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雨霖铃》教案设计附教学反思
   [标签: ]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了解词、词人及词风
2、 欣赏本词情景交融[注: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
3、 把握词人的情感,体会词的意境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朗读诗词,鉴赏诗词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
2、 提高学生自我思考,合作学习,开放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
1、 本词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
2、 古典诗词中,传统意象在传情达意上的作用
3、 体会婉约词的风格,把握词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
1、 词的意境及风格的体悟
2、 学生思维的调动及教师的顺势利导
【教学方法】
1、 诵读法
2、 “品读——体悟——拓展”法
【教学模式】
双主导学: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课型】
讲读分析课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本词的兴趣)
1、一朝一代有各自见长的文学样式,先秦散文,汉魏辞赋,南北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词为宋代文学的新样式,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朵新的奇葩。(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回忆。)
2、营造离别气氛,引出本词内容。
古往今来[注: 从古到今。],离愁别绪在文人手下屡见不鲜[注: 屡:多次;鲜:新鲜,新奇。常常见到,并不新奇。]
二、 知识回顾(检查学生对词的基本常识的了解)
注意以下几点:
词的定义,词牌,阕,风格(豪放、婉约),小令,中调,长调(慢词)。
三、 作者简介
柳永,原名三变,柳屯田,才情,放浪,婉约词代表词人。(上述介绍可扩大知识面,易于了解本词)
四、 朗读课文
1、 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情景(画面,配乐朗诵);
2、 学生跟读,体会;
3、 学生齐读,分读。
五、 品读课文
1、 请一位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生评价,教师指导,加深学生对词的节奏的把握。
2、 共同品读
诗词要多读,甚至要背,多读熟背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诗词内涵的理解。下面请同学们按前后桌左右桌,讨论一下,这首词从所写的内容看可以归为哪一类?词的风格属于哪一流派?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讨论3分钟)
明确:从内容上看是离别诗;从风格上看是婉约派;从写法上看,采用了铺叙手法,运用了丰富的想象。
柳永平生专利写词,题材都已都市风光,歌伎生涯以及羁旅行役为主,擅长白描写法,铺叙景物大都层次分明。音节谐婉,词意真切,喜用口语,一扫唐末五代词人雕琢习气。又大量创制慢词,对词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下面我们来具体体悟这首词的情感。读诗在于体悟把握作家的情感、诗情,而后才能走进他的内心。这首词中的诗情——作家的情感。是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摹和场景的描写来表达的。请同学们再诵读这首词,初步体会这首词的情感。(学生诵读并讨论)
全词用了两个时段来描摹抒情,请问应是哪两个时段?
明确:分别时和分别后


分别时是一幅恋人“别离图”:“无绪”是感情的焦点,两人相对而饮,难舍难分。
同学们是怎么理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句诗所表达的内容与情感的?(学生自由回答,师点评)
明确:这句诗写出了两人分别时感情的高潮点。两人虽然泪眼相对,语噎无声,但实际上两人的内心是非常复杂的,满腹衷情尽在不言中。这句诗看似很简单,但它的内涵是很深的,表达的情感是十分强烈的。这两句诗描写的人物的情感和情景,我们可以用一句熟悉的诗来归纳,那就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里也表现出了东西方文化的区别。西方分别时常以拥抱,接吻来表达此时强烈的心理情感,而东方人则不然,而是静静的感受,这种方式实际上更加动人情怀。本词中通过场景的描写艺术地刻画了一对深情的恋人离别时的意境。这种感情的表达方式显得怎样?用两个词来概括。
明确:含蓄,深沉。
词的上阕通过场景描写,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活动,含蓄地表达了恋人分别时的难舍之情。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词的下阕,词人又是如何来表达情感的?
请同学们齐读下阕。(读毕)下阕有一句千古传诵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注: 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也指歌妓的清唱。]。”,请问这句好在哪里?谁能把自己的体悟和感受说一说?(学生自由回答,师点评)
明确:作者用了柳、月、风散各意象制造了一种凄清落寞的意境,表达了作者孤寂的心境。这个句子好就好在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柳”“月”古代都是用来作为离别相思的象征物的,都有“缠绵”,“留恋”之意。“风”又渲染了离别的悲伤气氛。有关情景交融的诗句,你还知道哪些?
“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实写吗?
明确:不是。是虚写。
那么,作者的情感是否已经达到了高潮?(讨论)
明确:没有。感情的高潮在后面,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用美景来反衬无人诉说,更显忧伤。
六、 全词总结
那么,分析到这里,同学们对这首词的感情脉络应该能悟出来了,那就是:
难舍——凄切——哀伤
通过这条脉络,我们可以看到使人表达情感的手段是:逐步推进,委婉含蓄。(这正是婉约词的风格所在)
本词全篇用赋体,层层铺叙。上阕即景生情[注: 对眼前的情景有所感触而产生某种思想情感。],又融情入景,主要以实写为主;下阕以虚写为主,情景交融。虚实交错使抒情表达更加委婉多姿。
同学们,读诗要“悟”,通过“悟”走进诗人的内心,才能真正抓住诗歌的灵魂。当然,“诗无达诂”,我们的解读并不强求一致,应“因人论诗”,“因时论诗”,同时也应有读者自己的生活体验。这首词我们就分析到这里,同学们看看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我们来讨论一下。(学生提问,讨论)
七、 课外拓展(柳永的《蝶恋花》)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是如何理解“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强调“诗无达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八、 布置作业
背诵《雨霖铃》,并将本词改写成一幕爱情剧,下节课欣赏。

九、板书设计

雨霖铃

难舍 上阕:实
感情 凄切 手法 情景交融 “诗无达诂”
哀伤 下阕:虚

十、教学反思
由《望海潮》和《雨霖铃》的备课、课堂教学来看,备课充分是课堂效果好的最主要的原因。《雨霖铃》要比《望海潮》的备课时间充分,因此上课时,我内心是从容的,相对地讲课就从容。而备课局促的表现就是上课时断时续,不能有宏观的表述。
但是今天的课仍然不完美。因为大部分时间是我在说,学生在听。这样的话,自主学习就被局限了,他们还是不能很好地运用学习方法来分析诗歌。以后的辛词和李词,我打算让学生们自主研究,不知道这个设想能不能付诸实践。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