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沪教版《放言五首》(其三)教案
   [标签: ]

《放言五首》(其三)教案(田林三中) 2006-10-18 11:42 《放言五首》(其三)
【教学目标】
1、理解《放言五首》(其三)所表达的哲理,了解古诗借用典故表达主题的写法.
2、了解白居易诗歌的现实主义精神和通俗朴实的风格.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二、,放言五首(其三)赏析
1、让学生看注释,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教师范读诗文,以此感染学生.
3、串讲课文(讨论式)
问:诗文上阕提出了什么"决狐疑"的方法
分析:首先否定了"钻龟","祝蓍"这一类做法.接着用如何鉴别玉石和辨别木材间接地告诉了这个方法.
明确:这个方法就是历史,就是时间.它们可以透视一切伪装,一切虚假,一切欺骗的本来.
问:下阕借用周公和王莽的什么典故表达了诗人什么观点和感情
(让学生看注解4和注解5)学生复述周公和王莽的典故.
是啊,周公也有被人误解的时候,王莽也有蒙蔽他人的时候.诗人借此安慰朋友,表达自己对历史的认识,同时发泄了自己内心的不平.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5,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这首诗;
(2)课后自读下面这首诗:
放言五首之一
朝真暮伪何人辨 古往今来[注: 从古到今。]底是无
但爱臧生能诈圣,可知宁子解佯愚
草营有耀终非火,荷露虽团岂是珠!
不取燔柴兼照乘,可怜光彩亦何珠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