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湖心亭看雪》教案16
   [标签: ]

29、湖心亭看雪

张岱

教学目标

1、自读课文,疏通文句。

2、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3、初步了解白描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雪后奇景的赏析

2、描写手法——白描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学程序

一、导入 

1、课前多媒体循环播放西湖雪景。

2、导入  语

冬季,最浪漫的无疑是下雪,最美丽的无疑是银妆素裹的雪世界,让我们随张岱一同去湖心亭看雪。

二、介绍湖心亭与作者

1、湖心亭:位于西湖中,据说宋代整修西湖时,以湖泥堆成小岛,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在山上建成亭阁,取名“湖心亭”。湖心亭四面环水,花柳相映,绿水盈盈环抱,青山苍苍遥峙,水色山光[注: 水波泛出秀色,山上景物明净。形容山水景色秀丽。]一片,这是观赏西湖风景的好地方,因常有文人墨客到此赏景。

2、张岱:学生齐读注释①,提示要注意的三个地方:

(1).课文选自《陶庵梦忆》,忆——这是一部回忆录。写于明王朝灭亡之后,表现了对故国往事的怀念。

(2).作者的家乡是哪里?——山阴(即今天的浙江绍兴)。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这说明作者身在他乡,客居异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仕”?——不想给清廷做事。这说明他有深深的故国之思。

教师补充:明亡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在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他的文章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

三、整体把握课文

1、听课文录音,注意生字与多音字的朗读

崇祯(chóng zhēn)  毳(cuì)衣  雾凇(sōng)沆(hàng)砀(dàng)

铺毡(zhān)  喃喃(nán) 更(gēng)定 更(gèng)有此人  强(qiǎng)饮

2、自读课文质疑问难[注: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疏通文句,可同桌间讨论交流,然后圈画出还不解的文句,进行质疑问难。(同学们对课文的字句还有不解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3、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知识存储)

(1)一字多义:①余拿一小舟:撑,划;     上下一白:全白。

②是日更定:是,这;      是金陵人:是,判断动词。

③是日更定:更,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焉得更有此人:更,还。

(2)词类活用:       客此: 客,客居,名词作动词。

4、齐读课文,读准字音。师评价学生诵读情况。读古文要正确流畅,还要有韵味。

5、请一同学用现代汉语讲述本文主要内容。

四、品读赏析

  找出写景的句子并体会作者的感情

景物描写: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上下一白:雪后西湖全景,突出天地茫茫,设造了静寂、空旷、混沌的境界----“大”

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特写西湖近景,描绘眼前景物渺小、微弱突出“小”字 

感叹自己一生短暂

本句写景,物我交融,天人合一。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注: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既透露出作者游湖观雪的雅趣,又有一种孤独、落寞之感

这段写景的文字有何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

1、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2、简练自然,不事雕琢;

手法:白描

白描是一种描写的方法。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方法,

     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注: 几句话。形容话很少。]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

白描画欣赏

在写作上:白描是指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用简练朴实的文字,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方法。

不施浓墨重彩[注: 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不加烘托渲染[注: 用衬托和夸张的艺术手法,突出主题。]. 少用形容

词和修辞,只抓住描写对象与众不同[注: 跟大家不一样。]的地方,作如实的交代。

白描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身临其境[注: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作者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就勾勒出一幅”天涯游子图”成就一首千古绝唱。

白描手法写人范例:“一个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                    ——鲁迅《故乡》中的杨二嫂

“他留着浓黑的胡须,目光明亮,满头是倔强得一簇簇直竖起来的头发……”

——唐弢《琐忆》中的鲁迅先生

白描用于写人,只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如《一面》中与鲁迅的手:“竹枝似的手”。

《故乡》中写中年闰土的手:“像松树皮” 。

又如《背影》里父亲的体态、衣着、动作描写,特点突出,形象鲜明,而又真挚感人。

胖子;黑布小帽,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探、攀、缩、倾

白描练习

请用白描手法描写你的一位同学或者描写某种景物。

问题探究

[1] [2] [3] 下一页

1、文章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

“舟中人两三粒”是不是矛盾?

不矛盾。这并不是作者行文的疏忽,而是有意为之。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注: 芸芸:形容众多;众生:原指一切生物,后指许多人。原指世间的一切生灵。后多指大群无知无识的人。]不可为伍,比如舟子,虽然存在却犹如不存在,反映出他文人雅士式的孤傲。

2、当作者“问其姓氏”时,却答“是金陵人,客此”。是否答非所问[注: 回答的不是所问的内容。]?为什么?

    “客此”,说明这两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必记名字。而突出“金陵”这个籍贯,因为我们知道“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作者强调“金陵人”“客”,他乡遇知音,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    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他的故国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体现的?

    “崇祯五年十二月”当时已是清朝,他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来纪年,就说明他身在清朝却还念念不忘[注: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明朝。

3、舟子用“痴”字来形容作者,这个“痴”字有什么含义?

一个“痴”字,似贬实褒,是对作者最确切的评价,对作者到湖心亭赏雪这一行为给予肯定和赞赏。

创新活动: 对对联

赏雪景深夜驾小舟       逢知音亭中饮大白

品读课文:

1、以“我认为              词(字)用得好,因为写出了                  ”为话题发言

2、“我从文中  处,理解了作者     的心情” 为话题发言 。

作业:

把柳宗元的《江雪》改写成一段200字左右的散文。

 

 

 

 

 

 

 

 

1、提问:舟子是如何评价张岱的?(“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一个字概括呢?(“痴”)

2、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看出“相公痴”

(1)“是日更定”——说明时间之早。

(2)“十二月”“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说明这是冬季最冷的时候,而且大雪连下了三日,天就更冷了,西湖上什么声音都消失了,一片寂静,没什么好看的,按理说,应是躲在家里,围着火炉取暖,作者偏偏此时去赏雪,可见他的“痴”。

追问:“湖中人鸟声俱绝”从哪种感觉来写?(听觉)“俱绝”写出了怎样的景象?(写出了大雪后西湖空旷、肃杀、冷寂的景象,湖山封冻,人鸟瑟缩不敢外出,不敢作声,连空气仿佛也冻结了。突出大雪的威严。这不禁让我们联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视觉)二者虽写法不同,但达到了同样的艺术效果。)

(3)“独往湖心亭看雪”——说明张岱是独自一人挑在这么冷的天,这么冷的凌晨去湖心亭看雪的,可见他的“痴”,表现他不畏严寒的雅兴和超凡脱俗的情趣。

追问: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为什么说是“独往”呢?(去湖心亭赏雪只他一个人,舟子只是送他去,并不上湖心亭)——他为什么不拉舟子一块看呢?这样也好有个伴,不会独自一人。(他认为舟子看不懂,不是他的知音,不会理解他来湖心亭看雪的心情,从文章最后一句中就可知道舟子的观念。)这个“独”字反映出他怎样的个性特点?(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3、寻找“痴似相公者”。

(1)   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脱世俗的情趣,那有人懂吗?(有,湖心亭上比他早来的两个金陵人懂。)

(2)作者是怎么介绍这两个人的?一起找出来。

①老师发现一处很奇怪的地方,作者写“问其姓氏”,可后面却是“是金陵人,客此”,这答非所问呀,作者写错了,真是不高明。你怎么看待这个句子?(表面上看是答非所问;可实际上这恰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容,“客此”,说明这两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样是客居他乡的游子。有同样的情趣,有同样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不必记名字。而突出“金陵”这个籍贯,因为我们知道“金陵”,就是现在的南京,曾是明朝的京都,明朝开国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长江下游的南京。永乐十八年(1420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成为明朝的留都。作者强调“金陵人”“客”,他乡遇知音,暗示这引起了他对故国的思念。)

②文中还有一句话也能表现他的故国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体现的?(“崇祯五年十二月”,纪年的方法多种,如年号纪年、干支纪年、公元纪年等,当时已是清朝,他偏偏选用明朝的年号来纪年,就说明他身在清朝却还念念不忘明朝。)

(3)作者与两位金陵人在湖心亭巧遇时的心情如何?

①惊喜、愉悦。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这一惊叹发之于二客,其实也是作者的心声。作者不直接表述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悦、惊喜,反写二客,足见作者构思之巧,韵味无穷。(亭中人因意外惊喜才“拉余同饮” 强饮三大白) 一个“强”字,传达出作者的兴致之高。本来不会喝酒,但因这意外的相逢又不可不喝,而且连饮三大杯,双方真有点相见恨晚[注: 只恨相见得太晚。形容一见如故,意气极其相投。]的感觉,由此我们可以联想“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喜悦之情了。

②惆怅、感伤。   知己难觅,难求。为此古人曾发“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作者不经意之间,却遇到了,但紧接着却又是无奈的分别并且难有后会之期。想及如此,怎能不令人惆怅!

4、品美景

(1)在“崇祯十二月”“大雪三日后”的“更定”时分,三人在湖心亭看雪,真是真正的“痴迷人”,那么,湖心亭的雪景值得他们的“痴”吗?(值得)

(2)找出描写雪景的语句,读一读。“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3)讨论:这段景物描写虽只有两句话,但写得很美,意蕴也很深远。请你结合朗读体会,细细品味它的美,分别说说它们美在哪儿?

前一句作者连用三个“与”,生动地写出了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写的是由上到下的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阔大辽远之势,即着眼于“大”字。

后一句作者变换角度,连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由大到小,由远到近,不仅表现了视线的移动,景色的变化,而且暗示了小船在夜色中缓缓行进,展现了一个微妙而变幻的意境,给人一种似有若无,依稀恍惚之感。突出“小”字。

师小结:透过这个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让我们不难感受到作者那种人生天地间如“沧海一粟[注: 粟:谷子,即小米。大海里的一粒谷子。比喻非常渺小。]”的深沉感慨。有孤独、落寞之感慨,又有超凡脱俗的闲情雅致。(学生再朗读体味)。这篇山水小品,有人物,有对话,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炉。淡淡写来,情致深长,洋溢着浓郁的诗意。

(4)“一白”“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华丽优美吗?(不,相反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湖中雪景之美,这种写作方法就称之谓白描)

补充白描概念。——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展示图画)作为一种描写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廖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白描用于写人,只需三言两语即可勾画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白描用于写景,只需几笔就可勾勒出一幅鲜明的图画,使人如临其境。白描用于写事,也只要几笔就可使事态毕现,生动形象。(诵读“白描”的解释。帮助学生理解。)

(5)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你们可曾听过苏轼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两句诗。 “白描”就是“淡妆”,有时“淡妆”比“浓抹”更见风韵。

(6)迁移训练,判断下列句子哪些才是“淡妆”(白描),并说说白描的作用。如:

①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白描)

评述:作者运用白描手法对九个景物进行了排列,勾勒了一幅《天涯游子图》。在这幅图中,藤是枯的,树是老的,鸦是黄昏中的,它们给人的情绪是萧索暗淡的。此时再看到小桥流水人家,那种思乡思家的情绪就很自然地从心底弥漫开来。抬头望望远处漫漫古道,听听耳边呼啸秋风,看看跨下长途跋涉[注: 跋涉:翻山越岭、趟水过河。指远距离的翻山渡水。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的瘦马,啥感觉?只能断肠!仅28字就达到了一种千古绝唱的效果。这就是白描。

②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④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朱自清《背影》)——白描

评述:朱自清仅用“攀”、“缩”、“微倾”这三个极凝练的动词逼真形象地写出父亲攀爬月台时的努力,真实地再现父亲的背影,我们的眼前似乎就出现了那令人终生难忘的感人背影,父亲攀爬月台的背影将永远定格在读者心中。没有一处过多的形容、修饰、陪衬之类的语言,只是白描,只是写实,乍读很平淡,甚至有些拙讷,细细品味,却情真意浓,蕴藏着一股深情。这就是白描的力量。

⑤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周密《观潮》)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五、巩固与拓展

1、背诵课文

2、比较本文与《江雪》一文的异同?(从写法、表达感情两方面)

——前者属白描,西湖奇景与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后者属烘托手法,景为人设;前者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超凡脱俗的感情,后者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注: 怀:怀藏;才:才能。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多指屈居微贱而不得志。]的孤独。

3、运用白描手法,写一段《校园的清晨》,可写人,可绘景,可叙事。

 

板书:作者         超凡脱俗   清高孤傲(清高自赏)    

       淡淡愁绪   思恋故国

白描         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上一页  [1] [2] [3]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