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警察和赞美诗》教案[鲁人版必修二]
   [标签: ]

《警察和赞美诗》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分析苏比的人物形象。
2.欣赏小说幽默风趣的风格,体味\'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
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4.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美国社会黑暗的现实。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分析苏比的人物形象。
2.欣赏小说幽默风趣的风格,体味\'含泪的微笑\'的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
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析讨论法。
教学安排:三课时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
欧·亨利(1862~1910)十九世纪美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短篇小说家。原名威廉·西德尼·波特,出生于美国南部北卡罗来纳州一个乡镇医师家里,家境贫寒,3岁丧母,后寄人篱下[注: 依附于他人篱笆下。比喻依附别人生活。]。小时受教育很少,当过牧童、学徒,以后又做过办事员、制图员、会计、出纳等各种工作,饱受歧视。1891年在休斯顿创办了《反对传统者》等杂志,兼任编辑,还当过记者和专栏作家。1898年,他在银行做职员,因银行钱被盗,被指控挪用公款,判刑5年。在狱中表现良好,担任药剂师,有机会接触各类犯人,听到各种古怪的故事,这为他进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狱中就以欧·亨利为笔名开始创作短篇小说。1901年提前获释,后居纽约专门从事写作。
      欧·亨利是一位多产作家。他一生写了300多篇短篇小说和一部长篇小说。作品有长篇小说《白菜与国王》(1904)、短篇小说《四万年》(1906)、《西部之声》(1907)、《市声》(1908)、《滚石》(1913)等。代表作有《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最后的一片叶子》等。欧·亨利与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印度的泰戈尔并称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世界短篇小说四大家\'。
他的作品对腐朽的资本主义制度、反人道的法律、虚伪的道德给予揭露和讽刺,反映了下层人物辛酸而又滑稽的生活,特别是描写纽约曼哈顿市民生活的作品最为著名,他善于运用夸张、双关等幽默手段,常常以\'含泪的微笑\'安慰生活中失意的小人物的心灵的创伤,常写失意落魄的小人物,把他们的心酸揉进逗趣的笑料,不仅给作品带来\'含泪的笑\'的效果,也加深了作品的现实意义。他有\'曼哈顿的桂冠诗人\'之称。这些作品以其幽默的生活情趣、\'含泪的微笑\'的风格被誉为\'美国生活的幽默的百科全书\'。
二、关于《警察和赞美诗》
1.故事梗概:请同学根据预习复述。
《警察和赞美诗》是他优秀短篇小说之一,作品写到流浪汉苏比在冬天来临之际,想方设法[注: 想种种办法。]到监狱过冬,他六次犯事,为非作歹[注: 做种种坏事。],可是都没有如愿,正当他听到教堂赞美诗,决定重新做人时,却被莫名其妙[注: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逮捕了,小说的矛头直指当时美国社会,真实的反映了不明是非,颠倒黑白[注: 把黑的说成白的,白的说成黑的。比喻歪曲事实,混淆是非。]的社会的现实。
2..写作背景
      西欧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开始衰落的时候,美国现实社会的深刻变化(南北战争之后)引起文学的变化,这就是现实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它出现在美国资本主义日趋腐朽的阶段,即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的时代。当时社会贫富对立,阶级矛盾日益激化。这时期一些出身于中小资产阶级的作家,从自身的阶层出发,一方面,谴责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描写人民的悲惨生活,反映人民对资产阶级统治的不满情绪;另一方面,他们又对美国资产阶级的民主存有幻想,提出种种改良措施。可是当帝国主义的浊流来到时,他们又怀着悲观绝望的情绪探索个人的命运和归宿。然而,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也引起较大震动,使美国作家群体分化,一些来自下层而又倾向进步的作家,受到工人运动的影响,经历了思想探索的过程,为社会主义理想所吸引,参加了工人运动,开始创作一些较先进的文学作品。作品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垄断资产阶级残酷的本性,控诉了统治者对人民的迫害。内容丰富,揭露深刻,手法多样,是美国文坛上不可少的一支生力军,在美国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三、分析课文
全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端部分(1-5自然段)主人公出场并介绍他的冬居计划。
第二部分:发展部分(6-38自然段)写书比为进监狱,想方设法干违法的事情。
第三部分:结局部分(39-48自然段)写苏比无计可施[注: 计:策略、办法;施:施展。没有办法可用。]的情况下准备到麦迪生广场露宿,在赞美诗感召下,幡然醒悟,却被逮捕。
  四、阅读课文,结合课文,找出生字、生词。
  1.衣冠楚楚[注: 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衣帽穿戴得很整齐,很漂亮。]:形容穿戴得十分整齐漂亮。冠:帽子。楚楚:鲜明、整洁的样子。
    例句:他看见雪茄烟店里一个衣冠楚楚的人对着摇曳的火头在点烟。
    2.不名一钱[注: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形容极其贫穷。]:一个钱也没有,非常贫穷。名:拥有,占有。
&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bsp;   例句:最舒服的莫过于在哪家豪华的餐馆里美美地吃上一顿,然后声明自己不名一钱,这就可以悄悄地、安安静静地给交到警察手里。
    3.醍醐(tihu)灌顶:佛教用语,比喻给人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醍醐,酥酪上聚集的油,味甘美。
    例句:一刹那间,新的意境醍醐灌顶[注: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纯酥油浇到头上。佛教指灌输智慧,使人彻底觉悟。比喻听了高明的意见使人受到很大启发。也形容清凉舒适]似地激荡着他。
    4.煊(xuan)赫一时:名声很大,声势很盛。
    例句:他要做个烜赫一时[注: 烜赫:声势很盛。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的人。
    5.熙熙攘攘[注: 熙熙:和乐的样子;攘攘:纷乱的样子。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
    例句:明天他要到熙熙攘攘的商业区去找事做。
    6.迫在眉睫[注: 形容事情已到眼前,情势十分紧迫。]:比喻事情临近眼前,十分紧迫。
    例句:每当雁群在夜空引吭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跟丈夫亲热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注: 辗转:翻来复去;反侧:反复。翻来复去,睡不着觉。形容心里有所思念或心事重重。],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
    7.文雅娴静:(言谈、举止等)温和有礼貌,安详。
    例句:他的对象文雅娴静,又有一位忠于职守的巡警近在咫尺[注: 形容距离很近。],使他很有理由相信,警察那双可爱的手很快就会落到他身上,使他在岛上冬蛰的小安乐窝[注: 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里吃喝不愁。
    8.辗转反侧:形容心中有事,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注: 形容一次又一次。也形容来回翻动身体。]地不能入睡。 
    例句:苏比躺在麦迪生广场他那条长凳上,辗转反侧。
    9.咫尺:<书>比喻距离很近。
    例句:他的对象文雅娴静,又有一位忠于职守的巡警近在咫尺,使他很有理由相信,警察那双可爱的手很快就会落到他身上,使他在岛上冬蛰的小安乐窝里吃喝不愁。
    10.游弋:(兵船等)巡逻。
    例句:他没打算去地中海游弋,也不想去晒南方令人昏昏欲睡[注: 昏昏沉沉,只想睡觉。形容极其疲劳或精神不振。]的太阳,更没考虑到维苏威湾去漂流。
    11.肇事:引起事故;闹事。
    例句:\'肇事的家伙在哪儿?\'警察气急败坏[注: 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地问。
    12.荟萃:(英俊的人物或精美的东西)会集;聚集。
    例句:他一口气来到一个地方,一到晚上,最轻佻的灯光,最轻松的心灵,最轻率的盟誓,最轻快的歌剧,都在这里荟萃。
    13.怏怏:形容不满意的神情。
    例句:苏比怏怏地停止了白费气力的吵闹。
    14.绯色的梦:美梦。
    例句:被捕仿佛只是一个绯色的梦。
    15.啁(zhou)啾(jiu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书〉象声词,形容鸟叫的声音。
    例句:明月悬在中天,光辉、静穆;车辆与行人都很稀少;檐下的冻雀睡梦中啁啾了几声--这境界一时之间使人想起乡村教堂边上的墓地。
    16.杰克·弗洛斯特:\'弗洛斯特\'即\'霜冻\'的意思,\'杰克·弗洛斯特\'是\'霜冻\'的代称。
    例句:这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 
    17.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这是作者的诙谐说法,意思是美酒、华丽的衣服和上流人士。原生质,原泛指细胞内的物质,这里指人。
    例句:他拐到百老汇路,在一家灯火辉煌[注: 形容夜晚灯光明亮的繁华景象。]的餐馆门前停了下来,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 
     18.铜钮扣:警察制服上的铜制钮扣。这里指代警察。 
    例句: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钮扣直笑。
     19.猫尿:指啤酒。 
    例句:\'可不是吗,迈克。\'她兴致勃勃[注: 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地说,\'不过先得破费你给我买杯猫尿。要不是那巡警老盯着,我早就要跟你搭腔了。\'-
    20.潜移默化[注: 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指思想或品性受环境等的影响,不知不觉[注: 知:知道;觉:觉察。没有意识到,没有觉察到。现多指未加注意。]地发生了变化。
    例句:苏比这时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会合在一起,使他灵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他猛然对他所落人的泥坑感到憎厌。
        例句:这是杰克·弗洛斯特的名片。
21.潜移默化:指思想或品性受环境等的影响,不知不觉地发生了变化。
    例句:苏比这时敏感的心情和老教堂的潜移默化会合在一起,使他灵魂里突然起了奇妙的变化,他猛然对他所落人的泥坑感到憎厌。
五、作业:
 1.练习册105第三题
造句:胜券在握   衣冠楚楚   潜移默化   醍醐灌顶  熙熙攘攘   煊赫一时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2.预习:苏比为了实现自己的冬居计划,做了是那么?结果如何?
                       
第二课时
一、 复习提问:
  1.《警察与赞美诗》的作者及其主要作品?
  2.生字生词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开端部分(1-5自然段)主人公出场并介绍他的冬居计划。
.(一)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段,思考:
1. \'苏比躺在麦迪生广场他的那条长凳上,辗转反侧\'。说明了什么?
苏比是一个无家可归[注: 没有家可回。指流离失所。]的流浪汉,,我们可以通过想象体味他当时的处境---衣服破烂、食不果腹[注: 果:充实,饱。指吃不饱肚子。形容生活贫困。]、冻饿交加,无安身之所,在我们眼前会出现一个在寒冬的风里蜷曲着身体靠报纸御寒流浪汉形象
2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为主人公的出场渲染了一种凄清、寒冷的环境,为苏比营造了生活窘迫的氛围。②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苏比的冬居计划刻不容缓[注: 指形势紧迫,一刻也不允许拖延。]了,④同时从侧面刻画了人物,点明了苏比在后文中六次为非作歹的缘由。⑤展示了美国社会的世态炎凉[注: 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和下层人们的痛苦生活。
(二)阅读第二自然段
一张枯叶飘落在苏比的膝头。这是杰克·弗罗斯特的名片,杰克对麦迪生广场的老住户很客气,每年光临之前,总要先打个招呼。他在十字街头[注: 指纵横交叉、繁华热闹的街道。也借指人世间,现实社会。]把名片递给\'露天公寓\'门公佬\'北风\',好让房客们有所准备。
思考:
1.这一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借代、拟人
比喻:把\'枯叶\'比作\'名片\';把树叶的飘落比作打招呼\'\';把广场比作\'露天公寓\';把北风比作\'门公\'。
借代:以\'杰可弗罗斯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代称\'霜冻\';以\'老住户\'、\'房客们\'代称\'流浪汉们\'。
拟人:\'打招呼\',\'递给\'。
2.解释加点词语指代的对象
名片;树叶
老住户:老流浪汉
露天公寓:广场
房客:栖息在广场的流浪汉
单人财务委员:着手考虑个人冬天的吃住问题。
   (三)阅读下面几个自然段思考:
1.苏比的冬居计划是什么?
到布莱克威尔监狱过冬.
    2.苏比瞧不起慈善事业名下对地方上穷人做得布施,说明苏比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着重表现苏比高傲的性格。说明他是北\'生存危机\'逼得无可奈何[注: 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的情况下采取当\'法律的客人\'。他的\'高傲\'也不可以完全非议的,但与社会格格不入[注: 格格:阻碍,隔阂。形容彼此不协调,不相容。]也是不可取的。
3.苏比所认为的布莱克威尔岛真的是天堂?
  在苏比看来,这是一个不愁食宿,伙伴们意气相投[注: 意气:志趣性格;投:合得来。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没有北风老儿,和警察老爷纠缠不清[注: 形容纷乱,理不出头绪。亦指有意找麻烦,抓住一点不肯放手。]令人神往[注: 使人很向往。]的地方,事实上我们仍可感到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监狱的冷酷,严厉的管制、失去自由的痛苦,却成了苏比的天堂。(这里用的是反语)
三、讲析第二部分:发展部分(6-38自然段)写苏比为进监狱,想方设法干违法的事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阅读这一段思考:苏比为进监狱过冬干了哪些违法的事情?结果如何?
苏比的行为        结果
想骗吃骗喝        被推出店外
砸玻璃            被认为非肇事者
饱餐一顿          被推倒在人行道上
调戏女子          被女子缠住
大吵大闹          被认为是大学生
偷雨伞            被认为伞的主人
  苏比在街上有意作出一连串的恶行,都没有实现其被捕、进监狱的目的,说明什么?
  1.他作恶的对象也是心术不正[注: 指人用心不忠厚,不正派。]的人,如女子、捡雨伞的人,说明什么?
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世风日下[注: 指社会风气一天不如一天。]
2.两家饭店对苏比的态度怎样?说明什么?
第一家:侍者领班的眼光落在它的旧裤子,和破鞋子上,粗壮利落的手把他推了个转身,悄悄而迅速的把他打发道人行道上。
第二家:侍者认为不用惊动警察,两位侍者干净利落[注: 形容没有多余的东西。令人爽心悦目。也形容动作熟练、敏捷准确。]的把苏比往外一叉,正好让他左耳朵贴地摔在铁硬的人行道上.
说明:反映资本主义社会弱肉强食[注: 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强势至上,没有严格的法律可言。
3.砸玻璃、大吵大闹都让警察看到却都宽容了他,说明什么?
  说明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本质。
4.随着情节的发展,苏比的行为越来越恶劣说明什么?
随着情节的发展苏比的自尊一次又一次地丧失。品行越来越恶劣。小说让我们看到社会是如何将一个原本有自尊、很自傲的青年一步一步推向罪恶的深渊。
  5.联系课文,说说苏比的性格特征
⑴最舒服的莫过于在那家豪华的餐馆美美吃上一顿,然后声明自己不名一文。
他骗吃骗喝是在走投无路[注: 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情况下故意去干的。作恶并非他的本意,犯罪是他找到\'逍遥过冬\'的\'安乐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的途径和手段,我们应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⑵苏比调戏女子的举动,你怎样理解?
在街头调戏妇女的行为,并非他品质恶劣,而是他自投罗网[注: 投:进入;罗网:捕捉鱼鸟的器具。自己投到罗网里去。比喻自己送死。]的一种能够无奈的办法,苏比不是\'下流、讨厌的流氓\',在一定意义上说,苏比还有令人怜悯和同情的一面。
6.通过次要人物的语言行动,结合苏比谈谈你看到了美国社会怎样的社会现实?
  在这一部分,我们看到了社会的不公正。在美国的警察在法律面前,许多罪恶,许多恶行,他们是允许的,不予过问的,是可以让它们蔓延滋长的,甚至有些他们还认为是社会文明的标志。如果衣衫破烂者不能走进豪华饭店,普通饭店对吃白食者犯不着惊动警察等等。再如街头游荡着的妓女,年轻人在马路上像酒鬼似的乱嚷嚷,这些都是纽约闹市区司空见惯[注: 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的现象。
 6.分析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
   ⑴苏比站定了不动,两手插在口袋里,对着铜钮扣直笑。
铜钮扣:指代警察。
⑵连个侍者干净利落的把苏比往外一叉,正好让他的左耳朵贴地摔在铁硬的人行道上。他一节一节地撑起来,像木匠在打开一把折尺,然乎又弹去衣服上的尘土,北部仿佛只是一个绯色的梦。
比喻
⑶\'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用的什么修辞方法?
借代。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这是作者的诙谐说法,意思是美酒、华丽的衣服和上流人士。原生质,原泛指细胞内的物质,这里指人
⑷吃完后,他向侍者坦白;他无缘结识钱大爷,钱大爷也与他素昧平生[注: 昧:不了解;平生:平素、往常。彼此一向不了解。指与某人从来不认识。]
拟人
作业:
1. 练习册第一题(解释加点字指代对象)
2. 课后第二题(理解小说留给我们的\'空白\')、第三题(说明苏比性格特征)
3. 课后第五题、练习册104页第五题(修辞手法)

第三课时
一、复习提问:
1. 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略)
2. 联系课文句子说明苏比的性格特征(略)
二、讲析课文第三部分。
1. 找出环境描写的句子,说明其作用。
幽静的地段、柔和的灯光、动人的音乐、光辉、静穆的明月………--古朴、肃穆、亲切,
作用:这时的景物描写紧紧扣住了文题中的\'赞美诗\'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极细腻的衬托了苏比此时的心情,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他不仅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在结构上呼应了文题和情节。。
2.苏比在赞美诗的感召下,决定\'把自己拉出泥坑,重新做一个好样的人\',说明苏比是怎样的人?这样安排是否合乎情理?
苏比毕竟是一个能够自知的人,他早年有良好的品德和操行,他性格高傲,只是在被生存危机彼得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才决定去当\'法律的客人\',只是后来沦为浑浑噩噩[注: 浑浑:深厚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原意是浑厚而严正。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游手好闲[注: 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的流浪汉的。正因为这样。他才会在赞美诗的感化下,从善意识被唤醒,而决定自食其力[注: 依靠自己的劳动所得来生活。],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作者这样刻画合情合理,符合人物发展逻辑的。
3.\'他要把自己拉出泥坑,他要下决心甘心做一个好样的人,他要征服那已经控制了他的罪恶,时间还不晚,他还算年轻,他要重新振作当年的雄心壮志[注: 伟大的理想,宏伟的志愿。]坚定不移[注: 稳定坚强,毫不动摇。]的把它实现。\'。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四个\'他要\'是排比,\'泥坑\'是比喻。
4..当苏比改邪归正[注: 邪:不正当、不正派;归:回到。从邪路上回到正路上来,不再做坏事。]的时候,警察逮捕了他,说明了什么?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本质。。
5.小说结构上别出心裁[注: 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结尾完全出人意料,这样的构思是否符合逻辑?这样构思的好处是什么?
在这个是非颠倒的资本主义社会,它是符合社会生活逻辑的。这样写突出了苏比愿望与现实的矛盾,深刻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是非混淆,善恶颠倒的黑暗现实。
6.你对文题\'警察与赞美诗\'是如何理解的?
标题是一个并列结构的短语。\'警察\'、\'赞美诗\'都是主人公苏比在小说中所追求的事务,然而两者又是矛盾的,因为他们各自代指的是\'监狱\'和\'自新\'。苏比在幡然醒悟准备\'自新\'时,却又被判以莫须有[注: 原意是也许有吧。后指凭空捏造。]的罪名送往监狱。这是一个社会的悲剧。
三、分析小说艺术风格:
 (一)、典型生动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好逸恶劳[注: 逸:安逸;恶:讨厌、憎恨。贪图安逸,厌恶劳动。]而又\'自尊\'的无业游民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迷途知返[注: 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而又改过自新[注: 自新:自觉改正,重新做人。改正错误,重新做起。]的\'向善\'青年
  1.苏比是一个流浪汉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任务,一方面在穷困潦倒[注: 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之际,曾经落入泥潭,有过堕落的时光,另一方面他的堕落行为都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故意去干的,作恶不是他的本意。犯罪是他找到逍遥过冬安乐窝的途径和手段。苏比有令人怜悯和同情的一面。
2. 苏比的性格有一个变化的过程。
早年:良好的品德和操行--高傲:不愿意去慈善机构,付出精神和人格\'屈辱\'--生活所迫,沦为游手好闲、浑浑噩噩的流浪汉---为找冬居场所,干坏事--赞美诗乐音的感召,唤起心里难过深处从善的愿望,产生弃旧图新[注: 抛弃旧的,谋求新的。多指由坏的转向好的,离开错误的道路走向正确的道路。]的想法。
作者这样刻画他的心理状态合情合理。符合他的性格发展逻辑。
(二)细腻生动的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集中在小说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为主人公的出场渲染了一种凄清、寒冷的环境,为苏比营造了生活窘迫的氛围。②交代了主人公的身份,③暗示了情节的发展:苏比的冬居计划刻不容缓了,④同时从侧面刻画了人物,点明了苏比在后文中六次为非作歹的缘由。⑤展示了美国社会的世态炎凉和下层人们的痛苦生活。
结尾环境描写的作用:
 这时的景物描写紧紧扣住了文题中的\'赞美诗\',极细腻的衬托了苏比此时的心情,展示了人物的心理变化。他不仅对人物的刻画起到了深化作用,同时也在结构上呼应了文题和情节。
(三)、生动曲折的故事情节。
1.情节曲折,为塑造人物服务。
 
冬季来临          骗吃、砸橱窗      和谐氛围        无端被捕
制定计划          白吃、调戏妇女    听赞美诗       
监狱度日          扰乱治安偷窃      重新开始生活  入狱三月
人物形象:好逸恶劳而又\'自尊\'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的无业游民
         迷途知返而又改过自新的\'向善\'青年
    社会现实:是非混淆、善恶颠倒
2.出乎意料的故事结局。欧·亨利小说的结局常常出人意料之外,使人惊叹不已。
(四)、幽默讽刺的艺术风格。       
(1)合乎情理的艺术夸张。不仅表现在一些细节描写上,更多的是体现在人物形象和情节结构方面,有时会令人觉得不可思议[注: 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但联系整篇作品,又会让人觉得这种夸张十分符合生活逻辑。 
人物形象的诙谐、幽默:苏比是一个悲剧人物,而作者却以幽默的笔调写他。\'在幽默讽刺中隐藏着无可奈何的悲哀、强颜欢笑[注: 心里不畅快,但脸上勉强装出喜笑的样子。]下包含着辛酸的眼泪\'。苏比明明处于无路可走的悲惨境地,作者却写因其他乐观、诙谐的性情而常常自我解嘲[注: 用言语或行动为自己掩盖或辩解被人嘲笑的事。]。如他动不动就称自己\'大爷\'等等。
(2)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局。欧·亨利常用出奇制胜[注: 奇:奇兵,奇计;制:制服。出奇兵战胜敌人。比喻用对方意料不到的方法取得胜利。]的结尾使人惊叹不止,不得不佩服他的匠心独运[注: 匠心:工巧的心思。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看似荒诞,实则合乎情理:苏比为非作歹六次,并没有进监狱,当他幡然醒悟时,却被抓,看似矛盾而实则顺理成章[注: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的结局,让人在忍俊不禁[注: 忍俊:含笑;不禁:无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发笑。]的笑声中体会出一种说不出的苦涩。
(3)含泪的笑。欧·亨利常以其辛辣俏皮的讽刺使读者忍俊不禁,但笑过之后立即会让人体会到一种深沉的悲剧感,即\'含泪的笑\'。使读者的情绪在悲喜之间激荡,酸甜苦辣[注: 指各种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遭遇。],感触至深。
  这篇文章\'含泪的笑\'是指将下层人们的辛酸揉入逗趣的笑料,在苦笑中感受下层人民的苦难。
(4)大量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以渲染出悲剧的喜剧情调。
  例如:把麦迪生广场比喻成\'露天公寓\'。把霜冻拟人化,说它将名片(飘落的枯叶)由\'门公\'(老北风)交给露宿的流浪汉。
  再如:把被侍者摔到人行道的苏比描写成\'像木匠去打开一把折尺\',\'一届一届的撑起来\'。这些都是令人发笑,有催人落泪的。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四、结合今天讲的课文,思考讨论:
1. 怎样看待苏比这个人,他算不算一个坏人?
2. 赞美诗能否净化人的灵魂,你是怎样理解赞美诗对苏比的感化作用的?
3. 有人说:美国是自由的天堂,你能就小说中的某些现象,谈谈自己的看法吗?
五、作业:
1. 课后第四题。
2. 练习册103页第三、四题。
   3.下面解释加点字错误的是::(d)
a不名一文:拥有、占有。
b醍醐灌顶:酥酪上凝聚的油,味甘美。
c衣冠楚楚:鲜明、整洁。
d辗转反侧:乘车走过许多的地方。
  4.下面哪种修辞手法是正确的。(a)
①吃晚饭,他向侍者表白,他无缘认识钱大爷,钱大爷也与他无缘。
②每天晚上,这里汇集着葡萄、蚕丝、与原生质的最佳制品。
③每当雁群在夜空引亢高鸣,每当没有海豹皮大衣的女人和丈夫亲近起来,每当苏比躺在街心公园长凳上辗转反侧,这时候,你就知道冬天迫在眉睫了。
④多年来,好客的布莱克威尔岛监狱一直是他的冬季寓所。
a比喻  借代  比喻  拟人
b拟人  借代  排比  反语
c拟人  比喻  排比  拟人
d比喻  比喻  排比  反语
 
      附: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麦琪的礼物
      一块八角七分钱。全在这儿了。其中六角还是零钱凑起来的。这些小钱是每次一个两个向杂货店、菜贩和肉店的老板硬扣下来的;人家虽然没有明说,自己总觉得这种掂斤播两[注: 掂、播:托在掌上试轻重。比喻在小事情上过分计较。]的交易未免落个吝啬的恶名,当时羞得脸红。德拉数了三遍。数来数去还是一块八角七分钱。而第二天就是圣诞节了。
    除了倒在那张破旧的小榻上大哭一场之外,显然没有别的办法。德拉就这么办了。这就使一种精神上的感慨油然而生[注: 自然地产生(某种思想感情)。],认为人生是由啜泣、抽噎和微笑组成的,其中抽噎占主导地位。
    趁这家的女主人的悲伤逐渐地由第一级降到第二级的时候,让我们看一看她的家吧!一套备有家具的公寓,租金每周八元钱。虽然不能说绝对的难以形容,实际上,确实与贫民窟也相差无几了。
    楼下的甬道里有一个信箱,但是永远不会有信件投进去;还有一个电铃,鬼才能把它按响。那里还贴着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杰姆斯·狄林汉·杨先生\'几个字。
    \'狄林汉\'这个名号是主人先前富裕时,也就是每周赚三十元时,一时高兴,加在姓名之间的,现在进款减缩到二十元了,\'狄林汉\'几个字看起来有些模糊,仿佛它们正在慎重地考虑是否缩成一个质朴而谦虚的\'狄\'字为妙。但是每逢杰姆斯·狄林汉·杨先生回家上楼,走进房门时,杰姆斯·狄汉林·杨太太-就是前面已经介绍过的德拉-总是把他叫做\'杰姆\',并且热烈地拥抱他。这当然是很好的。
    德拉哭完了以后,小心地用破粉扑在面颊上扑了些粉。她站在窗前,呆呆地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后院里有一只灰色的猫在一个灰色篱笆上走着。明天就是圣诞节了。而她只能拿一块八角七分钱给杰姆买一件礼物。几个月来,她尽可能地节省了每一分钱,结果不过如此。每周二十元本来不经花。支出的总比她预算的多。总是这样。只有一块八角七分钱拿来给杰姆买礼物。她的杰姆。为了给他买一件好东西,德拉自得其乐[注: 自己能从中得到乐趣。]地筹划了好些日子。要买一件精致、珍奇而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够得上给杰姆持有的东西固然很少,可是总得有些相称才成呀。
     屋里两扇窗户中间有一面壁镜。读者也许见过房租八元钱的公寓里的壁镜。一个非常瘦小灵活的人,从一连串纵的片断的映象里,也许可以对自己的容貌得到一个大致不错的概念。德拉全靠身材纤细,才精通了这种艺术。
     突然她从窗口转过身来,站在镜子前面。她的两眼晶莹明亮,但是在二十秒钟内她的脸失色了。她很快地把头发解开,叫它完全披散下来。
     且说,杰姆斯·狄林汉·杨夫妇有两样东西是他们特别引以自豪的。一样是杰姆三代祖传的金表。另一样是德拉的头发。如果示巴女皇住在气窗对面的公寓里,德拉总会有一天把头发悬在窗外去晾干,只是为了使那位女皇的珠宝和首饰相形见绌[注: 形:对照;绌:不够,不足。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如果所罗门王做了看门人,把他所有的财富都堆在地下室里,杰姆每次经过那儿时会掏出他的金表看看,让所罗门忌妒得吹胡子瞪眼。
    这时德拉的美丽的头发披散在身上,像一股褐色的小瀑布一样,波浪起伏,金光闪闪。头发一直垂到膝盖下,仿佛给她披上一件衣服。她又神经质地很快地把头发梳起来。她踌躇了一会儿,静静地站在那里,有一两滴泪水溅落在破旧的红地毯上。
    她穿上她那褐色的旧外套,戴上她那褐色的旧帽子。眼睛里还留着晶莹的泪光,裙子一摆,她飘然走出房门,走下楼梯,来到街上。
    她走到一块招牌前停住了,招牌上面写着:\'莎弗朗尼娅夫人--经营各种头发用品\'。德拉跑上楼,一面喘着气,一面定下神来。那位夫人身躯肥大,肤色白得过分,一副冷冰冰的样子。和\'莎弗朗尼娅\'这个名字太不相称。
    \'您要买我的头发吗?\'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德拉问道。
    \'我买头发,\'夫人说,\'把你的帽子脱下来,让我看看你的头发什么样儿!\'-
    那股褐色的小瀑布泻了下来。
    \'二十块钱。\'夫人用熟练的手法抓起头发说。
    \'赶快把钱给我。\'德拉说。
    啊!随后的两个钟头仿佛长了玫瑰色的翅膀似地飞掠过去了。请不要理会这种杂凑的比喻吧!总之,德拉为了给杰姆买礼物,搜索了所有的铺子。 
    最后,她终于把它找到了。它确是专为杰姆,不为别人制造的。她把所有的商店都搅翻了一遍,各家都没有像那样的东西。那是一条白金表链,式样简单朴素,只以货色来宣示它的价值,不凭什么俗不可耐[注: 俗:庸俗;耐:忍受得住。庸俗得使人受不了。]的装潢--一切好东西都应该是这样的。它还真配得上那只金表。她一看到这表链就认为非给杰姆买下来不可。它简直像他的为人。文静而有价值-这句话拿来形容表链和杰姆本人都恰到好处[注: 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店里以二十一块钱的价格卖给了她,她带着剩下的八角七分钱匆匆地赶回家。杰姆有了这条表链,在任何场合都可以毫无顾忌虑地看看钟点了。那只表虽然华贵,可是因为他用一根旧皮条来代替表链,他有时只是偷偷地看一眼。 
    德拉回家以后,她稍稍用谨慎与理智来代替了陶醉。她拿出烫发铁钳,点起煤气,开始补救由于爱情加上慷慨而造成的灾害。那始终是一件艰巨的工作,亲爱的朋友们--简直是了不起的工作。
    不出四十分钟,她头上布满紧贴头皮的小发卷,变得活像一个逃学的小学生。她仔细而苛刻地对着镜子照了又照。
    \'如果杰姆看了我一眼不把我杀死才怪呢,\'她自言自语[注: 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地说,\'他会说我是康奈岛游戏场里的卖唱的姑娘。但是我有什么办法?--唉!只有一块八角七分钱,叫我有什么办法呢?\'- 
    到了七点钟,咖啡已经煮好了,煎锅也放在炉子后面热着,随时准备煎肉排。
    杰姆一向准时回家。德拉把表链对折了握在手里,在他进来必经的门口的桌子角上坐下来。接着,她听到楼下梯级上响起了他的脚步声,她立刻脸色变白了。她有一个习惯,往往为了日常最简单的事情默祷几句,现在她悄声说:\'求求上帝,让他认为我还是美丽的。\'-
    门开了,杰姆迈步走进来把门关上。他很瘦削,非常严肃。可怜的人,他只有二十二岁--就担负起家庭的担子!他需要一件新大衣,手套也没有。
    一进门杰姆就站住了,像一条猎犬嗅到鹌鹑似的纹风不动。他两眼盯着德拉,有一种她捉摸不透的表情,这使她大为惊慌。那既不是愤怒,也不是惊讶,又不是不满,更不是厌恶,不是她所预料的任何一种神情。他只是带着那种奇怪的神情死死地盯着她。 
    德拉忐忑不安[注: 忐忑:心神不定。心神极为不安。]地从桌上跳下来,走到他身边。
    \'杰姆,亲爱的,\'她喊道,\'别那样盯着我看。我把头发剪掉卖了,因为我不送你一件礼物,我过不了圣诞节。头发会再长起来的--你不会在意吧,是不是?我实在没办法才这么做的。我的头发长得快得要命。说句\'恭贺圣诞\'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吧!杰姆,让我们高高兴兴的。你猜不到我给你买了一件多么好--多么美丽的礼物。\'-
    \'你把头发剪掉了?\'杰姆吃力地问道,仿佛他绞尽脑汁[注: 费尽脑筋。]之后,还没有把那个显而易见[注: 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的事实弄明白似的。 
    \'非但剪了,而且卖了,\'德拉说,\'不管怎样,你还是一样地喜欢我,是不是,没有了头发,我还是我,不是吗?\'-
    杰姆好奇地向房里四下张望。
    \'你说你的头发没有了?\'他带着近乎白痴的神情问道。
    \'你用不着找了,\'德拉说,\'我告诉你,已经卖了--卖了,没有了。今天是圣诞前夜,亲爱的,好好地对待我,我剪掉头发为的是你呀,我的头发可能数得清,\'她突然非常温柔地接下去说,\'但是我对你的爱情谁也数不清,我把肉排烧上好吗?杰姆!\'-
    杰姆好像忽然从恍惚中醒过来。他把德拉搂在怀里。为了不要冒昧,让我们花十秒钟工夫瞧瞧另一方面无关紧要[注: 紧要:急切的,重要的。不重要,不会影响大局。]的东西吧。每周八块钱的房租,或者每年一百万块钱的房租--其中有什么区别?一个数学家或是一个滑稽家可能给你一个不正确的答复。麦琪带来了珍贵的礼物,但是其中没有那样东西,这句晦涩的话,下文将有说明。
    杰姆从大衣口袋里掏出一包东西,把它扔在桌上。
    \'不要对我有任何误会,德儿,\'他说,\'不管是剪发、修脸、洗头,我对我的姑娘的爱情是绝不会减低一分的。但是,你一打开那包东西,就会明白,刚才你为什么把我楞住了。\'-
    白晰的手指敏捷地撕开了绳子和包皮纸。接着是一声狂喜的叫喊;紧接着,哎呀!突然转变成女性神经质的眼泪和号哭,立刻需要公寓的主人用尽办法来安慰她。 
    因为摆在眼前的是那套插在头发上的梳子--全套的发梳,两鬓用的,后面用的,应有尽有[注: 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那是百老汇路一个橱窗里的、德拉渴望了好久的东西。纯玳瑁做的、边上镶着珠宝的美丽的发梳--配那已经失去的美发,颜色恰恰合适。她知道这套发梳是很贵重的。她心向神往了好久,但从来没有存过占有它的希望。现在居然为她所有了,可是用来装饰那一向向往的装饰品的头发却没有了。
    但是她还是把它紧紧地抱在怀中,隔了好久,她才能抬起迷蒙的泪眼,含笑对杰姆说:\'我的头发长得多快啊,杰姆!\'- 
    接着,德拉像一只挨了烫的小猫似地跳了起来,喊道:\'噢!噢!\'-
    杰姆还没有看到送给他的美丽礼物呢!她热切地把它托在自己掌心上递给他。这无知无觉的贵重金属似乎闪闪地反映着她的快活和热诚的神情。
    \'漂亮吗,杰姆?我跑遍了全城才找到它,现在你每天要把表看上一百次了。把你的表拿给我。我要看看它配上是什么样子!\'-
    杰姆并没有照她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

的话去做,却倒在小榻上,双手枕着头,微笑着。
    \'德儿,\'他说,\'让我们把圣诞节的礼物搁在一边,暂时保存起来。它们实在太好了,现在用了未免可惜。我是卖了金表换了钱给你买的发梳。现在请你煎肉排吧!\'- 
    那三位麦琪,读者都知道,全是有智慧的人--非常有智慧的人--他们带来礼物,送给生在马槽里的圣婴耶稣。他们首创了圣诞节馈赠礼物的风俗。他们既然有智慧,他们的礼物无疑也是聪明的,可能还附带一种碰上收到同样的东西时可以交换的权利。我的拙笔在这里向读者叙述了一个没有曲折、不足为奇[注: 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的故事:那两个住在一间公寓里的笨孩子,极不聪明地为了对方牺牲了他们家里最宝贵的东西。但是,让我对目前一般聪明人说一句最后的话,在所有馈赠礼物的人当中,他们两个是最聪明的。在一切授受礼物的人当中,像他们这样的人也是最聪明的。他们就是麦琪。
                                            刘若瑞译
    选自《大学语文》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材·公共课 徐中玉、钱谷融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8年6月
                            最后的一片叶子
    苏和琼娜是一对女艺术家,她们共同住进了华盛顿广场一家三层砖房的顶楼。琼娜得了重病,躺在公寓里,看见窗外长春藤的叶子在一片一片飘落,她认为当叶子全部落下之际,就是她生命的尽头之日。奇怪的是最后那片叶子一个冬天也没有落下来,她的病也奇迹般的好了。而公寓里的一个老画师贝尔门却在冬天死去了。--那永不凋零的叶子,是老画师听了苏介绍琼娜的情况之后,在一个风雨之夜偷偷画上去的。这片叶子使病中的姑娘得到了精神支柱,终于战胜了疾病,老画师却在那天感了风寒,不治而死。
                                          爱的牺牲
    乔和德丽娜是一对恋人。乔是画家,德丽娜是一位音乐家,两人都想继续学习,但没有经济来源。为了让对方能够安心深造,乔称自己卖画能挣钱,而德丽娜说自己给将军的女儿当钢琴教师,得到了报酬。终于有一天,德丽娜手受了伤,裹着棉纱回来了,却原来,她是在一家洗衣店里当熨衣工,而乔则是在同一家洗衣店中烧锅炉。为了相爱的人,两人都做出了巨大牺牲,精神可嘉。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