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沪教版《论语》八则教案
   [标签: ]

《论语》八则

【教学构想】

    《论语》是孑l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书中关于学习的思想在古今中外[注: 指从古代到现代,从国内到国外。泛指时间久远,空间广阔。]的教育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课本所选八则的关于学习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两点:

    其一,关于学习的态度。孔子认为,追求学问首先在于爱学、乐学,这是关键。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即真正爱好它的人,为它而快乐的人才能真正学好它。其次,要“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注: 厌:满足。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好学。]”(《述而》)。即学习要有踏踏实实的精神,默默地记住学到的知识,努力学习而不满足。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这说明学无常师,人应随时随地注意向他人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同时,孔子提倡和赞扬“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注: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的学习精神,“见贤思齐[注: 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

    其二,关于学习的方法。孔子在和弟子的交谈中多处提及学习方法问题,最著名的莫过于“学而时习之[注: 学过的内容要经常复习它。],不亦说乎”(《学

而》),“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与此同时,孔子还特别强调学思结合,勇于实践。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倦。要求人们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不能偏废。

    这八则语录,深刻地阐述了学与习、学与思、学与问、学与师、己与人的辩证关系,倡导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辞约义丰,精练传神。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说出语录的意义。

    2.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能融入学习态度、方法及品德的养成之中。

    3.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4.学习分类整理笔记的方法;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1.搜集资料:了解孑l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

的主要内容。

    2.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教学步骤]

    一、导人(质疑激趣)

    提问:你知道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最大的书是什么?有可能出现如下回答。

    答l:《毛泽东选集》。老师说,《毛泽东选集》影响是很大,但它的影响只限定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只有几十年,而老师说的这部书却影响中国几千年。

    答2:《三国演义》《红楼梦》。老师说它们影响也很大,但也只有几百年而已,不能与我说的相比。老师再揭示答案:是《论语》。汉武帝时代“罢黜百家[注: 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独尊儒术”以来,它成了中国正统思想的代表……然后老师还介绍了《论语》的另两个“最”:中国两千年来最重要的课本,出成语最多的书。

    (对初一学生来说,这是新鲜的,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师生交流有关孑l子和《论语》的知识

    (1)大家预习课文后一定会发现,每一则都有一个“子曰”。谁知道“子曰”是什么意思?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子曰”呢?

    (2)《论语》的“论”,习惯上读lún。谁知道《论语》是一部怎样的书?

    (3)孔子是怎样的人?为什么人们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

    (4)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师生合作,共同完成,对孔子和《论语》进一步的认识。体现了新课标要求学生“初步具体搜集资料的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全新概念。此外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这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了铺垫。)

    三、诵读并整体感知

    (1)提出要求:

    我们学习文言文,有三条基本方法: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同学们,这堂课,我们首先诵读课文,然后分“则”理解课文,最后背诵课文。

    (2)自由诵读。教师提示诵读文言文要注意的问题:

    ①结合具体语言环境,读准字音。

    (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曾子、三省吾身、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海女知之、是知也、自省、弘毅等。三个通假字:“说”通“悦”,“女”同“汝”,“知”通“智”)

②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此环节旨在授以方法,提出要求和需要注意的问题,使学生心中有数[注: 对情况和问题有基本的了解,处理事情有一定把握。]。]

    四、质疑交流:就课文字词句的理解,学习小组问互相质疑。对个别词句的理解,教师要加以点拨,并加以提炼、补充。

    [必须理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思而不学则殆”(我把“殆”解为“危险”)?“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孔子更反对哪个?为什么?“三人行”,一定“有我师”吗?如果同行的都是坏人呢?等等。]

    五、小组互动:本文内容主要包括哪两个方面?哪几条是说学习态度的?哪几条是说学习方法的?哪几条还谈到了道德修养的问题?课文在学习态度上强调什么?学习方法上又强调什么?

    [旨在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主旨的基础上,熟读背诵。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共同探究的好习惯。]

    六、自由背诵课文

    七、探究性学习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你有疑,特别是“无疑之疑”吗?在适当的时候老师提出自己准备的问题:“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注: 乎:文言中用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助词,这里相当于“吗”。用来表示极度、非常、淋漓尽致地意思。]?人不知而不惕,不亦君子乎”这三句有什么内在联系?可能不可能没什么联系?先对学生交代,这个问题,是许多人不解的问题,几个语文网站的“论坛”中都有人提出和讨论这个问题,可惜结论都不能让人信服。你若能解决这个问题,就是一种创见。

    这一环节可以使教学内容向课外、向生活的延伸。由于能扩展视野,满足好奇心和求知欲,又没有必须完成的作业,它备受学生欢迎。活动课还能密切师生关系,加深师生感情。

【教学后记】

孔子的“治学三境界”

    在《论语》八则的教学中,我发现教学不仅要吸引学生探究,还要告诉他们探究的方法,交给他们一把解决问题的钥匙,即所谓启发。如果在探究前我先提出以下三个问题:

[1] [2] 下一页

>

    (1)“说”与“乐”有什么区别?哪个程度更深?(2)“有朋自远方来”干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3)  “人不知”的“人”是谁?“知”的意思是“了解”、吗?于是提供刘宝楠《论语正义》的解释:“人不知者,谓当时君卿大夫不知已学有成举用之也。”

    这样三个问题解决后,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这是孔子治学修身的“三个境界”:第一境界,是“学而时习之”,包括读书、练习、复习、实习。这是学习的初级阶段。第二境界,是与志同适合者讲谈、研讨,互相后发,互相促进,将学问进一步提高。因为“独学而无友,必孤陋而寡闻。”第三境界,是做一个“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达到前两个境界之后,也没有受到当权者的赏识和重用,既当不了官,也发不了财,然而也不怨恨,仍然安贫乐道[注: 安于贫穷,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乐。旧时士大夫所主张的为人处世之道。]孜孜以求[注: 孜孜:勤勉的样子。不知疲倦地探求。],就像身居陋巷的颜渊一样,那便是只有极少数“君子”才能达到的境界了。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