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3
   [标签: ]

《烛之武退秦师》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郑国被晋、秦两个大国的军队所包围,国家危在旦夕[注: 旦夕:早晨和晚上,形容时间短。形容危险就在眼前。],烛之武奉郑君之命,去说退秦军。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采取分化瓦解[注: 分化:分裂;瓦解:比喻分解、崩溃。使对方的力量分裂离散。]的办法,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最后晋军也不得已而撤退,从而解除了郑国的危机。文章赞扬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注: 在危难之际接受任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时也反映了春秋时代各诸候国之间斗争的复杂性。

  2、该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烛之武退秦师》是高中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第一课的讲读课文,对于学生了解先秦文学,认识中华文化的精华,汲取民族的智慧,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该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课文中的用法。课文安排在单元的首篇,如何指导学生学好这篇课文,实现"由教到不教",树立学生学好文言文的信心,这是一个关键所在。

 

3、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a、基础知识目标:了解《左传》有关知识,解决几个生字,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b、基本能力目标: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复述课文内容。

  c、思想教育目标:学习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标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4、教学重点与难点:文章虽然作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末期,但内容生动有趣,语言也比较浅显,且新大纲对高中阶段文言文教学只要求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不必对艺术特色等作过多的分析。因此,我把该文教学重点确定为:诵读复述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把理解词句与理解文章统一起来,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烛之武的说解是一篇非常漂亮的外交辞令,短短125个字,却说了四层意思,说得委婉曲折,面面俱到[注: 各方面都能照顾到,没有遗漏疏忽。也指虽然照顾到各方面,但一般化。],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其语言艺术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我把此定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应变是教学艺术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前提。所谓应变,就是根据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授课内容以及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处置措施。因此,教师要本着"因材施教[注: 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以及"教学有法,但无定法"的原则,慎重地选择行之有效[注: 之:代词,它,指办法、措施等;效:成效,效果。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的教学方法。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学生诵读、教师范读,整体感知的教学方法。

  2、语言、动作,形象激情的教学方法。

  3、点拨词句方面的一些知识,循序渐进[注: 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逐步积累的教学方法。

  选择以上教法的依据:语文教学应重视整体教学,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要做到这些,最有效的手段是诵读。在诵读的过程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奠定良好的基矗据此,我在教学本课时主要采用诵读的方法,使学生初步整体感知课文。同时通过个性化语言以及动作演示等形象激情的方法来辅助教学,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句。

  三、说学法

  新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究。要重视师生的语言交际和心灵沟通。""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据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及能力培养:

  a、圈点、勾画、批注的方法。

  b、参照注解,动口动脑,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

  c、指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诵读

 

四、说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人们常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导入新课的开场白就显得十分重要。好的导入语,能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我设计的导语是:

  同学们,古代兵法著名的\'三十六计\'中有一计,大意是利用、制造敌人内部的矛盾,达到取胜的目的,这就是俗称的\'离间计\',其实,在\'三十六计\'中称作\'借刀杀人[注: 比喻自己不出面,借别人的手去害人。]\'计。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说退秦军,迫使晋军也不得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那么,烛之武在剑拔弩张[注: 剑拔出来了,弓张开了。形容气势逼人,或形势紧张,一触即发。]的敌对情势下,是如何说服秦伯不仅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的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学习新课《烛之武退秦师》。

  (二)预习指导:借助《高中语文词语手册》,参看提示、注释,通读全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设置以上预习的依据是:①大纲要求培养学生自学语文的习惯,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主动学习、探索。②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总是由一般到特殊,或由整体到具体。学习课文也是如此,先对课文整体感知,然后再精读细研。

  (三)检测预习,出示练习:完成教学目标a中关于文学常识以及识记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要求,结合第一自然段,了解故事背景。教师小结,补充。

  (四)教学新课:

  1、教师范读全文,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这是教法一的再落实。

  2、自读全文,提出要求:圈点勾画不理解的词句,批注有疑问的内容。

  这一步要对学法a进行指导,是完成教学目标a中熟读课文的主要一步。设计此程序能充分调 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贯彻大纲\'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育理论。

  3、组织讨论找出的疑难词句,这是完成教学目标b的第一步。教师要顾及全体学生,尤其是文言文基础差的学生,教师要指导学生动手(写)、动脑、动口,培养思考分析能力,对学法b进行初步指导。

  4、着重根据\'思考练一\',用现代汉语复述故事内容,这是完成教学目标b的第二步。这步程序由中等学生来完成,以此带动两头。

  (五)教师小结以上内容

  (六)布置作业:

  1、熟读全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二、三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堂课内容,归纳要点,检查作业完成情况。

  (二)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的结果是烛之武说退了秦师没有?对,说退了秦师。那么烛之武在国家危急关头,是否是毛遂自荐[注: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挺身而出[注: 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主动地担当起这个重任的?在大军压境,敌我双方剑拔弩张的紧张情势下,烛之武又是采取什么方法使一心想借此扩张自己势力的秦穆公改变态度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继续学习《烛之武退秦师》。

  (三)学习新课:

  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出人物个性。这步程序是教学目标b的再落实。用教法2中语言激情的方法来感染学生,为下一步分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矗

  把本篇中所需要积累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加以归纳,再次落实教学目标a。引导分析烛之武说辞的四层意思,体会高超的语言艺术。这样,既把握了教学重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

  概括课文情节,根据情节要点分析人物形象。这是完成教学目标c的第一步。

  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第一段总共二十五个字,交代了哪几个问题?(明确:当时形势,战争起因,秦、晋驻军方位。)

  第一段埋下两处伏笔,联系全文,分析其内容与作用

 

五 板书设计

烛之武退秦师

                    国势严峻        秦晋围郑

中心人物      临危授命[注: 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生命。]        弃积怨担国忧

                              亡郑有利于晋    

烛之武        说服秦伯        借秦立场

                              存郑无害于秦    

[1] [2] 下一页

离隙秦晋

                              郑秦结盟

              大功告成[注: 功:事业;告:宣告。指巨大工程或重要任务宣告完成。]        晋师撤离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