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布衣总统”孙中山(节选)-精粹教案
   [标签: ]

《“布衣总统”孙中山》教案
教学对象:普通高中高一学生
课型:教学课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人物传记的文体特征;学习本文通过生活细节凸显人物丰满个性的创作方法。
2引导学生紧扣关键字眼,在理清文章层次后把握文章主要脉络。
3通过伟人事迹对学生进行熏陶,升华学生情感。
教学重难点:把握文章主要脉络;丰富学生人文体验。
教学方法:,讨论,演绎,归纳
教学流程:一布置预习
二课堂教学
三课后作业
一布置预习
收集有关孙中山的资料,包括他一生中重要的革命事件,奋斗历程以及人生历程中的各种趣闻逸事。资料形式可多样化,可以是文摘或图片,展示资料既可以使用多媒体也可以自己读。
二课堂教学
(一)资料展示:让学生上台展示他们收集的资料。(老师在此会引导学生展示人物不同方面的资料,避免信息重复,达到教学时间上的优化,并自己补充资料。)
(二)文本学习:
1导入:相信在收集了这么多的资料后,大家对孙中山先生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那大家又是怎样理解“布衣总统”这个称号的?
首先,有哪位同学能告诉老师“‘布衣总统’孙中山”这个短语是什么结构?(并列短语,这说明“孙中山=布衣总统”)
而“布衣/总统”这个短语又是什么结构?
偏正短语,“布衣”是老百姓的意思,那么孙中山既为总统,又何以称为布衣?作者企图表现孙中山先生怎样的本色特征?换句话说,在文章中“布衣总统”有着什么含义?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课文。
2作者及文体知识介绍:
作者:陈廷一,当代传记文学作家,先后出版了《皇天后土[注: 皇天:古代称天;后土:古代称地。指天地。旧时迷信天地能主持公道,主宰万物。]》,《孙中山大传》,《许世友传奇》三部曲以及《宋氏三姐妹》等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
文体:人物
定义: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文体,简称为“传”
第一人称:自传
叙述人称 第二人称:
第三人称:
人物传记 写传主一生
切入角度 某一阶段
分类 某一侧面

叙述方式 单纯记叙
夹叙夹议:评传
根据上面的知识,大家是否知道本文是一篇怎样的传记?
(叙述上采用第三人称,着重写人物的某一侧面,并且是一篇夹叙夹议的“评传”,大家可在文中找出作者对孙中山先生评论的句子)
3课文讲解:
(先给十分钟,让学生将文章分段落,概括每一段的段意,并说明此段阐释了“布衣总统”什么含义)
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4)
第二部分(5—14)
第三部分(15—17)
第四部分(18—25)
段意 “布衣总统”四层含义
第一部分:介绍“布衣总统” 虽为布衣,却胸怀总统大志
这个称呼的来源
第二部分:介绍孙中山先 虽为总统,却保持布衣本色
生的俭朴作风
第三部分:孙中山先生 热爱布衣
外出情形
第四部分:群众对孙中山 深受布衣爱戴


先生的拥护
第一部分:(1)“布衣总统”这个称呼究竟是怎么来的?
(来自孙中山先生给张之洞的回帖:“布衣亦可傲王侯”)
(2)孙中山先生在与张之洞的交往中,体现出什么品性?
不卑不亢[注: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第二部分: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孙中山先生的俭朴?
(从三大方面写:住所,衣着,饮食)
住所:着重写房间狭小,摆设简单
衣着:“中山服”的由来—改造流行学生装
饮食:作者主要采取了什么表现手法? 对比
作者又是怎样进行对比的? 从总体到个别
(先与总统府内的人进行总对比,再分别与唐绍仪,伍廷芳对比)
第三部分:孙中山先生外出有什么特点? 不愿劳师动众[注: 劳:疲劳,辛苦;师、众:军队;动:出动,动员。原指出动大批军队,现指动用很多人力。],凡事从简
第四部分:(1)“人们踊跃争先剪辫子”说明了什么? 从侧面表现人们对孙中山民主观念的拥护
(2)解读新军歌:睡狮比喻什么?有谁知道“睡狮”之说最早出自何人之口?
“六合”的意思是什么?
(睡狮比喻还没有觉醒的中国,出自拿破仑之口
拿破仑说,狮子睡着了,苍蝇都敢落在它的脸上叫几声;中国一旦被惊醒,世界会为之震动)
(六合:天地和东西南北[注: 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四方,统称六合,这里泛指天
4思考讨论
思考以下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
若以成败论英雄,孙中山先生能否称为英雄?
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
如果两者的答案是否,孙中山先生又为何能被尊为“国父”?
(教师会在旁边提醒:从孙中山的高尚人格,从他终生为革命事业奋斗的精神上阐发)
三课后作业
写一篇自传,可以从一侧面出发,也可以抓住某一重要阶段来写,要求真实,字数不少于800字,一星期后交。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