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北海的早晨》教案学案
   [标签: ]

【自学指导】

 

  1,反复朗读,感受文中的美景。

 

  2,品味精练、准确、传神的语言文字之美,学习形象传神的景物描写方法。

 

  3,体会景中隐含的积极、健康、快乐的情感和的对生活的热爱。

 

【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品味美的语言,感受美的情操。

 

  2,教学难点:领会本文语言的艺术美。

 

【课文提示】

 

  1,斯妤(yú),当代女作家。《北海的早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

 

  2,北海位于北京市中心,始建于公元十世纪,有“世界建园最早的宝城御园”之称,还有人间“仙山楼阁”的美誉。马可·波罗在游记中对北海十分赞赏。

 

【正音正字】

 

  葱茏cōnglóng 涟漪liányī 缭绕liáorào 披拂pīfú 逶迤wēiyí 妩媚wǔmèi

 

【积累词语】

 

  溢彩流光 神采飞扬 眉开眼笑[注: 眉头舒展,眼含笑意。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意气风发[注: 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象风吹一样迅猛。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争先恐后[注: 抢着向前,唯恐落后。] 童心未萌 此起彼伏

 

【初学课文】

 

  1,朗读课文,体验课文优美的语言。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下表:

 

  时间      湖面     周围景物    游者心情

 

①黎明时分    晨雾缭绕    朦胧清丽    愉悦悠闲

 

②晓月渐露    碧澄如镜    迷蒙蒙     甜蜜喜悦

 

③太阳升起    金辉四溢    溢彩流光    快乐欢笑

 

【课文简析】

 

  作者分别描绘了黎明时分、晓月渐露、太阳升起时三幅美的画面。

 

  本文处处用含情的笔墨渲染北海,写出了静态景色的变化。前三段,详尽描述薄雾笼罩下湖畔及湖面的平静,作者从侧面用岸畔种种美景及迷蒙的琼岛结合来烘托,紧接着借风的变化描述湖面“水平如镜——泛起涟漪——皱起波痕——奔涌”,借水波的流动表现湖面动静不同的美景。在宁静中增添无声动势,似乎更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作者多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把黎明时分北海湖面周围的朦胧景致描写得相当形象生动。同时,还运用了大量得叠词、短句。语言清新自然,如梦如幻,给人以美的享受。即使同写湖面的平静,也尽显不同:时而是“湖水愈发温柔、愈发安详了,它静静地平躺着,安然地享受着晨雾徐徐的、轻柔的爱抚,那神态,真好像母亲怀中含乳酣睡的婴儿呢。”,时而是“湖面水平如镜,碧澄澄的水波光滑柔软得如同绿色的软缎”。再如同写朝阳下的湖面,也各有千秋[注: 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或是“湖面像一轮千百倍地放大了的金灿灿的明月了”,或是“湖面如同倒下了一滩亮闪闪的白金”,或是“湖面奔涌着莹莹的银光了,而且是颗颗点点地、疏疏匀匀地分布着的,望去如同硕大的青玉盘上滚动着的粒粒珠玑,有着说不尽的湿润与晶莹。”如诗如画的景被作者微妙动人的文字刻画得更多了几分灵性和魅力,这得益于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也源自作者对山水的由衷热爱。

 

  文章后半部分由景转为人,使“北海的早晨”具有鲜活的生命。看者有情山水亦有情。当朝阳升起,一切都生气勃勃[注: 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人或社会富有朝气,充满活力。]了。在“兴奋的儿童、鲜艳的少女、眉开眼笑的老人”中以乘坐游艇的老人们为特写,在“歌声、笑声、桨声、机器声”的有声世界中结束全文。景美、人们的心情愉悦,两者相互映衬,使景成为充满活力的景,使人成为自然之人。

 

【思维训练】

 

1,请从文章中找出你认为最精彩、印象最深的比喻句、拟人句。

 中学语文在线()

2,北海的“黎明时分”有什么特色?作者是如何写出这个特色的?

 

( 北海的黎明时分有朦胧的美。为了突出北海的美,由岸边到湖面,先借山峦树木、台榭楼阁、柳树、灯光这些岸边的景来映衬湖面宁静之美,然后用迷蒙的晨雾、雾中琼岛,渲染北海的朦胧而飘逸美。整个画面展示了黎明时分那种薄雾缭绕的诗意美。 )

 

3,作者是怎样摹绘北海“晓月渐露”的?

 

( 作者着力描绘晓月渐露时的动态画面。当薄雾散去,晓月渐露。作者先写空中的月,将月比喻为云,贴切地表现了晓月“白”而“薄”的特征;然后将视线投入变化的湖面,这种由上而下的观察,条理清晰。对于湖面的描写,作者选择“无风、微风、大风”三种时刻湖面的不同变化,在比较中勾勒出了北海由静而动的跃动美。 )

 

4,作者是怎样表现北海“太阳升起时”的?

 

( 作者表现了太阳升起时的明朗画面。在初阳的照耀下,平静时和奔涌时的湖面明净、纯粹的美,作者用“金灿灿、亮闪闪、金光、银光”等一系列表色彩的词来表现,给人视觉上的强烈冲击,展示阳光下的灿烂美。 )

 

5,如何理解“一带山峦树木横在远处,隐隐约约,蒙蒙眬眬,如一围灰色的梦的城墙”?

 

( 作者首先从远处着笔,用“横”字,以动写静,描绘出北海早晨在白雾缭绕下,山连山,树接树,好长一片的朦胧景象,给人以“梦的围墙”的感觉,作者不用“一道”、“一堵”这些常用量词来修饰“梦的围墙”,而用“一围”,表现出北海四周被连绵的山峦树木围住之状,句中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本句更富诗意。 )

 

6,“四周静悄悄的,北海还在酣睡中。”这句话,有什么美妙之处?

 

( 比起文中那些比较长的绘景佳句,这一句短小而精练。特别值得赞赏的是“酣睡”一词。“酣睡”的本意为“熟睡”,将它描写北海,是用了拟人修辞手法。清晨,当雾霭迷蒙时,人们都在安然寻梦,自自然然的,因几乎无人造访,北海公园也是一片静谧,就好似安睡一般。当她睁开惺忪的睡眼,正是对应了后文的“蒙蒙眬眬”。因此说,它高度浓缩了第一个时间段的两个景物特点——静谧、朦胧。 )

 

7,“披着金辉”一段,从哪几种感觉描写湖面景观的?这里表达了作者什么感受?

 

( 视觉、听觉。 湖面景观热烈欢腾,充满朝气和光辉的色彩,老人的乐观健朗、少年的活泼天真构成一幅明媚的人生图景,这些描绘表达了作者欢快和愉悦的感受。 )

 

8,下列句子非常优美,请你摘录两句,并分别进行点评。(点评不少于100字)

 

  ①琼岛本来就是为云雾而建的,如今在晨雾的缭绕下,果然有“蓬莱”一般的胜境,岛上星布的楼阁,葱茏的草木,全都裹在雾霭中,袅袅婷婷[注: 袅袅:柔美貌;婷婷:美好貌。形容女子姿态柔美。],绰绰约约,蒙眬中漏出清丽,妩媚中显着飘逸,有着极动人

[1] [2] 下一页

的风韵,正称得上“烟裹风梳态自浓”。

() 

( 所谓“蓬莱”仙境,不过是海市蜃楼[注: 蜃:大蛤。原指海边或沙漠中,由于光线的反向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现虚幻的楼台城郭。现多比喻虚无缥渺的事物。]而已。不过,北海的晨雾竟能将琼岛装点得如此如梦似幻,着实让人惊叹。一个“裹”字,体现出那如纱般的薄雾完全笼罩了琼岛,以至其若隐若现[注: 隐隐约约,看不清楚。]的美妙景象。而下句中“袅袅婷婷”、“绰绰约约”两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北海视作一位不染俗尘的仙子。她所漏出的清丽、显出的飘逸,正体现出北海的景致美而不妖,丽而不俗,不着铅华,有着无尽的“自然美”。 )

 

  ②浩浩的湖面上,只我一个人,桨声汩——汩——汩,分外鲜明。北海如绿色的云波,悠悠地向我身后飘荡了。

 

( 这句话很好地描写了湖面平静、云雾缭绕的氛围。句中用了一个象声词“汩——汩——汩”,这个象声词描写了船桨划水的声音,衬托了周围安静的环境,两个破折号则给句子增加了一种安详的氛围,而后半句中把北海比作“绿色的云波”,则是突显了湖面上云雾缭绕的景象,写出了如仙境般的美感。 )

 

  ③一带山峦树木横在远处,隐隐约约,朦蒙眬眬,如一围灰色的梦的城墙。几组台榭楼阁倚在湖畔,幢幢的影子,隐隐的轮廓,全都显着无限的醉意。

 

( 作者从远处的树林,楼阁写起。“横”这个动词,不仅写出山峦树木之多,参差不齐[注: 长短、高低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或很不整齐。],更给人以动写静的享受,描绘出山树在晨雾缭绕的北海下的朦胧,静谧。“隐隐约约”“蒙蒙眬眬”这两个叠词增加了北海的神秘感,描绘出静谧之景。接着,作者用了“围”这个量词来修饰梦的围墙,表现出北海四周全被树木围起的景观。在描写台榭楼阁时,作者用了“倚”这个字,突出这些台榭楼阁与北海紧密相依,看得人心驰神醉。读起来音韵优美,心情异常舒畅,也可品出作者对北海深深的热爱之情。 )

 

  ④有时,风大一些了,光滑的湖面迅疾地皱起波痕,起伏着,奔涌着——整个湖面便如同一串闪闪的碎玉了。

 

( 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把波光粼粼[注: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的湖面比作闪闪的碎玉,贴切地描绘出了有风时湖面十分灵动活泼的景象。联系上文得知,正是由于柔和月光的倾泻,所以湖面才会给人一种与皎月遥相呼应[注: 远远地互相联系,互相配合。]的美感。整个湖在风下仿佛从睡梦中醒来,泛着波涛,闪动着,非常绚丽,也表达了作者此时此刻心旷神怡[注: 旷:开阔;怡:愉快。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愉悦陶醉的情感。 )

 

【学习小结】

 

  本文紧紧抓住“早晨”这一特定时间的北海进行描写,按照时间顺序,细腻地描绘景物的变化,歌颂美丽的大自然,歌颂充满朝气的社会生活,从而让和谐平静、生机勃勃[注: 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的北海早晨留在读者的心中。

 

【课外作业】

 

  1,整理课堂笔记。

 

  2,完成“学习建议”。

 

  3,预习《小石潭记》。

 

【教学后记】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