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18
   [标签: ]

《绿色蝈蝈》教学设计

                      安徽省舒城县舒城第三中学    涂德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反复阅读,概括归纳,了解作者介绍的科学知识,体味作者科学细致的观察态度和热爱昆虫的细腻情感。
2.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生同读同品,获取科学知识,品味作者情感。
3.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法布尔“以虫性观照人性”的人生和他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教学难重点】
1.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
2.辨别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语言风格。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课文:
1.学生课前诵读课文,借助工具书为生字新词注音释义。
(1)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喧嚣xiāo      劫jié掠       静谧mì        吮shǔn吸
喑yīn哑yǎ     篡cuàn夺      鸟喙huì       莴wō苣jù 
狩shòu猎      嗉囊sù        螽zhōng斯     下颚è
(2)解释下列词语: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静谧:安静。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窸窣: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和权力)。 
惊慌失措[注: 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害怕慌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津津有味[注: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悬殊:相差很远。 
酷爱:非常爱好。 
贪婪:贪得无厌[注: 厌:满足。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含贬义)。 
和睦:相处融洽友爱。 
妒忌: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
二、导入课文:
1.设计导语: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2.简介作家及作品:
    法布尔与《昆虫记》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1910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注: 佛教用语,世界的千倍叫小千世界,小千世界的千倍叫中千世界,中千世界的千倍叫大千世界。后指广大无边的人世。],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
    1915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或播放课文录音)。
2.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讨论归纳:
全文共11个自然段,各段要点如下:
      ⑴ 国庆节,我独自一人在田野里听昆虫们的“音乐会”。
   ⑵ 蝉在休息时被绿色蝈蝈捕捉住而发出哀号。
   ⑶ 描写在户外听到的绿色蝈蝈的叫声。
   ⑷ 绿色蝈蝈的外貌特征及不喜欢吃的食物。
   ⑸ 描写绿色蝈蝈捕食蝉的过程。
   ⑹ 绿色蝈蝈喜欢吃蝉的原因。
   ⑺ 绿色蝈蝈喜欢吃甜食。
   ⑻ 绿色蝈蝈吃金龟子一类的昆虫。
   ⑼ 绿色蝈蝈喜欢吃的其他食物。
   ⑽ 绿色蝈蝈还存在同类相食的现象。
   ⑾ 绿色蝈蝈的其他生活习性。
    全文共分三部分:
(一)(1-2)“我”在观察昆虫,用蝉的叫声引出文章主人公——绿色蝈蝈。
(二)(3)描写“我”在户外听到的绿色蝈蝈的叫声。
(三)(4—11)“我”对金属笼中的绿色蝈蝈进行观察,主要介绍其的食性。
四、介绍说明文知识:
1.说明文的概念: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根据说明语言的特色不同: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
3.常用的说明方法有9种: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 、下定义、打比方、画图表、作诠释、摹状貌等。
4.说明的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5.说明文的语言: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6.说明文的结构:
    说明文常用的结构模式有两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
五、课堂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课后词语。
2.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3.选作基础训练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联系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1.你知道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吗?
(绿色蝈蝈的特征及生活习性。)
2、绿色蝈蝈的形态有哪些特征?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3、作者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叫声、食性和脾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二、导入新课:
三、精读课文,问题探究:
1.作者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
    课文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二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翁”——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2.作者是如何知道绿色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
    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通过仔细观察、细心揣摩、认真探索得出结论,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3.作者对绿色蝈蝈是怎样称呼的?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4、蝈蝈捕蝉时,作者说“就像鹰在天空追捕云雀一样”。这句话该如何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将蝈蝈与鹰对比,还和哪些动物比较了?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认为从外在看,这就像鹰在天空追云雀一样,但在本质上,这两者是有区别的。鹰是劫掠为生的鸟,它的进攻是欺弱;而蝈蝈进攻的则是体积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的庞然大物[注: 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这是一种向勇气挑战的搏斗。
    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
    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注: 形容对事物了解得非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手掌里给人家看一样。]
四、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1. 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精彩的语句示例:
(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用拟人手法写蝈蝈,流露出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
(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
(3)“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
(4)“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语言使用生动传神。
(5)“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6)“窃窃私语[注: 背地里小声说话。]”、“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
2.《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短翅,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你觉得本文的笔法有何特点。
    语言生动传神,多用拟人手法,还用对比手法。
3.归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1)文艺笔调。本文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
(3)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4)通过比较来写蝈蝈。
五、拓展练习:
    辨别下面短文,各属于什么说明风格。
a.它长得可有意思了,圆圆的头上一双凶猛而冷血的眼睛,身上的花纹一道黑、一道白,还有一条竟然从脸上一斜而过,粗壮的胳膊像是日本相扑大力士,那直挺的腿脚更显出了黑帮猫老大的权威。
b.蛐蛐是一种好斗的昆虫。她的身长大约20毫米,全身都是黑褐色。头上长着一对长长的触角,比它的身子还长呢!它有三对腿,前面的一对又细又长,而且还长着许多小刺。公蛐蛐有两只又小又细的尾巴;母蛐蛐却有三只尾巴,中间那根最长,就像一个横写的“山”字,真是有趣。
    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又是灵活多样的。主要可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平实的语言常常是直截了当[注: 形容说话做事爽快、干脆。]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注: 原指音乐的余音。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像数学、物理、生物等教科书。选用平实说明的说明文一般是以解释科学原理,说明制作过程、步骤,或介绍建筑物等为主的文章。适用于说明科学性及条理性较强的说明文,更多的是给读者以理性认识。
    生动的语言,常常用较形象的手法来说明事物,使被说明的事物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易于引起读者的兴趣。能使语言达到生动效果的方法有:1.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性加强;2.现身说法[注: 佛教用语。指佛力广大,能现出种种人相,向人说法。现指以亲身经历和体验为例来说明某种道理。],利用生活感受,可使文章在准确性的基础上更添真实性和生活情趣,易于让人接受;3.适当运用叙述和描写,可使被说明事物栩栩如生[注: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而不是枯燥无味[注: 枯燥:单调。形容单调,没有趣味。]。采用生动语言的说明文大多是文艺小品和科普读物,这类文章在给人知识的同时,又强调文章的生动性。
    当然,在有的文章中,平实和生动是可以兼备的。总之,说明文语言在准确基础上,语言风格是可以灵活、多样的。
2、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3、练习仿写:师出示课文范例和师的仿写句,要求学生任选一例仿写。
例1: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仿句:长颈鹿非常优美,它传着一件带白色斑点的黄色皮大衣,身材高挑,举止端庄优雅,长长的脖颈高高抬起,微微前伸,就像以为贵妇人。
例2: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注: 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吞食。比喻弱的被强的吞并。]处死周的绿叶从中,蝈蝈在窃窃私语。哪象滑轮的相声,很不引人注意……
仿句:每当下业余后,无论周围多么喧闹,你总能听到空旷的田野里青蛙在哇哇聚会。你听,有一只青蛙在发言,那是头领在宣布聚会的主题;俄而又有两三只青蛙在讲话,那是在讨论,在商议;继而哇声大噪,群哇齐鸣,那是在表决,在宣誓。
六、课堂小结:
    本文出自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誉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之手,可谓名家名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注: 拘:限制;格:规格,方式。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一个格局。]。既有对昆虫形象的描写,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对昆虫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知识来源于生活,文学也来源于生活,只有那些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勤于观察、持之以恒[注: 持:坚持;恒:恒心。长久坚持下去。]地探索的人,才能找到知识的宝藏、人生的乐趣,愿同学们成为这样的人。
七、布置作业:
1、  摘录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
2、  找法布尔的《昆虫记》进行课外阅读,并作读书笔记。
八、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法布尔(法)选自《昆虫记》   (科学小品文)

 

     蝈蝈:外表特征—— 漂亮,浑身嫩绿,
                        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
                        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拟人 ——生动

           习性   —— 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九、教学札记: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