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羚羊木雕》教学设计16
   [标签: ]

按照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课堂教学应该是这样的,是教师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学习方式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是课堂人际关系与课堂结构形式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是教学内容与教学视野都要发生深刻变化的课堂。为此,在设计新课改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思路时,必须考虑课改的要求,走一条既适合教师特点,又便于学生接受的课改新路。

一、说教材分材

《羚羊木雕》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22课。《羚羊木雕》所在的单元是在继第一、二单元感悟“人生”,第三单元感悟“自然”,第四单元感悟“科学”之后的第五单元感悟“亲情”的单元。单元提示要求,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羚羊木雕》是一篇讲读课,是一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记叙文体。文章围绕“亲情”这一话题,展示了两种生活,两种内心世界。一方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少年世界,少年朋友之间的友爱,少年内心世界。他们如此充满友情,如此珍惜友情。万芳见“我”裤子撕破后心里难受,把自己身上的裤子换给“我”穿,即使被家长责备也心甘情愿[注: 心里完全愿意,没有一点勉强。多指自愿做出某种牺牲。]。“我”见万芳特别喜欢羚羊木雕,就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父母逼他反悔,使他失去一个最好的朋友,她感到莫大的痛苦,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文章通过语言、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描写,展示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人物形象十分鲜活。全文流露出作者对父母重财轻义的不满,及对我的痛苦与无奈给予同情与关爱。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揣摩体会就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很好启示。

学习这一课,通过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方式,重点落实描写人物的方法,同时通过圈点勾画积累个性化语言,并通过朗读体会人物性格,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对教材深刻理解的目的。

二、说教学目标的设计

语文新课程提倡语文教学应重视过程和体验,强调教学的随机性,主张目标动态性,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只是一个大致的轮廓,基本意向,在教学具体操作过程中,随着教学交际情景的不断变化,教学目标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因为课堂是学生学习的课堂,课堂的重点应该由学生把握,教师只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应该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调整学习目标,使目标产生于教学过程之中。为学生所接受,而不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我执教的年级是初一年级,面对的是12—15岁左右年龄的孩子,他们活泼热情,学习欲望强,愿意展示自己的才能。但他们的阅历浅。认知能力不强,特别是部分农村孩子基础较差,思维能力有限,为此在设计教学目标过程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生活。基于以上的思考,我设计《羚羊木雕》一课的知识目标是: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品味、揣摩个性化语言;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解感悟能力及概括表达能力;思想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看待友谊与礼物的关系。

三、说教学流程的设计

根据课改理念的要求,课堂教学要转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要求激活学生在阅读中的灵性、悟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更好地品味、感情文章。为此我设计出了“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出创新”这样的教学思路,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一切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一)导入新课:

因为我是到外校授课,用的是外校的学生。因此我设计的导语力求自然亲切,恰到好处[注: 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能够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激活学生的思维。我的导入是这样的: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共同度过一节课的美好时光。我们虽然素不相识[注: 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但是老师却已听说我们初一、四班的学生乐学善思,热情好客。红花还需绿叶衬,同学们才应该是课堂上真正的主人。相信这节课在老师的衬托下,同学们一定会像诗人笔下的映日荷花,展现出我们四班别样的风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老师愿意成为你们的朋友,你们愿意吗?愿意(学生)。既然我们是朋友,那么老师今天就有一个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帮忙。小明和小强是一对好朋友,小明成绩非常好,小强成绩不理想。小明在小强的恳求下,利用晚上时间为小强补习功课。小明的妈妈知道这件事以后,非常生气,不允许小明再与小强来往,小明感到很为难。假如你是小明,你该怎么办?

这一导语的设计,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活了语文课堂。

(二)读出自己——感知文章

读出自己,就是读出自己所熟悉的有关生活与场景,读出触动自己思想感情的某一情节或人物形象。也就是读出对文章初步获得的体验和感受。每一课教学目标的实施都是在感知文章内容基础上的落实,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文章内容,理解文章流露的情感、写作方法。然而我设计的感知文章内容形式不同于以往,不只是单纯地提出“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为什么要写这件事?”而是通过学生读出自己的方式,让学生在文中找出与自己共鸣之处,这样能够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更深一层次地感知文章内容。

(三)读出问题——研究文章

读出问题是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文章写法、特色深入理解而设置的环节。读出问题,就是研究文章,没有读进去文章的人,是提不出任何问题的。问题越多,恰恰证明你读懂了。因为你已经在用研究的眼光去读课文了。只有把文章读懂、读深、读透,才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鼓励学生以合作小组的形式来研究,以达到对文章重点难点的理解。问题来源于学生,是由学生发现并由学生解决的,这便是课改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尝试。

预设问题:

1、文章是怎样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

2、文章在组材上有什么特点?

3、景物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四)读出创新——升华文章

这一步的安排,可以就文章中心内容的理解设计表达的话题;可以就语言训练的角度,设置情境进行语言表达;还可以设置情境,进行景物描写。这一环节采取师生互动设计的方式,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大胆表达。

预设话题:

1、话题一:在文中这场予盾冲突中,谁是谁非?为什么?

2、话题二:情境,我考试失败了,面对沮丧的我,“妈妈、爸爸、老师、同学”会怎么说?

3、话题三:学生设计(略)

(五)课堂小结:学生总结,你学习本课后有什么收获或有什么感受和体会。老师总结:这堂课与其说是老师教的,不如说是你们自己完成的,老师很高兴,你们能够在读出自己的前提下,读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你们长大了,也成熟了,也会学习了。相信你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处理好各种关系,包括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多一份沟通,多一份理解,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

(六)布置作业:写一个你和父母(或与老师或与同学)之间曾发生过的矛盾片断,要求有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

   四、说教学手段的设计

为了加大课堂容量,激活语文课堂,使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地展示给听课教师与学生,本节课我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一是教学步骤的展示,二是在研读个性化语言之后,通过图片展示创设优美的情境,让学生参与朗读,品味语言特色,体会人物性格。这样设计便于突出重点,强化效果。多媒体的使用力求实、新、活,促进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应重视过程与方法,重视学生的参与活动,为此在学生如何参与,如何活动上,我动了一番脑筋,但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也许不是按照教师设计的重点来完成教学任务的,但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即使只理解了一个问题,那也是收获。我想尊重学生人格,让学生跳出教师设计的圈子,这就是课改的需要。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