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口语与交际——即席发言”课堂教学实录
   [标签: ]

口语与交际--即席发言教学实录

(山东省教学教研室举办的“新大纲新教材培训会”)

任课教师:葛福安

任教班级:山东威海一中高二(3)班(仍然要用旧教材到高三的一届学生)
教学设想:口语表达类型的教学,在以往的教学中也曾以多样的形式进行过,如口头作文,即兴演讲,课堂辩论等。但是,作为一种重口语、重交际的完整的一节语言表达课,在新教材出现之前,还很少进行系统的知识介绍,当然也很少进行尝试。作为一节新教材示范课,我想选择一种适当的形式,即设置话题背景或情景进行即席说话和学生互相“点将”、“点题”表述看法的方式来设计这一节课,以期望实现新教材口语表达和交际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教学实录:
(下发新教材中关于《口语与交际》的讲义提纲,因为这是借高二的学生上课,他们还没有新教材。)
师:我们下发的是新教材中关于口语交际的内容,大家先看一看,了解口语交际的大致内容和主要特点。(学生看讲义后) 口语交际也没什么神秘的,口语就是说话,交际就是和别人说话,有同学会说,这么容易,还训练什么呢!但是,有的人口才很好,表达能力很强,而有的人说话却支支吾吾,看来,说话也并不是像想象的那么简单。我先搞个民意测验:咱们班有没有公认的“铁嘴”?
生:有,丛志辰!
师:丛志辰,你对大家说一下,你这“铁嘴”是怎样练出来的?
丛志辰:首先是要大胆,否则说话自己先哆嗦,思维就跟不上去了,心乱了,自然会语无伦次[注: 伦次:条理。话讲得乱七八糟,毫无次序。];其次是兴趣,平时我挺喜欢与别人讲理,俗一点叫“抬杠”,文雅一点是“理越辩越明”;再就是掌握一点谈话的技巧,《演讲与口才》等杂志中这类实例是很多的。
师:谢谢你给大家归纳了三点,而且是很重要的三点:一是大胆,二是兴趣,三是技巧。看来,话是人人会说,但要是能说得好,还是要下一番功夫的。今天我们在这个会场人很多,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紧张,可是,换一句来说,这不正是练胆的好时机吗?而且我们所发的《即席发言》的学习重点就是“克服口语表达时的紧张心理”。大家利用这个机会锻练一下自己的胆量,好不好?
生:好。
师:声音不太响亮,心底还有点怯,再大声说一遍,好不好?
生:好!
师:我们今天的口语交际练习分两部分,一部分是我提供话题的背景或情景,由同学们先分组讨论后,再推出一名同学进行即席发言;另一部分是由同学们互相点人点题,让你点中的同学即席演讲。现在我把我设计的几个话题打出投影来,大家分组选题,进行讨论,推举一位同学发言。好,给大家5分钟。
师打投影:《话题辑录》,学生分组,选择话题,讨论。
1、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大好时机,如果你曾参观过某个旅游景点,请你谈谈旅游的收获。当然,如果你没去旅游,也请你就作为一种现象--“旅游经济”谈谈自己的看法。
2、在一次班级竞聘会上,你准备应聘班长,可是,这时你听到一句冷言冷语[注: 带讥讽的冷冰冰的话。]:就你瞎逞能!你怎样回答这句冷嘲热讽[注: 用尖刻辛辣的语言进行讥笑和讽刺。]
3、威海市今年夏天定量定时供水,你对此作何感想?
4、今天开的是新教材培训会,作为经历旧教材熏陶的一名中学生,你有何感想?你对教材改革提供那些建议或意见?
5、请你就某一项最新科技成果谈谈自己的看法。
6、请你就某一新闻热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7、在不远的将来,当你填报高考志愿时,你是选择你喜欢的专业还是那些“热门专业”?
8、中学生出国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9、老师和家长对中学生过生日“大操大办”现象颇有微词,中学生们却乐此不疲[注: 因酷爱干某事而不感觉厌烦。形容对某事特别爱好而沉浸其中。]。你怎么看中学生过生日“大操大办”?
10、电子(电脑)游戏,家长对此恨之入骨[注: 形容痛恨到极点。],学生对此欲罢不能[注: 欲:想;罢:停,歇。要停止也不能停止。]:它有如此之大的魔力!请你从学生的角度谈谈学生玩游戏的利与弊。
师:大家讨论好了没有?好,让第一组同学吃点亏,准备的时间仓促一些,不过,这也许更能锻练思维能力和口才。
生2:我们选择的话题是第九:我看中学生过生日“大操大办”。所谓中学生过生日“大操大办”,其实也就是动用“集体”财力和智慧出去“撮”一顿,与社会上的大操大办相比自然不可同日而语[注: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但是,如果要追根溯源的话,现实社会中的大操大办的不良风气倒是中学生大过生日的源头。虽然如此,我们仍然认为,中学生作为一个纯粹的消费者,不应拿父母的血汗钱玩潇洒,摆酷,完全可以用别种有意义的形式来实现对人生意义的肯定。因此,我们认为,中学生过生日不应该大操大办!
师:开头引入话题很自然,分析原因也非常分析到位,但在结尾时就有点大中专辩论赛的影子了。我们这是即席发言,把自己的观点清楚地表达出来让别人明白是什么内容就行了。另外,我想问这位发言的同学一个私人问题:你平时是不是也参加过同学间这类“大操大办”的生日聚会?
生2:(有些不好意思)当然参加过。不过,我们中学生的生活也是非常单调的,谁过生日来个小型聚会,也是对单调学习生活的一种调济。我也感到陷进这个人情圈内很难摆脱出来,不过,既然道理上应该反对,我今后还是努力避免这种做法吧。
师:是不是你这样一说,别的同学在过生日时就可能不邀请你了?
生2:很有可能。
师:那对你可能有些不利。
生2:无所谓的。
师:好。说得很好,摆脱人情圈是需要一定的勇气的。大家也都应该有这种勇气。好,现在由第二组推举的同学发言,(刚才被誉为“铁嘴”的丛志辰站起来)第二组同学选“铁嘴”,看来,我们要一览“铁嘴”的风采喽。
丛志辰:我选择的话题是话题一--暑假旅游之我见。我不想谈“旅游经济”,因为这个问题太大,我也谈不好,我就想谈谈这次外出旅游的一点感受。——就是前几天——我到了山东著名的文化旅游地,孔子的家乡曲阜。“三孔”是那里的主要景点。孔府给人的感觉是庭院深深深几许,孔庙让人觉得很有几分威严,孔林之大,让人感叹:也许只有圣人才能有这样的威风,也许只有圣人的后代才有这样的福份。当然,曲阜对古文化的利用还是很有品位的,那里的一条街都是仿古建筑,古色古香[注: 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很有韵味。但是,让我感到十分奇怪的是,曲阜的新建筑都染上古味,而且没有超过十层的建筑,我打听了一下,当地人说,新的建筑不能超过孔庙的大成殿。我心生感叹:难道曲阜人永远也走不出孔子的影子。我真想到下一次再去曲阜的时候能看到比大成殿高的建筑,因为,在我看来,一座城市,无论他多么古老,他都生活在现代而不是古代,如果认为一味地仿古可以是一种风尚的话,那么,走在曲阜大街上的人也应该是峨冠博带[注: 峨:高;博:阔。高帽子和阔衣带。古代士大夫的装束。],出口 就是文言文了。(赢得听课老师的掌声)
师:很有些“文化苦旅”的意思了。对丛志辰的观点有没有不同意见?
生4:我想曲阜人这样做可能也有他们自己的理由,这可能就是丛志辰没提到的“旅游经济”的问题。仿古建筑并没有什么不好,这也是现代人来体现自己的价值的一种方式。或者曲阜人正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打出自己的旅游品牌,求得旅游资源的充分增值。我记得这样一件事,有人请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在长安街建一座国际级大饭店,被他拒绝了。贝聿铭说,他不能破坏长安街整体的美。所以我说,曲阜人这样做也许有他们自己的想法,他们不建高层建筑,也许是为了不破坏曲阜的整体形象。
师:让我看来,也很有道理。丛志辰能接受吗?
丛志辰:角度不同,观点自然会有所不同,但是,不能仅仅考虑“旅游经济”就让自己的发展空间萎缩。我们在下面再争吧。
师:好,留个悬念也好。那么我们进行下一组。
生5:我来谈谈威海定量定时供水的问题。外地的朋友听说威海缺水,都有些不相信:沿海地区原应该是空气湿润,降水丰富的,所以,他们很难把“缺水”两字与守着碧波万顷的威海联系在一起的。但是,今年威海真的缺水。爸爸妈妈关心的头等大事便是水是否贮备充足。我们家住六楼,是顶楼,在用水高峰也没有水,所以,只能在晚上8~9点钟才有水,生活特别不方便,洗衣机也不能用,因为每人一个月只有两吨水的指标。现在真正让人意识到节约用水的重要性。城市缺水,也不仅仅是我们威海有这个的问题,有资料说,在未来的日子里,制约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可能就是水。有个公益广告说:如果不保护环境,节约用水,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可能是自己的眼泪。要想使人类无后顾之忧[注: 顾:回头看。来自后方的忧患。指在前进过程中,担心后方发生问题。],最根本的问题还是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不能牺牲环境来求得一时的发展。
师:从威海缺水的事实谈到环境保护,思路很开阔,引人思考。这位同学流利的表达说明:对一个话题有了切身体会,口语表达就会顺利得多,没有表达障碍,这就是“了然于心,才能了然于口”。好,我们请下一组的同学来进行。
生6:我选择的是第7个话题:报考志愿的问题。我表哥今年高三毕业,前几天刚度过这个难熬的阶段。说起报志愿的难,我觉得,其中最大的矛盾也就是自己的爱好与父母的愿望之间的矛盾。父母看中的是那些吃得香的专业,他们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一毕业还没“上岗”就面临“下岗”。这一点是非常好理解的,作为学生,我们也能理解父母一番苦心。可是,如果所学的专业不是自己喜欢的,即便是毕业后有了个“饭碗”,而这“碗饭”并不是自己喜欢吃的,最终也会“跳槽”的。所以,父母也不能以牺牲我们的爱好为代价而求一个稳定的有较高收入的工作,说不准我们选择的这一个专业在几年以后又成了新的热门呢。说不准的。所以,忠孝不能两全(引起大家笑声),我还是主张干自己喜欢的活,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师:这位同学很幽默,而且他的语言非常灵活,出现了很多社会生活中的新词语,像“下岗”“跳槽”等,什么叫“议论生风”?这位同学的谈话就给人“议论生风”的感觉,好,说得非常好。我想,如果这段话用到生活中去,父母一定会被说服的,对不对?对!好,谈话的气氛非常好了。这一阶段是老师出题目,同学们“点将”,每组推举的选手同学都表达了自己对一种热门话题的看法,也很有见地。现在换一个方式,由同学们点将,同学点题--如果实在想不出,也可以用老师出的题目。怎么样,谁来第一个?
生7(一女生):请我们班的宋磊同学第一个吧,题目就用新教材中的现成的:“请你说一段话,介绍某位同学,但不要说出他的名字,让大家猜猜他是谁?
宋磊:我给大家介绍一位同学,性别,女。性格外向,活泼好动……学习比较用功,学习成绩也很好……她长得……(盯着那位“点将”的女同学)瓜籽脸,红扑扑的脸,很有朝气……齐耳短发,一双大眼很有神,好像一动就一个点子,当然也不乏坏点子,而且常给别人出难题……(大家都笑了)
师:好像不用猜是谁了,射出的箭又回去了,挺机智的。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能基本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描述,除了说话的层次有些乱以外,应该说这个头开得不错。谁第二个?
生9:我想请我们班的“网虫”柏大伟同学谈一谈上网心得。
柏大伟:现在还称不上“网虫”,还没“进化”那么快,主要是因为时间不允许,也就是周日上那么两三个小时,当然是到网吧去上。我预测到高三可能一周一个小时也不被允许了--是不是跑题了?至于心得嘛,套用一句俗语:不上不知道,一上真奇妙。这两三个小时就是耗在电脑前,连厕所也不去的。过去上网是看网上新闻,现在喜欢到“聊天室”去和网友聊天,当然我还比较关心高考招生信息,毕竟还有不到两年就要报大学了,提前知道点也是好的,更何况现在又是网上录取。有人说,将来人可能有一半时间在网上生存,所以,网非上不可!
师:这下替网吧做了个好广告。点题的那位同学心动了没有?
生9:还可以吧,有空我也会到网上冲浪的。
师:看来真的心动了。好,下一位同学。
生11:我点李欢同学,题目就用老师给出的,第4:今天开的是新教材培训会,作为经历旧教材熏陶的一名中学生,你有何感想?你对教材改革提供那些建议或意见?
李欢:对新教材,我也只是刚才看到来开会的老师们手里拿的大开本教材。我们是只有羡慕的份了。既然是要弃旧换新,我想,总会是有理由的。作为一个学生,我说不出什么深刻的理由。我只想说一说我学习旧教材的感觉。让人喜欢读的文章太少了些,让我们不好理解又硬让理解的东西多了些。一些文章观念太陈旧,像《土地》,好像还是歌颂公社化,像《猎户》,歌颂打豹英雄的。再如,鲁迅的文章很深刻,但太难懂,量又太多……当然,这个话题让我来说,有点太大了,力不从心[注: 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够不上。],我只想说,我们认为好的教材首先是我们自己愿意读的,再有就是不能想着硬往我们脑子塞东西,而应该让我们有兴趣。但愿高一同学能喜欢新教材,让新教材引导着他们把语文学好。
师:这的确是个有难度的话题。我之所以设计这个话题,也主要是想听听同学的意见,我想,这也是与会老师想听到的。谢谢李欢同学说出自己的心理话,这番话对我有不少的触动:要想让学生喜欢老师教的这门课,首先要让学生喜欢它。说得真好。
师:好,同学们,今天我们借新教材培训之机,进行了一节说话课,大家敢说,会说。语言首先是个交际的工具,而且是个很重要的工具,我们要在生活中运用好这个工具,就要学好它。有胆量,再讲究一下语言技巧,大家都能说得很好。希望大家在课下要练一练自己的口才,让自己成为辩论高手,演说家,谢谢同学们,再见。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