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语言衔接专题》教学设计
   [标签: ]

教学内容:高考考点中对于语言衔接知识点的考查。
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中语言衔接考查的形式,难度。
2、掌握语言衔接题的一些解题方法。
3、能运用解题方法提高解答的准确率。
教学分析:在广东近两年的高考考点中,在语言基础知识部分再次把语言衔接作为考查的重点,多考查排序或定句复位的能力,主要着眼于使用语言时话题是否一致、语序是否合理、是否讲究呼应或句式是否统一。从题型上来看,主要以客观选择题为主,分值为3分。而学生在这方面的得分率却比较低,我觉得主要是因为在做题时,学生没有一定的解题方法,只是单纯地凭着自己的感觉做题,加上大部分参考书上的指导方法在实际做题时运用比较难,特别是对于中下层的学生,因此造成在这一方面的解题上很多学生至今不得其法。如何让学生,特别是中下层的学生掌握一些可操作性较强的解题方法就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迫切的问题。
教学重点:掌握语言衔接题的一些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解题方法解答试题。
教学过程
一、 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 在进入这节课前,我们先一起来做一道题:
例:与上下文衔接紧密的一句是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宽约30米,从90米的层崖之颠猛扑下来,喷出如雹急雨,发出轰然巨响, 。
a.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把它称之为天下第一[注: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瀑。
b.因而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之为天下第一瀑。
c.被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为天下第一瀑。
d.把它称为天下第一瀑的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
师:大家先看这道题,然后不要说出你的答案。让老师猜猜你们是怎么做这道题的?看我猜对没有?
(学生听完很兴奋,纷纷大笑起来。就想看我怎么下不了台。)
师:我想很多同学会选b。因为大家觉得这个句子在结尾,可能有总结性的作用, 选项b有“因此”这个有总结性的词语。
(学生更开心了,兴奋都鼓掌,因为我猜对了他们心里想的。)
师:但很遗憾,我要告诉大家,你的答案是错的!正确答案应该是c!
(学生下面开始议论纷纷,终于有人大声说,老师为什么,给我们讲讲吧。这时我认为已基本达到了我设计这个导入的目的,就是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师:大部分同学之所以会做错这一道题,是因为犯了一个错误,就是在做语文试题时,单纯地凭自己的语感来做,不求方法,一切只凭感觉走。这样,不管做什么题,出错的几率是非常大的。这是一道语言衔接题,在我做题的过程中,我认为是有一些方法可循的。今天,我就想和大家分享下我做题的方法。(导入新课,板书语言衔接)
二、明确高考中对语言衔接考点考查的内容,形式,分值。
在广东近两年的高考考点中,在语言基础知识部分再次把语言衔接作为考查的重点,多考查排序或定句复位的能力,主要着眼于使用语言时话题是否一致、语序是否合理、是否讲究呼应或句式是否统一。从题型上来看,主要以客观选择题为主,分值为3分。
三、 我的解题方法:
1、 拿到题目,首先要做的是认真地读完原文(不包括选项);
2、 读完后问自己,这段话的陈述对象是什么(即主语);
3、 观察空白前后的分句,总结这些分句的共同点是什么?这是解题的关键。因为空白处作为整段话的一部分,肯定与前后要有共同的地方。
4、 最后看选项。根据上面所发现的共同点来确定正确的选项。
四、 理论结合实际,运用解题方法解决问题。
(一)定句复位类:
例1、先看我们刚才那道题。例:与上下文衔接紧密的一句是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宽约30米,从90米的层崖之颠猛扑下来,喷出如雹急雨,发出轰然巨响, 。
a.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把它称之为天下第一瀑。
b.因而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之为天下第一瀑。
c.被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称为天下第一瀑。
d.把它称为天下第一瀑的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
解答思路:(1)先读完原文;(2)整段话的陈述对象是“黄果树瀑布”;(3)空白前的分句的共同点是都是对黄果树瀑布的景观的描写,即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陈述对象就是“黄果树瀑布”,因此在空白处的也应符合这一共同特征;(4)抓住这一点,我们看选项发现,马上就可以排除a、b,而d选项陈述的主要对象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这也同样不符合。所以这一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选项c。

例2、填入横线上正确的一项是:
命运,其实是公平的。它遵循一条鲜为人知的补偿法则,它青睐那些不断拼搏的强者, ,收获也最多。
a.强者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b.强者尽管在生活中失去太多
c.虽然生活让强者失去太多
d.让生活中失去太多的强者
解题思路:(1)读完全文;(2)整段话的陈述对象是“命运”;(3)空白前的分句的共同点是都有一个“它”,“它”是代词,代指的内容是“命运”,因此空白处的内容也应该是对“命运”的一些描述;(4)抓住这一点,我们看选项,马上就可以发现这一道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选d。

例3、下面这句话括号内哪种表述与上下文衔接较好:
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进。他身材魁伟,(a.粗黑的眉毛, b.眉毛粗而黑,) 两颊微微陷下去。
解题思路:(1)读完全文;(2)整段话的陈述对象是“鲁大海“;(3)空白前后的分句(即“他身材魁伟”,“两颊微微陷下去”)的共同点是结构上都是主谓结构,因此空白处的内容应该也是主谓结构;(4)抓住这一点,我们很快发现正确选项是b。

例4、刚一步入游乐园的大门,就看见一只巨大的蓝蜘蛛趴在那里,呈“a”
字型的前爪分立躯体两侧, 锋利的长牙恫吓着入城的游客。
a.张开的血盆大口化作了城门
b.血盆大口张开着化作了城门
c.城门就是张开的血盆大口
d.城门就是血盆大口张开着
解题思路:(1)读完全文;(2)整段话的陈述对象是“一只巨大的蓝蜘蛛”;(3)空白前后的分句(即“呈‘a’字型的前爪分立躯体两侧”、“锋利的长牙恫吓着入城的游客”)的共同点是结构上都是定语+中心词+动词+宾语,因此空白处的结构也应和前后分句的结构一样;(4)抓住这一点,我们看题中的四个选项,只有选项a是符合题意的。

例5、 一看有没有信心,相信不相信自己能成才;二看有没有毅力和决心,能否一辈子坚持下去。
a.一个人要能成才,要看下面两条:
b.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的努力。
c.一个人要能成才,必须坚持学习。
d.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下面的两个方面。
解题思路:(1)读完全文;(2)整段话的陈述对象在这里我们是很难发现的,因为他的空白处就是主语所在,所以在这里,我们应灵活运用,跳过这一步;(3)空白后的分句的共同点就是具有两面性,所以空白处的分句内容也应包括两面性,这样才能形成前后照应的关系;(4)由此,我们在后面的选项发现只有选项d是符合这一要求的。

例6、选出与“天边偶尔飘浮着淡淡的白云”一句衔接恰当的一项:
a.有如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b.像从什么仙境飘来的片片银色的羽毛。
c.像千万条闪亮的银练。
d.仿佛给人间送来的片片银棉。
解题思路:(1)读完全文;(2)整段话的陈述对象是“淡淡的白云”;(3)空白前只有一个分句,所以没有什么共同点,这里我们可以灵活跳过;(4)在看选项时,我们会发现一个重要信息,那就是这四个选项都是一个比喻,比喻的本体就是前面分句的“淡淡的白云”。根据以前我们对比喻这个修辞手法的知识掌握,两个事物要能构成比喻,必须是具有相同的特征,否则,比喻就不能成立。那么,抓住这一关键点,我们很容易发现只有选项b才能恰当地形容“淡淡的白云”。

(二)排序类:


解题方法:给句子排序这一类题,它同样属于语言衔接类的知识点,因此它在解题方法上和前面所讲的定句复位是有大部分共同的地方的。但既然是另一题型,它肯定存在着自己的独特之处。相比,它比定句复位难度大一些。这一类题,它的解题方法大体和前面是一样的,唯一有些细微差别的就在于第四步,当我们在看选项时,不但要考虑他的内容是否和前后相符,同时还要考虑他们之间存在的逻辑顺序,例如是从前到后,还是从整体到部分,还是由浅入深[注: 从浅到深。]等等。

例1、这时,楼下隐约响起有登楼的声音。 ,又往退了几步,又停住了,在徘徊不进。
1、颇费踌躇似的 2、轻轻地踏着楼板 3、上了几步 4、又停住了
a 1234 b 2341 c 3421 d 3412
解题思路:(1)读原文;(2)整段话的陈述对象是“登楼的声音”;(3)空白前后分句的共同点是描写出登楼的那种徘徊不进,似有非有的感觉,因此空白句的选用也应描写出这种声音,再根据前后分句所描述的内容的逻辑顺序,它应先写声音的若有若无,再描写声音的徘徊不进;(4)因此,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发现选项b是正确的答案。

例2、与上下文连接最恰当的一项:
费半个钟头的时间,我们终于登上了山上那座空亭,观赏玉山的城市了。
。水上的微波,也渐渐地带上了红影。西北的高山一带,有一尖峰突起,活像是倒插的笔尖。
1这城里的人家,实在整洁得很。
2那城里的人家,实在整洁得很。
3沿城河的一排窗明几净[注: 几:小桌。形容房间干净明亮。]的住宅,倒影溪中,
4沿城河的一排住宅,窗明几净,倒影溪中,
5太阳了,城里头起了炊烟,
6太阳了,炊烟从城里头升起。
a、236 b、145 c、235 d、146
解题思路:(1)读完全文;(2)陈述的对象应是描写登上山上空亭后看到的玉山的城市的景色;(3)空白前的句子写的是眼前的城市,因此选1不选2;根据分句结构相同的原则,选4不选3;因为陈述的对象是城市的景色,因此选5不选6;(4)看选项,只有b是符合以上要求的。

例3、下文括号中的两种表述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北部湾有一处绵延20多公里的银色沙滩,它的特点是:(①水温和,浪柔软;滩平长,沙细白②滩平长,沙细白;水温和,浪柔软),无鲨鱼,无污染。白天徜徉在沙滩,(③海风吹来,涛声阵阵;归帆点点,鸥鸟振翅④归帆点点,鸥鸟振翅;海风吹来,涛声阵阵),令人浑然忘我。
a.②③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解题思路:(1)读完原文;(2)整段话的陈述对象是“银色沙滩”;(3)空白处前后分句,我们发现它陈述对象却有各自的侧重点。第一组后语境"无鲨鱼,无污染"可知前头的落脚点应落在水上,选②,排除c、d,剩下a、b。第二组应先写海面"海风吹来,涛声阵阵",再写海的上空,归帆点点,海鸥围着归帆翱翔,这样落脚点落在一幅壮观的画面上,才和后语境"令人浑然忘我"相吻合,③正确,排除b,选a。
例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大力普及科学知识,有利于培养群众的科学精神,____;有利于教育人民掌握科学方法,____;有利于增强全民族的创新意识,____;也有利于人民群众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①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
②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注: 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的风格
③激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智慧和创造力
a.①③②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①②③
解题思路:(1)读完原文;(2)整段话陈述的对象是普及科学知识的益处;(3)每个空白前都有它独特的语境,描写的侧重点,因此选项中就根据这个逻辑顺序来排序;(4)前语境是"培养科学精神",这就必先"形成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风格",排除a、d,剩下b、c。掌握了科学方法才能"提高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增强了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创造力,选c。
例5、填入下文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海面长列的巨浪猛烈地撞击着岸边的岩石。它那愤怒的咆哮声有时像大炮轰发,____,____,____,____,____,海风狂卷,海涛怒立,冲激着灯塔下的石矶。
①有时又像远处的人声嘈杂
②继而又像长叹的声音,或者也像一种呜咽
③以至完全寂静
④再后来又是一阵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
⑤像森林呼啸
a.②⑤①④③ b.④⑤①③②
c.①⑤③④② d.⑤①③②④
解题思路:前三步和上面一样;(4)前语境的落脚点为"像大炮轰发",与①"人声嘈杂"不吻合,排除c。与②"人的长叹或呜咽"也不吻合,排除a。③"以至完全寂静"肯定不行。④"再后来……"和前语境的"有时……"不吻合,排除b。只有⑤"像森林呼啸"和"像大炮轰发"吻合,选d。④"再后来……"正好放在最后,"猛厉的大声,惊心动魄"和后语境的"海风狂卷,海涛怒立"正好吻合,证实必然选d。
五、 课堂小结:
通过以上的对语言衔接专题相关知识点的学习,我希望大家在今后做题过程中,能改变以前单纯靠自己的语感来做题的习惯,而根据上面所讲的一些解题方法,解题思路来解题。作为对语言衔接知识点的考查,不管是定句复位还是排序,主要着眼于使用语言时话题是否一致、语序是否合理、是否讲究呼应或句式是否统一。在解题方法中,它们有大部分是相通的,但排序也有它自己的特别,就是你还要考虑它的逻辑顺序,而这个逻辑顺序正是根据空白处前后分句而总结出来的。所以,希望这次的讲解,对同学们以后做这类题目有一定的帮助。

六、 作业布置:
《语言衔接》专项练习题一套。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