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教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标签: ]


陕西省佛坪县中学    王宝杰  辑
教学目标:
1、了解虚构的类型 
2、通过虚构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设想: 
学习虚构其实就是培养想象能力。我们在作文教学中经常强调要写真人真事,真情实感。但是我们不能否认,许多写得好的作文常常是虚构之作,只是这些作品编得圆熟而已,说明写作往往离不开虚构,更离不开想象。因此,本节的作文训练以训练学生的想象为主。 
教学重点:
1、什么是想象?想象有什么作用? 
2、你在以往的写作过程中是否用到了想象?今后的写作中如何更好地运用想象? 
课时安排 :2——3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想象能力是人类不可或缺的智力,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慧。 当我们读到“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诗句时,眼前就会出现一幅色彩绚丽的江南春景图;当我们听着那如泣如诉[注: 好象在哭泣,又象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的古筝独奏《苏武牧羊》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衰草连天的草原,苏武正怀抱符节,步履维艰[注: 指行走困难行动不方便。]地向前走着;面对着黑板上的一个圆,我们可以把它想象为我们所生活的星球。想象是我们应该具备的一种写作能力,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想象世界 

——学习虚构”吧。 
二、想象 
     那么,什么是想象呢?我们的课本是怎么说的。请同学读一下。
     它是指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文艺创作的起点,写作离不开想象的参与。好的文章往往得益于美妙的想象,如精美散文《荷塘月色》。其中一段 (p3)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这段文字,“羞涩”也好,“歌声”也好,都是主观想象之笔。朱自清先生能把月光下寂静的荷塘写得如此富有生气,靠的不是用宏伟的结构和华美的文字,而是新奇的想象,委婉细致的描写。
此类美文,我们的一些同学看后常叹息:“这景,我也观赏过;这些事,我经历过;这一主题,我也思考过,为什么他写得这么精彩,而我不行呢。”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象缺位。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想象练习,请同学们发挥想象。
老师在黑板上画一条波浪线~~~~,学生想象它是什么——山脉 、 攒动的人头、 弯曲的绳子、 蛇、 心电图、  方便面、 蜿蜒的小路、 妈妈的皱纹、 荷花的香味、 音乐的旋律、 起伏不定的成绩、 坎坷起落的人生、  不平静的心情……  
这看似呆板的曲线,经同学们一加以想象,竟包含了如此丰富生动的内容。可见,想象能让单一变得多样化,让呆板化做生动,能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无怪乎爱因斯坦说: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 
 三、虚构 
想象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写作文时如何运用想象呢?其实,虚构就是一种有效的途径。下面,就让我们在想象的世界里,学习作文的虚构吧。 
 说到虚构这个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陌生。因为平时,我们写作文时,老师总要求大家要写真人真事。既然是真人真事,怎么可以说假话,怎么可以虚构呢。那么,虚构是不是在说假话呢?我们可以来看一下字典里专业的解释。  
虚构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艺术手法。指作家创作时在掌握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加工,塑造出典型的艺术形象。 
从这个概念里,我们可以看到虚构有哪两个要素:“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综合加工” 
虚构不等于说假话。它是一种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的艺术真实。我们可以举个例子:我国公认的最权威最真实的史书是——《史记》,那么,大家认为《史记》里有没有虚构呢?有。必修一的《鸿门宴》里就有虚构。大家想:司马迁是哪个朝代的人?西汉汉武帝时。刘邦项羽是哪个朝代的?秦末时期。那司马迁不可能坐时光穿梭机到秦末去参加鸿门宴吧?既然他没不在场,那课文《鸿门宴》里人物的语言、动作、甚至是表情从何而来呢?对,是司马迁根据有限的史料加以补充,想象、虚构出来的。 
那么,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也可以不必拘泥于亲身经历的事情,毕竟生活是平淡的,毕竟大家的生活阅历也有限,有时候,我们发挥想象、虚构一个故事来反映生活的真实,也许更生动、也更典型。所以,近年来高考试卷中都提示考生:作文可以大胆想象,编写故事。按照编故事的方式不同,我们的虚构性作文又可以写哪些类型呢:小说,散文,童话,寓言,科幻,故事新编…… 
现在呢,我们一起来品读一下课本上的虚构之作《程序控制的把戏》。 
在品读的时候,我们可以思考这些问题:  
 1、作为本文基础的生活素材是什么?
(生活素材:父母给孩子留字条。综合加工:母亲一次性给孩子留很多字条。托尔最后居然忘了上厕所。目的:讽刺父母过分关注孩子,反而限制了儿女的自主能力。) 
 2、这篇文章对生活素材进行了怎样的加工?(《程序控制的把戏》就是这样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进行了艺术虚构,综合加工。)
 3、这样虚构的目的是什么呢?  (真实生动地表现了文章主题。)
因此,同学们,要提高写作能力我们一定可要学会虚构啊。 
四、下面我们来实践一下自己虚构、编故事的能力,做一个叫“胡编乱造”的游戏。 
我给大家一组词,“黑夜、 蚂蚁 、月球、 模型、 电灯泡、 马路、 巨浪 、军团” 。请同学们从中任选三个词语,展开丰富的想象,在6分钟内将这个句子扩展成一段不少于50字的短文,力求使短文合情合理,使人信服。 
好,时间到。有人选了其中的“黑夜、模型、巨浪”这三个词。写了小小说《亚当之死》,现在给大家读一下。 
亚当之死
雷电交加,惊涛卷天。 
在这恐怖的夜晚,是难以入眠的。亚当和夏娃索性与往时一样坐对大水打发这漫长的黑夜。 
呜咽的海啸东一阵,西一阵,给这孤岛上的黑夜带来几许凉意。借着闪电,可以看见,层层波浪,扭在一起,彼此踢打着,撕咬着。 
“瞧,那是什么?”又一道闪电划过,“啊,人!”
远处,波浪间似乎有一个人影:一起一浮,时隐时现;他显然已筋疲力尽[注: 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我去帮他!”亚当匆忙跳入茫茫白水。 
 “小心!” 
夏娃叮嘱声中,亚当已经游得很远。一朵朵炸裂的浪花不时落在他的身旁,将他冲开很远。但慢慢的,他还是努力靠近了那个人影。 
“轰”,一声霹雳,巨浪一个连着一个漫天压来,两个人影消失了。 
“亚当,亚当……”水面上回荡着夏娃的呼唤,但杳无回音。仿佛坠入了无边的黑暗,她的目光充满了苦涩与畏惧。 
十年前,由于气温声高,两极冰雪融化。汹涌的海水向人类扑来,加上水土流失引起地面变低大水吞没了平原淹没了高山。一切陆地的生命都化作鱼类的食物。只有他俩侥幸逃到地球上这最后的孤岛上。 
东方发白,一个漫长的夜总算熬过,夏娃焦急的搜索水面: 
…… 
波峰中,一具橡胶人体模型在荡悠,不远处,几只鲨鱼在挣食一具人尸。 

[简评]这篇小小说,主题是呼吁人类保护环境,否则,遭难的是我们人类自己。为了表现主题,文章显然是虚构的,那么有没有事实做基础呢?有。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疯狂的破坏环境,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 这是显而易见[注: 形容事情或道理很明显,极容易看清楚。]的生活事实基础。
下面,我们看大家写的。请同学们把自己写的交给同桌点评。 
怎样把握点评点: 
 1、对生活中本有的情节进行了怎样的加工? 
 2、虚构的目的是什么? 
品评点:在哪些地方进行了虚构?这样虚构有什么好处?反映了什么主题?内容是否很好地围绕主题而虚构? 
有没有想象一些细节来突出主题?是否有似曾相识[注: 好象曾经见过。形容见过的事物再度出现。]但又十分陌生之感?如果加上些什么,效果会怎么样?写的内容是否是生活中的典型? 
好,游戏到此结束。通过这个“胡编乱造“啊,我们发现其实很多不可能的东西经过自己的合理加工都会变成可能。这说明,我们虚构作文首先就要敢于胡编乱造,只有胡编乱造才能让我们的想象大胆而又新颖。但虚构仅仅是胡编乱造就可以了吗?不可以。那么虚构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请同学回答) 
首先,虚构要有目的。同学们在虚构的时候呢,常常会虚构虚构,只重虚而忘了实,让自己的想象变成了漫无边际[注: 形容非常广阔,一眼望不到边。也指谈话或写文章没有中心,离题很远。]的胡编乱造。其实,任何好的虚构作品,无论看起来多荒诞,它都是紧紧围绕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而去的。例如: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是够荒诞了吧,但作者这样虚构的目的是为了借孙悟空表达一种敢于反抗追求自由的精神。 
其次,虚构要合情合理,以真实生活为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平时要尽可能多的占有生活素材。  
巴尔扎克:“想象是双脚站在大地上行进,他的脑袋却在腾云驾雾[注: 原是传说中指会法术的人乘云雾飞行,后形容奔驰迅速或头脑发昏。]。”这句话非常精辟,我把它送给大家,如果大家在以后的作文实践中,谨记这个想象的标尺,胡编乱造便会成为奇思妙想了。 
四、结束语
最后,祝大家张开想象的翅膀,展开心灵的彩翼,让我们的作文成为一次奇思妙想的旅行。
五、布置作文:
课本上“写作练习”第1、2题是有关科学幻想的,第1题写外星人的来访,第2题写人类怎样对付星球的撞击。第3题是读写结合的题,先要理解这几句诗的含义,然后虚构一个故事,表达同样的含义。第4题可以通过大胆想象写一篇随感。

板书设计 :
想象世界,学习虚构 
虚构≠说假话
想象是一切创造之源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如果教学时间允许,还可辅导以下内容:)
一、虚构性的作文,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把现实生活典型化。就是把生活中的素材集中、概括,加工提炼,正如鲁迅先生所说,人物的“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课本上的例文《程序控制的把戏》和下面附的《对门》就属于这一类。一类是科学幻想的。以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基础,大胆想象,如外星人、时空隧道、记忆移植等等。后面“有关资料”中附的《乔迁之喜[注: 乔迁: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和《重生》就属于这一类。
对  门
姚尔芳
楼下 我家信箱旁
  “王树?谁是王树?”莫名其妙[注: 说不出其中的奥妙。指事情很奇怪,说不出道理来。],一封寄给“王树”的信心安理得[注: 得:适合。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里很坦然。]地躺在我家信箱里。信封上的“8”还是“3”看不清了,也没标明是a座还是b座。管它呢,我家是8楼a座,剩下三个选择,权且当一回邮差吧。
 
3楼a座的铁门外
叮咚──叮咚──
里边门缓缓地开了。透过铁栅门的缝隙,我看到一个小脑袋小心翼翼[注: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地从里门缝钻了出来。“小朋友──”“姐姐,你是来陪我玩的吗?”“啊?”我有点错愕。小脑袋把我的迟疑当作了肯定,兴奋得跳起来:“哇!可有人来陪我玩啦!”她伸出手就要开铁栅门,“蓉蓉!”一声怒喝把小手吓得一抖,缩回去了。一个气急败坏[注: 上气不接下气,狼狈不堪。形容十分荒张或恼怒。]的老奶奶从里面跑过来,一把拉住吓坏的孩子,“跟你说过多少次啦,不要乱开门!万一是坏人怎么办?!”她一边说,一边用浑浊的双眼扫视着我的头脚。我有点不安。“呃──奶奶您好,请问王树住这儿吗?”“王树?”她使劲地把孩子往里拉,边戒备地关门边说:“不认识,不知道──”啪!里门应声而关,留给我一幅只有铁格子的画,哑默着射出冷辉,我手中的信无奈地垂下了头。
 
3楼b座的铁门外
叮咚──叮咚──
叮咚──叮咚──
许久都没有人开门,但我知道有人在。更确切地说,我感觉到两道冷光透过“猫眼”反射在我的身上。门终于开了。“找谁?干吗的?什么事?啊?”冷冷的问话和那毫无表情的面孔像一座既定存在主义的石雕,一样呆板,一样冰冷。“呃……阿姨你好,我是……”“好啦好啦,跟你们说了多少次了!不要再把一些莫名其妙的推销品送上门来……”她似乎被触到痛处,劈头盖脑地训斥起来。“我,我不是推销员……”我急了。“啊?不是?”她忽然敏捷的把门拉得只剩一道小缝,并透过这道小缝问道:“那你来干什么?”“王树住这儿吗?”“王树?”她狐疑地瞪着我,戏谑的神气仿佛劝我下次编个好听点儿的名字,“不是!”啪!
关门带来的冷风把我往后推。“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而这里,是铁门无重数。当一回好人,送一封信怎么这么难呀?我气馁了,8楼b座,再也没心情去了。
半个月后,巧得很,妈妈告诉我,王树就住在8楼b座──我家对门。
 
8楼b座铁门外
 
叮咚──叮咚──
“王树住这儿吗?”“我是!”“你的信。”我把手中的信扬了扬。他望望我,望望信,竟站了好一会儿,手触着锁,犹豫不决[注: 犹豫:迟疑。拿不定主意。]。我明白了,把信往铁门的缝里一塞,头也不回地走了。
随着城市的开放,装载着人心的船却慢慢下沉,终于被无边的水封住了表面,密不透风地封闭了。这就是我所生活的地方,我不禁冷笑。
“天哪!过期了,怎么办?”我身后忽然传来惋惜的大叫。
 
[编者按]当今社会,由于人口流动大,城市人又都住在封闭的楼房里,邻里之间来往少,相互之间不够信任,这已是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是像这样典型的情况在实际生活中怕不会有。这里显然做了集中、概括。这样写,读起来不是更能打动人,给人的印象更深刻吗?
乔 迁 之 喜
傅洁 
我是个特别喜欢吃螃蟹的姑娘,碰巧我家搬迁的城市也叫螃蟹城。 
可是,在地图上,你找不到这个城市。 
武汉人多,东京人多,纽约人多。你瞧,逢年过节,武汉街上那可真叫人挤人,车挨车,几乎没有立脚之地。家里人口多,房子自然有点紧张,家里来了客人,外婆就会开玩笑地对我说:“今晚把你‘挂’起来‘贴’在墙上睡。”唉,房子太小,搬家吧!搬到哪儿呢?哪儿都一样,人多。咦,到天上去,那儿多大呀,到了那儿,我就可以不“挂起来”睡觉啦!
嘿,我的愿望还真实现了!我们家搬了。这可是沾我爸爸的光。我爸爸调到一个陌生而特大的螃蟹城去工作了,我也就由武汉人变成了螃蟹城人。螃蟹城在哪儿呀?在火星附近。怎么到那儿去的呀?坐航天飞机上去的。这城怎么有这么个怪名字呀?我……我也说不清楚。不过,这可不能全怪我呀,我刚来还没几天呢?得去探究一番再说。
星期天,我就约了刚认识的好朋友安娜和琦琦一起坐太空车美美地兜了一次风,终于明白了螃蟹城名字的由来。
原来螃蟹城就像只螃蟹──有八条腿,还有两个大夹子,当中一个圆壳壳。这圆壳壳是城市的中心控制壳,什么太阳能发电站啦,空中医院啦,都由它控制,本领可大哩!那毛乎乎的大夹子,一个是中心研究室,好多叔叔阿姨都在那儿工作;另一个呢,是航空港──螃蟹城的进出口。噢,我想起来了,来时我乘的航天飞机就是在这儿降落的。八条腿呢,就是八条街道,住着各国朋友,蓝眼睛,黑眼睛,在这里都能看到。别看我们住的城叫螃蟹城,可我们并不像螃蟹那样横行霸道[注: 横行:行动蛮横仗势做坏事;霸道:蛮不讲理。依仗权势为非作歹。],大家和睦相处[注: 彼此和好地相处。],亲如一家。 
街道里的房子都是长形,黄红相间──我最喜欢的颜色。红的像太阳,黄的像土地,漂亮极了。想要造座房子,可不像地球上那么难,一分钟便可。造我们那样的房子连我都会呢!不吹牛,只要一充气就行了,又宽敞,又舒适。 
哎,我还忘了说,我认识了好多朋友呢!汤姆、芳芳、舒拉、艾哈迈德、玛丽亚、美惠子。安娜是美国的小朋友,对我学英语可有帮助啦。琦琦呢,是螃蟹城的老住户了。我刚来,好多事都不知道,他就争着带我玩,给我讲天上的故事。他还救过我的命呢?记得头一天来,我脱下上天时穿的那件色彩艳丽、样子新颖的新衣,想换件我原来的衣服。刚一脱,呀,怎么像嫦娥吃了升天药似地往上飘?我的心快要蹦出嗓子眼了,急得喊都喊不出,要是飘走了,离开爸爸妈妈,还有那么多好朋友,怎么办?我害怕极了。咦,怎么刚飞起来身子又往下坠了?我悄悄往下看,琦琦正朝我笑哩!脚一着地,他就拿着那件新衣叫我赶快穿上。刚一穿上,好奇怪,身子不往上飘了。“这是怎么回事呀?”我奇怪地问。琦琦得意地告诉我:“失重,你懂吗?这件衣服就是帮助你站立的,脱了,不就失重了?”他眉飞色舞[注: 色:脸色。形容人得意兴奋的样子。]地接着说,“幸亏你没脱鞋,我把控制上升的按键按了一下,你才下来的。要不,你真成嫦娥了。你看,这衣服又漂亮又轻。”真的,很轻。可我遗憾地自言自语[注: 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这件漂亮的衣服到冬天就不能穿了。”“冬天能穿啊,它是用特殊原料制成的,穿上它,不怕冷不怕热,而且永远这么漂亮。”琦琦说。
生活在螃蟹城里多有趣啊!琦琦还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中心研究室的叔叔阿姨打算建造许许多多各种用途的太空城。我真打心眼里高兴,空间使人类解决了许多问题,人们不再为房子发愁了。现在,我想贴在墙上睡也睡不成啰。这次搬家真可谓“乔迁之喜”啊! 
我成了螃蟹城的姑娘!嘿,真有意思……
 
[编者按]文章在一定的科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展开大胆的想象,虚构了一个理想的居所──螃蟹城,并细致地描绘了螃蟹城的生活场景,以浓厚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令人耳目一新[注: 耳目:指见闻。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使人感到新鲜。],行文中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想象丰富,构思奇特,不失为一篇优秀的科幻文章。
 
重 生
“咚咚咚,咚咚咚!”
一阵急促的敲门声,把沉思中的勃克惊醒了。“什么,这是声音吗?”勃克眼里仿佛有一道闪电掠过,“难道还有人?”他喃喃自语。
勃克是地球上最后一个人了。
他是一个天文学家。在他的眼前,地球简直是一个恐怖的坟墓:没有人,没有声音,甚至连一片绿叶都难得看见。五年前,人类爆发了一场因为缺水而引起的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最初是在欧洲和非洲之间爆发,然后亚洲被卷入,后来全世界都成了战场。到了最后,人们干脆把自己最厉害的核武器、生化武器全部拿出来互相残杀。战争结束后,余下的人类也渐渐死于毒气与核辐射的后遗症,只剩下勃克一个人了。勃克之所以逃过了大难,是因为他的实验室四周是用防核辐射的封闭材料做的。他已经度过了漫长而无比痛苦的一年。
勃克在这一年里,虽然没有被毒死,可是他比被毒死还难忍受,因为地球上没有任何生命。这对一个人来说是最大的灾难。整整一年,勃克就像汪洋中的一叶小舟,随时都会被巨浪掀翻。他不停地向外星球发出信号,期盼着外星生命来拯救地球。“决不能让人类这个伟大的生命从宇宙中永远消失,一定要等到外星人收到信号,让他们重建地球!”勃克每天都在等待,他以坚强的信念支撑着自己的生命。可是,一次又一次,茫茫的宇宙没有丝毫回音。勃克时时感到自己的生命之光快要熄灭了,他好几次都完全绝望了。可是,当他想起全人类的责任都在他身上时,他以最大的毅力坚持着。就在他到了生命终点的时候,一阵敲门声把他惊醒了。
“啊,是生命!”勃克惊叫着。此时的勃克感到他的生命之光一下子亮了,身上也有劲了。他飞扑到门前,急切打开门一看──一个外星人!那外星人高高的个儿,长长的鼻子,大大的眼睛,还有一副可爱的笑脸!
外星人用流利的地球语问勃克:“你就是勃克吧?我们收到你的来电,马上赶来了!”
“那……那你们怎么不给我发回信号呢?我以为你们没收到呢。”
外星人回答:“我们当即就发了,可是你的接收器没有反应。”
勃克这才想到他的接收器可能因为空气中毒素太多而失灵了。“噢,你们可来了!我……我们人类终于有救了!”刚说完,勃克一下子晕了过去。
外星人把勃克带回他们的星球,把勃克交给他们的人类基因和资料也带回了他们的星球。 
几年以后,勃克又回到了他的实验室。他眼前呈现的是连绵不断的绿色山峦,淙淙流淌的清涧,一棵棵绿树,一朵朵鲜花和草坪上嬉闹的孩子。
在外星人的帮助下,地球重新获得了生机。
 
[编者按]这篇中学生习作是对蒂克•布朗小说的续写,想象大胆而又有基础。因为能毁灭人类的核武器和生化武器确实存在,地球上淡水资源日渐短缺是事实,而人类为了局部利益而争斗的战争又接连不断[注: 一个接着一个而不间断。]
 
二、、作家谈虚构
1.小说的虚构
所写的事迹,大抵有一点见过或听到过的缘由,但决不全用这事实,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几乎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人,往往嘴在浙江,脸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个拼凑起来的脚色。有人说,我的那一篇是骂谁,某一篇又是骂谁,那是完全胡说的。(鲁迅《我怎么做起小说来》)
2.散文的虚构
就我所积累的一点散文创作实践经验来看,我写的叙事散文,几乎没有一篇是百分之百的纪实之作,也就是说,我的这类习作中,大都含着虚构成分。
就以《序曲》为例吧,它是根据我的一个同学的爱人(她是一位舞蹈演员)第一次登台的情况,和我自己某些侧面观感,由这两者生发开去,加工而成的。 
冰心《漫谈〈小橘灯〉的写作经过》一文里有这样一段话:
 
这故事上场的只有三个人:我和那个小姑娘还有“我的朋友”,我把“我的朋友”的住处,安放在乡公所的楼上,因为我去拜访这位朋友,而他又不在,由此我才有和那个小姑娘谈话的机会……
“我的朋友”是个虚构的人物,因为我只取了这故事的中间一小段,所以我只“在一个春节前一天的下午”去看了这位朋友,而在“当夜,我就离开那山村”。我可以“不闻不问[注: 闻:听。人家说的不听,也不主动去问。形容对事情不关心。]”这故事的前因后果[注: 起因和结果。泛指事情的整个过程。],而只用最简朴的,便于儿童接受的文字,来描述在这一个和当时重庆政治环境、气候,同样黑暗阴沉的下午到黑夜的一件偶然遇到的事,而一切黑暗、阴沉只是为了烘托那一盏小小的“朦胧的橘红的光……”
 
从这里可以看出,散文写作,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排斥任何虚构的。也就是说,在保持题材上大体纪实性质的前提下,某些细节的虚构,乃至某个次要人物的虚拟,不但在创作实践上是有成例的,被允许的,而且有时甚至是很必要的。这已见之于上面所引冰心同志的精要自述之中。而关键则是要“大实小虚”。作为当代散文名篇的《小橘灯》,正是为了叙述的简洁,剪裁的精当,从而创造出一个单纯的、集中的、含有深长情味的意境,才在个别次要之处做了一点虚构的。前不久在拜访冰心同志的时候得到了她的指教,得知文章中的小孩一家,以及作者同他们的接触,包括女孩父亲的姓氏都是确凿的,是实有其人、实有其事的。这就是说,《小橘灯》就其整体而言,是遵循了题材的纪实性原则的。
有关散文的题材,茅盾同志在一封关于《白杨礼赞》选材问题的复信中这样写道:
 
《白杨礼赞》非取材于一地或一时,乃在西北走了一趟,即赴新疆,离新疆赴延安,又离延安至重庆,以后在重庆写的。
 
从这里似乎又可以看到,散文在选材上也并不是绝对地不允许概括,或曰集中。茅公上述说法中“非取材于一地或一时”的话,就肯定了这一点。(韩少华《散文散论》)
 这真是“文无定法”啊!因此,同学们在学习这些写作知识之后,一定学会融会贯通[注: 融会:融合领会;贯通:贯穿前后。把各方面的知识和道理融化汇合,得到全面透彻的理解。],不要生搬硬套[注: 生:生硬。指不顾实际情况,机械地运用别人的经验,照抄别人的办法。]

 

王宝杰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