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一面》教学设计5
   [标签: ]

一   面  

教学重点:  

1、通读课文,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把握记叙要素。  

2、找出感情色彩强烈的词语、句子,说说其中饱含的深情。  

3、学习作者描写人物外貌和神态的方法 ,体会其作用。   

   

教时:2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理清写作思路,精读人物描写。  

   

一、导入:  

1、同学们,生活中人们常有这样的感受:有的人,尽管朝夕相处[注: 从早到晚都在一起。形容常生活在一起,关系密切。],却难以给你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有的人,即使萍水相逢[注: 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偶然邂逅,却在你的脑海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记。 1936年10月19日 , 鲁迅 先生不幸在上海病逝,举国上下[注: 指全国各方面的人。],人们以各种方式表达沉痛的悼念。有一个叫阿累的人,他曾与鲁迅见过一面,先生的外貌和言行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在鲁迅逝世当月,他把哀思诉诸笔端,写成了一篇文章,题目为《一面》。这节课我们就共同来学习这篇文章。         

   

2、了解鲁迅  

复习你所知道的关于鲁迅的情况。  

教师补充,了解鲁迅先生的人生轨迹  

鲁迅生平及作品一览表  

1881年农历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口一个官僚地主家庭。  

1886年入塾,家境的败落让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饱尝世态炎凉[注: 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  

1898年,往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后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考试辄列前茅。  

1901年,路矿学堂毕业,成为达尔文进化论者。  

1902年,赴日本留学,入东京弘文学院,后来进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又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  

1908年,参加 “光复会”。  

1909年,辑印《域外小说集》。六月,任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化学教员。  

1911年,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写成第一篇小说《怀旧》。  

1918年,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为文学思想之急先锋。  

1923年,印成第一部小说集《呐喊》,同月印成《中国小说史略》,是年兼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讲师。  

1924年六月,《中国小说史略》下卷印成。  

1925年,杂感〈〈热风〉〉印成。并兼大学讲师和黎明小学教员。  

1926年,赴厦门大学任教授。九月,第二部小说集〈〈彷徨〉〉印成,  

 1927年,赴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十月,抵上海,同月〈〈野草〉〉印成。后印散文集〈〈朝花夕拾〉〉。  

1928年,为《语丝》社编辑,《奔流》创刊号出版。短评《而已集》印成。  

1932年,国民党进行反革命文化围剿,禁进步书报,封书库,迫害进步作家。鲁迅先生也遭到反动派的通缉,但他仍然不屈不挠[注: 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痛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走狗对苏联无产阶级的污蔑诽谤,并亲自翻译、介绍苏联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作品。《毁灭》即在那时自费付印的。因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鲁迅被国民党通缉,往日本朋友内山完造家中避难。  

1933年,参加“民权保障同盟会”,印成《伪自由书》。  

1936年,校《故事新编》。十月十八日气喘不止,十九日上午五时二十五逝世。  

   

二、初读  

1、复习记叙文要素和记叙顺序:
记叙的要素有六个,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记叙文中的顺序指的是: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2、速读课文,勾画信息,  

本文写的人物是谁?本文写的是一件什么事?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本文写的主要人物是鲁迅。 
时间:  一九三二年秋天,一天中午。
地点:上海虹口公园内山书店。
起因:接班还要等半个钟头,到内山书店躲雨,歇歇。  

经过:翻看书籍,内山老板殷勤接待,买书缺钱,与鲁迅会面、交谈并接受赠书。  

结果:从“一面”中受到巨大鼓舞和影响。。  

   

3、   全文共43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两部分,以空行隔开。   

 第一部分(1-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一次短暂而激动人心的会面,以叙事为主。 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2)交代会面时间、地点,作者的身份和事情的起因。
第二层(3-17)记叙内山老板的热情接待和作者买书缺钱的困难。
第三层(18-38)描述作者同鲁迅先生的难忘的一次会面。   

   

第二部分(39-43)写“一面”对作者的鼓舞和影响,以及事隔四年以后作者对鲁迅逝世的沉痛悼念。  

   

三、精读描写鲁迅的片段  

1、作者的笔触引着我们进入内山书店:像摄影机一样实录往事;焦点聚在鲁迅身上,形象光彩照人。作者对鲁迅外貌的描写是由远及近、从粗到细,逐步“摄制”成的。 找出描写鲁迅先生外貌特征的“中景”“近景”、“特写”的语句。画出来品析,你读出“_____的鲁迅”形象。  

   

2、描写段交流  

中景——只能模糊辨出形体。写了长衫(因有颜色)、烟嘴(因有火光)。
近景——写了面孔、寸发、胡须。这三样都抓住了特征,直竖的寸发,隶体“一”字的胡须是鲁迅形象的特色,而黄白的面孔则是劳累的表现。
特写——面对面,可以仔细辨认。前两次描写的总绘,还是面孔、头发、胡须、长衫、烟嘴,只是更细致、更具体了。
       三处外貌描写,不避重复,由远而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整体到局部,使人物形象随着“我”的观察和感受,逐渐丰富清晰起来。  

   

3、交流赏析心得  

从___________中,我读出__________的鲁迅。  

   

教师提问:作者笔下鲁迅形象的最大特点是什么?——瘦  

   

文中几次直接或者间接地突出了他的“瘦”,找出来读一读。  

作者为什么着力刻画他的“瘦”?  

——“瘦”是鲁迅先生顽强战斗忘我工作的结果。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这样反复描写,不仅使鲁迅的形象深印在读者心里,而且构成了一条内在线索,把全文联成有机的整体。   

   

4、总结:作者写人时,抓住人物最鲜明的外部特征,由整体到局部逐一展现在面前,逼真地再现了鲁迅外形消瘦精神抖擞[注: 抖擞:振动,引伸为振作。形容精神振奋。]的形象,从而由远到近、由粗到细、由略到详,由形入神地写出了人物的气质。   

教师板书出上联:鲁迅关爱青年,慷慨赠书。  

   

四、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赏析富有感情色彩的语句,把握文章思想感情。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结识了一个生动真实可敬可亲的鲁迅形象,今天我们循着文章的第二个重要人物——我,进一步感受文章的深刻内涵。  

复习上联,写出下联:“阿累__________________”  

   

二、跳读文章,感受“我”的心理情感变化  

1、回忆性文章的用语,常蕴含着作者的深情。记叙的语言,有的是交代情节有的则带有抒情意味,用抒情的笔调来叙事,来描写。 “遣词造句”本文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句很多。 画出表现“我”情感和心理变化的词句加以揣摩。  

   

2、交流品味  

教师示例:“每天都要在车上摇晃11个钟头,我已经困软得像一团棉花了。”   

——写出了我的极度疲倦,暗示了我当时的境况很悲惨。

  

“赫然”“像得到保证似的”, “赫然”就是很鲜明,很明显,作者眼前为之一亮的感觉,表明了对鲁迅的敬仰和见到鲁迅译著的兴奋心情。因为是鲁迅译的,而鲁迅在当时是革命和光明的象征,所以说像“得到了保证似的”。   

“踌躇起来”“摩挲着那本书”,渴望得到而又难以得到的矛盾、窘迫。  

“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与我平时受到的歧视虐待形成对比,突出鲁迅先生的关爱,用自身的感受表现对鲁迅的崇敬。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我不敢看他的脸。”:矛盾复杂的心情,反衬出鲁迅对年轻人的深切关切之情。   

结结巴巴[注: 形容说话不流利。也比喻凑合,勉强。]”:一种激动的心情,一时难以用语言表达。 
“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蹦出来,”。当时社会环境险恶,怕有密探之流在旁边,显示特有的机警,显示对鲁迅特有的爱护和崇敬。   

36节,同志,表示志同道合[注: 道:途径。志趣相同,意见一致。];朋友,表示亲密无间[注: 间:缝隙。关系亲密,没有隔阂。形容十分亲密,没有任何隔阂。];父亲,表示崇敬热爱;师傅,表示仿效学习。不同的称谓,表示出作者不同的感情。“战士”则热烈歌颂了鲁迅为革命而献身的顽强斗志。
“带着体温”: 表明这是作者艰苦劳动所得,虽少却很珍贵。
“他的手多瘦呵!我鼻子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表现鲁迅忧国忧民[注: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操劳一生,作出了极大的自我牺牲。“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是作者被鲁迅的崇高品质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所深深感动。“恭敬地鞠了一躬”,是作者对鲁迅的由衷感谢和崇敬。    

“历尽……受尽……咬紧……昂着……”,鲁迅给与我巨大的精神力量和巨大鼓舞。
“我们不愿恣情地悲痛,这还不是我们恣情悲痛的时候”:语句工整,对仗,含义极其丰富:应该恣情地悲痛,但我们不愿。时代的责任感、鲁迅的遗志也使我们不能,事实上,这已经表达了作者恣情悲痛的心情。 
“我们也不愿计算我们的损失,这是难于计算的”:鲁迅的死造成了难以计算的巨大损失,我们不愿计算是因为我们要完成鲁迅未竟的事业。  

   

3、对下联:阿累崇敬为人深受鼓舞  

三、体会景物描写作用  

1、当时的天气如何呢?
   ——阴天,细雨烟似的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秋深、风大、天冷)
   2、这些描写有何作用?
   ——通过写天气的寒冷、秋风的无情来衬托内山老板的热情,鲁迅先生的关怀给我带来的温暖。  

   

四、理解标题,总结主旨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伟大人格的真实写照,鲁迅精神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文章标题能否改成“邂逅伟人”或“鲁迅赠书”?说说你的理解。  

   

五、作业  

完成导学  

课后阅读鲁迅传记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