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学设计
   [标签: ]

  《桃花源记》复习课教学设计
  哈159中学   王  颖
  教学目标:
  1. 深入理解课文2、3段内容;
  2. 了解文言文中主语省略的现象,理解、积累一些文言实词;
  3. 探讨主题;
  4.认识作者通过描绘世外桃源[注: 原指与现实社会隔绝、生活安乐的理想境界。后也指环境幽静生活安逸的地方。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所表达的不满黑暗现实、追求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孔子说过一句话:温故而知新。谁能说一说这句话的含义呢?(学生回答:温习旧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今天我们就来温习《桃花源记》,希望能有新的收获。(板书题目)
  二、授课过程
  (一)检查课下巩固情况:
  1、检查字词掌握情况:考小卷,同桌互批,师生总结
  2、检查课文背诵:男女声背诵接力
  (二)回顾文学常识
  1、作者(陶渊明):东晋诗人。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但由于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他空有才智却难以施展。他曾做过小官,因不为五斗米折腰[注: 五斗米:晋代县令的俸禄,后指微薄的俸禄;折腰:弯腰行礼,指屈身于人。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不为利禄所动。],弃官回乡从此过起了田园式的隐居生活。后人称其为靖节先生。代表作有诗《饮酒》、《归园田居》,散文《归去来兮[注: 归:返回。回去吧。指归隐乡里。]辞》等。
  2、写作背景: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注: 隅:角落。形容地域狭小。]。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
  (三)回顾课文内容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
  2.围绕线索用一句话来概括本文的主要情节。
  本文记叙了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再寻桃源的曲折而又神奇的经历。
  (四)深入把握课文: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下面同学们结合二、三两段说一说世外桃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找学生描述画面内容,并找出与课文相对应的原话,并翻译,夯实重点实词、重点句的解释)
  1、自然景色优美:
  例:土地平旷,屋舍(shè)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社会环境平和、宁静:
  例: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注: 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垂髫:古时单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指老人与儿童。](tiáo),并怡然自乐。
  3、人们的生活和谐、幸福:
  例: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4、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五)理解文章主旨:风景优美,环境宁和,民风淳朴,作者如此完美的描述这样一个世外桃源究竟有何用意呢?(本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呢?)(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明确:表现作者对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平等、自由快乐的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六)议一议:作者写渔人以及后来的许多人再也找不到桃花源,意图是什么?
  桃花源,只是作者以及无数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体现,表现了人们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当然,这个理想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写桃花源的无迹可寻,其实是一种隐喻,隐喻桃花源这样的理想社会是不存在的。
  (七)拓展延伸:世外桃源是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现在,我们正在为建设小康、和谐的社会而努力。你理想中的家乡是怎样的呢?请你用你的笔描述一下吧。
  (八)课堂小测:
  板书设计:
  桃花源记
  陶渊明
  自然环境美好
  社会环境宁静、和谐
  人民生活幸福、舒适
  民风淳朴、热情好客
  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桃花源
  (虚构、不存在)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