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我教《瓦尔登湖》(高二教学案例)
   [标签: ]


 教学设想
《瓦尔登湖》是美的,然而初读《瓦尔登湖》是难的。起初它甚至令我也难以卒读,很难想象它能让高一学生接受,所以它一直让我有些怀疑教材编者是否有点眼高手低[注: 指要求的标准很高(甚至不切实际),但实际上自己也做不到。]。但是,后来我接受并喜欢上了她。起初,只是缘于我极想揭开一个谜——它何以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读了几遍,开始觉得里面的景物描写很美妙,继而觉得美妙景物的背后有一颗梭罗的心;再后来,接触到有关它的一些背景资料,再走进《瓦尔登湖》,仔细聆听梭罗的心音,我不禁觉得要被她的纯真、纯美俘获。她,给了我一个朴素淡泊的心地。
我们这个世界的喧嚣和浮躁需要经典来过滤和沉淀,然而经典的深邃往往令人望而却步[注: 却步:不敢前进,向后退。形容事物可怕或讨厌,使人一看就往后退缩。]。对于经典,中学生是向往甚至神往,然而对很多经典绝对又感到可望而不可即[注: 能望见,但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常比喻目前还不能实现的事物。],他们刚一踏上森林的边缘便迷路了,他们需要有切身经历的导游。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初涉瓦尔登湖的足迹或许能给学生亲历经典的旅程以一些帮助。
身边的很多老师对《瓦尔登湖》是尽量回避的,编者也在2007年第2版中把它删去。但我们还是不能回避文学经典的森林——不能怕迷路就绕过它,我想带学生勇敢地走一遭,同时也期待着更多的经典回归教材,回归我们的课堂。
三维目标


1、感受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水色,学会从写景手法着眼欣赏文中美妙的景物描写。
2、领会作者丰富深刻的感受,能具有追求简朴、宁静、纯洁、高尚的生活的欲望。
3、通过本文的阅读实践,了解较深邃的经典著作的一般读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欣赏文中美妙的景物描写,了解较深邃的经典著作的一般读法。
2、难点:理解文中一些较晦涩的语句,领会作者的丰富深刻的感受。
教学方法
对话法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走近经典
教师活动:(1)导入:诗人海子卧轨自杀时身边带了4本书,其中就有一本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本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的25本书”之一,是当代西方被广泛阅读的经典散文作品之一。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部远离人间烟火的作品到底何以具有如此巨大而经久的魅力呢!(2)板书:瓦尔登湖    梭罗
设计意图:有关语句出自课后练习三,学生已知道,再次强调,以引起学生更强烈的阅读冲动。
二、 感受欣赏
教师活动:(1)请学生速读课文,划出文中(重点从“一个平静的九月下午”和“十一月中的一个下午”两部分)自己认为较美妙的景物描写的句子,感受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山色[注: 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并选择一处,分析好在哪里。(2)提示:可从写景的角度,修辞手法等角度思考。不会读或不理解的词语自己查词典。(3)与学生交流,对学生未找出的符合要求的句子进行适当补充。安排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景物之妙。可结合课后练习二。(4)板书:景  角度:远、近 全、微   动、静   修辞:比喻(根据实际适时调整)
学生活动:(1)速读课文,边读边划。(2)独立思考分析,然后先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体会、认识,再与老师交流。
对话方式:与文本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设计意图:快速直入文章精彩的语句,尽快进入美境,暂时忽略晦涩处,减少对经典的阅读畏惧感。学会从写景手法着眼欣赏美妙的景物描写,培养学以致用[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独立思考能力,并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共享的乐趣。
三、  体会探究
教师活动: (1)请学生找出文中直接抒情或议论的语句加以体会,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2)提示:若想透过这些抒情议论的语句领会作者丰富而深刻的思想绝非易事,给学生一些关于梭罗以及《瓦尔登湖》的背景资料。(可投影或印发)(3)对学生未找到的一些较关键的语句给以提示。可结合课后练习一。(4)板书:情    抒情:愉悦  赞美  议论:痛心  痛斥(根据实际教学过程适时调整)
学生活动:(1)再读课文,边读边划,独立思考。(2)阅读背景提示,深入探究这些议论抒情语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交流讨论。
对话方式:与作者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设计意图:(1)首先降低难度,让学生能读有所得,而又有所不能得,使其“愤”“悱”,利于进一步探究。(2)直面文本,与作者对话,学生可以更好地领会文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与老师对话,便于老师给自己帮助和引导,同时让老师有机会倾听学生体会,丰富师生各自对文本的多重理解。(3)提供背景材料看似越读越多,实是为更好地把书读“薄”,扩大“面”以期更好地突破“点”。
四、质疑问难[注: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教师活动:(1)请学生默读课文后大胆质疑。(2)给学生适当提示或解答。对于一些问题,学生可能有多种理解,要尊重学生,但应给以正确方法引导,让学生能从文本出发,并借助资料提示解决问题。
学生活动:(1)默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2)试着解决同学提出的问题,与老师交流。
对话方式: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设计意图:通过此步骤,学生除可加深对课文理解,更可养成主动质疑自主解决问题之习惯。 
五、拓展延伸
教师活动:(1)请学生以“梭罗或瓦尔登湖,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话。(2)请学生从刚才对《瓦尔登湖》的阅读实践中总结一下阅读较深邃的经典著作应该采取什么策略。(3)帮助学生尽可能加深对文本的现实意义的把握及完善对于经典名著的阅读策略。鼓励学生课后阅读《瓦尔登湖》全书。(4)板书:经典阅读:由浅入深[注: 从浅到深。]   化难为易
对话方式:与作者对话、生生对话、师生对话
学生活动:(1)写自己的阅读感受。(2)总结并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分享阅读经验。
设计意图:检测阅读成果,学生可对文章形成整体认知,把阅读经历向阅读经验拓展延伸,适应终身学习需要。

附  板书设计
                    
 瓦尔登湖            梭罗
                  
                     景                   情   
角度:远、近  全、微  动、静       抒情:愉悦、赞美
修辞:比喻                         议论:痛心、痛斥
                                        
                    经典阅读     由 浅 入 深
化 难 为 易

教学反思
准确设计课堂教学目标 努力构建平等对话平台
                               ——以《瓦尔登湖》教学设计为例
    要上好一节课,必须了解学生,并对所教内容认真研究,准确定位,设计明确而又可操作的教学目标。首先解决了“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才可能正确而有效地进行教学。
就《瓦尔登湖》而言,它是极具审美价值的经典作品,但由于是翻译作品,加之文中较复杂且难于理解的句子偏多,学生阅读会有较多障碍。尽管对经典作品有阅读的向往,而在无法读懂的情况下也极可能会选择放弃,甚至进而对其他经典作品丧失兴趣并产生阅读畏惧。所以,从这个实际情况出发设计教学目标就成为教学成功的关键所在。
基于此,我在设计《瓦尔登湖》教学目标时,首先考虑从最易引起学生阅读兴趣的“感受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水色”出发,引导学生“从写景手法着眼欣赏文中美妙的景物描写”,这样就有效缓解了学生畏难的情绪,为进一步领会梭罗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以及对简朴、宁静、纯洁、高尚的生活追求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所以,对于较深邃的经典作品,我们不能有意避开,而应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策略,从而走进经典,享受经典,提升生活、生命品位。而就目前语文教学现状而言,阅读教学中对文本的分析探讨往往被过度重视,而有效的学习方法、阅读策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恰恰易被忽视。《瓦尔登湖》“教学目标3:通过本文的阅读实践,了解较深邃的经典著作的一般读法”就是基于这种考虑而设计的。
其次,便是要解决“怎样教和怎样学”的问题。我认为,要实现语文课程的“三维目标”,针对语文课程的特点和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在阅读教学中使用“对话”范式是最行之有效[注: 之:代词,它,指办法、措施等;效:成效,效果。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的。
语文课“不以知识结构为教学活动的序列,而以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规律为教学活动的序列”,而“语文能力的心理结构是一种无先无后、无主无次的心理图示”。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认为,教育的前提是差异,有差异就需要对话,从而实现趋于平等的视域融合,所以对话是教育的内在需要并且是本质需要。在《瓦尔登湖》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把“对话”作为首选,就是觉得“对话”可以更有利于建立民主平等的课堂关系,更有利于形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每一个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学生的平等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所以,在文本教学中我作为对话参与者和对话组织者,任务就是要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作者的对话、学生的自我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以及学生与老师的对话搭建一座平台。
但很多时候,我们的阅读教学会有意无意地脱离文本,直接与学生发生“文本外对话”,这通常被视作“假对话”。要实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真对话”,没有师生与文本之间的直接对话是不可能的。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就要想方设法[注: 想种种办法。]将学生带入文本情境,走进文本,为对话的深入展开奠定基础,教师在其中必须始终担当对话的推动者角色。
在《瓦尔登湖》教学设计中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化难为易的对话推动方式,并在对话过程中及时参与进来,适时给学生提示和帮助,不断促进对话由差异到平衡,再由平衡到差异,并最终趋于平衡,让每一个学生都较易获得对话的“资格”且能顺利深入下去。
最后,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是促进目标达成和检验对话效果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即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的问题。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学评价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能用同一个标准评价不同学生。应当强调评价主题多元化,使评价成为多个主体共同积极参与的交互活动。
在《瓦尔登湖》教学设计的“拓展延伸”中我设计了一道题目“梭罗(或瓦尔登湖),我想对你说”,主要就是为了能让学生在两个对话情境结束后对文本和作者有一种新的认识。在评价中,既要有老师评价,也应有学生评价以及自我评价,应当鼓励学生就自己的理解充分发表意见,如对瓦尔登湖美丽的湖光水色完全可以从不同角度产生不同体验,不管是教师评价还是学生互评,只要学生对文本和作者有合理的解读,都应以宽容之心给以鼓励,既应关注对话后评价又应关注对话中评价,而评价过程、在过程中评价对于对话的顺利进行尤为重要。总之,要让评价发挥“检查、诊断、反馈、甄别、选拔、激励和发展等多种功能”。
美丽的瓦尔登湖既是属于梭罗的,也是属于每一个人的,当我们看待世界的视角改变了,世界也随之改变了。学生在用不同的视角去看世界,我们也应相应地用不同的视角进行评价。只要言之有物[注: 物:内容。文章或讲话有具体内容。]言之成理[注: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只要有利于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我们就不妨用一颗更宽容的心,让课堂迸射出更多智慧的光芒吧!
王力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