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将相和》《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案
   [标签: ]

第八单元 29. 《将相和》 30. 《一个这样的老师》 二. 学习目标: 29. 《将相和》 知识要点:   1. 学会本课10个生字(含3个多音字“答dā”、“便pián”、“削xuē”)及新词,认读2个字。   2. 感受人物形象,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品质和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体会他们的爱国思想,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   3. 学习评价课文中的人物。   4. 了解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体会过渡句的作用。   5. 复述或表演其中一个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结构的独特。   30. 《一个这样的老师》 知识要点:   1. 学会本课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   2. 了解怀特森老师独特的教育方法、思想,及其对学生的深远影响,并写出对他的评价。   3. 体会侧面描写人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人物特点。 教学难点:体会侧面描写的作用。   三. 教学过程: 29. 《将相和》   1. 易读错,写错的字:     本课有的生字不常用,注意不要写错:璧,是一种玉石,因此是“玉”字旁,注意和“壁”区别。“侮”和“悔”,“颇”和“领”等几组形近字,可以让学生在比较中区别、记忆。要注意下面字的读音:“削弱”的“削”,读xuē;“上大夫”的“大”,读dà。     2. 词语解释: 完璧归赵[注: 本指蔺相如将和氏璧完好地自秦送回赵国。后比喻把原物完好地归还本人。]——指把和氏璧完好地送回赵国。这个成语现在常用来比喻把东西完整无损地归还原主。璧,古代玉器的一种,平圆形,中间有孔。本课中的和氏璧,指的是用楚国人卞和氏发现的一块玉制成的璧,因其珍奇且来历不凡,被公认为世间至宝,价值连城[注: 形容物品十分贵重。],这也是秦王不惜用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它的原因。 负荆请罪[注: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自己犯了错误,主动请求责罚,赔礼道歉。负:背。荆:荆条,一种灌木的枝条,性柔韧。请罪:请求责罚。 无价之宝[注: 无法估价的宝物。指极珍贵的东西。]——形容物品特别珍贵,多少钱也买不到。 推荐——把好的人或事物介绍给别人。 理屈——理亏。 理直气壮[注: 理由充分,说话气势就壮。]——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 渑池——地名,现在河南省渑池县境内。 胆怯——胆小。 示弱——表示比对方软弱,不敢较量。 瑟——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 缶——古代一种瓦质的打击乐器。 攻无不克[注: 克:攻下。没有攻占不下来的。形容力量无比强大。]——攻城夺池,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注: 形容强大无比,可以战胜一切。也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形容强大无比,每战必胜。 同心协力[注: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3. 资料简介:     (1)战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比较强大的国家有七个,即齐、楚、燕、韩、赵、魏、秦,称为“战国七雄”。其中秦国最强,一心想统一中国。     “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的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夹在富强的齐国、强大的秦国之间的赵国,凡事都很谨慎。     (2)大夫——一种官职,分为上、中、下三级,“上大夫”是最高的一级。     卿——一种官职,分为上卿、中卿、下卿,上卿是诸侯之下最高的官职。廉颇因伐齐有功,已被拜为上卿。如今蔺相如也做了上卿,但由于他是文官,上朝时,站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     (3)《史记》——著名历史文献,司马迁著。全书130篇,52万字,包括十二本记(记历代帝王政绩)、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十表(记大事年月)、三十世家(记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功)。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3000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史记》既是历史的“实录”,又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4)《廉颇蔺相如列传》片段。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     “太史公曰:方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4. 感受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渗透爱国主义的教育:     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蔺相如、廉颇,一文一武,一相一将,各具风采,主要人物蔺相如在文中更是熠熠生辉的形象。“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中,他对敌机智勇敢、不畏强暴、不计个人生死;“负荆请罪”中,他对友忍让回避、不计个人荣辱。难怪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这样称赞:“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廉颇这一人物,文章虽着墨不多,但特点鲜明。他英勇善战,战功赫赫,敢怒敢言[注: 敢于愤怒,又敢于说出来。],敢做敢当,颇有纠纠武将之风!更可贵的是,这二人都把国家利益看得高于一切,蔺相如对内对外截然不同[注: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的态度,廉颇负荆请罪的惊人之举,都源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思想。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一点,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感染和教育。     可根据不同的故事,采用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感受人物形象。“完璧归赵”这个故事,可以抓住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词句,有重点地读一读,画一画,批一批。如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举起宝玉就要向柱子上撞”这两句,可抓住“举、就要、撞”等词语,思考想象:蔺相如当时是什么样子?秦王又是什么样子?蔺相如到底是真撞还是假撞?由此可看出什么?“渑池之会”这个故事,可以抓住“这件事突出了蔺相如的勇敢还是机智”,“渑池会上秦赵两国是打成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这类问题,引起学生的争论,在争论中解决学生的疑惑,更好地体会人物特点。“负荆请罪”这个故事可以通过表演,发挥学生的创造才能,填补课文空白,直观地感受人物形象。     5. 了解故事之间的关系——结构特点:     故事曲折生动、引人入胜[注: 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是《史记》叙事的一个特点,本文就是一个例子。它的结构很独特,3个小故事,各有完整的情节,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发生、发展、结果,都可独立成篇;而3个故事之间又因果循环、紧密相连,第2个故事是第一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起因,全文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大故事。而这样复杂的关系,作者只是通过几个极简单的过渡句“过了几年”,“职位比廉颇高”,就将它们上下勾连,合成一个大故事,构思之巧着实令人赞叹。   30. 《一个这样的老师》     1. 易读错、写错的字:     要注意易读错、写错的字。如:“觑”、“黠”这两个字不常见,学生容易想当然[注: 凭主观推断,认为事情大概是或应该是这样。]地读半边,“抿”字也容易读成二声,要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虚”、“黑”在做偏旁时写法有变化,应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书面语比较多,如“面面相觑[注: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狡黠”、“饶有兴趣”、“郑重其事[注: 郑重:审慎,严肃认真。形容说话做事时态度非常严肃认真。]”等,理解起来也有一定难度,可通过查字典、词典,先弄明白词语中关键字的意思,如“觑”、“黠”、“饶”、“郑重”等,这样理解整个词语就会相对容易。     2. 字词义:     面面相觑——你看我,我看你,形容大家因惊惧或无可奈何[注: 奈何:如何,怎么办。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看,瞧。     绝迹——断绝踪迹,完全不出现。     饶有兴趣——很有兴趣。饶:丰富,多。     狡黠——狡诈。黠:聪明而狡猾。     郑重其事——形容态度非常严肃认真。郑重:严肃认真。     抿——(嘴、耳朵、翅膀等)稍稍合拢;收敛。     寻常——平常。     反驳——说出自己的理由,来否定别人跟自己不同的理论和意见。     正视——用严肃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不躲避,不敷衍。课文指严肃认真地看着。     3. 关于理解人物的特点: 这是本课的重点:学生可从以下理解:     一种思路是:面→点→面。具体来说,就是在通读课文、熟悉内容的基础上,学生先初步概括出怀特森老师的特点(对于已有一定阅读能力的六年级学生而言,这不是很困难),如“独特”、“与众不同[注: 跟大家不一样。]”、“用心良苦”等。然后,围绕概括出的这个特点,紧扣文本进行深入阅读,不断完善对人物特点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抓住关键环节进行必要点 拨。例如:为给学生强烈的震撼,怀特森老师付出了什么?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从第2件事上“我”又学到了什么?“正视”一词可以换成“看着”吗?第13、14自然段的内容是否重复?你认为“我”还会对邻居说些什么?从而帮助学生把一开始对人物的粗浅认识导向深入、准确。最后,回到全篇,再次对人物进行概括和评价,说说你现在对怀特森老师的看法。     另一种思路是:点→面。具体来说,在熟读课文之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如阅读写人的文章,应抓住主要人物的言、行及次要人物的表现、心理),先画出描写怀特森老师言、行的词句,边读边思考“他为什么这样说、这样做”;接着,理出“我”感情变化的脉络,弄清其中的原因;然后,认真研读最后3个自然段,了解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与怀特森老师之间有什么关系;最后总结回顾: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或怀特森老师是个怎样的老师。     4. 关于侧面描写     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人物的侧面描写指不从正面描写人物,而是通过有关的人、事、景、物的描述,渲染气氛,烘托出所要描写的人物的性格特征。这样可以丰富读者的想象,引起读者的共鸣,产生身临其境[注: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烘云托月[注: 烘:渲染;托:衬托。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后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的艺术效果,尤其在难于正面描写人物时,侧面描写更有其特殊的功用。     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文中既有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对“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的教育结果这类的侧面描写。二者相互结合,怀特森老师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一)读拼音,写词语: wán bì guī zhào                     miǎn chí zhī huì (              )                                  (              ) miàn miàn xiāng qù                   fù jīng qǐng zuì (              )                                  (              )   (二)照样子,写词语:   例1. 丝不苟   例2. 挠   例3. 幼   例4. 神彩奕奕   (三)根据意思写成语:   1. 反复地深入细致地考虑。(    )   2.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    )   3. 形容心神很不安定。(    )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群鹿与另一群鹿 森林里,鹿们正在举行一场生死攸关[注: 攸:所。关系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关键。]的辩论。 一只鹿说:“这座森林,我们再也不能呆下去了。老虎神出鬼没[注: 出:出现;没:消失。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不知夺去了我们多少父老兄弟的生命!” 另一只鹿说:“我们的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他们不怕老虎,为什么我们要怕?” “不管怎么说,并不是什么坏事。我们的四条腿,不就是为了应付危险,才练得像今天这样敏捷吗?” “可是,我们的同胞并不是都跑得一样快哟!谁跑得慢,谁就要遭殃,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但是幸存下来的,却跑得更快了!” “为了平平安安过日子,我建议找个没有老虎的地方安家!” “为了我们家庭的强盛,我反对搬迁的意见!” 很快,鹿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执意要搬迁;另一派则坚持要留在原地。 主张搬迁的搬迁了。他们找到一座没有老虎的森林,过了几年平平安安的日子,一个个吃得膘肥体胖。后来,一群狼轻易地消灭了他们。 坚持留下来的虽然仍旧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但他们却顽强地生存着,直到现在。     1.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群鹿围绕(                 )展开辩论。一群鹿的观点是(           ),理由是(            )。另一群鹿的观点是(          ),理由是(              )。     2. 联系上下文,在文中“__________”上写出1-2句话。     3. 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章中摘抄成语。 (1)生死存亡[注: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势或斗争的的发展已到最后关头。]的关键。(    ) (2)指动物身体肥胖。(    ) (3)平安无事。(    )     4. 你想对哪一群鹿说话?写上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一)略。   (二)略。   (三)根据意思写成语:   1. 反复地深入细致地考虑。(深思熟虑)   2. 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废寝忘食)   3. 形容心神很不安定。(忐忑不安)   (四)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群鹿与另一群鹿 森林里,鹿们正在举行一场生死攸关的辩论。 一只鹿说:“这座森林,我们再也不能呆下去了。老虎神出鬼没,不知夺去了我们多少父老兄弟的生命!” 另一只鹿说:“我们的祖祖辈辈都在这里生活,他们不怕老虎,为什么我们要怕?” “不管怎么说,并不是什么坏事。我们的四条腿,不就是为了应付危险,才练得像今天这样敏捷吗?” “可是,我们的同胞并不是都跑得一样快哟!谁跑得慢,谁就要遭殃,这难道不是事实吗?” “但是幸存下来的,却跑得更快了!” “为了平平安安过日子,我建议找个没有老虎的地方安家!” “为了我们家庭的强盛,我反对搬迁的意见!” 很快,鹿们分成了两派:一派执意要搬迁;另一派则坚持要留在原地。 主张搬迁的搬迁了。他们找到一座没有老虎的森林,过了几年平平安安的日子,一个个吃得膘肥体胖。后来,一群狼轻易地消灭了他们。 坚持留下来的虽然仍旧时刻处于危险之中,但他们却顽强地生存着,直到现在。     1.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群鹿围绕(是否迁移这座森林)展开辩论。一群鹿的观点是(执意搬迁),理由是(过几年平平安安的日子)。另一群鹿的观点是(反对搬迁),理由是(在森林应付危险,锻炼体能)。   2. 略。   3. 根据下面的意思,在文章中摘抄成语。 (1)生死存亡的关键。(生死攸关) (2)指动物身体肥胖。(膘肥体胖) (3)平安无事。(平平安安)   4. 略。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