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学案设计]《走一步,再走一步》
   [标签: ]

第1课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夯实基础]

1.给加点字注音

嶙峋(          )    啜(      )泣    头晕(      )目眩(      )    耸(      )立  

颤(    )抖    迂(    )回

2.解释下列词语

纳罕:

小心翼翼[注: 翼翼:严肃谨慎。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训诫:

瘦骨嶙峋:

啜泣:

头晕目眩[注: 头发昏,眼发花。]

3.给下列形近字注音并组词

  粼(    )                        啜(    )          

  嶙(    )                        缀(    )          

  鳞(    )                        掇(    )          

  麟(    )                        辍(    )          

4.填空

《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是        国作家              。

[解读文本]

1.整体感知

[思想内容]

本文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65岁时回忆自己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他从小就体弱多病,在与五个小伙伴一起爬悬崖时,好不容易爬上一处岩石架,在向崖顶攀爬的过程中,作者陷入了进退两难[注: 前进和后退都难。比喻事情无法决定,因而难以行动。]的境地,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终于脱险。作者将这一经验推而广之,成为自己人生中的宝贵财富,同时也带给我们人生启示:在人生的道路上,无论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一步一步战胜小困难,最后就能战胜最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在于走好每一步,要一步一步坚持不懈[注: 坚持到底,一点不忪懈。]地走下去。

[结构层次]

《走一步,再走一步》结构十分精巧,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13段):写“我”跟着小伙伴们爬上了半山腰的一块岩石架后,却不敢再动,陷入了“险”境。

第二部分(第14—22段):写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下,“我”一小步,一小步地走下石架,脱离了“险”境。

第三部分(第23段):写“我”由小时候爬悬崖的事感悟出的人生哲理。

[问题探究]

(1)从课文内容看,标题《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我”爬到石架后,上不去,下不来,陷入绝望、恐惧之中。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到的……”听了父亲的话,“我”觉得一小步“似乎能办得到”,第一步成功,“顿时有了信心”,第二步“信心大增”,终于爬下悬崖。这一位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摔死,可是他并不去救护孩子,而是鼓励孩子“走一步,再走一步”。他让孩子自己下来,经受一次锻炼,增长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事实上,“我”在父亲的鼓励下,一步一步地从山上走了下来,一步一步地战胜了困难,取得了胜利。《走一步,再走一步》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无论在人生的道路上遇到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我们有战胜困难的信心,走好脚下的每一步,向着既定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前进,肯定会到达胜利的彼岸。

(2)父亲眼看孩子在悬崖石架上下不来,明知一不小心就会发生很大的危险,可是他并不上去救孩子,是不是他不爱自己的孩子?

不是,相反从这一举动看出他非常爱自己的孩子,他爱孩子不是一味的溺爱。这位父亲深知,如果自己上去救孩子,孩子自己的能力就毫无长进。他让孩子经过努力自己下来,经受一次历练,可以增长勇气和经验。“我”确实从中得到了难忘的经验。父亲是懂得怎样训练孩子的,自己只给以指导、鼓励,这样可以使一个孱弱的孩子获得信心,变得勇敢。从孩子的角度来说,路要自己走,不能老是让大人抱着走,在自己走的过程中,要从大人那里接受经验。

(3)文章在写“我”脱险后写道:“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我”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因为“我”终于成功了,战胜了自我,为此感到欣慰。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欣喜与自豪感。

(4)末段说“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注: 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失去信心,意志消沉。]”,又说“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既然看到的地方“很明确”,为什么又说“前途茫茫”呢?

这里“前途茫茫”的意思是不知道怎样才能抵达“我”要到的地方,困难重重,举步维艰。

2.重点突破

[重点句子]

(1)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解读]此处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父亲见到“我”之后有没有责备“我”?你怎样理解文中的“安慰”一词?

衬托人物的恐惧心理。

父亲没有责备“我”的贪玩,而是“安慰”,可见父亲的关爱之情。这“安慰”的口吻也是父亲怕“我”一时心慌而摔下来,是父亲劝“我”下来的一种策略。

(2)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解读]句中的“一脚”有何特殊意义?“强壮”一词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一脚”一词是“我”成功时的重要一步,也是“我”战胜困难的一步。“强壮”一词体现了“我”对父亲的信任,是父亲给了“我”勇气和信心。

[文章思想]

这篇文章,从“我”童年的一次“脱险”经历,感悟到一个人生哲理: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注: 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写作手法]

《走一步,再走一步》善于通过一个故事生发出人生感悟,引出一个富有哲理的道理,给人以启发和教益。

这篇课文叙事风格明白晓畅,情节曲折动人,情感真挚,给人以质朴的感觉。它以时间为序向读者娓娓道来,让人通过故事既看到了父子情深,又获得了一个人生启示。

课文层次清楚,脉络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记叙、描写、议论、抒情互相融合,显得自然而贴切。

[课后练习]

一、本题着眼于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意思。既练朗读,又练说话。朗读要以“读音准确、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三点要求给予指导和评价。

本文蕴含的哲理: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地解决小困难,终将会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二、1.遇到困难,不要先考虑困难有多么多么大,应该学会分解困难,把对大的困难的解决分解成若干个小的步骤,这样,一步一步地来,什么困难都能解决,对自己要有足够的信心。

2.信心是克服困难必不可少的条件,而信心又是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逐渐产生并增强的;信心能帮助我们克服困难,而与困难作斗争的过程又能使我们增强自己的信心,二者是相辅相成[注: 辅:辅助。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的关系。

3.路是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只要脚踏实地[注: 比喻做事踏实,认真。],坚持不懈,就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

三、本题可结合课文,引导学生总结人生经验。这既是练笔活动,又是交流活动。没有字数规定,但宜短小精悍[注: 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内容要真实,书写标题、设计花边要美观。鼓励同学们自告奋勇[注: 告:称说,表示。主动要求担任某项艰巨的任务。]报名,负责编辑、设计和布置专栏。

3.积累运用

(1)本文恰当地运用了一些细节描写,找出文中描写“我”动作和感受的词语,并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注: 形容担心灾祸临头,恐慌不安。],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

“我”攀爬悬崖时的动作有:爬、蹲、靠、看、伏、伸、探、踩。其中,最能表现“我”胆小害怕的动词有靠、伏。

写“我”的感受的词语有:心惊肉跳、几乎晕倒、恐惧、疲乏、全身麻木、小心翼翼、有了信心。这些描写刻画了人物当时的心理、情态,展现了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

(2)“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这段话在全文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由这次爬悬崖的经历,作者得出了什么样的人生感悟?

这句话点明了全文主旨,也蕴含着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哲理:在人生道路上,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4.综合性学习

(1)设想:假如“我”的父亲见“我”遇到危险,马上亲自去救“我”,结果会怎样?

“我”就会失去这个难得的增长勇气和经验的机会。如果今后遇到更大的困难,也不能自己去面对。(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注: 说的话有道理。]即可)

(2)还记得你小时候曾经玩过的游戏吗?哪些曾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玩耍中,你是否记得父母的告诫?

(只要符合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言之有理即可。)

[强化训练]

1.这篇课文记叙了                       的事,蕴含了                        的哲理。文中最生动、最细腻,几乎贯穿整个故事的,是对“我”的              描写。

2.读下面一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用简洁的话表达出来。

心理学家做过一个实验:将一只饥饿的鳄鱼和一些小鱼放在水族箱的两端,中间用透明的玻璃板隔开。刚开始,鳄鱼毫不犹豫地向小鱼发动进攻,它失败了,但毫不气馁;接着,它又向小鱼发动了第二次更猛烈的攻击,它又失败了,并且受了伤;它还要攻击,第三次、第四次……多次攻击无望后,它不再攻击。这个时候,心理学家将挡板拿开,鳄鱼仍然一动不动,他只是无望地看看那些小鱼在它的眼皮底下悠闲的游来游去,放弃了所有的努力:最终活活饿死。

 

 

 

阅读下文,完成3—6题。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3.概括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4.仔细阅读开头两段,说说作者描写的暮色环境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5.“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一句中,作者用了一个“探”字,这个词用得很好,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它好在哪里吗?

 

 

6.有人说,这篇课文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从而获得很多方面的教益。请你从父亲和孩子这两个角度分别谈一谈你从中获得的教益。

父亲:

 

孩子:

 

 

阅读下文,完成7—10题。(2007年南通市中考题)

 

①回忆自己成长中走过的路,我永远感激我的一个远房亲戚。是他在我生活一片惘然的时候,给了我最难忘的指点和教诲,这就是:在人生的道路上,给自己一个目标;在生活的每一天,不要忘记自己的目标。

②可是,现实中有不少的人却始终没有目标。其实寻找目标并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关键是你要知道天下有这样一件唯此为大的事,然后尽早来做。正是你自己需要一个目标,而不是你的父母或是你的老师或是你的上级需要它。它的存在,和别人的关系都没有和你的关系那样密切。也就是说,它将是你最亲爱的伙伴,其血肉相连[注: 象血和肉一样相互联系着。比喻关系十分密切,不可分离。]的程度绝对超过了你和你的父母,你和你的妻子儿女,你和你的同伴、领导的关系。你可能丧失了所有的财产和地位,但只要你的目标还在,你就还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存在,你就并不孤独和无望。

③我们常常把别人的期待当成了自己的目标,在孩童的时候,这几乎是顺理成章[注: 顺:依顺;理:条理;章:章法。指写文章或做事情顺着条理就能做好。也比喻某种情况自然产生某种结果。]的事情。但是,你会渐渐地长大,无论别人的期望是怎样的美好,它也不属于你。除非有一天,你成功地在自己的心底移植了这个期望。这个期望生根发芽,长成了你的目标。那时,尽管所有的枝叶都和原来的母本一脉相承[注: 从同一血统、派别世代相承流传下来。批某种思想、行为或学说之间有继承关系。],但其实它已面目全非[注: 样子完全不同了。形容改变得不成样子。],它的灵魂完完全全只属于你,它被你的血脉所滋养。

④我们常常把世俗的流转当成自己的目标。这一阵子崇尚钱,你就把挣钱当成了自己的目标。殊不知钱只是手段而非目标,有了钱之后,事情远远没有结束。把钱当成目标,就是把叶子当成了根。目标是终极的代名词,它悬挂在人生的瀚海之中,你向它航行,却永远不会抵达。你的快乐就在这跋涉的过程中流淌,而并非把目标攫为已有。从这个意义上说,钱不具备终极目标的资格。过一阵子流行美丽,你就把制造美丽保存美丽当成了目标。殊不知,美丽的标准有所不同,美丽是可以变化的,目标却是相当恒定的。美丽之后你还要做什么?美丽会褪色,目标却永远鲜艳。

⑤有人把快乐和幸福当成了终极目标,这也值得推敲。快乐并不只是单纯的快感,并不只是类乎饮食和繁殖的本能。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最长远最持久的快乐,来自于你的自我价值的体现.而毫无疑问,自我价值是从属于你的目标感,一个连目标都没有的人,何谈价值呢!

⑥一棵树的目标也许是雕成大厦的栋梁,也许是撑一把绿伞送人阴凉,也许是化作无数张白纸传递知识,也许是制成一次性筷子让人大快朵颐……还有数不清的可能性,我们不是树,我们不可能穷尽也不可能明白树的心思。我们是人,我们可以为自己确立一个目标——这是做人的本分之一。

(毕淑敏/文有删改)

7.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②段的主要内容。

 

 

8.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

  ①除非有一天,你成功地在自己的心底移植了这个期望。(                               )

  ②美丽会褪色,目标却永远鲜艳。(                                           )

9.第④段中,作者评析了哪一种错误的目标观?

 

 

10..根据全文内容,给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拓展提高]

阅读下文,完成11—16题。

只慢八分钟

龙应台

离终点站还早,电车里的人突然纷纷起身,陆陆续续全走空了。我一边下车,一边问身旁的人发生了什么事。

瑞士是个难得“发生什么事”的地方。该送信的时候,邮差就到了门口。秒针走到了某一点,该进站的火车就进站了。任何时候往街头一站,看见的是电车平静地滑行,行人耐心地等待红灯转绿,汽车耐心地等待行人过街。还有,河里的白天鹅排列整齐地游过桥孔。

看街景的人会觉得无聊:街上没有打架的人,即使有人打架,也不会有看热闹的人群。街上也难得听到尖锐刺耳的紧急刹车声,更不会有愤怒的驾驶者推门而出,挥着拳头破口大骂。偶尔碰到堵塞,瑞士人在车里冷静地等着,不会有人按喇叭。若有人按了喇叭,那大概是法国人,要不然是意大利人,反正不会是瑞士人。

有个修饰整齐的主妇对我说:“前面出车祸了,汽车撞上电车,铁道不通了。”我开始焦急起来:等警车与吊车抵达现场,拖开肇事车辆,铁路局重新调度通车,恐怕天就要黑了!我想起纽约的经验:车厢塞得满满的,陌生人带着汗味的肉体紧紧压迫,令人想别过头去大吸一口新鲜空气。等上一个小时,还没有人知道发生了什么事。铁路局也不觉得有解释的必要,更别提道歉了。

这一回,要等多久呢?五分钟已经过了吧,正想看看手表,却瞥见一辆蓝色的公车从转角处缓缓开来,优雅的停在我们面前;是一辆空车,车门打开,制服笔挺的驾驶员阔步下来,向大家道歉,然后念出这辆临时车将停的站名,“下一班临时调度车将在五分钟后抵达。”乘客安静地顺序上车,安静地坐下,公车平稳地向前滑去。

从下车到上车,不过八分钟时间,车子经过车祸现场时,吊车正把肇事车前轮悬起,电车司机拿着一块抹布,正在擦拭玻璃车窗。周围,没有看热闹的人。

只迟到了八分钟!我应该满心感谢,但是我却觉得震惊,震惊中还有一点不寒而栗[注: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把“效率”发挥到如此极致的人,是怎么样的一群人?

效率,其实只是瑞士人事事讲究“完善”的结果之一罢了。瑞士生活的悠闲就像浮游波上的野鸭,写意自在,唯一的痕迹就是水上的一缕涟漪。细看才会发觉水里的鸭脚划动得很费力,尤其当逆水的时候。在瑞士人闲适的生活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复杂的、一点都不闲适的机器在费力的运转着,其中每一个螺丝都上得很紧。

一定是先有千千百百人在做一板一眼[注: 比喻言语、行动有条理或合规矩。有时也比喻做事死板,不懂得灵活掌握。]一丝不苟[注: 苟:苟且,马虎。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的事情,固执细心到连半截螺丝钉上的纹路都不会放过,然后才可能有悠闲的瑞士生活;一定是先有那么多分毫必争、锱铢必较[注: 锱、铢:都是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也比喻气量狭小,很小的事也要计较。]的人民管理交通、组织金融、计划教育、督导政治,然后才可能产生这么安静的社会。

……走到家门口,看见自己的脚踏车斜靠着墙,那根支柱已经坏了三个月了,脚踏车必须倚墙而立。阳台上的天竺葵死了一棵。抬头一看,所有的阳台都缀满了怒放的、鲜红的花,我的阳台是唯一夹着一株死了的天竺葵的。拿钥匙启门时,在红色的门板上赫然发现一个小小的手掌印,巧克力糖的颜色——我们家,有一个不到两岁的国民。

我想,我是做不了瑞士人的:尺寸不合。

11.从文中摘抄能表现瑞士人闲适、有序生活状态的句子。

 

 

12.从文中摘抄揭示瑞士和谐社会形成原因的句子。

 

 

13.认真揣摩文章最后一句话,说说它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14.品读文中加横线的语句,说说这些细节描写能表现瑞士人的什么特点?

 

 

15.用几个词语简要地概括作者对瑞士和瑞士人的基本态度。

 

 

16.国家提倡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中学生的你应如何做?

 

 

 

[应用拓展]

17.生活中,许多平凡或不平凡的经历都能给人以有益的人生启示。你能讲讲自己这些平凡的或是不平凡的经历吗?从中你又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示呢?(请参照示例)

示例:我经历了这样一件事:我童年时期冒险登上了悬崖却不敢下来,在父亲的鼓励和指导下,我“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于安全脱险,多中我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只要把大困难分解成小困难,一个个认真解决,就会战胜巨大的困难。

仿写: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