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勉学》教学设计(沪教版八年级下)
   [标签: ]

勉学

上海市松江区华阳桥学校  丁敬旭

教学目标

1.  诵读课文,理解文言词语和句意,把握“勉学”的内容。

2.  把握文章议论的角度,并悟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隐藏的家庭教育内涵,感受从观念到内容的浓郁、细致、深远的人文关怀。

说明:

“古今家训,以此为祖”(宋·陈振孙《直斋书录题解》)的《颜氏家训》,讲述立身治家、辨正世俗谬误、训诫后世子孙及世人,把自己的经历和体验寄予在优美的言词、动人的故事和丰富的学问之中。其中《勉学》篇更为广泛传颂,是因为它不仅仅说了“勉学”,也阐明了做人的一般道理,融入了作者对后世子孙及世人浓浓的关爱之情。在说理的过程中,作者运用了鲜明的对比、贴切的比喻并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与体验,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教给读者从根本上解决了学习中的困惑方法——学习目的在于“修身利行”、学习态度要“早教”且“不可自弃”、学习方法能使“言行有得”并“博览机要”。这些认识,只有在学生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才能领悟。因此,教学的起始要紧紧抓住学生自我诵读、自我质疑、自我领悟这些环节。疏通文意应力求把握一句或一段话的整体意思,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放在对原文的直接理解上,从而改变“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的只见“言”不见“文”的读死古文的学习方式,所以设置学习目标一。然后,从学习文本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议论的侧重点中深化感悟浓郁深远的人文关怀,从而完成由文本内容到精神实质的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  重点:借助注释、工具书等,在诵读的基础上,积累文言词语和理解句意,把握“勉学”内容。中学语文在线()

2.  难点:作者如何运用比喻、对比、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说明:

明确积累文言词语和理解句意对把握文言文内容的重要性。作为一篇劝勉后世子孙及世人学习的文章,学习作者如何使自己鲜明的观点更有权威更有说服力的方法是必要的,而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师生互动学习来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体会议论的角度和感悟人文关怀等课堂学习形式是可以突破难点的。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1.中国古代劝勉人们读书的故事或诗文很多,如悬梁刺股,映雪聚萤,如“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等等。大家回忆一下,然后请同学简单地向大家介绍自己积累的有关勤学故事或诗文。

2.清朝时期的彭端淑《为学》篇告诉人们“为学”的成败在于“为”与“不为”的道理。在论证过程中,插入贫富二僧的故事,增添了文章的说服力,教给读者从根本上解决学习中的困难的方法——要立下志向和勇于实践。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学家颜之推《勉学》篇,又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有关学习方面有益的认识和借鉴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被推为我国家训专著鼻祖的《颜氏家训》中的一篇《勉学》。。文故事绍女的父母老

1.学生自由发言,用简洁的语言来说说自己积累的有关勤学故事或诗文。

2.学生回忆、背诵《为学》,体味学习对一个人成长之重要。

从学生积累的勤学故事或诗文入手;调动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领读示范

朗读竞赛

1.请学生先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由朗读课文。要求:(1)字的正音,并在书上做好标记;(2)注意句子停顿和语气。

2.教师示范朗读。

3.领读:朗读能力好的学生交替领读。

4.开展朗读竞赛。

(1)请同学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2)请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请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课文;

(4)按照“大声”“流利”“快速”的要求,进行朗读竞赛。

1.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散读课文一到两遍,并标注疑难字词的音,注意句子的停顿和语气。

2.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展开朗读竞赛。(1)学生个人之间竞赛。(2)学习小组之间竞赛。(3)大组之间竞赛。

3.师生以“大声、流利、快速”为标准进行点评和评比。

 诵读是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手段,通过诵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而且能很好的直观感受文本的内容。

 通过朗读竞赛,意在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热情。

辨体析题

期待发现

1.通过朗读,同学们一定感受到了本文在表达方式、语言运用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特点。你能从文章的语言写作形式对文章的体裁进行正确的辨识吗?

2.本文的题目叫《勉学》,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一说题目的意思。

3.通过熟读课文,你还发现了什么?

1.学生从表达方式、语言运用方面思考、讨论、回答。(议论文)

2.学生结合查词典“勉”的三个义项和课文内容思考明确。(“勉学”即“劝勉、勉励、鼓励后世子孙及世人勤奋学习。)

3.学生思考后,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意在引发学生发现文体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思考文体与文本内容、文题与文本内容的联系,期待对学生初步理解文本内容能有所帮助。

登堂入室

质疑问难

请学生默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工具书,提问交流,初步领悟文章内容。

1、请学习小组双向交流,相互提出和解答疑难字、词、句的意思,并口头解释课文意思。

2、学生把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提给老师,由教师引导、帮助解答。

3、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三个自然段的议论要点。

[1] [2] [3] 下一页

4.教师反过来问学生,看还有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落实。如:这三段文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勉学”,请同学们思考并说出它们各自议论的角度分别是什么?

1.学生默读课文,对不解的词句提出疑问,先在学习小组内部交流,对共同的疑难,师生交流解决,以加深对文本的进一步理解。

2.学生联系文本和依据自己的理解,思考、讨论,说出各段的议论要点。(第一段:学习在于“修身利行”。第二段:学习在于“固须早教”“不可自弃”。第三段:学习在于“使言行有得”“博览机要”。)

3.思考、讨论、回答、明确议论的角度。(第一段:学习目的;第二段:学习态度;第三段:学习方法。)

文言实词的积累应该落到实处,多让学生自我学习,培养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再通过议论要点的把握和议论角度的思考,避免了文言文学习“有言无文”的弊病,使文言文学习更有意义。

悟其要义

背诵积累

1.指名朗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1)作者在面对人、教育人、塑造人的情景时,是怎样使自己的看法更有说服力的?

(2)在有说服力的事理面前,作者并没有舍弃对后辈及世人的真情,而是用情感的心灵的沟通去感召后辈,你感受到了作者亲情或人文的关怀了吗?

(3)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教师可适当补充关于作者颜之推的简单介绍,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作者的情感。

2.请学生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语段背一背,进行小组背诵比赛,看谁背得流利而有感情。

1.一到两名学生分别朗读课文,其余同学思考作者使自己看法更有说服力的方法。然后根据具体的句和段的内容讨论交流明确。(第一段: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第二段: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第三段:举例论证、比喻论证。)

2.学生思考讨论作者亲情和人文关怀时要联系具体的词句,如:“修身利行”“吾七岁时,颂《灵光殿赋》”“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以此得胜,宁有益乎”“必能兼美,吾无间焉”等句来感受。

3.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所得,选择自己感悟最深的语段背诵积累。

情与理的结合是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通过理性的思辨让学生能深入思考事理的正确之所在;通过情感的感悟,可以使语文学习更有光彩。同时,背诵积累也是使学生加深感悟的一种有效途径。

梳理课文

课堂巩固

教师下发印有“分类式整理练习”的作业纸,学生根据上面安排好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下课之前,各学习小组同学互相交换检查“分类式整理练习”的作业情况,由组长收上来。(见:附“分类式整理练习”作业纸)

1.学生先独立完成“分类式整理练习”作业,对课文学习进行小结。

2.学习小组交换检查,共同解决疑难。3.学习小组长收交后,师生统一点评完成的情况。

能使学生对文本的把握落到实处,提供一个整理学习文言文的范例,形成良好的课堂积累习惯,同时也能及时反馈,及时矫正。

课后作业

心灵延伸

1.请学生记录下自己学完课文后的感受,并和同学、家长交流。(必做题)

2.课外查找明末清初朱柏庐《朱子治家格言》,积累修身、治学方面的名言警句。(选做题)

学生按照要求,自主选择完成作业。

作业的多元设计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潜能得到开发;同时通过交流,也能引发更多的心灵感悟机会。

 

思路点拨:

根据学生的程度,教师还可以采用以下方式展开教学:可以通过反复诵读,紧紧抓住这个单元的主题“为学有道”的“道”字,通过品读具体的内容来体会“学者”的“为学之道”在于“修身”、在于“早教”、不能“自弃”、要“言行有得”、要“博览机要”,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避免象作者在文中所提出的“何必‘仲尼居’即须两纸疏义”的细微探究;再通过教师引导,积累对学习有启示性的句子,联系学生自己学习的实际,说出本文对自己学习的启示,从而强化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或者根据单元内容的不同,进行比较阅读教学,重点从家庭教育这一点,体现学习这一课的价值之所在。

 

 

 

练习举隅:

1.  下面这个语段是从原文抽出来的,如果还原,应该放在第二小节的哪里?

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学,名闻天下;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以此遂登丞相;朱云亦四十,始学易、论语;皇甫谧二十,始受孝经、论语:皆终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因循面墙,亦为愚耳。

参考:应放在第二小节的省略号位置上。因为抽出的段落几个举例,都是围绕老了再学习读书的,正好是“犹当晚学,不可自弃”的例证。因而应该放在这里。(议论文段落的学习要学会抓关键句。)()

2.  作者颜之推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尤其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请联系课文内容和自身的实际经历,简要地说一说早期教育效果最佳的原因。

参考:1、从学习成效上看,幼儿时期教育成效最佳,因为儿童在幼儿时期精力旺盛,求知欲强,能专心致志[注: 致:尽,极;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会神。]地学习。到了成年时期,由于面临复杂的社会,容易分心,懒散,不思进取。“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故须早教,勿失机也。”

2、 从个性形成阶段看,幼儿时期是个性形成的最重要阶段,儿童最容易受外界影响,可塑性最强,心性还未确定,不稳定,施加什么样的教育,就形成什么样的人。

3、 从早期教育对人一生的重要影响上看,幼儿时期学到的东西对一生成长至关重要。“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

附:“分类式整理练习” 作业纸

 

整理项目

整理内容

作家作品

1.  作者简介:

2.  代表作及意义:

实词积累

1.  说: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4 济:        7 所以:          10 秉:

2.  注:       5间          8 进:            11 学者:  

3.  疏:       6可惜:      9 登:            12 专利:

难句翻译

1.  行道以利世:

2.  修身以求进:

3.  然人又坎壈,失于盛年,犹当晚学:

4.  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事理观点

1.  学习的目的:(2)学习的态度:(3)学习的方法:

论证方法

1.  对比论证(例句):

2.  举例论证(例句):

3.  比喻论证(例句):

名言积累

 

 

资源信息表

标  题:

第十二课《勉学》(教学设计)

关键词:

文言、为学有道、人文关怀

描  述:

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诵读课文理解文言词语和句意,感悟“勉学”的内容。

2.体会文章议论的角度,并悟出作者在文字背后隐藏的家庭教育从观念到内容的浓郁、细致、深远的人文关怀。

……

学  科:

初中八年级>语文第二册>第十二课

语  种:

汉语

媒体格式:

.doc

学习者:

学生

资源类型:

文本类素材

教育类型:

初中教育>八年级

作  者:

丁敬旭

单  位:

上海市松江区华阳桥学校

地  址:

上海市松江区车墩镇华阳街76号

email:

[email protected]

上一页  [1] [2] [3]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