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2[苏教版七年级上]
   [标签: ]

《汤姆·索亚历险记》教案

  【内容简析】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代表作之一。本文是根据同名作品的相关章节改编的课文。课文由两个既相对独立,又有密切联系的故事组成。课文的第一部分讲的是汤姆•索亚和哈克贝利在坟场探险时目睹了一起凶杀案,汤姆勇敢地站出来指证凶手。第二部分讲同学蓓姬过生日时,汤姆又和大家一起去山洞探险,汤姆和蓓姬迷了路,在摸索中意外地发现凶手乔。脱险后,汤姆告诉大家乔在山洞里,应该把他救出来,接受正义的审判。当人们打开山洞时,发现乔已经饿死了。课文通过汤姆•索亚的历险故事,表现了汤姆•索亚是一个调皮、勇敢、善良、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课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通俗流畅,人物特点鲜明,内容贴近学生的经验世界与想象世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设计理念】
  在理解课文、学习语言的基础上,教师要努力达到: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激起学生阅读名著的欲望,拓展他们阅读的视野,用学习一篇课文带动阅读一部原著、一位作家的作品,引导他们踏上阅读名著之旅,在中西方文学的海洋中汲取营养,品尝丰盛的“精神大餐”。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理清课文的线素,理解汤姆是一个调皮、勇敢、善良、富有正义感的孩子。教育学生做一个勇敢、善良、富于正义感的孩子。
  2.指导学生默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课文。
  3.辅导学生预习课文,指导学生自学生字词。
  【重点难点】
  把握故事情节与人物的性格,能正确流利地复述故事,理解汤姆是一个调皮、勇敢、善良、富有正义感的孩子。
  【教具准备】
  1.介绍作者马克•吐温的文字以及他的照片、著作的挂图或课件。
  2.图书《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等。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1.谁看过电影《百万英镑》?谁看过动画片《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谁能讲一讲你看过或听过的这两个故事?
  2.老师小时候看过动画片《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这个故事非常有意思。我们当时与你们的岁数差不多,与主人公哈克贝里的年龄相仿。哈克贝里像生活在我们之中的小伙伴,他的想法、兴趣,与我们“臭味相投[注: 臭味:气味;相投:互相投合。彼此的思想作风、兴趣等相同,很合得来(常指坏的)。]”。我们当时是那样激动,聚会时谈论的主要话题就是动画片《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内容,为了早点儿知道故事的发展,我们到处借阅这本书。我们一读便被它所吸引,爱不释手[注: 释:放下。喜爱得舍不得放手。]……因为这部动画片,我们认识了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还看了他的著作如《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那些趣事深深地留在我们记忆里,给我们许多快乐和美好的回忆。
  3.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是根据马克•吐温的另一部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改编的。
  4.板书课题,理解“历险”的意思。
  (1)用“险”字组词,如“危险、险情、冒险、险恶、险关、险象、险阻、险峻、阴险”,体会“险”字的意思。
  (2)思考“历险”的意思,说说“历险记”应该写什么。
  (3)让我们与汤姆•索亚一起踏上探险之旅,感受那惊险、紧张的场面吧。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1.默读,画出生字词,解决阅读障碍。
  2.默读要求:
  (1)边读边标注,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边读边思考:文章讲的是什么事?
  (3)为深入学习课文,请自己提出几个问题,学习质疑问难[注: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3.师生共同解决生字词。
  (1)读生字词卡片。
  (2)理解生词的意思。
  4.说说故事主要讲的是谁,讲的是什么事。
  5.质疑问难,师生梳理问题,归纳问题。
  三、默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想想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事。
  2.默读你认为最惊险的部分。
  3.仔细阅读,注意边阅读边批注。先搞清楚人、物、景、事,再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然后把这些事、人、物放在情景中进行大胆想象,脑海里像过电影一样出现当时的情景,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最后对复杂的事物,还可以画示意图,以帮助理解并记忆。
  4.把自己认为最惊险的部分多读几遍。
  5.自己试着讲一讲。
  提示:
  (1)在什么地方?经历了什么事?当时是怎样的情景?
  (2)主要人物是谁?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事件是怎样发展的?(起因、经过、结果。)
  6.阅读全文,理请故事的线索。
  简介主人公——在坟场历险——发誓不说出来——出庭作证、指认凶手——去山洞探险——在家休养。
  四、全班汇报
  1.讲一讲你认为最惊险的部分。
  2.可以补充别人讲的部分或讲自己与别人感受不同的部分。
  3.评议:分别对同学讲的最惊险的部分进行评议。
  (1)讲清楚坟场的景物了吗?他们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感受到什么?说说书上第一幅图的意思。
  (2)讲清楚三个盗墓贼打斗的情景了吗?他们谁与谁发生了打斗,使用了什么物品?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说说书上第二幅图的意思。
  (3)讲清楚汤姆作证时的矛盾心理了吗?讲清楚法庭审判的经过了吗?讲清楚汤姆作证时神态、语言有哪些变化了吗?讲清楚乔是怎样威胁汤姆的吗?
  (4)讲清楚汤姆与蓓姬迷路的原因了吗?讲清楚汤姆与蓓姬遇到了什么,他们是怎样做的吗?说说书上第三幅图的意思。
  (5)讲清楚汤姆与蓓姬是怎样获救的吗?汤姆是怎样对待乔的呢?
  五、布置作业
  1.练习复述故事。
  2.完成积累任务,抄写词语花篮。
第二课时
  一、默读课文,回忆故事内容
  二、复述故事
  1.要求:把故事讲清楚,要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分小组练习。
  3.选代表在全班展示。
  4.评出若干个讲故事明星。
  三、全班讨论
  说说汤姆是怎样的孩子,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要引导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指导学生归纳同学发言中能达成共识的部分。如:汤姆活泼、顽皮、天真烂漫[注: 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聪明好动,富于同情心,智慧、正直、勇敢……对同学之间的不同见解,要采取包容的态度,可以通过讨论求大同,存小异,尊重别人的选择。教师在讨论中要有正确的导向,既要激励学生有打破平庸、追求创新、敢于冒险的意识,又要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
  四、小组讨论
  说说故事中哪里“险”,为什么说它“险”,怎样“险”,汤姆是怎样脱险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五、与同桌交流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六、介绍《汤姆•索亚历险记》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文学大师马克•吐温的四大名著之一。小说描写的是以汤姆为首的一群天真烂漫的孩子的生活。他们为了摆脱枯燥无味[注: 枯燥:单调。形容单调,没有趣味。]的功课、虚伪的教义和呆板的生活环境,做出了种种冒险经历。如:他和野孩子夏克,各干出了许多令人捧腹的妙事。像汤姆被罚粉刷围墙,竟施出诡计,不但使别的孩子心甘情愿[注: 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做出某种牺牲。]代替他工作,还自动奉上谢礼。后来和夏克逃到荒岛去,人们以为他们淹死了,正在教堂为他们举行丧礼,而他们却躲在教堂的钟楼上偷听。这些顽皮的举动,虽然不能给我们做模范,但是,他为了正义,毅然挺身出来作证人,拯救无辜的穆夫•波特。并在顽皮之余,居然和夏克破获了一桩谋杀案,成为众人钦佩的小英雄。在汤姆的身上,集中体现了智慧、计谋、正义、勇敢甚至领导等诸多才能。他聪明好动,富于同情心;他一心想要冲出现实环境的桎梏,去当绿林好汉[注: 指聚集山林反抗封建统治阶级的人们。旧时也指聚众行劫的群盗股匪。],过行侠仗义的生活。在姨妈眼里,汤姆是个调皮捣蛋的顽童,可是姨妈却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足智多谋[注: 足:充实,足够;智:聪明、智慧;谋:计谋。富有智慧,善于谋划。形容人善于料事和用计。]”给软化了。小说塑造的汤姆是个有理想、有抱负同时也有烦恼的形象,他有血有肉[注: 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内容。多用来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注: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马克•吐温在描写以汤姆为首的一群儿童时,并不是停留在人物的一般刻画上,而是按照儿童的天性发展,对儿童的心理方面作了较深层次的描述。
  七、出示作者的画像,并简介作者
  马克•吐温原名塞缪尔•朗赫恩•克来门斯,马克•吐温是其笔名。1835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那一年正好是哈雷彗星出现的时候。童年时代,马克•吐温住在密西西比河旁的小镇里,这里是各种船只穿梭聚散之地,他在此地的见闻,成为他日后作品中的题材和特色。十二岁时,父亲去世,马克•吐温只好停学,到工厂当小工。后来他换了不少职业,先后做过密西西比河的领航员、矿工及新闻记者等工作,并渐渐地着手写作一些有趣的小品,开始写作生涯。马克•吐温的第一篇引人注意的短篇小说《跳蛙》,使他成为颇有名气的幽默作家。三十五岁结婚后,他专职写作,随后的二十年,相继完成了《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和《小哈克历险记》等不朽名著。马克•吐温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他的作品文字清新有力,审视角度自然而独特,被视为美国文学史上具划时代意义的现实主义著作。马克•吐温被誉为“美国文学中的林肯”。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译本。
  八、布置作业
  1.把《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阅读原著。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