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拣麦穗》教学教案设计-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
   [标签: ]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课型:散文赏读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朗读,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通过品味文章语言,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探究文章的写作技巧及深层意蕴,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4、通过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教学设想:
《拣麦穗》是一篇散文。本设计依据“新课标”对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鉴赏的要求,按照文本解读由“综合——分析——综合”的基本思路,设计了整体感悟、研读赏析、深入探究、拓展延伸等板块。
教学过程拟采用对话教学的策略,形成教师、文本、学生及其他相关文本之间的多元互动。在师生对话中,教师对学生提供指导,并以自己的理解参与交流。教师将在对话中积极发现和肯定学生见解中合理的地方,吸纳其精彩的观点,引导学生对各方观点做出判断。
张洁的这篇散文题材为学生熟悉,对他们有启示意义,故通过拓展延伸,可以帮助他们进一步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找一个宁静的地方,准备一份宁静的心情,将张洁的《拣麦穗》朗读一到两遍。
一、整体感悟
1、 听教师朗读课文,听完后说说文章写了一些什么内容,作者在其中想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说明:教师通过朗读来营造气氛,迅速带领学生融情入文。)
2、 师生就读完文章后的初步印象对话。话题设计如下:(投影)
①读了这篇文章你会想起些什么?(提示:一些人一些事一首歌一幅画,其它诗其它文章)
(在此教师可与学生交换自己的感受,如可能会想起《小芳》等一些乡村怀旧的歌曲,想起陶渊明“带月荷锄归”的画面,想起一幅月夜下的麦田图,想起一些恬淡宁静的乡村往事)
②你认为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要求概括。)
(预测答案:写一个小女孩的童年梦想。)
③你认为文章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预测答案:一个小女孩对一个老汉的依恋之情。)
(说明:这部分的对话,教师主要了解学生对文章的初步的综合的印象,以此来指导下一步的教学。)
二、研读赏析
㈠赏析散文第一节,师生就如下话题对话:(投影)
1、文章主要写“我”的童年梦想,为什么还要在开头写那么一段?你认为
散文第一节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删掉行不行?
教师指导:看看作者在这部分写了哪些内容?
明确:(1)写了自然环境


教师指导:①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读一读。
②体会“月残星疏”“田野腾起一层薄雾”,“月亮,像是偷偷地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地回到天边”等词句的表达效果。
③概述这些景物描写给人的整体感觉。
教师理解:散文着重写了乡村麦田清晨与傍晚的景象,渲染出景色的恬淡,朦胧和宁静,如诗如画般的美丽。
(2)写了社会环境
教师指导:①当时农村有什么风俗习惯?(明确:拣麦穗攒钱备嫁妆)
②姑娘们拣麦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提示找出文中一个多次出现的词语(明确:“幻想”)
(明确:充满幻想)
③姑娘们最后的结局怎样?最后一段议论作者想表达什么?
(明确:嫁了一个与幻想差距很大的男人。作者通过议论表明农村姑娘们的梦都是会破灭的,大家都习以为常[注: 习:习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了。)
教师指导学生归纳开头的作用: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背景:故事发生在怎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用一般农村姑娘的梦想与“我”的梦想作对比,用她们的结局来昭示“我”的结局
(二)赏析散文第二节,师生就如下话题对话:(投影)
怎么理解“我”的梦想——要嫁给一个卖灶糖的老汉?
教师指导从两方面入手:
1、我是一个怎样的女孩?
教师指导:①找出文中描写我的地方。(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②从“我”的年龄、性格特点等方面分析。
教师理解:①从“我刚刚能够提着一个篮子歪歪趔趔地跑路……对我来说,那篮子未免太大……”等描述来看,“我”还是一个五、六岁的小孩。②从“我看不见田里的麦穗,却总是看见蚂蚱和蝴蝶”一处看出我还是一个不懂事的贪玩的儿童。③从“我大言不惭[注: 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地说……”以及“笑啥嘛!我生气了。……”等神态、心理的描写中看出我是一个很可爱又很天真无邪的小孩。④从“我”与老汉的对话中,也可看出“我”的率真、孩子气的特点。
2、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方法指导同上
教师理解:从文中对老汉的外貌描写“他脸上的皱纹一道挨着一道……后脑勺上的长长白发”来看,老汉至少六、七十岁了,但他很慈祥,爱笑,对小孩很亲切,如“娃呀”“我可该进土了”等用语符合儿童的心理。能安慰“我”,给我灶糖吃。在“我”眼中,他是个挺不错的人。但在一般人眼中,他年纪太大,秃顶、“一嘴的黄牙”,只是个挑担子卖灶糖的,肯定不会是出嫁的对象。
小结:正因为“我”天真,“我”才有那样一个天真的想法。“我”的梦想和一般农村姑娘的梦想不同,更让人同情,“我”也因此得到了老汉的爱护。

(三)赏析散文第三节,师生就如下话题对话:(投影)
怎么理解“我”和老汉之间的感情?
教师指导:①找出文中直接抒情议论的地方,如“我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等我长大以后,我总感到……”
②怎么理解“这时,我真的担心了……”难道之前我不是真的担心吗?
③“烟荷包”中寄托了我怎样的感情?怎么理解“真的,我常常想念他,……可是,它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④“小火柿子”象征着什么?
教师理解:我因为生活贫困又缺少疼爱而依恋上老汉,开始是因为老汉能给我糖吃,后来是因为老汉对我的“没有任何要求,也没有任何企望的朴素地疼爱。”这种爱并不现实,也不能长久,所以我尽管“常常想念他”,但毕竟它已是一份过去的感情,再不如从前一般珍重,因此那个曾经寄托我对爱情的美好憧憬的烟荷包,“早已不知被我丢到哪里去了。”


“小火柿子”象征着一种不现实的爱,或是我的梦想。在不知老汉死去之前。“我”以为我的感情、我的梦想可以如“小火柿子”一样顽强,“也没让风刮下来、让雨打下来、让雪压下来。”但后来再看小火柿子,“它那红得透亮的色泽”却是那么刺目了,愈加反衬出它“孤零零”的可怜。
(预测:学生也可能认为“小火柿子”象征着老汉对“我”的爱,或者象征着相互之间的爱,言之成理[注: 之:代词,指所说的话。话说得有一定道理。]即可。学生也可能完全不明白它的象征意义,可指导多读文章相关部分)
三、感悟回味
1、请学生带着自己对文章的理解来朗读课文。
2、要求在四人小组内准备,选自己最喜爱的部分朗读。
3、推荐两到三个小组在全班朗读,教师做简要点评。
布置课后作业:
1、 将全文朗读一遍;
2、 对课文提出尚存的问题。
第二课时
四、深入探究
师生就如下话题对话
1、 学生提出的问题。
2、 你认为这篇散文在写作上有什么成功之处?
教师引导:①题材(写童年的经历,反映大家熟悉的心理历程,表达共通的,可理解的情感)
②内容(营造了田园诗一般的氛围,塑造了栩栩如生[注: 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的人物形象,表达纯洁美好的感情。)
③叙事视角(灵活运用不同叙事视角:文章主体部分用了儿童叙事视角,使读者觉得异常亲切感人。开头则用作者视角,以第三者,一个评述者的身份来叙述,如同一个电影的序幕导入,一个广镜头展示故事发生的背景。)
总结:这篇散文表达了对童年时一个单一纯真的梦想的怀恋,对梦想失落的淡淡惆怅与点点反思,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忧伤而美丽,充满了爱与感动,天真与纯洁。
3、 文章有什么深层意蕴?
解释“文章的深层意蕴”:即作品所反映的人类共通的心理情感,或所揭示的带有普遍意义的哲理。
教师理解:童年的梦幻在岁月的流逝与现实的碰撞中常会破灭、消散;但仍会留下它美丽的光与影,让人回味和留恋。然而梦、毕竟是梦,我们把握住的只是现实。
专家理解一:《拣麦穗》如同一个寓言故事,它在询问人们:是选择约定俗成[注: 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的人生,还是去做一个生命的越轨者,甘冒生命坠落的风险。
——《现代散文鉴赏辞典》
专家理解二:《拣麦穗》说透了我们生命的有限,让我们领悟了时间的无限,这就是我们忧伤的源头。但当你失去之后,你学会了加倍珍惜,学会了发现爱,这时生命和生活的美丽也就被发现了。
散文还表现了人性的美好(美丽的梦想者,对梦想者予以关怀和疼爱的理解者)
——荒林《张洁〈拣麦穗〉赏析》
4、回顾本课学习,请学生总结鉴赏散文的步骤和方法。
教师总结:(投影)


鉴赏文学作品的过程,是一个由外而内的层层深入的过程,一般地说,第一层是语言层,即理解词、语、句、段、篇的意义,初步感受形象。第二层是形象层,即理解把握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第三层是主题层,即形象所包含的意义,或作品意义;第四层是技巧层,体会叙事、抒情、结构等艺术技巧是如何生动地表现形象、主题,给人带来艺术感染力和审美愉悦。第五层是隐寓层,即作品中超越了作品具体形象意义而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精神价值。
——摘自庄文中《中学语言教学研究》
五、拓展延伸
1、投影并印发周国平散文。(学生朗读)
人是怎样获得一个灵魂的?
通过往事。
正是被亲切爱抚着的无数往事使灵魂有了深度和广度,造就了一个丰满的灵魂。在这样一个灵魂中,一切往事都继续活着:从前的露珠在继续闪光,某个黑夜飘来的歌声在继续回荡,曾经醉过的酒在继续芳香,早已死去的亲人在继续和你说话……你透过活着的往事看世界,世界别具魅力。活着的往事---这是灵魂之所以具有孕育力和创造力的秘密所在。
在一切往事中,童年占据着最重要的篇章。童年是灵魂生长的源头。我甚至要说,灵魂无非就是一颗成熟了的童心,因为成熟而不会再失去。圣埃克絮佩里创作的童话中的小王子说的好:“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井。”我相信,童年就是人生沙漠中的这样一口水井。始终携带着童年走人生之路的人是幸福的,由于心中藏着永不枯竭的爱的源泉,再荒凉的沙漠也化作了美丽的风景。①
——周国平《时光村落里的往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注: 用以形容光阴如流水一去不返。]夫,不舍昼夜[注: 舍:放弃。不放弃白天和黑夜。比喻夜以继日。]。”其实,光阴何尝是这样一条河,可以让我伫立其上,河水从身边流过,而我却依然故我[注: 形容自己一切跟从前一样,没有变得更好。]?时间不是某种从我身边流过的东西,而就是我的生命。弃我而去的不是日历上的一个个日子,而是我生命中的岁月;甚至也不仅仅是我的岁月,而就是我自己。我不但找不回逝去的年华,而且也找不回从前的我了。②
诗人之为诗人,就在于他对时光的流逝比一般人更加敏感,诗便是他为逃脱这流逝自筑的避难所。摆脱时间有三种方式:活在回忆中,把过去永恒化;活在当下的激情中,把现在永恒化;活在期待中,把未来永恒化。然而,想象中的永恒并不能阻止事实的时光流逝。所以,回忆是忧伤的,期待是迷惘的,当下的激情混合着狂喜和绝望。难怪一个最乐观的诗人也如此喊道:
“时针指示着瞬息,但什么能指示永恒呢?”
诗人承担着悲壮的使命:把瞬间变成永恒,在时间之中摆脱时间。
谁能生活在时间外,真正拥有永恒呢?
孩子和上帝。
孩子不在乎时光流逝。在孩子眼里,岁月是无穷无尽[注: 穷:完。没有止境,没有限度。]的。童年之所以令人怀念,是因为我们在童年曾经一度拥有永恒。可是,孩子会长大,我们终将失去童年。我们的童年是在我们明白自己必将死去的那一天结束的。自从失去了童年,我们也就失去了永恒。
从那以后,我所知道的唯一的永恒便是我死后时间的无限绵延,我的永恒的不存在。③
——周国平《失去的岁月》
(说明:拓展阅读的散文与课文内容相关,可视为课文的注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同时理解回忆“往事”和“童年”的意义,丰富自己的灵魂,营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2、 同学们结合课文谈谈自己的对这段话的感受,谈谈自己的生活体验。
教师引导:你有哪些童年的秘密呢?你有没有难以忘怀的童年往事呢?这些往事对你的成长有什么意义?现在想来,你有什么感悟?
(关于周国平散文对课文的注释,可从三处理解:①老汉对“我”的无私的爱是“我”一生的怀念,是“我”的精神财富。②张洁曾经说,关于童年时代的那些回忆,往往充满苦涩,留恋的是那单一而天真的心境。所以她回忆并怀念往事③“我”做梦的童年是美丽的,“我”成年的期待是忧伤的,“我”回忆往事的心境是复杂的。)
3、教师总结:(投影)
好的文章唤起我们生命中那些细微而珍贵的体验,让你发现那些以为梦一样遗忘了场景和人物,原来并没有从我们的生命中真正消失,而是活生生地存在于那个叫“回忆”的记忆山谷。细细地读它,体会它,记住它——相信有一天,它就又在你的生命中出现,不是文字,不是故事,而是一种生命的体验。邻居的一位爷爷外出了,再了没有回来,而你还在等着他为你拉一曲二胡……这样的体验有一天会发生,你有说不出的忧伤,你将想起张洁在这篇《拣麦穗》中“说出来”的方式,她用一个故事,一种讲法,叙述生命的发生过程。
布置课后作业(投影)
1、请以“往事”为话题,学习张洁散文的讲故事的叙事手法,写一篇作文。
2、上网搜索阅读张洁的其他散文作品,做读书卡片。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