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2
   [标签: ]

一、课前预习:

 

(一)基础知识:

 

1、给下列划线的词注音

(1)胡龁(  )(2)无以,则王(  )乎(3)彼恶(  )知之

 

(4)褊(  )小(5)予忖度(  )之(6)便嬖(  )不足使令于前

 

(6)莅(  )中国(7)商贾(  )皆藏于市(8)吾惛(  )不能进于是矣

 

(9)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10)殆(  )有甚焉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

 

a、吾不忍其觳觫

b、仰不足以事父母

c、天下之欲疾其君者,

d、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都是通假字,请写出其本字,并解释它在句中的意思。

a、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b、盖亦反其本矣

 

c、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d、皆欲赴愬于王

 

4、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并试加解释。

a、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 

 

b、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c、然后从而刑之。

 

d、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5、翻译下列句子,指出句式特点。

 

a、莫之能御。

 

b、何以异?

 

c、树之以桑。

 

d、臣未之闻也。

 

(二)文学常识

 

《齐桓晋文之事》节选自《      》。它的主要内容是写   劝说放弃   ,采纳“     ”的主张发政施仁[注: 发布政令,实施仁政。比喻统治者施行开明政治。]的经过。生动准确地阐明了儒家的“仁政”主张,鲜明地表现了《孟子》因势利导[注: 因:顺着;势:趋势;利导:引导。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善于    的写作特点。

二、课堂学习,完成以下练习。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第一部分开头至     ,主要说:           。

 

第二部分从“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至        ,从反面论述“  ”的危害,敦促齐宣王改弦易辙[注: 琴换弦,车改道。比喻改变原来的方向、计划、办法等。],放弃“  ”,实行“  ”。第三部分从“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至结束,阐述实行王道的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二

 

1、写出下列划线字的通假字并解释。

 

(1)无以,则王乎?”

 

(2)对曰:‘然则废衅钟与?’

 

(3)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4)为长者折枝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以羊易之。

 

⑵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⑶以小易大,彼恶知之?

 

⑷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⑸“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⑹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⑺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注: 鸟兽在秋天新长的细毛的尖端。比喻极微小的东西或极细微的地方。]

 

⑻则王许之乎?”

 

⑼“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⑽“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⑿刑于寡妻,至于兄弟。

 

⒀权,然后知轻重。

 

⒁王请度之!

 

3、翻译下列句子,指出句式特点。

 

①“何由知吾可也?”

 

②曰:‘牛何之?’

 

③“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④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⑤“无伤也,是乃仁术也。

 

⑥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

 

⑦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

 

⑧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三

 

1、解释划线的字:

&nbs

[1] [2] [3] 下一页

p;

①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②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

 

③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④“若是其甚与?”

 

⑤其若是,孰能御之?”

 

⑥“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

 

2、翻译句子,指出句式特点。

 

①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②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

 

③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

 

3、课外阅读:

 

以学自损 不如无学

 

夫①学者②,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③忽④长者,轻慢⑤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⑥。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颜氏家训》)

 

[注释]

 

①夫:发语词。②学者:学习的人。③凌:欺侮。④忽:轻视。⑤轻慢:轻视、怠慢。⑥鸱枭:两种鸟。古人认为是恶鸟。

 

1.解释句中划线的字。 

 

①所以求益耳                   

 

②人疾之如仇敌                

 

2.指出下列句子属何种句式。(2分)

 

    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 (        )

 

3.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中“此”指代的内容。 

 

                                                                   

 

4.短文告诫人们的一个道理是                                                         。 

 

 

 

答案:

 

1.①用来     ②痛恨 2.倒装句(状语后置)。 3.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4.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切忌傲气。

 

 

 

 

 

《齐桓晋文之事》学案四

 

1、解释词语:

 

①吾惛,不能进于是矣。

 

②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注: 放、侈:放纵;辟、邪:不正派,不正当。指肆意作恶。],无不为已。

 

③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④是故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

 

⑤此惟救死而恐不赡。

 

⑥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⑦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⑧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2、翻译句子,指出句式特点。

 

①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②是故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事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③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

 

④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⑤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

 

⑥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⑦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拓展练习:

 

宣王好射

 

齐宣王好射,说①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②。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③之,中关④而止,皆曰:“此不下⑤九石,非王,其⑥孰能用是?”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而终身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吕氏春秋》)

 

[注释]

 

①说:同“悦”。 ②三石(dàn):石,重量单位,一石为120斤。③引:拉。④关(wān):同“弯”,指拉满弓。中关,指弓只拉了一半的弧度。⑤不下:不少于。⑥其:副词。

 

1.给下面句中划线的字注音并释义。(3分)

 

①齐宣王好射 音:              义: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②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   义:                        

 

2.补出下面省略的句子成分。(2分)

 

    ①以(   )示左右    ②(       )中关而止

 

3.翻译句子。(6分)

 

①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②其孰能用是?                                           

 

    ③岂不悲哉?                                        

 

 

 

答案:

 

1.①hào,喜欢;②情:实际情况。 2.①之(代弓); ②左右(指齐宣王手下的大臣);    3.①喜欢别人说自己能够使用强弓。②还有谁能用这弓?    ③难道不是很可悲的吗?4.①左右在投齐宣王“说人之谓已能用强弓”的爱好,来讨好齐宣王。 ②齐宣王的可悲之处就在他被人蒙骗,自己却终生不知道。 ③告诉我们:一个人要有自知之明[注: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明:看清事物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才能知彼知己[注: 原意是如果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能了解透彻,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泛指对双方情况都很了解。]洞察秋毫[注: 洞察:看得很清楚;秋毫:鸟兽秋天身上新生的细毛,比喻极其细小的事物。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