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呱……呱……》教学实录
   [标签: ]

2005年深秋,我奉命在江苏省扬州市新华中学上了一节新课程观摩汇报课。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的状况全部不了解,所以,我的课堂是从和学生闲聊开始的。

在学生们全部坐定之后,我先是和学生调侃。我说:“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天的擦肩而过。今天,我们将在一起共度60分钟,大家说,我们前世相互回眸了多少次?”学生们一下子乐开了。我接着说:“听说有外地老师来上课,大家一定很兴奋。哪位同学说一说,你当时是希望来一个什么样的老师来给你们上这节课的?”学生们立刻七嘴八舌[注: 形容人多口杂。]起来,说什么的都有,其中有乖巧的趁机说,我们就是希望你这样的老师来上课!我谢了这个学生,我说:“有同学希望来的是位漂亮的女教师,有同学希望来的是位帅气的男教师,还有人希望来的是仙风道骨[注: 骨:气概。仙人的风度,道长的气概。形容人的风骨神采与众不同。]的老教师,可惜啊,我一样都不符合,真是对不住大家了,自然灾害,我也没有办法改变。”听了我的话,学生们一起笑了。

玩笑只是为了消弭紧张心理、缩短师生间因为陌生而可能产生的对话距离。目的达到后,我开始调查班级总体学习情况。我先是请班长介绍了自己与班级的整体班风和学习氛围,然后请语文课代表介绍了自己和班级的语文课学习情况。通过两位同学的介绍,我得知这个班级是学校的重点班,学生素质很高,上课思考积极,发言也很踊跃。我谢了这两位同学,顺便表扬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这时,上课的铃声响了。

我把多媒体课件打开,屏幕上于是出现了第一幅画面: 

[送你一首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伤,也不要心急。 

 

抑郁的日子需要镇静, 

 

相信吧,那快乐的日子即将来临。 

 

心,永远憧憬着未来, 

 

然而现在却常常是阴沉。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是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就会变成亲切的怀念。  

 

师:咱们最喜欢听班级里哪位同学朗诵课文?请他来给大家朗诵一下这首诗歌,好吗?

学生一起推荐刚刚介绍学习情况的语文课代表。

课代表开始朗诵,音色很好,把握也很到位。

师:到底是大城市的同学,文学素养多好啊。谢谢崔代表,请坐。见面礼送完了,咱们也该开始今天的学习了。今天,我们共同学习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诗《呱……呱……》。对于屠格涅夫,大家了解多少?

生1:屠格涅夫是十九世纪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生2:屠格涅夫写过《罗亭》《父与子》《猎人笔记》等作品。

师:不错,两位同学的回答合并起来,基本上就达到了我们所需要掌握的要求了。我们掌握一个作家,至少应该从五个字上入手——名、时、地、评、作。想想刚才两个同学的发言,一起重复一下——

师:名——

生齐答:屠格涅夫。

师:时——

生齐答:十九世纪。

师:地——

生齐答:俄国。

师:评——

生齐答: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师:作——

生齐答:《罗亭》《父与子》《猎人笔记》等。

师:好,真聪明,一学就会了。记住了啊,以后咱们学课文时,遇见需要掌握的作家了,就要从这五个方面入手来把握。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作品,从体裁上看,属于散文诗。什么是散文诗,它有什么特点?

生3:散文诗就是介于诗歌和散文中间的一种文体,它是用散文的形式、诗歌的语言来表现主题的。

师:噢?你怎么对散文诗的特点这么熟悉,平时也写散文诗吗?

生3:初中时学习过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老师讲过的。

师:很好,善于将旧知识和新课文联系起来,这就是好的学习方法。再思考一个问题,《呱……呱……》这首散文诗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生3:就是说作者在一个晚上想自杀,后来听到了婴儿的哭声,就不自杀了的故事。

师:一个人想自杀,听见了一个婴儿的哭声,就不自杀了。这个想自杀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有自杀的念头?

生4:从课文看,“我”是一个十分孤独的人。文章第一段中写到“我非常年轻,自尊心颇强,又十分孤独”。还有,“我的生活很艰苦,很不愉快”、“意志消沉,经常发脾气”、“世上的一切我都觉得毫无价值”。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我”想自杀。

师:就这些原因吗,还有没有了?哪位同学帮助补充一下?

生5:还有……“我”崇拜拜伦,曼弗雷德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师:为什么说“我”崇拜拜伦和曼弗雷德,就会想要自杀呢?

生5:这两个人都是悲剧人物。注释上说了,他们思想消极厌世。

师:明白了。你看啊,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呢,“我”一来是物质生活太困乏艰苦了,二来是精神世界太消极了,这两方面的结合,让“我”产生了想要自杀的念头。

生5:我想应该是这样的。

师:好,请坐。我还有一个问题,想和大家一起探究一下。你能不能理解课文中“我”的自杀冲动?

生6:我不能理解。从课文看,“我”是一个知识分子了,他所遇到的,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像他这样的人,在这个社会上多得是了。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我觉得他这个自杀的念头没有办法理解。

生7:我能理解。我觉得每一个自杀的人,其实都是钻了牛角尖罢了。在我们看来很小的事情,但在自杀者看来就是天大的事情了。我想,人自杀了,一定是有他自杀的理由的。所以,我虽然不赞成自杀,但我能理解他们。

师:两位同学,一位表示能理解,一位表示不能理解。大家看看,他们的观点是不是对立的?

生8:我觉得理解不理解完全要看从什么角度来说了。刚才两位同学,一个是从动机角度来说的,觉得他自杀没有理由;另一位同学是从人的个性角度来说的,觉得自杀者都是因为钻了牛角尖。所以,我感觉他们两说的其实没有什么矛盾,就是说我们不理解他为什么要想自杀,但理解他想自杀是因为钻了牛角尖。

这个同学的发言,赢得了一些掌声。

师:呵,绕口令啊。不过,我听懂了。从掌声中,也知道多数同学的观点了。那咱们再探究下一个问题,婴儿的哭声有什么神奇的地方,为什么我听了这哭声后,就放弃了自杀的念头?

生9:我觉得是因为从婴儿的哭声中感觉到了生命的可贵。

生10:我觉得是因为婴儿是一个新的生命。生命是如此的美好,自然会激发出我的生命的热情的。

师:噢。婴儿总是和新的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新的生命,总是和希望、未来相联系,所以,“我”听到婴儿的哭声,就会因为内心的触动而放弃了自杀的念头。是这么个意思吗?

生9、10:是的。应该这样。

师:婴儿的哭声真的有这么神奇吗?当“我”决定自杀,并准备付诸行动时,婴儿的哭声把“我

[1] [2] [3] [4] [5] [6] 下一页

”从死神身边拉了回来。听到了婴儿的哭声以后,“我”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作者用了哪些词来表现了“我”的感受?

生11:“我”“吓了一跳”、“惊讶”,因为“我”觉得这哭声是“微弱的、可怜的、求救的”。

师:为什么说这哭声是“微弱的、可怜的、求救的”?这样写有什么用处吗?

生11:我觉得可能是要用这婴儿的求救的声音来表现出“我”为什么要放弃自杀的念头的。

师:用婴儿求救的声音?

生11:我的意思是婴儿的求救声,让“我”觉得还有人需要自己的救助。这样,“我”就会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也就不想自杀了。

师:明白了。原来这婴儿的哭声,让“我”发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存活下来的理由。所以,“我”就决定不自杀了。听到了这“微弱的、可怜的、求救的”,“我”有哪些行动?

生12:“我”“急不择路地拼命奔去”,看见一点摇曳的火光后,“奔得更快”。

师:“急不择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生12:就是说“我”心中焦急,根本不注意脚下的路是好是差。这个成语,写出了“我”为了帮助别人而拼命奔跑时的焦急状态,说明“我”是一个善良的人。

师:噢,“我”很善良。善良的“我”在那传出哭声的地方,看到了什么?

生13:看到了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景象。

师:是啊,这么急不择路地跑过去,结果却并没有发现需要自己解救的人,没有发现任何危险,反而是看到一幅十分温馨的画面。这时的“我”又怎么样了?

生13:“我”微笑着向他们点点头。

师:这我就不明白了。“我”是到山上自杀的,因为听到婴儿的哭声,我便去救这个婴儿。现在,这个婴儿没有事了,那我应该继续返回岩石上去,继续自己的自杀事业啊?怎么着就突然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了呢?

生13:这个问题,其实课文的后面三个段落已经回答了。

师:后三段已经回答了吗?好,那我们一起来齐读一下这最后三个段落。

学生齐读课文后三段。

师:这三个段落给了我们答案了吗?

生齐答:给了。

师:是啊,“这生命的礼赞治愈了我内心的创痛!”多好啊,原本是怀揣着救人的崇高目的而去,没有想到的却是拯救了自己。人生就是这样,总会在某些时刻,因某些事情而消沉失落。当我们陷落其中时,总会心灰意冷[注: 灰心失望,意志消沉。]无所适从[注: 适:归向;从:跟从。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指不知怎么办才好。],而一旦过了这个坎,回首时便会发现,一切都不过是生活的点缀。但遗憾的是,总有人走不过这个坎儿。一起看一看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案例和一组数据。

投影展示博士自杀例:

2005年8月20日16时多,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26岁的湖南衡阳籍在读博士生孟懿,从研究所教学楼7楼纵身跳下。在遗书中,他直陈自己结束生命的原因是“厌世、精神抑郁”。(9月12日潇湘晨报) 

 

投影中国自杀人口统计数据例: 

 

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资料显示,自杀在中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中国平均自杀率为23/10万,每年自杀死亡人数为28.7万人。此外还至少有100万人自杀未遂。在15岁至34岁的人群中,自杀是首位死因。农村的自杀率是城市的3倍,农村老年人自杀率高于城市老人5倍,全国90%的自杀发生在农村。 

 

师:面对这一个例子、一组数据,你想到了什么? 

 

生14:我很吃惊,从来没有想到过每年有这么多的人自杀。我觉得他们主要还是因为心理障碍才走上自杀的路的。 

 

生15: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心理不健康。 

 

师:为什么90%的自杀都发生在农村?农民的心理不健康现象为什么这么严重? 

 

生15:应该是因为贫穷。人穷则志短,志短了,也就觉得自己生活的不如别人,活着没有多大的意义,所以,农村中自杀就高。 

 

师:你的意思是说农村中因为贫穷,生活质量不高,人们对生命的价值认识也就不到位,就相对来说轻视生命? 

 

生15:是这样的。还有,农村中迷信思想也很严重,有不少人相信迷信,觉得这辈子受苦受难的,还不如死了再投胎,下辈子过个好日子。 

 

师:好,你的这个看法有深度。看来,农村中的高自杀率,还不全部是因为贫穷,更多的还应该是精神世界的原因。再共同看一封遗书。这是一位品学兼优的高中生自杀前留下的。 

 

投影展示,同时我用低沉沙哑的声音为学生们诵读: 

 

我真的要去远行了,带着我的梦,我的希望,去寻找那自由王国。 

 

原本有许多话要说,但现在似乎已无意义了。 

 

我也留恋我爱过的一切,但要坚强地将“人”做下去,仅靠这些爱是远远不够的。 

 

此时,我好害怕孤独呀!我将孤零零地,只身一人乘上小船,漂泊到那个苍白然而纯洁的世界,只有我的梦和幻想陪伴我,我也许仍感孤独,但我终自由了,解脱了。 

 

我没有什么可遗憾,人生最美好的我都已经有过了。尽管也有未实现的愿望,但毕竟已希望过了。          ——宁小燕给朋友的遗书 

 

读这段文字时,我的眼中浸了泪,声音也有些哽咽。我留心了一下,整个教室十分寂静,不少学生的眼睛红了,有少数女生在抹眼泪。师:这封遗书的作者是四川省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标兵,她从小开始,就是一个好孩子,助人为乐[注: 帮助人就是快乐。]、坚持正义,疾恶如仇[注: 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看到了社会上太多的虚伪和丑陋,而这虚伪和丑陋的制造者,又恰恰是那些教育她要好好做人的师长们。于是,她对这个社会失望了,她觉得与其让自己高尚的灵魂因为世俗的丑恶而变得低俗,还不如结束自己的生命,来一个“质本洁来还洁去”,所以,她十分平静地选择了死亡。对她的这种选择,同学们怎么看?

生16:宁小燕的死是不值得的。在我看来,其实生活原本就是美好与丑恶并存的。宁小燕对现实的失望,是因为她所接受的教育中,过于美化了我们生存的这份空间。是教育让我们产生了错觉,过分理想化了我们这个生存环境。所以,我觉得,要想避免这样的悲剧,就应该在教育中直面惨淡的人生,不要只是说些好听的。 

 

生17:我也认为宁小燕的以死抗争没有什么意义。在书本世界的美好与现实社会的丑恶的巨大反差中,宁小燕承受不了这种落差。这说明宁小燕其实是很脆弱的。因为从小到大的生活的优越,她失去了接触真实社会的机会,而只是让自己生活于一种童话般美好纯洁的理想状态中。一旦这种童话世界被打破了,她就找不到寄托自己情感的领地了。所以,她的自杀,其实也是一种精神世界贫穷的表现。像农民们心中装的总是单一的痛苦一样,她的心中装的只是单一的幸福。单一了,也就贫穷了。 

 

师:那我们应该怎么样对待这种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呢? 

 

生17:这就需要辨证地看待问题。 

 

师:怎么个辨证法? 

 

生17:应该从小开始,积极地接触生活认识生活。不要偏激理解,要知道,世界既不会全部是鲜花,也不会全部是荒漠。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师:好!这两位同学的发言精彩而有深度。我觉得人生确实应该具有一种韧性,面对不如意的生活时,我们应该运用我们的能力,尽力去改善不如人意的地方,这样才能更多地激发出我们对生活的热爱。下面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结合刚才两位同学的发言,相互讨论一下:在遭遇生活中的坎坷时,人,有没有权利虚掷自己的生命? 

 

投影展示: 

 

人,有没有虚掷自己生命的权利??学生依照座位自动组合成讨论小组,讨论很热烈。我在学生间巡视,同时参与到两个小组的讨论之中。 

 

师:绝大多数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了。我们请几位同学给大家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生18:我认为,人是不仅仅为了自己而活着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得到很多人的帮助,我们没有权利虚掷自己的生命。 

 

生19:古人不是说吗,身体发肤[注: 本指身躯、四肢、须发、皮肤,后亦泛指自己身体的全部,自身。],受之父母。父母含辛茹苦[注: 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地把我们养大,实在是不容易。我想,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了巨大的坎坷时,首先就应该获得父母的支持和帮助。有父母的支持,我想没有什么过不去的火焰山的。所以,我反对这种虚掷自己生命的行为。 

 

生20:我想,宁小燕们的自杀,就因为他们心中始终有个结没办法打开。问题解决不了,灵魂就会难受,就会想到用死来解脱。要想摆脱死亡的束缚,那就需要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对待生活解决问题。所以,生活中,我们应该乐观、向上、百折不挠[注: 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只有如此,我们才会迎来属于我们的快乐和成长。 

 

师:看来大家对生命的认识是基本趋于一致的。面对火热的青春、如花的生命,老师也有万语千言想要表达。就请大家允许我唱一首我最喜欢的歌,算是老师对同学们的一点希望和祝福。 

 

于是,我给学生们唱了《少年壮志不言愁》:“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尽苦难痴情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我平时喜欢唱歌,这首歌又是我的看家节目,所以发挥得很到位。我唱完后,学生自发地为我鼓掌。 

 

师:谢谢同学们的掌声。“历尽苦难痴情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这歌词写得多好!人生总难免有各种不如意的时候,老师衷心希望同学们在生活中遭遇坎坷时,能始终高扬起生命的风帆。坎坷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坎坷绊倒了并不在爬起来。其实,当我们从地上跳起来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一切不过都是生命的点缀!再换个角度来说,天地不会以你的存在而变化的,能够变化的,只是你自己的心情。想想,这句话多有价值多有意义啊。 

 

师:经过讨论,我们对是否有权利虚掷自己的生命已形成了共识。因为生命中凝聚的,并不仅仅只是我们自身的情感,它还包含了其他更为复杂的情感因素于其中。有亲情,有责任,有义务,有道义,所以,任何时候,面对了生活中的坎坷,我们都没有权利放弃自己的生命。但也有一种人,当他们面对了某种挫折时,放弃了生的权利,却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笔。对此,我们又该怎么看呢? 

 

投影展示陈天华例: 

 

1905年12月4日,陈天华在东京参加了抗议日本政府《取缔清、韩留学生规则》的斗争,11日写绝命书,决心以死来激励国人“共讲爱国”。12日,在东京大森海湾投海自尽,以死报国,时年三十岁。次年5月29日公葬于岳麓山,长沙全城各校师生纷纷参加,送葬队伍达数万人,绵延十余里。“适值夏日,学生皆着白色制服,自长沙城中望之,全山为之缟素”。军警站立一旁,亦为之感动,不加干涉。 

 

生21:古人说,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注: 鸿毛:大雁的毛。比大雁的毛还轻。比喻毫无价值。],或重于泰山[注: 比泰山还要重。形容意义重大。]。陈天华在国难当头[注: 国家正面临着巨大的灾难。]的危急时刻,用自己的牺牲来换取人民的觉醒,他的死就有价值,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 

 

生22:用一个人的死,来唤醒民众,让更多的人好好地活。我觉得还是应该歌颂和赞美的。 

 

生23:我很敬佩陈天华的这种为了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但对他的死却不认可。我觉得他完全可以换一种方式来唤醒民众的,比如像鲁迅先生那样写文章,或者像黄兴那样搞武装起义。 

 

生24:我认同刚才同学的发言。我觉得真的勇士,即使是要牺牲自己的性命,也应该牺牲在同敌人战斗的战场上。像陈天华这样的牺牲,似乎并没有什么价值。他的自杀,实际上并敌不过鲁迅先生的文章。 

 

师:看来,对陈天华的这种献身,同学们的意见是不一致的。我们是否应该形成一种一致的看法? 

 

生杂言:没有必要,见仁见智[注: 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有不同的看法。]…… 

 

师:宁小燕是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而死,陈天华也是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而死。对于宁小燕的死,我们都觉得不值得;对于陈天华的死,却有人认同,有人反对。同样是为了一种理想的生活而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两者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25:我感觉两者间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宁小燕是为了自身的理想破灭而死,她是为了个人;陈天华是为了唤醒社会,是为了国家和民族利益而死,他是为了真理和正义。 

 

师:这种说法,大家认同吗? 

 

学生们点头赞成。 

 

师:这是否是说,当我们面对个人生活道路上的坎坷时,我们应该战胜一切困难,勇敢地活下去;而当我们面对道义时,我们就应该来个舍生取义[注: 舍:舍弃;生:生命;取:求取;义:正义。舍弃生命以正义。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对于舍生取义,大家怎么看? 

 

投影展示: 

 

“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面对生与义的两难,我们怎么办?我们是否有选择生的权利?生26:如果从国家利益出发,我觉得一个人在国难当头的危急时刻,是应该具有一种牺牲小我成全大我的牺牲精神的。但要是从亲情方面来说,这种牺牲,又会给自己的家人带来永远的哀伤。这是一个两难。 

 

师:那要是你就处在这种两难中,你会怎么样? 

 

生26:我没有想过,不过,我想我可能做到舍生取义。 

 

师:这说明你很崇高。感谢你,为了你的这份崇高。在我们的生活中,这种生和义的选择是时常会遇到的。前两天的扬州日报上,报道了邗江区的丁勇同学跳入长江救人的先进事迹。各个学校也都学习了。大家想一想,丁勇为什么敢于跳入长江中去救人,并且在救人之后不声不响地悄然离开? 

 

生27:丁勇敢于跳入长江中救人,除了他具有良好的水性之外,更主要的是他具有一颗关爱他人生命的心。当别人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丁勇不是把自己的安危放在第一位,而是义无反顾[注: 义:道义;反顾:向后看。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地救人。我觉得,他的这种品德,实际上就是一种舍生取义。 

 

生28:义无反顾地救人就是舍生取义,这个观点我接受。丁勇救人,把别人的生命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这就是一种道义。当时在场有数百个成年人,大家都没有去救人而只有丁勇做了,这种精神,是值得我们所有人学习的。 

 

师:哦,我注意到你提到了现场的数百个成年人。我想问一问,你觉得这些不救人的成年人,是不是很可耻? 

 

生28:和丁勇相比,他们当然很可耻。 

 

师:那他们是不是一定也要像丁勇一样去救人呢?他们有没有权利选择不救人? 

 

生28:这……我想他们是应该有能力去救人的,有能力救而不救,就是不道德的。 

 

师:你只是说他们不道德啊,但他们不违法。如果你去采访他们,也许他们还会反问你,“我为什么要救人?有什么好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生29直接站起来发言:老师你的意思是说,他们的行为虽然不道德,但他们有这样的权利吗?要是人都这么想,那我们的社会还像什么样子。我觉得,对于见死不救[注: 看见人家有急难而不去救援。],就应该加以惩罚。

师:啊,看得出你对见死不救的行为很气愤,这说明你是一个有着高尚道德感的人。但道德感并不代表法律和必然啊。我想,面对道义,怎么选择,完全由一个人的人生价值观和精神境界来决定。我们再看一个故事,从这个故事中,也许我们可以明白更多的东西。 

 

投影展示,我有感情地为学生们朗诵: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到!" 

 

船长问道:"我们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二十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注: 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师:船长为什么规定大副可以开枪击毙抢在女人前面上船的男人? 

 

生30:男人原本是强者,如果不做规定,纷乱中,男人就会凭借了身体优势而抢先逃命,那么,女人和孩子就会被淹死;再说了,一旦发生纷乱,会给更多人带来危害的。 

 

师:那为什么非要把生的权利先让给妇女和儿童?难道男人因为强壮就该死亡? 

 

生30:我觉得这就是一种道德的约束。再说了,同等环境下,成年男性求生的本领总是比妇女儿童要强,所以,这样做也算是一种公平。 

 

师:这是一种公平?如果你就是这轮船上的一名成年男子,你怎么办?这个问题要男同学来回答,请说真话,不违背良心去说。 

 

生31:我想,我会听从船长的安排的。 

 

生32:我有可能会想办法逃跑,因为我不会游泳。 

 

生33:我不知道,因为我没有经历做这样的事。 

 

师:三个人三种答案。那么,大家想一想,要是真有男子自己想办法逃跑了,是不是就应该被枪毙?难道他必须为了别人的性命而放弃自己的生命吗?有没有同学看过《泰坦尼克号》?那上面就有个人偷偷地跑了,并且被人发现了,但发现他逃跑的人,尽管手中有枪,却并没有打死他。想想是为了什么? 

 

生34:可能是这样的吧,船长要求大副做的,是一种道德上的约束,是用道德做的评价标准;而发现逃跑的人,却不开枪,是用人性做标准来评价,因为有枪的人可能感觉到每个人都有求生的欲望,想活下去,也是人性的一种表现。 

 

师:哦,一方面是道义,一方面是人性,这又是一种两难。面对这样的两难,可以选择生,也可以选择义。差别只在于道德的高下。现在,如果面对的不再是道义,而是一种责任呢,那又该怎么样?一起看两幅画。 

 

投影展示董存瑞炸碉堡、黄继光堵枪眼的两幅油画。 

 

师:如果你面对的是一种责任,这时,你有没有选择“生”的权利? 

 

生35:责任重于泰山,是责任所在,就没有可以选择的余地了。董存瑞、黄继光他们是军人,在战场上,他们的责任就是要把敌人的火力点消灭掉。如果他们不选择牺牲,而是退缩了,那就会有更多的人牺牲,而他们也会受到军事法庭的审判的。 

 

师:你的意思是说,个体的生命和众多生命发生冲突时,如果是责任所在,我们就没有权利选择“生”,而只有选择死亡? 

 

生35:是的。因为这不是道义选择问题,而是一种必须,是唯一的选择。 

 

师:我们再一起看一个文件,从这个文件中,也许会给我们一个答案的。 

 

投影展示: 

 

第四十条:火场指挥员根据灭火救灾需要……有权紧急调动专职、义务消防队以及交通、供水、供电、通信、急救、环保等单位的力量和灭火救灾物资。 

 

         ——《江苏省消防条例》师:某地发生火灾了,消防指挥部紧急调动消防员去救火。你是消防员,你说“我不去,救火有生命危险“,这样行不行? 

 

生36:消防员的责任就是救火,发生火灾却因为害怕危险而不去救,那就是临阵脱逃[注: 临到打仗时逃跑了。也比喻到了紧要关头退缩逃避。],按照古代军法,那就该枪毙了。  

 

师:好,看来这个问题答案比较趋向一致。就是说,当责任和生命发生冲突时,人是必须履行自己的责任的,不然,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师:把上面的讨论小结一下。当我们遭遇个人生活上的坎坷时,我们有没有权利虚掷自己的生命? 

 

生众答:没有。 

 

师:当我们遭遇道义和生命的两难选择时,我们有没有权利选择生? 

 

生杂答:有。有权选择生,也有权选择为义而死。 

 

师:当我们遭遇责任和生命的冲突时,我们有没有权利选择生?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生齐答:没有。 

 

师:有一个电视剧的主题歌中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真得还想再活它五百年!”可见,活着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遗憾的是,生命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坎坷和选择。面对这些坎坷与选择时,我们无论做出了什么样的决定,我想,有一句话是大家应该牢记着的。 

 

投影展示: 

 

生命不仅仅要有长度,还要有宽度 ,更要有深度!师:我们一起把这句话连读三遍,好吗?大家把腰杆挺起来读。开始。 

 

生齐读:生命不仅仅要有长度,还要有宽度,更要有深度! 

 

师:好!课上到这里就算结束了,我们做个练习,巩固一下今天课的内容。 

 

投影展示: 

 

造句: 

 

生命是一种__,它________;面对了这生命,我________。生37:生命是一种渴望,它总是引导着我们追逐着光明和美好;面对了这生命,我将始终高扬起理想和奋斗的旗帜,珍爱生命,幸福成长。 

 

生38:生命是一种责任,它总是为我们安排无数个必须承担的重担;面对了这生命,我将始终牢记今天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乐于助人,勇敢面对一切生活坎坷。我想,只要我始终好好地珍爱我的生命,我就有机会创造出我所希望拥有的美好生活。 

 

学生自发地为他们的发言鼓掌。 

 

师:听到这两位同学的造句,我很欣慰。我想,如果大家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上遭遇坎坷时,能够想起今天的课文今天的课堂今天说的话,并因此而激发出了自身战胜困难的勇气,那么,我们的课就学得有意义有价值了。最后,我要再送给大家一首小诗歌—— 

 

投影展示: 

 

我还有一只脚 

 

  周大观 (9岁) 

 

贝多芬双耳失聪, 

 

郑龙水双眼失明, 

 

我还有一只脚, 

 

我要站在地球上。 

 

  

 

海伦凯勒双眼失明, 

 

郑丰喜双脚畸形, 

 

我还有一只脚, 

 

我要走遍美丽的世界。 

 

师:现在,这个孩子因为癌症,早已离开了他所热爱的人世。但他的诗歌留了下来。留给了亿万个比他幸福得多的健康的人。面对了这样的孩子、这样的诗歌,我们纵然前方有无限坎坷,又有什么不能克服和战胜的呢?让我们共同朗诵这首诗歌。 

 

学生充满深情地齐声朗诵,课堂气氛到达最高点。 

 

师:今天的课到这里就结束了。最后,祝愿新华中学高一(2)班的全体同学在未来的人生旅程中,能够始终用自己的两只脚一步一个脚印[注: 比喻做事踏实。]地走出属于自己的最华美的乐章。祝同学们永远幸福快乐!愿你们的生命之树长青! 

 

 

《善待生命 彩绘人生》说课教案- -

                                       

善待生命 彩绘人生

说教材

这是在讲授完《人生的境界》《人是什么》和《庄子: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三篇哲学随笔文后设计的一堂作文指导课。高三的课文已经将笔触伸向对人生的思考的,作为高三的学生有可能也有必要对这个永恒的主题进行思考。另一方面,从高考的命题趋向来看,从01年的诚信,到02年的心灵的选择,到03年的感情的亲蔬与认知事物,已经趋向于对人精神的分析,所以也有这个必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个话题。同时也体现了语文的文道统一的原则

说目标

德育目的: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目的: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文学概论中也指出:文学作品要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只有从生活中入手,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本次作文指导课的目标就是确定在引导学生写作素材来源于自己的生活中,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这也是高考作文评分的一个标准。

重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说教法

情景教学,显山露水法

说教学步骤

一、导入:(蓄积感情)以一个年仅九岁的身患癌症的台湾小女孩的诗,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韧性和弹性。

 我还有一只脚

           周大观

贝多芬双耳失聪,

郑龙水双眼失明,

我还有一只脚,

我要站在地球上。

海伦凯勒双眼失明,

郑丰喜双脚畸形,

我还有一只脚,

我要走遍美丽的世界

问学生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知道周大观是一个怎样的人,读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感受?(适时的对周大观的事迹介绍 

(周大观写这首诗的时候,是台湾一个9岁的小女孩,9岁,小小年纪却就罹患软组织恶性肿瘤,在与癌症对抗的过程中,在截去了一条腿的前提下,她创作四十首童诗,内容灵巧聪慧,真诚感人,其中就有这首《我还有一只脚》)

二、联系生活,以情动人

与周大观相比,我们是上帝的宠儿。但是我们没一个人又是上帝咬过的一个苹果。生活不可能时时顺利,总会遇上这样那样的困难或挫折。你们现在就面临着很多的困难,特别是学习上的,面临高考、升学。那么你又会如何去面对呢?

除了学习上,还有生活上,你们有什么困难,你从周大观身上你学到了如何去克服这些困难?

学生各抒己见[注: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目的是要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明白在自己身边也有可以写的东西。

三、情景演示,水到渠成[注: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

演示过程:拿出五元钱,告诉学生我打算把这五元钱送给其中的一位同学,问谁要,学生一个个将手举起,我接着将钱揉成一团,问谁还要吗,学生还依然还是将手举起来。我又将钱在仍在地上,又踏上一脚,并且又用脚碾它,而后拾起它问谁还要。学生还是举起了手。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这张钱已经被弄成这样,为什么还要?因为他们没有贬值。

让学生明白,在人生路上,我们会被无数次自己的决定或碰到的逆境击倒、欺凌甚至碾得粉身碎骨[注: 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似乎一文不值,但在上帝的眼里,永远不会丧失价值。生命的价值不依赖我们的身边环境,不依仗我们结交的人物,而取决我们本身。

请以生命的价值为话题,联系自己的实际,你将怎样克服人生中的种种困难,用你们的笔彩绘你的美好人生。

四、总结

本次作文指导课,将抽象的人生,形象化,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求切入,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营造良好的班级气氛

在班级理念上,我积极主张这样一个理念:积极的人象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象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而且自学生进中学军训的第一天我就把这样一个理念教给了全班学生,这个理念一直贯穿于我治理班级的整个过程中。

为了配合这个理念,我自己为班级设计了两套独特的掌声,一套是用来鼓励自己的,一套是用来鼓励他人的,通过这些理念和掌声,激发学生的斗志。

学习上我大张旗鼓[注: 张:陈设,展示;旗鼓:旗帜和战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的鼓励学生老师发问甚至是发难,要问到所有的科老师当场回答不出你的问题、满头大汗的时候才算真正的动了脑筋。

纪律上我积极主张邝根生老师提出来的“先专政后民主”,一个班级必须要有铁的纪律,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注: 步调:行进的步伐。比喻行动和谐一致。]才能得胜利。凡是违反纪律的学生一定要受到惩罚,而且班主任一定要坚守自己的原则,一旦有一次你没有遵守你自己的原则,那么你将变成一个没有原则的人。红领巾戴与不戴,可以说是一个小问题,但是如果今天他忘了,你当作没看到,那么第二天就会有第二个,这样的事我不会做。在你处理违纪的过程中,必然会有少数学生对于处理不满意,那么班主任在这个时候应该马上进行疏导工作,这就是“法”和“情”的关系,法律不外乎人情,我们先将法律在讲人情,这是班主任的工作原则。班上有名男生小扬,有一次被班干部记名之后作出了很强烈的反应,他认为自己不过是迟到了两秒钟就被班干部记入了黑名单,觉得高二(2)班的纪律实在是太严了,甚至强烈要求调到其他班去,我把他违纪的事情做了处理,处理的当晚我就找他出来长谈,进行思想上的疏导工作,经过一晚的长谈后,在我没有要求他赔礼道歉的情况下他自己主动向主管纪律的班干部承认错误,鉴于他的进步我后来试用该学生担任班干部,结果他很成功的组织了几次班级大型集体活动,由对纪律很不满变成了对班级纪律积极维护。

上一页  [1] [2] [3] [4] [5] [6]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