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皇帝的新装》教案19
   [标签: ]

初一教案《皇帝的新装》
教学目的 
1.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和假、善和恶。
2.了解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3.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4.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习复述课文。 (2)理解这篇童话的讽喻意义。
2.难点:童话想象和夸张的特点。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滑稽(ji1)陛下(bi4)头衔(xian2)骇人听闻[注: 骇:震惊。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hai4) 钦差大臣[注: 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不了解情况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qin1)随声附和[注: 和:声音相应。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he4)炫耀(xuan4) 勋章(xun1)称职(chen4)
2.解释下面的词语: 
(l)不惜:本课指不觉得可惜,舍得。
(2)炫耀:本课指夸耀。
(3)称职:能够胜任所担当的职务。称:适合。
(4)愚蠢:头脑迟钝、不灵活。
(5)不可救药[注: 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救药:用药救活。
(6)妥当:稳妥适当。
(7)华丽:美丽而有光彩。
(8)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震惊。骇:惊吓。
(9)随声附和: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毫无望j见、一味盲从。附和:跟着别人说。
(10)勋章:一种较高等级的荣誉证章。
3.自读课文,思考预习提示。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作者安徒生,出生在丹麦一个贫苦的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160余篇。在《丑小鸭》、《小克劳斯和大克劳斯》、《皇帝的新装》、《夜等》、《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作品想象丰富,情节生动,语言朴素。安徒生是世界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本文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描述“新装”的似有实无,以嘲弄皇帝的愚蠢可笑,贵族阶层的阿谀逢迎[注: 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逢迎:迎合别人的心意。奉承,拍马,讨好别人。]和虚伪透顶。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2.导语
本文的体裁是童话。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童话的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往往离奇曲折引人入胜[注: 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自然界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下面请看课文《皇帝的新装》。
三、正课
1.请按照“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讨论并归纳:
第一段:从开头到“皇上在更衣室里。”
第二段:从“有一天”到“并授予一枚可以挂在扣眼上的勋章。”
第三段:从“第二天早上”到“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策四段:从“这样”到完。
2.提问:课文怎么写皇帝爱新装的?;
讨论并归纳:从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具体的夸张皇帝只图穿得漂亮。
3.提问:第一段写皇帝爱新装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皇帝爱穿着的痛好,突出他的昏庸无能、荒唐可笑,也写出皇帝上当受骗的缘由。
4.提问:请找出第一段中关键词语,准备复述。
讨论并归纳:“为了”、“不惜”、“既不”、“也不”、“也不”、‘滁非”、“炫耀”、“每一天每一点钟”、“都”、“总”等词。
5.请二、三位同学复述课文,其他同学评价。
6.提问:两个骗子用什么手段取得了皇帝的信任?
讨论并归纳:两个骗子,自称是织工,说能织出人间最美丽的布。这就投了皇帝爱穿着的癖好。骗子还说,这种布不仅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观,而且缝出来的衣服还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者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是最合皇帝心意的。因为皇帝不仅喜欢穿得漂亮,不问国家大事,而且对他的臣下也极不信任的。所以,这新装一举两得[注: 做一件事得到两方面的好处。]的功能,很快骗取了皇帝的信任。
7.提问:皇帝派了诚实的老大臣去看织布,老大臣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他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诚实的老大臣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官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
8.提问:皇帝又派了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去看织布,这位诚实的官员看到了什么?他为什么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他什么东西也看不出来。这位诚实的官员不敢说真话也是为了保住他的乌纱帽。课文语句:“我并不愚蠢呀!这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这也真够滑稽,但是我决不能让人看出来。”
9.提问: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来看织布,他看到了什么?皇帝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从课文中找出能说明这个问题的语句。
讨论并归纳:皇帝也“什么也没有看见”。皇帝不敢说真话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课文语句:“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皇帝吗?这可是最可怕的事情。”
10.提问:皇帝亲自来看织布,那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要抢先介绍?
讨论并归纳:怕是帝责怪他们欺骗皇上,以先人为主的方法,极口称赞骗子级的衣料之美,使皇帝相信他们的汇报是真的,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乌纱帽。11.提问:跟着皇帝来的全体随员怎么评价骗子织的衣料?他们提出了什么建议?
讨论并归纳:他们说:“哎呀!真是美极了!”“这布是华丽的!精致的!无双的!”他们建议皇帝用这新的、美丽的布料做成衣服,穿着这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
12.根据板书,复述“做新装”部分。其他同学评价。
四、小结
复述课文有三种形式:一是简要复述,抓住课文主要情节进行复述;二是详细复述,除根据课文主要情节外,还有记住一些关键词语,使复述尽量接近课文;三是创造性复述,大体技课文情节,可用自己的语言,增添生动的细节复述。课文“爱新装”比较简单,可用详细复述。“做新装”比较长,可用简单复述。
五、板书 
皇帝的新装 治装费用:“为了”、“不惜”、“所有”
爱新装 心思兴趣. “也不”、“也不"、“除非”、“炫耀" 换衣次数:“每一天每一点钟”、“都”、“总”
(骗子的手段:”任何不称职……都看不见这衣服。”
皇帝上当:“马上”、“马上”
做新装 皇帝派诚实的老大臣看织布。
皇帝派另外一位诚实的官员看织布 皇帝在随员陪同下亲自看织布 
六、作业 1.课后练习一、二、三1、2、3题。
2.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一课时作业代化设计 
(-)看下面句子的含义写出词语: 
1.比喻人或事物已坏到无法挽救。_ 2.使人听了非常震惊。_ 3.形容毫无主见,一味盲从。_ 4.忙着做各种事情。_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1.称赞()称职()称杆()
achen4 b.cheng1 c.cheng4
2.差使)差错()差不多()参差()
acha1 b.cha4 c.chai1 d.ci
3.走着()高着()着急()着眼( )
azhao1 b.zhao2 c.zhuo2 d.zhe
(三)找出下列句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在句后的括号里。
1.他即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 2除非为了去眩妖一下他的新衣服。() 3.他就到那两个狡滑的骗子那里。() 4.皇帝锡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 
第二课时 
一、预习 阅读课文,准备复述“穿新装”、“展新装”两段。
二、导人。。
上节课,我们已经复述了“爱新装”、“做新装”两段,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复述“穿新装”、“展新装”两段。
三、正课 
1.提问:两个骗子为什么要装模做样赶夜工?
讨论并归纳:因为他们要赶制新衣,让皇帝穿着参加游行大典。2.提问:课文怎样写两个骗子献上新衣的?
讨论并归纳:用动作描写“各举起一只手”;用语言描写,用比喻夸新衣的优点。
3.提问:皇帝穿衣时,明明没有穿东西,为什么要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
讨论并归纳:写皇帝穿衣时的丑态,来表现皇帝自欺欺人[注: 欺骗自己,也欺骗别人。]
4.提问:大家为什么都称赞新衣?
讨论并归纳:写出他们的阿谀奉承[注: 阿谀:用言语恭维别人;奉承:恭维,讨好。曲从拍马,迎合别人,竭力向人讨好。],自欺欺人。
5.请几个学生复述“穿新装”一段。其他同学评价。
6.提问:皇帝穿着“新装”开始游行,老百姓为什么不敢说真话?
讨论并归纳:怕招来杀身之祸或怕别人知道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7.提问:小孩子为什么敢于说真话?
讨论并归纳:小孩子天真烂漫[注: 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无私无畏。
8.提问: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为什么有点儿发抖?又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讨论并归纳:皇帝听到老百姓的真话,意识到自己受骗出丑,感到恐慌。但他为了掩饰自己的恐慌,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9.请几个学生复述“展新装”一段。其他同学评价。
10提问:皇帝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讨论并归纳: (1)昏庸无能,骄奢淫逸[注: 原指骄横、奢侈、荒淫、放荡四种恶习。后形容生活放纵奢侈,荒淫无度。]。从开头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三个方面写出皇帝爱穿着的癖好。
(2)愚蠢透项。从被两个骗子投其所好[注: 投:迎合;其:代词,他,他的;好:爱好。迎合别人的喜好。],上当受骗可以看出。
(3)自欺欺人。皇帝明明没有看到衣料,但怕别人说他不够资格当皇帝,便极口称赞骗子织的衣料,并赐给骗子“御聘织师”的头衔,封他们为爵士,授予他们勋章。穿新装的时候,明明什么也没穿,还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4)虚伪昏庸。在参加游行大典时,他听到老百姓说了真话,十分恐慌。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来掩饰自己。
11.提问:那些大臣们又是些什么样的人,从课文找出语句来分析。
讨论并归纳:大臣们都是些虚伪狡诈、自欺欺人的人。他们明明看不见衣料,却极大称赞布料的美,并抢着向皇帝介绍衣料如何美。称赞皇帝的新装多么合身,多么好看,多么贵重。
12.这篇童话讽刺了什么,告诉我们什么?访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讨论并归纳:讽刺了封建统治阶段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
13.童话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课文中的皇帝、大臣、骗子的行为都极其荒唐可笑的。皇帝光着身子试穿新衣,赤身露体[注: 指露出大部分身子,也指全身裸露,一丝不挂。]的在大街上游行都是极度夸张的,你认为现实中有没有这种情况?
讨论并归纳:童话是生活的反映。是有其真实基础的,在封建时代,什么荒唐可笑的现象都有。昏君确是穷奢极欲[注: 穷:极;奢:奢侈;欲:享乐的观念。奢侈和贪欲到了极点。],荒唐可笑;大臣们也都明哲保身[注: 明智的人善于保全自己。现指因怕连累自己而回避原则斗争的处世态度。],自欺欺人,阿谀逢承,被愚弄被压迫的老百姓也总是胆小怕事[注: 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人云亦云[注: 云:说;亦:也。人家怎么说,自己也跟着怎么说。指没有主见,只会随声附和。]。而骗子们总是善于投机钻营,欺骗有术,而敢说真话的人往往反而倒霉。因此,说假话成风,荒唐可笑的现象也就有可能发生。
14.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调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特征。
(也可以表演课本剧) 四、小结 本文以“新装”为线索,描写一个愚蠢的皇帝上了骗子的当,赤身裸体参加游行大典的故事,讽刺了封建统治阶级昏庸愚蠢,虚伪狡诈,自欺欺人,荒唐可笑的本性,无情鞭答了黑暗腐朽的封建制度。它告诉我们应该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无私无畏,敢于说真话。文章运用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五、板书穿新装骗子加班骗子献衣皇帝穿衣大家吹捧展新装老自姓不敢说真话一个小孩说了真话所有的百姓都说真话皇帝心里很恐慌 
六、作业 1.课后练习第二、三4、四题。
2.选用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作业优化设计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们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令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爸爸说。于是大家把这孩子讲的话私自低声地传播开来。
“他并没穿什么衣服!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
“他实在没穿什么衣服呀i”最后所有的百姓都说。(皇上有点儿发抖,因为他觉得百姓们所说的话似乎是真的,不过他心里却这样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因此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的内臣们跟在他后面走,手中托着一条并不存在的后裙。
l.这段文字选自*体裁是——作者____是_____国家著名的儿童文学家。
2“‘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最后叫了出来”这句话分析正确的是:() a.表现小孩天真,无私无畏,敢说真话。
b.表现小孩子机智勇敢。
c.表现小孩子胆子大,不怕别人说他愚蠢。
d.表现小孩子看出皇帝的愚蠢。
3.“上帝哟,你听这个天真的声音!”“天真”的原义和在文中的意思是:() a.性格活泼、浪漫。表示小孩纯朴的特点。
b.心地单纯,性情率真。表示小孩未受污染,能有勇气讲真话。
c.性格开朗,谈吐自然。表示小孩爸爸对孩子的夸奖。
d.心地单纯,性格直率。表示小孩爸爸对孩子不懂事的掩饰。
4.文中画线的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是:() a.外貌描写几语言描写c.行动描写外心理描写 5.对“有一个小孩说他并没穿什么衣服呀!”一句的正确理解是: ()a.出于种种原因大家不敢说真话,只好借小孩之口来表达。
b.赞赏小孩有勇气,敢于说出别人不敢说的真话来。
c.责备小孩不懂事,不该说皇帝的坏话。d.嘲笑小孩太愚蠢,竟说出这样的荒唐话。
6.皇帝上当受骗最主要的原因是:()a.皇帝生活奢侈,一心想得到漂亮的新衣。
b.皇帝追求虚荣,愚蠢透项。
c.骗子的计策正中封建统治者的要害。
d.皇帝身边的大臣对皇帝阿谈奉承,欺骗。皇帝的新装--课堂教案
作者:佚名    转贴自:网友供稿    点击数:10
教学目标:1、学习梳理情节的方法,了解文章大意。
          2、分析人物形象。
          3、了解童话的特点,体会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教学设想:教学方法:赏析法和训练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游戏导入课题。
谜语。谜面:怎能白来世上活一回?  谜底:安徒生
请说一说你所了解的安徒生的情况。
二、作者、体裁简介。
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将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之家,童年生活贫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现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
三、定向(屏幕显示)
学习目标:1、学习梳理情节的方法,了解文章大意。
          2、学习通过人物各种描写,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3、了解童话的特点,体会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四、1、检查预习(屏幕显示练习)
(1)、给加点字的注音。
爵士(jué)   陛下(bì)
称职(chèn) 附和(hè)
炫耀(xuàn)  赏赐(cì)
头衔(xián)   钦差(chāi)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c    )
  a、赐:赏赐          呈报:报告(上级)
  b、精致:精巧细致    陛下:宫殿的台阶
  c、举世无双[注: 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全      御骋:皇帝请的(人)
  d、炫耀:夸耀        无双:没有第二个
2、理清故事情节线索
a.       传授方法:梳理情节的方法——(1)整体阅读,了解大意。(2)抓住故事主要情节。教师解释: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要求从整体上阅读感知文章的内容,把握记叙的要素。
b.       速读课文:速读的内容包括预习提示、正文、注解、课后练习题等。速读时思考:找出各个故事情节的起止段落,用最简洁的

[1] [2] [3] [4] 下一页

的话概括各个情节。
请同学来回答刚才速读时提出的思考题:找出各个故事情节的起止段落,并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各个情节。最后明确:(屏幕显示)
故事情节:(皇帝)爱新装————(皇帝让骗子)做新装————
             第1段             第2~23段
(皇帝)穿新装————(皇帝)展新装
第24~31段            第32~36段
3、  复述课文
(1)、全班练习(同学们根据刚才归纳出的故事情节线索,练习复述,可以是同桌间一个讲,另一个听和补充。)
(2)、个人复述。
师生归纳复述故事的一些技巧:用生动、形象、简洁的语言叙述故事主要情节。
4、  小结:以上我们通过速读和得述学会了梳理情节的方法,今后同学们学到童话这类文章,可以运用这一方法来指导自己阅读,了解故事内容。
五、分析课文
分析人物形象
1、  找出课文集中描写皇帝的两个自然段。(第21、36自然段)
2、  研读这两段,思考以下问题:(屏幕显示)
(1)       、21、36自然段从那几个方面来描写皇帝?请划出相应的句子。
(2)       、写皇帝看新装时用“骇人听闻”和“最可怕”来表现他什么样的心理?
(3)       、皇帝什么也没看见,嘴上却极力赞美,这表明他什么样的性格?那些词最能体现这一性格?
(4)       、游行时,皇帝听了百姓的话,为什么“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这样写能揭露皇帝内心什么本质?
3、  学习小组音讨论刚才大家独立思考做题的情况。
4、  小组回答问题后,屏幕显示参考答案
(1)、心理、语言、行动、神态描写
(2)、极端恐惧的心理
(3)、虚伪的性格:“美极”、“十分满意”
(4)、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慌:揭露虚伪、愚蠢的本质。
5、  归纳:通过以上对皇帝各种描写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皇帝是怎样时一个人?
明确:虚伪、昏庸、愚蠢
6、  归纳出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屏幕显示)
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心理、动作去认识人物的性格特征。
7、  让同学们运用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去分析老大臣、官员、老百姓的性格特征。
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老大臣和官员————虚伪愚蠢、阿谀奉承:老百姓————胆小怕事
8、  小结:以上我们学会了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这一方法能帮助同学们分析小说、童话等文章中的人物。
分析人物和情节的关系
全文围绕一个“骗”字展开故事情节,如果说骗子的出现是为了行骗?那么,皇帝、老大臣、官员就是什么骗?请同学们在这些空格里各填上一个字。(屏幕显示)
骗  子                    小  孩
                 (行)                     (揭) 
骗                                                                                           
                              (受)                        (传)
皇帝、大臣、官员      老百姓
教师问:最后这个小孩为什么敢说真话?(因为小孩子天真、纯洁、无私无畏、无所顾。
问:课文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讨论后回答:(1)要保持天真的心,敢于说真话。(2)不能为虚荣而掩饰缺点。(3)要提防社会上形形色色[注: 形形:原指生出这种形体;色色:原指生出这种颜色。指各式各样,种类很多。]的骗子。
六、理解想象和夸张的手法
1、理解想象和夸张的概念
教师导问:生活中有没有这样一位光着身子游行的皇帝?(没有)有没有个个都说假、愚蠢、胆小的大臣、官员和老百姓?(没有)可见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塑这么一个愚蠢的皇帝?(想象、夸张)什么叫想象和夸张呢?
想象———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
如:“您看这布华丽不华丽?”那俩位诚实的官员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
 夸张——用夸大的词语来形容事物。
如:“皇帝第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
2、  练习:判断想象和夸张的句子。
从课文中找出运用了想象或夸张的句子。
3、  拓展思维训练:(屏幕显示)
请看图,运用想象和夸张,说一说图中的内容。
七、教师提示写作背景,学生归纳文章主题
1、写作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丹麦人民生活极为贫苦,而封建统治者则挥霍无度[注: 挥霍:摇手称挥,反手称攉,意即动作敏捷,引伸为用钱没有节制;无度:没有限度。指滥用金钱,没有节制。],面对这样的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后创作了本文。
那么,作者写这篇故事的目的是什么呢?
        2、学生归纳主题:
八、课堂小结(屏幕上重新显示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首先通过速读和复述学习了梳理情节的方法,去了解文章的内容,其次,我们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行动、神态等描写去把握人物的形象特征。在分析了人物形象之后,体会到作者成功地运用想象和夸张地手法;最后,在情节和人物地基础上,领悟出本文的主题思想。今后,同学们可以从梳理情节、分析人物、领悟主题这三个方面去学习童话。
六、拓展迁移
1、  课堂训练
口头作文:想象描述皇帝游行结束后的故事。
     2、课后作业:运用想象和夸张续写《皇帝的新装》。〖教学目标〗
1.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对文学的“真实性”有感性认识。
2.通过人物的心理和语言体会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3.训练复述、分角色朗读与表演课本剧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关于“真实”的理解及对于童话寓意的理解
〖教学设想〗
    《皇帝的新装》这个童话,绝大多数学生都不是第一次接触,对于它的故事情节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这种理解还是比较肤浅的,大多停留在一个故事的层面上,如何引导学生去体会这样一个虚构的故事背后所隐含的意义,从而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或思路去重新理解自己以前所看过的童话故事,是本课的重点,如果能达到这样一个目的,那是很了不起的。为了达到这一点,当然要从情节入手,让学生体会作者对人物的语言和心理描写,并适当的点拨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联想我们所处的社会现实,理解夸张的表现方法,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表演课本剧的方法,水到渠成[注: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的完成教学目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校正:引导学生读准字音,辨析字形和它作为词素的意义。
    滑稽的稽:念 jī,从“禾”,从“腻”。
    陛下的陛:念 bì ,从“”,从“ ”。
    头衔的衔:念 xián ,从“金”,从“行”。
    骇人听闻的骇:念 hài  ,从“马”,从“亥”。
    钦差大臣的钦:念 qīn  ,从“金”,从“欠”。
更衣的更:念gēng  ,当“改换”讲。辨析与“更多”的“更”,念  ,当“越发”讲,音、义都不相同。
随声附和的和:念 hè,当“跟着唱”、“跟着说”讲。辨析与“和好”中的“和”,念hé,当“和睦”讲,音、义都不相同。
自称的称:念chēng,当“说”讲。辨析与“相称”的“称”,念chēn,当“适合”、“配得上”讲,音、义都不相同。
圈定的圈:念 quān,当“画圆形”讲。辨析与“猪圈”的“圈”,念juàn,指养猪的栅栏,音、义都不相同。
二、快速跳读全文,大致梳理情节脉落。
点拨关于情节的阅读知识。[见板书设计]
三、引导学生学习第一部分,先提出问题,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再讨论,最后总结。
1、第一部分写出皇帝的什么情况?表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哪些语句最能体现?“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这可能吗?这个夸张有什么效果?
写出这位皇帝“为了穿得漂亮,他不惜把所有的钱都花掉”,“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公园”,“每个钟头都要换一套衣服”,整天都“在更衣室里”。表明了他的心思兴趣都在穿漂亮衣服上,为穿漂亮衣服,不惜花费,奢靡无度,穿漂亮衣服成了他特有的癖好;他整天时光都消磨在穿漂亮衣服上,昏庸懒惰,荒废朝政。
训练:用“不······除非”造句。
2.引导学生阅读第二部分。
(1)第二部分写骗子向皇帝行骗。骗子怎样诱使皇帝上当?
骗子先说“他们能够织出人类所能想到的最美丽的布”,抓住了皇帝癖好新衣的特点,针对这个特点行骗,投其所好;又说用这种布缝出来的衣服具有一种“奇怪的特性: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抓住了皇帝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针对这种心理行骗,击中要害;因而能够诱使皇帝上当。
(2)皇帝听了骗子的话产生了什么样的反应?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
皇帝听了骗子的话,觉得“那真是理想的衣服”,“我穿了这样的衣服,就可以看出在我的王国里哪些人对于自己的职位不相称:就可以辨别出哪些是聪明人,哪些是傻子”,以为这样就可以维持住他的专制统治。骗子的荒唐胡说,正中了这位昏庸荒政的皇帝的下怀。皇帝于是付了很多现款,让骗子马上开始工作。骗子行骗也就初步得逞。
3.阅读第三部分。
(l)骗子在装模作样[注: 样:模样、姿态。指故意做作,故做姿态。]地“织布”,皇帝也一心惦记着那衣料。他为什么先派大臣去看衣料?为什么“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
皇帝很想知道“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但“想起凡是愚蠢或不称职的人就看不见这布”,“心里的确感到有些不大自然”。表现出他很心虚,害怕自己看不见这布。这是由于“愚蠢”和“不称职”而产生的心虚。正是由于心虚,一心想知道布织得怎样了的皇帝,才先派他那“诚实”的、“很有理智”、最“称职”的老大臣去看。
(2)课文怎样描写老大臣看衣料?老大臣为什么不说真话?
课文写出老大臣看到骗子,“正在空织布机上忙碌地工作着”,他“把眼睛睁得特别大”,“惊骇万分”;他虽然不承认自己“愚蠢”、“不称职”,但没敢说出“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看见”。这时,骗子请他走近一点,问他“花纹是不是很美丽,色彩是不是很漂亮。”这是先发制人[注: 发:开始行动;制:控制,制服。原指丢动手的牌主动地位,可以控制对方。后也泛指争取主动,先动手来制服对方。]:花纹这么美丽,色彩这么漂亮,如果竟然看不见,那你真是愚蠢透顶,一点儿都不称职。这一棒打出了老大臣的保官心理和严重顾虑。他经过考虑,决定“决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骗子却又问他:“嗳,您一点意见也没有吗?”这又是趁势一击,逼着老大臣表示意见。这一击逼得老大臣投降了。因为怕人说自己愚蠢不称职,为了保住官位,他随骗子之声附和地说布料“美妙极了”,“将要呈报皇上,我对这布料非常满意”;并且注意地听着骗子对布料的色彩和花纹的描述,“以便回到皇帝那儿去的时候,可以照样背出来”。他已经甘愿受骗,并且帮助骗子去骗皇帝。骗子行骗也就进一步得逞。这位老大臣哪有一点儿诚实、理智、称职的味道?   
(3)课文描写另一位官员着布料,和描写老大臣着布料有什么异同?为什么?
另一位官员在老大臣看过并对皇帝赞美了布料以后,又被皇帝派去看布料。他的资格又比老大臣浅。所以他在听着骗子描述事实上并不存在的布料上“美丽的花纹”的时候,虽然觉得自己“并不愚蠢”,也产生了“大概是我不配有现在这样好的官职吧”的想法,这是与前面写的老大臣的不同之处。这表明老大臣已经帮助了骗子行骗,他也只想保住官位,决心“不能让人看出”自己没有看见布料。这是与前面写的老大臣的相同之处。骗子行骗又进一步得逞。
课文写另一位官员看布料,写得远比老大臣看布料简单,又写出了两人不同的心理活动,这就避免了描写同一事物的雷同。
(4)课文写出皇帝怎样去看布料和看布料的情景?他为什么这么做?他为什么心口不一?
皇帝想看布料的心情早已不能按捺,在布料还在织布机上的时候,就“选了一群特别圈定的随员——其中包括已经去看过的那两位诚实的大臣”,隆重地亲自去看布料。他看到两个骗子“正以全副精力织布,但是一根线的影子也看不见”。这一回用不着骗子谎言赞美布料,两位看过布料的“诚实”的官员就自动代劳了。这两位根本没有看见过布料的官员,“相信别人一定可以看得见布料,就抢先对皇帝说:“陛下请看: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以表示自己看见了布料,替骗子效了劳。
皇帝听见两位官员这样说,心想“我什么也没有看见……难道我是一个愚蠢的人吗?难道我不够资格当一个皇帝吗?这可是我遇见的一件最可怕的事情”。为了保住皇位,维持统治,他于是赶紧说:“哎呀,真是美极了!”“我十二分的满意!”并且装模作样地“仔细地看着织布机”,表明他在观赏布料。这位皇帝为了保住尊严,维持专制统治,也只能这样受骗、骗人了。
全体随员虽然连一个布丝也没有看见,也都说:“哎呀,真是美极了!”表明他们都看见布料了,并且建议皇帝穿着这美丽的衣服“去参加快要举行的游行大典”。从皇帝到所有随员都各图保位,在空织布机前做着受骗、骗人的表演。骗子行骗已经完全得逞故事也进一步发展。
四、作业布置
1、将本文缩写成30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2、思考:这个皇帝是个怎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受骗?(要全面)
五、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情节               皇帝
引子                 爱新装
开端                 做新装
发展                 看新装
高潮                 穿新装
结局                 展新装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引导学生学习“穿新装”和“展新装”部分
2、总结皇帝这一人物形象
3、讨论童话的寓意及童话的特点
〖教学过程〗
1、检查作业,用简要的语言复述课文的情节
2、引导学生阅读“穿新装”、“展新装”部分。
(1)课文写出骗子装模作样地忙了一个整夜,“缝好”了那根本不存在的“新衣服”以后,怎样写出皇帝换上“新衣”?
课文写出“皇帝带着他的一群最高贵的骑士们亲自来了”,表明皇帝要隆重地换穿新衣以后,先写骗子的骗人表演:“两个骗子每人举起一只手,好像拿着一讲什么东西似的”,并且指给皇帝和骑士们说:“这是裤子,这是袍子,这是外衣”,真像实有新衣。他们还让皇帝在镜子面前换上“新衣”,意思是让皇帝看看是否合身,是否好看;他们还让皇帝脱下所有的衣服,换上那根本不存在的“新衣”,“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皇帝系上了“后裙”,真像是细心地服侍皇帝换上了新衣。意在表明如果皇帝和骑士们看不见新衣,就是愚蠢和不称职。再写皇帝和骑士们甘愿受骗;皇帝在换上“新衣”以后,“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肢”,赤身裸体作出这又“转”又“扭”的丑态,意在表明他在端详那“新衣”是否合身、好看,确实看到了、穿上了“新衣”。骑士们都齐声赞美“新衣”,表明他们都看见皇帝穿上“新衣”了。君臣都在做着受骗、骗人的精彩表演。
(2)皇帝在大群官员的陪同下,穿着“新衣”——赤裸全身游行起来了,老百姓的反应如何? 
老百姓起先都说:“乖乖:皇帝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好像他们都看见了皇帝穿着的“新衣”,说了假话。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说的是实话。老百姓私自低声地把这孩子的话传播开来,最后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也都说了实话。
(3)为什么小孩子能说实话,老百姓先说假话最后也能说出实话?
小孩子天真无邪,没有顾虑,所以能说实话。官员有顾虑,怕显出不称职、太愚蠢,故而先说了假话;但老百姓的顾虑远不像官员们那样严重,没有官可丢,没有职可罢,所以终究说出实话。
(4)裸体游行的皇帝听到老百姓真话以后的反应如何?他为什么要“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他为什么不将游行结束呢?
皇帝听到老百姓都说“他实在没有穿什么衣服呀”以后,既“有点儿发抖”,“似乎觉得老百姓们所讲的话是真的”,意识到受了骗,为在老百姓面前裸体游行、大出其丑而“有点儿发抖”;却又心中想“我必须把这游行大典举行完毕”,“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在已经识破骗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局的老百姓面前,装作确实穿着美丽的新衣,硬把裸体游行的丑剧表演下去,来保住皇帝的尊严,维持住专制统治。这篇童话也就在皇帝裸体游行的丑剧高潮中结束。
三、讨论:
1、课后练习一(2)
体会几个人的不同的心理特点及心理描写的作用
2、从全文来看,皇帝是个怎样的人?而大臣和一般老百姓呢?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怎样?
    在学生自由讨论的基础上总结[见板书]
    四、与我们前面所学过的课文相比,你觉得童话有什么特点。有同学说,皇帝脱光了在街上游行,不真实,你觉得呢?结合课后练习二
五、作者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作者对当时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的态度怎样?
    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讽刺与嘲笑。
    六、课堂练习: 分角色朗读
七、布置排演课本剧。
八、作业布置
课后练习四:发挥想象,给课文补写一个续篇。
九、板书设计
皇帝:嗜好新衣,不理朝政——昏庸,爱慕虚荣
相信骗子——愚蠢
先让大臣去看新衣——狡猾                       愚蠢、荒淫
其实没看见,却要装着看见——自欺欺人
坚持游行——装模作样,维护自己的尊严
    大臣:明哲保身,曲意逢迎[注: 曲意:违背自己的意愿去曲从别人;逢迎:迎合。想方设法奉承讨好别人。]
百姓:没有看见却要说看见——胆小怕事,人去亦去
    社会:说假话,互相欺骗,随声附和,社会风气败坏,封建专制统治腐朽。
想象丰富大胆夸张  曲折反映现实生活
 教学目标及重点]
1.表演课本剧。
2.合作探究故事的中心主旨。
[教学课型及课时]
 1.教读课
 2.一课时
[媒体设计]
       多媒体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我们在看电视、电影时,所看到的皇帝举行游行大典,哪一个不是龙袍加身,皇威显赫的?(老师语调较低)但大家听说过有赤身裸体,招摇过市[注: 招摇:张扬炫耀;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的皇帝吗?(此时老师提高语调)就有这样的事!"太可笑了""不可思议[注: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骇人听闻"……(等学生到词穷言尽之时,教师再大声的一字一句的)但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中就有这样的一位皇帝,你们想不想看?(学生的视线一下就集中在课本上)。这篇文章就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板书课题及作者)
二、教学新课
      (一)、明确教学目标及重点(略)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轻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用横线画出不认识的或读不准的字词,查字典注音,能把课文顺畅的读下来之后,放声朗读。读完之后,请学生思考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皇帝(板书——一个……的皇帝)。
      (三)师生共同研习课文
(以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为主,教师只点拨要点即可 )
1.课文读完了,请大家给这篇童话加个副标题,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皇帝。你怎么认为就怎么填!(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
明确: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
⑴“一个愚蠢的皇帝”。因为课文中那两个自称是织工的骗子,根本没织衣服,也没给皇帝穿衣服,只是作作样子而已。而皇帝为了炫耀自己,还穿着这件实际上并不存在的衣服去参加隆重的游行大典。这一切,作为常人都能分辨出来,他却上当受骗,所以我认为他是个愚蠢的皇帝。 
⑵“一个爱美的皇帝”。因为文中的皇帝一天到晚考虑的总是如何穿换新衣服。 
⑶“一个虚伪的皇帝”。因为他天天换衣服,每时每刻都换衣服,换得太勤了。 
⑷“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因为他整天想的是穿新衣,从来也不关心国家大事,这样统治国家,国家必将走向灭亡。所以他是一个不可救药的皇帝。
⑸“一个昏庸的皇帝”。他身为皇帝,不去管理国家大事,不去关心臣民百姓,而是整天呆在更衣室里,可见他是个昏君。他听信骗子的谎话,他还听信内臣们的话,赤身裸体去游行,都说明他一点儿头脑都没有。他是个十分昏庸的皇帝。 
⑹“一个无能的皇帝”。他认为最诚实的、很有理智的、最称职的老大臣,却向他说假话,作假汇报,可见这个老大臣是不诚实的,没有理智的,不称职的。他连自己身边的最信任的大臣都没有认清,这说明他是十分无能的。 
⑺“一个无知的皇帝”。我认为那两个骗子并不高明。他们的谎话,只要有点头脑的人便可识破。可是这个皇帝呢,当他在织布机前看不到布料时,竟然没有丝毫的怀疑,而是在想自己是否不够资格当皇帝。他真是连起码的知识也没有,他是一个无知的皇帝。 
⑻“一个不称职的皇帝”。我说他不称职并不是因为他看不见布料,而是因为他不务正业[注: 务:从事。指丢下本职工作不做,去搞其他的事情。],不明是非,不辨真伪[注: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这样一个昏庸、虚伪、无能的皇帝是不称职的。 
2.刚才,大家对“一个什么什么样的皇帝”这个问题都从现象到本质阐明了自己的观点,这很好。刚才大家的发言绝大部分很好。通过这个活动,我们对课文中的主要人物———皇帝有了一定的认识,下面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个故事的情节。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或者说这个故事是围绕哪一个字展开的? (生翻书、思考、讨论后,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
 明确: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
⑴用“蠢”字来概括。因为皇帝和那些大臣的言谈举止都特别蠢。 
⑵用“骗”字概括。就是骗子的骗,因为开始是骗子骗皇帝,后来发展到皇帝、大臣、老百姓自己骗自己。 
⑶“伪”字,就是虚伪的伪。因为皇帝、大臣和老百姓谁也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他们宁愿欺骗别人、欺骗自己,也不愿讲真话,所有的一切都是虚伪的。 
⑷“假”字。因为根本没有什么美丽的布料、美丽的花纹,而且骗子、皇帝、大臣、骑士和老百姓对这件衣服全说了假话,所以我用“假”字概括。 
⑸用“傻”字。那两个骗子的骗术很容易识破,而皇帝等人却信以为真[注: 相信他是真的。指把假的当作真的。]。骗子在给皇帝穿衣服时,其实什么也没穿,皇帝却说特别合身。大臣、骑士以及老百姓对皇帝所谓的衣服也大加赞扬。其实穿没穿衣服,只要用手挠一挠不就知道了吗?这个皇帝太傻了! 
用“装”字来概括。这个故事从始至终是围绕着那一套新装展开的,如果没有了新装,就没有了这个故事。 
⑹用“新”字来概括。因为,那个皇帝喜欢穿新装,关键是那个“新”字。那两个骗子胡说的那些特性,也是指的新织的布和用它做出的新装。大臣们称赞的,也是那新织的布和新缝制的衣服。 
⑺用一个“心”字来概括,不过不是新装的“新”,而是心脏的“心”。我认为骗子骗人是居心不良[注: 居心:存心;良:善。存心不善。指内心存在着恶意或阴谋。],大臣、骑士们说假话是心怀鬼胎[注: 比喻藏着不可告人的心事。],皇帝不说真话也是心里有鬼。因此,我认为这个故事是围绕一个“心”字展开的。 
教师总结点拨:大家发表了不同的见解。你们分别用蠢、骗、伪、假、傻、装、新、心八个字概括这篇课文。那么,这八个字哪个是正确的呢? 不过,如果请你们现在就发表意见,恐怕还是各抒己见[注: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一时很难统一。那么,怎样才能比较迅速的把正确答案筛选出来呢?下面我就教给你们几种办法。 首先,大家使用“排除法”,把不切题的答案排除掉。我们先回忆一下,刚才我是怎么提出问题的。刚才我说的是:谁能用一个字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 (“故事情节”四字语气加重) 那么,我们大家看看刚才我们用的哪几个字来概括这篇童话的故事情节不合适?(学生思考、讨论后很快地排除了“蠢、伪、假、傻”这四个字”)
然后,我们再用“检验法”进一步解决。什么是“检验法”呢?就是把剩下的这几个字,一个一个的试用,进行检验,能够适合于文中所有人物的就留下,不能适合于文中所有人物的就去掉。(学生思考、讨论后很快地进行排除,选择出了“骗”字) 
3.本文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的(教师板书:骗)。请大家回忆一下,开始你们提出了八个字,我们为什么能够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就统一了认识呢?这是因为我们采用了恰当的筛选方法,这就是排除法、检验法和比较法。希望大家记住这三种方法,并在今后注意学习运用。 这篇课文是围绕一个“骗”字展开的。请同学们说说,文中的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骗”字进行活动的呢?(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
明确:学生的回答可能有以下几种: 
⑴骗子骗人。⑵ 皇帝受骗。⑶那两个老大臣还有其他官员是既受骗又骗人。⑷老百姓既受骗又骗人。
4.对大臣官员们和老百姓来说,他们在这个故事中的作用,受骗是主要的呢,还是骗人是主要的呢? 
明确:⑴对大臣官员们来说,骗人是主要的。不管是为了什么,他们实际上是帮助骗子骗了皇帝。 ⑵对老百姓来说,受骗是主要的。 老百姓受骗,不是那两个骗子直接骗的老百姓,而是他们先听别人说的,然后就逐步就谈论开了,是老百姓传播了骗子的谎话。 
5.那么,那个小孩在这个故事情节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呢? 
明确:那个小孩把两个骗子的谎话说穿了,是那个小孩揭露了骗子。那个小孩没有受骗。
教师总结:现在我们总的看一下。(边说边板书)骗子行骗,皇帝受骗,官员助骗,百姓传骗,小孩揭骗。这个故事从骗子行骗开始,到小孩揭骗结束,始终没有离开这个“骗”字。所以说,这个故事是围绕着一个“骗”字展开的。 
6.由皇帝、大臣、百姓用谎言营造的怪圈,最终被小孩子捅破!小孩子其实只说了谁都能说出口的一句真话,恰恰是这犹如一把利剑的真话戳穿了这个很简单的谎言。皇帝及其一帮人阵脚大乱,却没有提着裤子仓皇逃窜, 这足见他们愚蠢至极。安徒生用笔也达到了极至,并在故事高潮处嘎然而止,留给我们无尽的思考。同学们合书凝思:我们究竟该向谁学习?(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点评)
明确:小孩。
7.小孩终究要长大的!周围大人都在说谎!  这样做现实吗?
明确:(把握要点进行点评)说周围大人都在说谎的说法太片面,并不是所有的大人都在说谎!况且这仅仅是童话,安徒生运用了夸张的写作手法。安徒生这是在“歌颂真与美,批判假与丑”。  有一种说法叫美丽的谎言,真话也好,谎言也罢,不管如何,决不能违背人的良知!我们要做一个脚踏实地[注: 比喻做事踏实,认真。]的人,一个有良知的人!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日常生活,写出学习本文的感受,题目自拟,课下交流。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2.使学生认识封建统治者的愚蠢和虚伪。
3.培养复述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和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特点
2 童话的想象和夸张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二课时
课前准备:
教师:1、查阅资料,进一步了解安徒生。
2、准备好投影仪、幻灯片。
3、布置学生做好预习。
学生:朗读课文,疏通生字,查找、了解作者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说起童话,我们大家肯定会兴趣盎然[注: 形容兴趣浓厚。],那么你都读过谁的童话?(学生可能说:郑渊洁、安徒生、格林等等),看来大家都读过安徒生的童话,也非常喜欢他的作品。小学时,我们学过他的哪篇童话?(肯定会异口同声[注: 不同的嘴说出相同的话。指大家说得都一样。]地回答《卖火柴的小女孩》)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另一篇很有特色,也肯定会受大家欢迎的作品《皇帝的新装》。
二、交流预习
1.    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1875)全名是:汉斯?克利斯坦?安徒生,19世纪丹麦文学巨匠,世界著名的童话作家。他的160余篇童话在近150年中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从丹麦传向世界。安徒生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著名的童话有《丑小鸭》、《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夜莺》、《皇帝的新装》等。
2.简介童话特点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它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易懂,情节曲折离奇,往往采用拟人的手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3.正字正音
生字词:滑稽 陛下 头衔 骇人听闻 钦差 爵士 御聘
多音字: 更衣 随声附和 自称 圈定 系上
三、分析课文
(一)先让学生根据以下问题接龙复述课文:(出示投影片)
1、皇帝有何嗜好?
2、两个骗子怎样设的圈套?
3、面对新装,老大臣有何心理活动?他回去如何对皇帝汇报的?官员有何心理活动?
他又是如何汇报的?
4、 皇帝面对新装,想了什么?说了什么?
5、 为新装举行的大典上,老百姓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又是如何想、如何说的?
6、 最后谁说出了真话?
7、 最后结果如何?
(评析:此项练习旨在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通过这些题,可以把全文内容提起来,并 为下文分析人物特点、人物受骗原因做准备。)
(二)分析段落,概述段意。
这篇课文按照时间顺序,以“新装”所具有的奇怪特性为线索,以皇帝为中心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第1段)皇帝爱新装。(故事的引子)。
第二部分(第2至4段)骗子“做”新装。(故事的开端)。
第三部分(第5至18段)君臣看新装。(故事的发展)。
第四部分(第19至32段)游行穿新装。(故事的高潮)。
第五部分(第33至36段)揭穿假新装。(故事的结局)。
(爱新装——做新装——看新装——穿新装——展新装——笑新装)
(三)分角色朗读(或听朗读录音)。
根据“思考和练习三”的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朗读时要进入角色,读出感情。
(旁白一人,皇上一人,老大臣一人,诚实的官员一人,小孩一人,其余所有角色一人。)
四、布置作业:
1.写生字,理解词义。
2.用普通话朗读课文,做到读音准确,语速适中,能正确读出语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分析皇帝的性格
请同学在文中划出最能体现皇帝性格的语句,并说说反映了皇帝的什么性格?
在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出示投影片总结:
1第一部分写出皇帝的什么情况?表明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在全文中起着什么作用?
2皇帝为什么会相信骗子的话?
3 皇帝为什么要派老大臣和诚实的官员去了解骗子织布的情况?
4皇帝在看骗子织布时心里想的是什么?
5分析皇帝在换上新装时的动作细节的描写(请同学表演)
6裸体游行的皇帝听到老百姓真话以后的反应如何?皇帝为什么在被揭穿他并没有穿衣服的时候,有点儿“发抖”,但他却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态?
小结皇帝的性格特点:
爱慕虚荣,荒淫奢侈,昏庸无能,愚蠢可笑,口是心非[注: 嘴里说得很好,心里想的却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自欺欺人。
二、    分析、归纳课文的主题思想:
通过分析一下文中各人上当受骗的原因归纳出主题思想。
1、两个骗子的骗术并不高明,却骗了许多人,其中第一个上当受骗的人是老大臣。请 大家想想:皇帝派老大臣第一个去看布料,是根据老大臣的什么特点?——理智,诚实。
2、“理智”的意思是什么?——有辨别是非、控制自己的能力。
3、老大臣是诚实的吗?他说假话了没有?
4、老大臣明明什么也没看见,也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回去却说了假话,他是理智的吗?那么是什么使他丧失了理智,或者说他怕什么?——怕别人说他是不称职的、愚蠢的。
(评析:这几道题的难度也有着一定的梯度。)
学生讨论后,教师明确:在面临诚实与虚伪、真与假的抉择时,当诚实被视为愚蠢与不称职时,谁还有勇气去面对呢?因此,自私、虚荣使老大臣说了假话。
5、再看第二个被派去的官员,面对同样的、世俗的压力,且有了前一个老大臣的“佐 证”,他的选择会是什么?——说假话。
6、再看皇帝呢?作为一国之君,他又为什么会上当受骗呢?
教师明确:皇帝也害怕别人说他是愚蠢的、不称职的,可以说:在同样世俗的压力下,皇帝自然而然地就说出了假话。
总结:皇帝、老大臣、官员、以及老百姓等人都是在世俗的压力下,因为自私、虚荣才上当受骗,继而又去骗别人的。(板书)
7、但最后还是有人说出了真话,是谁? ——一个孩子。为什么孩子能说真话?
明确:因为他不怕丢官,不怕别人说他不称职。孩子是天真、纯真的,没有私心杂念[注: 为个人利益打算的种种念头。],所以他不害怕世俗的压力,能说出真话,揭开骗局。这种没有私心杂念也可以叫做无私。
8、找出在故事情节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的语句,想想为什么骗子可以行骗成功?
“任何不称职的或愚蠢得不可救药的人,都看不见这衣服”这句话,在故事情节发展中
起着关键的推动作用。骗子胡说那衣服具有这样一种“奇怪的特性”,不但抓住了皇帝的
昏庸荒政而又想辨别出官员是否称职、是聪明还是愚蠢,以求保住皇位的心理,而且抓
住了大臣们只想保住官位的心理,因而骗术步步行通。
梳理、归纳:在这个并不高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的骗术前,说出真话难不难?不难,一个孩子就能说出。那
为什么那些成人、身居要职的人反而不能呢?作者想批判什么、呼唤什么呢?
教师总结:作者通过着意安排,让一个孩子说出了真话,揭开了骗局。这个“天真的声音” 在一个谎言充塞的世界里,显得格外响亮,也格外珍贵。只有天真活泼的儿童,才是最纯洁无暇的。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对世俗世界的习惯及传统进行了深深的谴责,表达了对纯真本然事物的热切向往。启示我们:做人要保持心地的纯洁、纯真,做一个真诚的人,讲真话,反对社会现实中的假丑恶现象,让真、善、美充满人间。这就是这篇童话故事的主题思想。
(评析:通过以上导读题,可以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注: 从浅到深。]地分析课文、归纳出思想内容。)
三、    布置作业
不脱离原文主题,大胆想像,为课文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要求:a.大胆想像,勇于创新。 b.书写规范、工整。 c.字数300字左右。
四、    板书设计
  皇帝的新装
             安徒生
    老大臣
    官 员    
    皇 帝 自私  被骗
    老百姓
    小 孩     无私  揭骗
教学分析:
接龙复述课文的设计既检验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又为下面分析课文做了准备,同时又可以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一举数得,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分析人物被骗原因来归纳主题思想,避免了生硬地灌输,学生易接受、领悟。教学目的:
   1.初步了解童话的一般特点,理解想象和夸张在文中的作用。
   2.领会课文含义,认识皇帝和大臣们的虚伪、愚蠢、丑恶的本质。
   教学重点:
   1.童话的想象和夸张
   2.童话的朗读
   3.作阅读提要
   教学设想:
   1.本文童话故事性较强,文字比较浅显,讲课文时以读为主,讲读结合,通过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对重点内容精要分析。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引导同学们大胆想象,把培养想象能力融于教学环节中。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语:文章可以直捷地反映生活,也可以曲折的表现生活,现实生活反应到人们的头脑里,人们凭借联想和想象,构成了非现实的东西,比如天上有神仙,动植物会说话,这样的文章并不是不切实际的幻想,而是借以寄寓一定的思想感情,使人能从中得到启示。
   我们这单元要学习的文章就是这样。
   作者介绍: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贫穷,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了160多篇。如《丑小鸭》《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夜莺》《皇帝的新装》《小意达的花儿》《豌豆上的公主》。
   写作背景:
   写于1837年,当时丹麦虽是个君主立宪国家,但还存在农奴制度,劳动人民受着本国君主和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压迫和剥削,过着饥寒交迫[注: 交:一起,同时。衣食无着,又饿又冷。形容生活极端贫困。]的贫困生活,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安徒生在这篇童话中,把揭露的锋茫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无情地嘲讽了贵族、宫廷的种种丑恶行径,深刻地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根据书后练习四,给课文划分段落。
   爱新装——做新装——穿新装——展新装
   课文分析
   第一部分①这段写了什么?(皇帝有喜欢穿新衣的怪癖)
②课文从哪几方面具体介绍了他喜欢新衣服?
   (治装费用、心思兴趣、换衣次数)
   ③这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夸张)
   ④课文中用了哪些词把皇帝爱穿着的癖好夸张到极点?(见书)
   ⑤作者描述这一情景的作用是什么?
   (揭露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昏庸则的本质)
   ⑥这段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尤其是哪个词表现最突出?(炫耀)(为故事情节的展开作了铺垫,同时也暗示了故事的高潮结局。)
   第二部分
第二课时
     2—4段,①这几段写了什么?(骗子行骗)
   ②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两个骗子“自称”织工,摆了两架织布机,“装做”是在工作的样子,织机“连一点东西的影子也没有”,他们把生丝和金子装进自己的腰包,只在“空织布机上忙忙碌碌”。
   ③骗子行骗的手段是什么?
   (自称能够织出色彩和图案都分外美丽的布,缝出的衣服还有奇怪特性。)
   ④骗子为什么要强调这两方面,去掉一项行不行?
   (“色彩和图案美丽”正好迎得了皇帝的癖好,属于投其所好,结构上照应了第一节的“漂 亮”。衣服的“奇怪特性”帮了皇帝的忙,他可以凭借这个“奇怪特性”鉴别他的臣民,维护他的统治。就其实质来说,一方面赢得了皇帝的欢心,另一方面又可助其维护统治,少一方面也不行。)
   ⑤皇帝怎样看待“奇怪特性”?(那真是理想的衣服)
   ⑥这一“奇怪特性”在文中何作用?
   (“奇怪特性”在故事情节中起了关键作用,因为皇帝之所以上钩,主要看中了这一点,以便毫不费劲就可以鉴别他的臣民,维护他的统治,而下文老大臣、官员、百姓们所以说假话,也都源于这一特性。)
    5—18段①这几段写了什么?
(老大臣和官员去看骗子工作的情况,以及他们虚伪的表现)
    ②皇帝对老大臣和官员的评价是什么?
    (总的评价是“诚实”,还以为老大臣“有理智”,“称职”)
    ③为什么皇帝“心里的确感到不大自然”?
   (与1节中“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联系,他只关心新衣服,而对他应操心的政务漫不经心[注: 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怕被人看出自己不称职。)
    ④比较分析老大臣和官员看骗子工作的情形。
     a.详略。写老大臣详细;写官员简略。
   b.神态。老大臣“眼睛睁得特别大”“越睁越大”;官员“看了又看”。   c.心理。由于老大臣资格老所以他用反问句式否定自己的愚蠢和不称职;官员由于资格浅,所以用否定句式表示不承认自己愚蠢,但对是否称职却自信心不强。)
   d.从他们对布匹的称赞看。
   老大臣“哎呀!美极了,真美妙极了!”赞不绝口[注: 不住口地称赞。];而官员只一句,简括笼统)
   e.从他们向皇帝报告情况看。
     老大臣略提一句,官员则具体描述。
  
   ⑤作者写这些有何作用?
(揭露他们为保自己的官职而说假话的虚伪嘴脸,是对“诚实”一词的极大讽刺。)
     ⑥12节,体会老大臣的语言特点
    (反复使用口语化的词语,表现出童话语言的特点,也把他虚伪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注: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
    ⑦18节,在文中的作用?
     (写全城老百姓的议论,为游行大典的盛况埋下伏笔。)
    19—22段,①这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皇帝亲自去看织新衣)
     ②两位“诚实”的官员为何抢先介绍布料?
(表面上看表现出他们对皇帝的献媚、殷勤,实际上他们是想借此来证明他们对于官职是相称的。)这样做既帮了骗子,又保住了自己了乌纱帽。
    ③20节中“因为他们相信别人一定看得见布料”,“相信”的含义。(这是对两位官员敢于装模作装样说假话时心理的直接描述,他们所以敢于这样做,是因为他们完全了解其他官员的心理,更抓住了皇帝虚伪的本质,他们知道皇帝肯定会赞美布料。)
   ④21节用两个“难道”反问,写出了什么?
    (皇帝的恐惧,他的骄横)
⑤课文中用了哪些词写皇帝极端恐惧的心理?
   (“骇人听闻”“最可怕”)
   ⑥在赞美布料时,皇帝的话中用了哪些副词?(“极”、“十二分”)
    由内心恐惧到内心叫好,用跳跃式的描写揭露他的虚伪。
   ⑦22段,那些官员们尽答“没比别人看到更多的东西”,但他们还是像皇帝一样极尽赞美。那么这样段中的哪句话把故事情节推向高潮?(见书)
    ⑧“华丽”“精致”“无双”对刻画人物有何意义?
    (形象地刻画了官员们对皇帝随声附和,阿谀奉承的卑鄙心理。)以欢乐的形式出现的弥天大谎[注: 弥天:满天。形容天大的谎话。]
   ⑨“每人都有说不出的快乐”中“每人”指哪些人?
    (指皇帝、两位“诚实的”官员、其他官员和骗子。)
   他们快乐的内容是什么?
     (皇帝为有美丽、精致的布料而快乐,为将能穿上新衣参加游行大典而快乐,更为能够鉴别称职的臣民而快乐。
     两位“诚实”的大臣因为事实印证了自己的预料而快乐,也因为保住了官职而快乐。
   其他官员为能得到皇帝信任而快乐,也为能有机会给皇帝献媚而快乐。
   骗子的快乐才真正有内容,他们得到了“头衔”“勋章”,并且还被封为“御聘织师”。)
   作业:书后练习四、七
   第三课时
   第三部分①这几段写了什么?(皇帝穿新衣)
     ②文章是怎么写皇帝穿新衣的?
     (骗子裁制新衣的情形并再次吹嘘新衣的优点;皇帝穿新衣时,骑士们口是心非吹捧奉承,骗子装模作样的摆弄,使皇帝忘乎所以[注: 指因过分兴奋或得意而忘了应有的举止。]的作出种种丑态;
    内臣们“在地上东摸西摸”,开步走时,手中“托着空气”,跟在皇帝后面去参加游行大典。)
     ③课文在这里特意安排了皇帝照镜子的情景,表现了什么?
     (皇帝的自欺欺人)
   第四部分①写了什么?(穿新衣参加游行大典)
   ②怎样写皇帝参加游行大典的?
   (通过写人们聚集在“街上和窗子里”表现出空前盛况;写一些市人对皇帝新衣的赞扬揭示了他们说谎的原因,不愿让人们知道“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写一个小孩道破天机;
   全城百姓的看法及皇帝迫不得已[注: 被逼得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摆出更骄傲的神气”,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
   ③33—36段在叙述方式上有何不同特点?表现出什么?
     (33段写小孩“最后叫了出来”。
   34段写大家“私下低声传播”小孩子的话
35段写他人转述“有一个小孩子说他并没有穿什么衣服”。
  36段写“最后所有才百姓都说”。
   叙述方式上的变化表现了不同人的复杂心理。)
   ④皇帝赤身露体参加游行大典的心理是怎样的?
   (初听人们议论,“皇帝有点发抖”,他“似乎”觉得那话是真的,心里却想把游行大典举行完毕,于是他“摆出一副更骄傲的神气”,用骄傲的神情掩饰恐慌的心理)
    ⑤为什么要这么写?
    (把皇帝的新装和游行大典结合起来,使这出笑剧、闹剧、丑剧就出现更有趣的高潮,把皇帝的丑态暴露在光天化日[注: 光天:最大的天,大白天;化日:生长万物的太阳。原形容太平盛世。后比喻大家看得非常清楚的场合。]之下,具有最强烈的讽刺意味。)
    总结中心:
    写作特点:
     1.想象夸张,构思巧妙
     2.成功地运用童话语言
     3.三个类同的场面写得类而不同,情趣横生。

上一页  [1] [2] [3] [4]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