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兰亭集序》译文及练习
   [标签: ]

【作者简介】
  王羲之,字逸少, 是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王羲之48岁任会稽内史,永和九年三月初三,与谢安、孙绰等42 人修禊兰亭,写下了被称为“天下第一[注: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行书”的《兰亭集序》。这篇序言,不仅文采斐然,书法艺术更是精美绝伦,为千余年来书家所公认。王羲之书法艺术成就很高,不仅全面精通古代各种书体,而且创造出一种适应时代需要的新体,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风格体系,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苔惊蛇”,王羲之的书法是极美的。
【课文点译】

【课文全译】
  永和九年,正值癸丑,暮春三月上旬的巳日,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为的是到水边进行消灾求福的活动。许多有声望有才气的人都来了,有年轻的,也有年长的。这里有高大的山和险峻的岭,有茂密的树林和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水急流,(在亭的)左右辉映环绕。把水引到(亭中)的环形水渠里来,让酒杯飘流水上(供人们取饮)。人们在曲水旁边排列而坐,虽然没有管弦齐奏的盛况,(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以痛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这一天,晴明爽朗,和风习习,仰首可以观览浩大的宇宙,俯身可以考察众多的物类,纵目游赏,胸襟大开,极尽耳目视听的欢娱,真可以说是人生的一大乐事!
  人们彼此相处,一生很快就度过。有的人喜欢反躬内省,满足于一室之内的晤谈;有的人则寄托于外物,生活狂放不羁。尽管人们的爱好千差万别[注: 形容各类多,差别大。],或好静,或好动,也不相同,(可是又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间很自得,快乐而自足,竟不觉得衰老即将到来;待到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事物感到厌倦,心情随着当前的境况而变化,感慨油然而生[注: 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以前感到欢快的事顷刻之间变为陈迹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况人寿的长短随着造化而定,最后一切都化为乌有[注: 乌有:哪有,何有。变得什么都没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古人说:“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当我看到前人发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样相合,总是面对着(他们的)文章而嗟叹感伤,心里又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我)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从前一样,真是可悲啊! 所以我要列出到会者的姓名,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尽管时代有别,行事各异,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动因,无疑会是相通的。后人阅读这些诗篇,恐怕也会由此引发同样的感慨吧。
【名家点评】
  作者记录下这次集会的作品,目的是给后人提供一个产生共鸣的依据。然而,作者对生死的思考并没有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也没有得出通达彻悟的解释。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具有深刻的哲学价值,并不是“虚诞”“妄作”,王羲之显然没有真正理解庄子的思想。作者从眼前的美景联想到生死问题,表现了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是有其积极意义的。“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的思想是很多文人共有的。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陶渊明在《归去来兮[注: 归:返回。回去吧。指归隐乡里。]辞》中写道:“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苏轼在《赤壁赋》中写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越是如此,我们越是感觉到庄子所言的深刻。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网站 程翔)
【重点梳理】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通“晤”)
2.一词多义
(1)修  修禊事也(动词,做,从事)  
    茂林修竹[注: 修:长。茂密高大的树林竹林。](形容词,高)
    况修短随化(形容词,长)  
(2)一  其致一也(统一,一致)
    悟言一室之内(数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把……看作一样) 
3.词类活用 
(1) 形容词作名词。 群贤毕至(贤才)/ 不知老之将至[注: 多用作自称衰老之语。](老年)/况修短随化(寿命长;寿命短)/ 死生亦大矣(大事)
(2) 形容词作动词。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把……看作一样)/齐彭殇为妄作(把……看作相等)
(3) 动词的使动用法。 所以游目骋怀[注: 游目:远眺;骋怀:放开胸怀,往远处想。纵目四望,开阔心胸。](使……纵展;使……驰) /所以兴怀(使……兴起)
二、文言虚词
1. 以
(1) 介词,把。 引以为流觞曲水
(2) 介词,因为。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3) 连词,用来。 亦足以畅叙幽情
2. 于
(1) 介词,引出动作的处所。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2) 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 当其欣于所遇
(3) 介词,对或在。 暂得于己
(4) 介词,到。 终期于尽
3.为
(1) 动词,作为,当作。 引以为流觞曲水
(2) 动词,成为。 已为陈迹
4.之
(1) 结构助词,的。 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虽无丝竹管弦[注: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也指音乐。]之盛
(2) 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 仰观宇宙之大
(3) 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夫人之相与/不知老之将至
(4) 动词,到,往。 及其所之既倦
(5) 代词,它。 感慨系之[注: 感:感触;慨:慨叹;系:联结。有所感触,慨叹不已。]矣/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5.所  
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名词短语。 或因寄所托/当其欣于所遇/及其所之既倦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1)死生亦大矣(直接表示判断)
(2)固知一死生为虚诞(动词“为”,表示判断)  
(3)齐彭殇为妄作(动词“为”,表示判断)  
2.省略句
(1)引(之)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宾语“之”和介词宾语“之”)
(2)列坐(于)其次(省略介词“于”) 
(3)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3.倒装句
(1)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介宾短语后置)
(2)仰观宇宙之大(仰观大宇宙,定语后置)
(3)俯察品类之盛(俯察盛品类,定语后置)
(4)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喻之,介宾短语后置)
【课堂演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聚集
b.曾不知老之将至         曾经
c.列坐其次            地方
d.不能喻之于怀          明白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夫人之相与      不知老之将至
b.或因寄所托      及其所之既倦
c.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d.终期于尽       寡人之于国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注: 觞:古代盛酒器,借指饮酒;咏:吟诗。旧指文人喝酒吟诗的聚会。],亦足以畅叙幽情。

(2)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3)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4)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送天台陈庭学序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唐、艳滪之虞。跨马行,则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下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柔。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涡诡,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杨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候①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以学未成而不暇。及年壮可出,而四方兵起,无所投足。逮今圣主兴而宇内定,极海之际,合为一家,而予齿益加老耄矣。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
  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②,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也?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庭学其试归而求焉,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注]①杨子云,即杨雄,西汉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司马相如,西汉著名文学家;诸葛武侯,即诸葛亮。②颜回,即颜渊;原宪,即子思。二人都是孔子的学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累旬日不见其巅际  累:连续  b.杳莫测其所穷 穷:尽、完
c.于是其诗益工   工:工整   d.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 没:淹没、遮掩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 肝胆为之悼栗   引以为流觞曲水
b. 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c. 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   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d. 庭学其试归而求焉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川蜀山水险峻奇特,非有官职、有财富、有才能、会写文章、年富力强[注: 年富:未来的年岁多。形容年纪轻,精力旺盛。]的人不能到达,因而往往令人抱憾而止。
b.陈庭学,能做诗,曾任中书左司掾、四川都指挥司照磨等官职。他乘船到成都,游山水名胜,每次游览都写诗记述。
c.作者因学业未成、战乱等原因未能实现出游天下的愿望,面对陈庭学游览而归的收获,感叹自己因年老已难以做到了。
d.作者认为山水名胜能使人的情、志、学等方面上一个台阶,此外,应该还有高于“山水之助”的东西,那就是孔学儒道。
7.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
译文:                                   
⑵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译文:                                   
⑶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乎?
译文:

兰 亭 集 序
1.b(竟然,乃) 2.d(介词,到/介词,对于,可引申为“治理”) 3.略
4.c 5.c 6.a 7.⑴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⑵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约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⑶莫非他们的精神世界中自有高山巨壑、奇美壮丽已经超过了山水之外吗?
【译文】我国西南一带的山水,以四川境内最为奇特。但那里与中原一带相距万里之遥,从陆路去吧,途中有剑阁、栈道之类的险阻;从水路去吧,途中又有瞿唐峡、滟濒堆之类的忧惧。骑着马去吧,沿路层层竹林遮蔽高山,接连走几十天,仰头看不到山顶;登上高处往下俯瞰,陡峭的山谷有几万尺深,茫茫渺渺看不到谷底,令人惊恐万状[注: 形容害怕到了极点。],肝胆抖颤。乘船去吧,江水悍猛,礁石尖利,波涛险恶,漩涡变幻,船只稍微失去控驭,偏离航道仅有尺寸大小—点点,就被撞成粉末,像泥土般下沉,船中的人便饱了江中鱼鳖的口腹。通往四川的道路艰难到这种地步,因此,不是做官出仕富有财力的人不能前往游历;不是天生富有感受能力善于抒发的人,即使去游览了,也得不到精神上的享受,说不出个所以然;不是身强年壮的人入川之后大多老死在那里,不能还乡。喜欢寻奇探胜想到四川去游历的人,每每由于以上种种原因而深深抱憾。浙江天台籍人土陈庭学君,会写诗。他由中书左司掾,屡次随大将北征,因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入川到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又是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古代著名人物长期生活过的地方。庭学入川以后,凡历代英雄俊杰争战攻取、驻守防御的遗迹,诗人文土游览登临、饮酒射覆、赋诗吟咏、歌唱呼啸的处所,庭学没有不一一去游览的。他既经游览,就一定写诗抒发感受,记写景物时世的变迁。因此他的诗歌在入川以后愈加工妙。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约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面对庭学的变化,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立志要遍游天下,因学业未成,不得闲暇。到了壮年可以出蝣的时候,四面八方[注: 指各个方面或各个地方。]到处战火纷飞,遍地无处落脚。及至当今圣明天子兴起,天下安定,四海之内,合为一家,而我已经年光老大体力衰惫,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
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里,甘居陋室,由于很少出门与人往来,以至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气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一种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他们的精神世界中自有高山巨壑、奇美壮丽已经超过了山水之外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试从这方面探求一下人生的奥秘。如果有什么新的体会,请告诉我。那时候,庭学君将一定会给我更多的新的启发,而不仅仅是因为曾经川蜀壮游这一点使我自愧。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