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教学设计
   [标签: ]

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

【教学目标】

1、理清结构,把握本文作者的观点。

2、了解本文论证的特点。

3、结合本单元的学习,培养正确的贫富观。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本文作者的观点,了解本文论证的特点。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范进中举》、《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还有《乞丐》,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那就是讽刺那些歧视穷人的人在道德品质上的缺陷。那么,歧视穷人为什么是不应该的呢?文学家都没有回答。这个问题,一个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人士作了回答。他认为:“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裕,这首先是一件碰运气的事情。”这是一个看来有点惊人的回答。但是作为经济学的最新理论,却获得当今世界广泛的认同。他的看法是否有理?他是如何阐述自己的看法的?你是否同意他的观点?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本单元唯一的一篇议论文《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

二、作者简介(投影)

本文作者:daniel mcfadden,1937年7月29日出生。美国经济学家。他因为提出“暗示选择”理论而和詹姆斯 赫克曼共同获得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他在美国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从事教学工作。

三、整体感知,把握作者观点

1、重温有关议论文的三要素的相关知识。

2、学生自主思考:在文中作者提出了哪些观点?

3、学生交流。

〔学情预测〕本文作者的观点比较分散,学生寻找的观点可能会失之零碎,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比较中思考、整合,培养学生捕捉有效信息的准确性。

4、讨论明确。

在文中作者提出了以下观点:

一是“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裕,这首先是一件碰运气的事情”。

二是“我们的世界就是不公正的,就是这么回事。……在好几千年里,人类一直没有发明可以公平分配财富、不让产生穷人的经济制度。”

三是“尽管市场经济有着种种缺点,这仍然还是迄今人类所想出来的最好的经济制度。”

最终归结为一句话:“‘世界是不公正的。’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人类是自私的,我们首先想到我们自己,以后也许会想到别人。”

四、研读课文,了解论证特点

(一)学生研读第一段到第八段。

1、学生阅读第一段到第四段,思考:作者是如何提出第一个论点的?

2、学生交流。

〔学情预测〕学生对每一段文意的理解可能不是很到位,教师可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关键信息。

3、明确:先从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穷和富的现象说起,循循善诱[注: 循循:有次序的样子;善:善于;诱:引导。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自然引出论题:“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然后水到渠成[注: 渠:水道。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道。比喻条件成熟,事情自然会成功。]地亮出论点:“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裕,这首先是一件碰运气的事情”。

4、学生研读第五段到第八段,小组讨论:文章是如何论证第一个论点的?

5、交流明确。

〔学情预测〕学生对主要内容的归纳可能不到位,教师要提点学生简明地表达。

作者从几个方面来阐明:

(1)不同的地区和家庭贫富程度是悬殊的,而人们出生在什么地方和家庭,纯粹是碰运气的,偶然的事情。

(2)各个地区,自然条件和社会状况也大不相同。人们既能继承财富,“也能继承贫穷”。

(3)就算有非凡天赋的人,但若在落后的地区,也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4)教育质量,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机遇。教育的好坏,决定了日后收入的高低。

(二)学生研读第九段到第十五段。

1、学生研读第九段到第十一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得出第二个论点的?

2、学生交流。

3、讨论明确:

作者先提出一对矛盾。问题的一个方面是:收入一共可以分为三种。一是出卖劳动力,二是生产资料,三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这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问题的另外一方面则是:一些人由于种种原因(疾病,缺乏自我约束力,意志力,吸毒等等)而收入甚微。另一些人虽然没有这些缺点,也有技术,但是找不到工作,失业了,因而十分艰难。作者用最后一种情况作为文章的过渡,引出了第二个论点。

4、学生研读第十二段到第十五段。思考:作者是如何引出第三个论点的?

5、讨论明确:

第二个论点不但是个观点,而且是个问题。由此,作者进一步提出:如何解决这种不公平呢?第一种是市场经济。接着就对市场经济进行通俗的分析。一方面是,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就是有“效率”。但是,它也有缺点,那就是并不对所有的人都“公正”。第二种是计划经济,其好处是全社会“共同决定社会财富的分配。”但是,这种经济模式不能让劳动和利益直接相关,没有利益的刺激,就没有强有力的动力,这就是人的本性。加之中央官僚机构的工作人员既没有切身利益的推动,也不可能得到充分的信息。这样的计划经济,就转化为无计划经济。

在这样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进一步提出了自己的第三个论点:尽管市经济有着种种缺点,这仍然还是迄今人类所想出来的最好的经济制度。

(三)学生研读最后两段。

1、学生思考:第十六段作者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2、讨论明确:要用政府的税收政策来抑制市场经济的消极性,但是要有限度,否则会破坏效率。

3、学生在文章中划出最后的结论:“世界是不公正的。”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人类是自私的,我们首先想到我们自己,以后也许会想到别人。

五、教师小结

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的议论文结构,是比较粗浅的议论文,比较复杂、深刻的议论文,一般不这样,而是采取层层深入地展开论点,最后得出结论的模式。

这种结构的文章,和三要素的议论模式最大的不同是,三要素的议论文,是先有论点,而且是现成的论点,然后去选择与之一致的材料;而今天讲的议论文,则重在立论,并不是先有一个无庸置疑[注: 事实明显或理由充足,没有什么可以怀疑的。]的论点,而是不断去探索论点,发展论点,最后得出结论。同时还明确指出,这个论点,不一定是真理的终点,还有许多探讨的余地。全部文章就是一个层层推进,不断排除可能产生的片面和谬误,确立论点的过程。论证也不是一次性,往往是刚刚论证了一个局部论点,又提出一个与论证不一致的现象,迫使论点再调整。因而,这种模式的特点,就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不断分析问题,从而深化论点的过程。

六、拓展讨论

1、学生讨论:你是否赞成文章的结论?我们可以如何规避人性的弱点?

(本题允许学生畅所欲言[注: 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即可。)

2、如果范进、孔乙己、于勒、“乞丐”和陈小手生活在文章中所说的“市场经济”社会,他们是贫穷还是富裕,请具体分析。

(本题在回答时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见解,重在言之有理[注: 说的话有道理。]、有据,要从人物性格以及《为什么有贫穷和富裕》一文的观点出发加以分析。)

七、布置作业

1、完成“阅读练习8226;探究”第三题。

2、完成《伴你学语文》中的本课练习。

〔附〕板书设计

层层深入,最后得出结论:

1、一个人是贫穷还是富裕,这首先是一件碰运气的事情。

2、我们的世界就是不公正的,就是这么回事。……在好几千年里,人类一直没有发明可以公平分

[1] [2] 下一页

配财富、不让产生穷人的经济制度。

3、尽管市经济有着种种缺点,这仍然还是迄今人类所想出来的最好的经济制度。

4、世界是不公正的。从根本上来说,我们人类是自私的。

上一页  [1] [2]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