阵。

  笑归笑,可我的怪嗜好依旧未变,还是爱闻汽车排出来的气。因为做这件事很方便,走在马路上,你只要用鼻子使劲吸气便可以。后来我觉得空气中那汽油味太淡,而且稍纵即逝[注: 纵:放;逝:消失。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过去。],闻起来总不过瘾,于是总想什么时候过瘾一下。终于想出办法来。一次,一辆摩托车停在我家弄堂口。摩托车尾部有一根粗粗的排气管,机器发动时会喷出又黑又浓的油气,我想,如果离那排气管近一点,一定可以闻得很过瘾。我很耐心地在弄堂口等着,过了一会儿,摩托车的主人来了,等他坐到摩托车上,准备发动时,我动作敏捷地趴到地上,将鼻子凑近排气管的出口处等着。摩托车的主人当然没有发现身后有个小孩在地上趴着,只见他的脚用力踩动了几下,摩托车呼啸着箭一般蹿出去。而我呢,趴在路边几乎昏倒。

  那一瞬间的感觉,我永远不会忘记——随着那机器的发动声轰然而起,一团黑色的烟雾扑面而来,把我整个儿包裹起来。根本没有什么美妙的气味,只有一股刺鼻的、几乎使人窒息的怪味从我的眼睛、鼻孔、嘴巴里钻进来,钻进我的脑子,钻进我的五脏六腑[注: 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人体内脏器官的统称。也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我又是流泪,又是咳嗽,只感到头晕眼花、天昏地黑,恨不得把肚皮里的一切东西都呕出来……天哪,这难道就是我曾迷恋过的汽油味儿!等我趴在地上缓过一口气来时,只见好几个人围在我身边看着我发笑,好像在看一个逗人发乐的小丑。原来,猛烈喷出的油气把我的脸熏得一片乌黑,我的模样狼狈而又滑稽……

  从此以后,我开始讨厌汽油味,并且逐渐懂得,任何事情,做得过分以后,便会变得荒唐,变得令人难以忍受。

囚蚁

  童年时曾经认为世界上所有的动物都可以由人来饲养,而且所有的动物都可以从小养到大,就像人一样,摇篮里不满一尺长的小小婴儿总能长成顶天立地[注: 头顶云天,脚踏大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的大巨人。连蚂蚁也不例外。在歌子里唱过“小蚂蚁,爱劳动,一天到晚忙做工”,所以对地上的蚂蚁特别有好感,常常趴在墙角或者路边仔细观察它们的活动,看它们排着队运食物、搬家,和比它们大无数倍的爬虫和飞虫们作战……大约是五岁的时候,有一天我和妹妹忽发奇想:为什么不能把蚂蚁们放到玻璃瓶里养起来呢?像养小鸡小鸭那样养它们, 给它们吃,给它们喝,它们一定会长大,长得比蟋蟀和蝈蝈们还要大。

  这件事情并不复杂。找一个有盖子的玻璃药瓶,然后将蚂蚁捉到瓶子里,我们一共捉了十五只蚂蚁,再旋紧瓶盖。这样,这十五只蚂蚁便有了一个透明整洁的新家。我和妹妹兴致勃勃[注: 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地观察着蚂蚁们在瓶子里的动静,只见它们不停地摇动着头顶的两根触须,急急忙忙地在瓶子里上下来回地走动,似乎在寻找什么。我想它们大概是饿了,便旋开瓶盖投进一些饭粒,可它们却毫无兴趣,依然惊惶不安地在瓶里奔跑。它们肯定在用它们的语言大声喊叫,可惜我听不见……第二天早晨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玻璃瓶里的蚂蚁。只见那十五只蚂蚁横七竖八[注: 有的横,有的竖,杂乱无章。形容纵横杂乱。]躺在瓶底下,安安静静地一动也不动,它们全都死了。我和妹妹很是伤心了一阵,想了半天,得出结论:是因为药瓶里不透气,蚂蚁们是闷死的。(现在想起来更可能是瓶里药味使小蚂蚁们送了命。)

  原因既已找到,新的办法便随之而来。我找来一只火柴盒子,准备为蚂蚁们做一个新居。怕它们再闷死,我命令妹妹用大头针在火柴壳上扎出一些小洞眼,作为透气。当时已是深秋,天气有些冷,于是妹妹又有新的担忧:“火柴盒里很冷,小蚂蚁要冻死的!”对,想办法吧。在妹妹的眼里,我这个比她大一岁的哥哥是无所不能[注: 没有什么不能做的。指样样能做。]的。我果然想出办法来:从保暖用的草被窝里抽出几根稻草,用剪刀将稻草剪碎后装到火柴盒里,这样,我们的蚂蚁客人就有了一个又透气又暖和的新居了。我和妹妹又抓来一些蚂蚁关进火柴盒里,还放进一些饼干屑,我们相信蚂蚁们会喜欢这个新家。遗憾的是不能像玻璃瓶一样在外面可以观察它们了。但可以用耳朵来听,把火柴盒贴在耳朵上,可以听见它们的脚步声。这些窸窸窣窣的声音极其轻微,必须在夜深人静[注: 深夜没有人声,非常寂静。]时听,而且要平心静气[注: 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地听。在这若有若无的微响中,我曾经有过不少奇妙的遐想,我仿佛已看见那些快乐的小蚂蚁正在长大,它们长出了美丽的翅膀,像一群威风凛凛[注: 威风:威严的气概;凛凛: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的大蟋蟀……

  然而我们的试验还是没有成功。不到两天时间,火柴盒里的蚂蚁们全都逃得无影无踪[注: 踪:踪迹。没有一点踪影。形容完全消失,不知去向。]。我也终于明白,蚂蚁们是不愿意被关起来的,它们宁可在墙角、路边和野地里辛辛苦苦地忙碌搏斗,也不愿意在人们为它们设置的安乐窝[注: 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里享福。对它们来说,没有什么比自由的生活更为可贵。

跳河

  在几十双眼睛的注视下,我爬上了苏州河大桥的水泥桥栏。我站得那么高,湍急的河水在我脚下七八米的地方奔流。我闭上眼睛,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准备往下跳,然而脚却有点儿发抖……

  背后有人在小声议论——
  “喔,这么高,比跳水池的跳台还高!这孩子敢跳?”
  “胆子还真不小!”
  “瞧,他有些害怕了。”

  议论声无一遗漏,都传进了我的耳朵。于是我闭上了眼睛,又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这还是读初中一年级时的事情。放暑假的时候,我常常和弄堂里的一批小伙伴一起下黄浦江或者苏州河游泳。有一天,看见几个身材健美的小伙子站在苏州河桥栏上轮流跳水,跳得又潇洒又优美,使人惊叹又使人羡慕。我突然也想去试一试,他们能跳,我为什么不能呢?小伙伴们知道我的想法后,都表示怀疑,他们不相信我有这样的胆量。我急了,赌咒发誓道:“你们看好,我不跳不姓赵!”看我这么认真,有几个和我特别要好的孩子也为我担心了,他们说:“好了,我们相信你敢跳了。你可千万别真的去跳!”“假如‘吃大板’(“吃大板”,指从高空落水时身体和水面平行接触,极危险),那可不是闹着玩的!”可是再也没有人能够阻拦我的决心。我爬上桥栏时,小伙伴们都为我捏一把汗[注: 因担心而手上出汗。形容非常紧张的心情。],有几个甚至不敢看,躲得远远的……

  然而当我站到高高的桥栏上之后,却真的害怕起来,尤其是低头看桥下的流水时,只觉得头晕目眩[注: 头发昏,眼发花。]。在这之前,我从未在超过一米以上的高度跳下水,现在一下子要从七八米高的地方跳入水中,而且没有任何准备和训练,真是有点冒险。如果“插蜡烛”,保持直立的姿势跳下去,危险性要小些,但肯定会被人取笑。头先落水呢,一点把握也没有……我犹豫了几秒钟。在听到背后围观者的议论时,我一下子鼓起勇气:头先落水!

  我眼睛一闭,跳了下去。但结果非常糟糕,因为太紧张,落水时身体蜷曲着,背部被水面又狠又闷地拍了一下,几乎失去知觉。挣扎着游上岸时,发现背脊上红红的一大片。不过,这极不潇洒

[1] [2] 下一页

的一跳,却使我懂得了怎样才能使身体保持平衡。

  “这一跳不行,我重跳。”当小伙伴们拥上来时,我喘着气宣布了我的决定不管他们怎样劝阻,我还是重新爬上了桥栏。我又跳了两次。尽管我看不见自己落水时的姿势,但从伙伴们的赞叹和围观者的目光来看,后两次落水我是成功了。

  我的父母和学校的老师从来不知道我曾到江河里游泳,更不知道我还敢从桥头往河里跳。他们也许不会相信,这样一个经常埋头在书中的文质彬彬[注: 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的好学生,竟然会做出这种只有顽童才会去干的冒险行动。然而我确确实实这样干了,干得比顽童还要大胆。

  为逞一时之强而去冒这样的险,似乎有点蠢,有点不值得,但我因此而树立了这样的信念:凡是我想要做的,我一定能够做到。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信条越来越明确。尽管以后我也不断有过失败和挫折,但我从来没有轻易放弃过自己所追寻的理想和目标。

   (选自《中国作家人生历程·童年》,黑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1999年1月版)

上一页  [1] [2]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