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古韵新唱 依句填词》教学设计
   [标签: ]

【课题】古韵新唱 依句填词
【课型】诗词创作活动课
【教学设想】
诗歌教学是粤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二、三)的重点。大纲明确规定,通过欣赏不同特点和风格的诗歌,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悟力和理解力。教学目的便是培养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和领悟能力,教会学生欣赏。古典诗歌是文学之源、文学之母,有着悠久的历史,用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来孕育学生的心智,磨合学生的个性,刷新学生的精神,铸造学生的人格,是非常有意义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趣当是一切教学手段的核心。在我教学毛泽东的《忆秦娥 娄山关》时,我先出示了李白的《忆秦娥》,然后再引导他们做对比赏析。一些学生对“忆秦娥”词牌的格律特点有所发现。这是一个难得的教学契机,我想:何不教学生填词,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呢?另外,在创作中遇到困难之时,也就是他们对诗词的开悟之际。正如周汝昌所说:词的格律规定十分严格,词人作家第一就要精于审音辨字。这就决定了他每一句每一字的遣词选字的运筹,正是在这种精严的规定下见出了他的驾驭语文音律的真实工夫。
诗词教学,与其让学生临渊羡鱼[注: 意思是站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家去结网。比喻只有愿望而没有措施,对事情毫无好处。],不如引导他们退而结网,挑战权威的意识,不困惑于名家风范,不拘囿于大家手笔,勇于尝试,模仿创作,“跳起来摘果实”,分享成功的喜悦,同时在写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带着疑问再回到课堂。看花容易绣花难,诗词的欣赏要从看来虽似容易而实在不容易处着手,要品味此处的佳妙。对于这种佳妙的了解和爱好就是所谓“趣味”。学生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找到了诗词欣赏的路径。
但《忆秦娥》对于高一的学生,难度大,所以我在具体操作时选择了较容易把握的词牌《如梦令》。
粤教版语文必修教材的主编陈佳民在解说编写特色时,强调“三线”“两结合”,即“活动”“文体”“语体”三条线,“单元活动”与“表达交流活动”密切结合、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和谐结合。三首《如梦令》虽然选自课外,但与教材的编写体例完全吻合,课堂运作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风物长宜放眼量”。激发学生对词的兴趣,为高二的选修课蓄势。
【活动简案】
目的:1、澄清词的特质。 2、依句填词。 3、明确欣赏路径。
重点:目的2
难点:词谱的理解
活动准备:阅读“四声平仄及《如梦令》赏析”资料。
活动过程:
一、 导入。
二、 学以致用[注: 为了实际应用而学习。]:澄清词的特质。
三、 大胆实践:依照《如梦令》词谱填词。
四、 成果展示。
五、 拓展。
六、 结课。
【活动详案】
课间过渡:自动播放幻一、幻二、幻三(配乐《月满西楼》)
(说明:如幻灯片播放较慢,稍等片刻即可)
一、 导课:
1、师生问候。
2、导语:中国古典文学的天空,群星璀璨,诗词歌赋,流芳千古。我们喜欢他们的字句凝练,喜欢他们的意境优美,喜欢他们的风情万种,更喜欢他们的琅琅上口[注: 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而其中的词,是汉字与音乐的天作之合[注: 合:配合。好象是上天给予安排,很完美地配合到一起。祝人婚姻美满的话。],代表了古典诗歌的最高成就,也最能表现汉语的特点。那么这堂课,就让我们挑战经典,古为今用[注: 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使之为今天的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依句填词,用古韵唱新曲吧。
二、学以致用:澄清词的特质。
(一)押韵。
1、古人能出口成章[注: 说出话来就成文章。形容文思敏捷,口才好。],即席赋诗,并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经过特殊的训练。古代儿童的启蒙读物,大多是韵文。【清】车万育编纂的《声律启蒙》就是教人做诗吟对的入门教材。它按韵分部,我们来读其中的一个韵部。感受汉语的音韵美。(幻四、《声律启蒙》)
2、最爱说的话永远是中国话,字正腔圆落地有声说话最算话;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注: 堂堂:盛大的样子;正正:整齐的样子。原形容强大整齐的样子,现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仪表出众。]做人要像它。流行歌曲《中国娃》道出了汉语的魅力所在。我们写的是汉字,说的是汉话,学的是汉语文。汉语有很多特点,首先就是它具有音乐性,合仄押韵,琅琅上口。
3、我们依句填词,一定要解决押韵的问题。那么,词是否也像诗那样,只要押韵就可以呢?当然不是,其中大有学问。让我们朗读两首风格完全不同的词,体会各自用韵的特点。(幻五《满江红》)
(二)择调。
4、《满江红》感情基调慷慨悲壮,用仄韵,就如一记重锤敲在读者的心上;
5、(幻六《一剪梅》)朗读
6、《一剪梅》,婉约细腻,凄清孤寂,用平韵,就如一阵清风吹起湖面的涟漪,荡漾缠绵。
7、填词,必须掌握一些常识。首先是择调。不同词牌,表达的词调、即表达的情感也不同,用韵的平仄也就不同。词牌的名字与词调并无必然联系,但词牌都有它特定的声情,或细腻轻扬;或激越豪放;或婉约柔情;或慷慨雄壮;或幽怨凄凉;或坦荡激昂。选择了词牌,也就选择了抒情基调。《满江红》适合填一些调子较高,感情激烈,声情俱壮的内容,因此在用韵上也以仄韵为佳;《一剪梅》适合填写一些调子低沉,感情细腻,凄清孤寂的内容,因此大多选用平韵。
(三)平仄要求精严。
8、那么,句子内部的平仄,也能表达情感吗?
9、先让我们来读二首《如梦令》,在朗读中体会它的节奏和情感。(幻七《如梦令一》)朗读
10、(幻八《如梦令二》)朗读
11、《如梦令》,短小精悍[注: 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平仄起伏,节奏如波浪般跳跃、欢快,适合表达什么情感呢?活泼、愉悦的情感。
12、看来,如果把词比喻成一道风景,那么,词的词牌、用韵、平仄,就应该像音符组成了这道风景的背景音乐。音乐有乐谱,词有词谱。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如梦令》的词谱特点:(幻九)

凡33字,属词中小令,分七句,五、六句重叠,押仄韵。适合表达欢快的情感。

12、那么,两首《如梦令》怎样做到符合词谱规定,请看第一首演示(幻十)

13、请看第二首演示(幻十一)

14、词的格律要求精严。尽管如此,它依然表现出其他诗歌难以企及的强大表现力和生命力。这种诗歌形式至今仍为文人雅士所青睐。一代领袖毛泽东就是位出色的词人,也曾填了一首《如梦令》,你知道吗?1930 年1月24日,红军实现了战略转移的胜利,革命前景一片大好,毛泽东抑制不住内心欢乐,填了这首词,可是,请同学们注意,那些地方不符合词谱的限定?请看屏幕(幻十二)

三、大胆实践:依照《如梦令》词谱填词。
15、“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熟读三首《如梦令》,不会填词也能填。下面,让我们以校园生活为话题,填一首《如梦令》,小组评议,然后推荐出最佳作品参与小组竞赛,看哪个小组完成得又快又好。(幻十三)

四、成果展示。
五、拓展。
六、结课。


由这堂课,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词的创作,字字句句都关情,而词牌、押韵、平仄,更是统一在一个“情”字上,词真正做到了声情与文情的统一,将汉语言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注: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懂得了这个道理,也就找到了解读词的钥匙。
法国作家都德在小说《最后一课》中,借人物韩麦尔先生之口,盛誉他的母语: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而我今天要自豪地赞美汉民族的语言:汉语是世界上最丰富的语言——最优美、最动听。
让我们关注语音修辞,扮靓语言,真的让“说的,比唱的都好听!”(幻十四)
【活动资料】
一、四声
  四声,指汉语的四种声调。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四个声调,古代汉语的四声则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二者关系如下:
  1、平声,后代演变成阴平和阳平。
  2、上声,后代有一部分演化成去声。
  3、去声,后代绝大部分仍然是去声。
  4、入声,在普通话里完全消失,分别并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辨别四声是辨别平仄的基础。
二、平仄
  平仄是诗词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四声分成平仄两大类,平就是平声(阴平、阳平),仄就是上去入三声。
词牌,就是词的格式的名称。
词有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的分别。
三、依声填词
  细分为二种:
 1、词人精通音律,会自己作曲,可以直接按曲谱填词!又称“按谱填词”柳永、周邦彦、姜夔、吴文英等人属此!
 2、词人不会作曲,但是能听懂曲调,按曲调填词,又称“按箫填词”。苏轼、秦观、贺铸、辛弃疾等属此!
四、依句填词
  词人不懂音律,只能按前人作品的句式、每句的平仄格式填词!陆游、刘过等人属此!南宋多数词人都如此!这种填词法填出来的作品和依声填词的作品在平仄上是看不出来的!现在按词谱填词属此!
五、赏析
如梦令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赏析】作者是南宋著名词人李清照,婉约派代表人物。这首词语言朴质,节奏和谐,优美的意境更是令人向往。“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不出了,这是为何?接写的”兴尽“两句表现出作者较高的兴致,可见,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赏。而”误入”一句,从行文上看,流畅自然;从结构上看,正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而且更加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从艺术造景看,盛放的荷花从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的美景早已呈现到了读者的面前。人“争渡”,惊飞“鸥鹭”,人醉景美,景烘人情,妙之趣,美之意,现于眼前,留于心间,亲临之感,久不能去。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注: 绿叶茂盛,花渐凋谢。指暮春时节。也形容春残的景象。]。”
【赏析】这首小令是词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一共六句话,却似一幅图。内容曲折而含蓄,语言深美而自然,笔调跌宕而有致。
写景:“雨疏风骤”,雨小而风急;写人:“浓睡”、“残酒”,睡得香甜而残醉未醒;写花:“绿肥红瘦”,绿代指叶,红代指花,暮春时节,叶儿茂盛了,花儿稀少了;如此精心刻意地选择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词语,相彰并比地渲染和形容,给读者更加鲜明醒豁的印象。其中尤以“绿肥红瘦”一语最为清新。色泽浓艳,形象逼真,从来没有为人道过。甚至在用韵上,依律上、去可以互押。但作者哪怕在这方面也用心做到上去递换使用,象∶“骤”、“酒”、“旧”、“否”、“瘦”,抑扬相间,跌宕入耳。
再看词中的问答。“卷帘人”指正在卷帘的侍女。“试问卷帘人”,引出女主人公与侍女的一番对话。“却道海棠依旧”,是答语,问语省去,从答语中可知问的是:“经过一夜风雨的海棠究竟怎么样了?”问答显然不相称,问得多悄,答得淡漠。因答语的漫不经心[注: 漫:随便。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逼出一句更加多情的“知否?知否”来。 《如梦令》小词,安顿两个叠句短语最难。然而这里的“知否?知否”,口气宛然,浑成天巧,非圣于词者不能到此。女主人公出于对花的关心,问得那么认真:出于惜花的心情,驳得那么恳切。
结句“应是绿肥红瘦”,是她脑中浮现的景象和感受。“绿肥红瘦”四个字,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蕴积了她对春光一瞬和好花不常的无限惋惜心情;体现了女词人的纯净心灵和高雅情趣。
如梦令•元旦
毛泽东
宁化、清流、归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
   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
山下,
   风展红旗如画。
【赏析】一首小诗胜任了诗人心灵上重大而喜悦的任务,几个地点名词(音、形俱佳)流溢着汉风之美同时又轻快地勾出红军战略转移行军作战的运动之美。整首诗读起来音韵和谐、畅达,意境开阔、清朗。从地点名词一转,接着又是一组整齐的词语,“路隘林深苔滑”。行军的艰苦荡然无存[注: 形容东西完全失去,一点没有留下。],依然是美丽幽深的闽西风景。诗人在军旅中审美,慨当以慷[注: 与“慷慨”意思相同,指充满正气,情绪激动。“当以”无实际意义。]发出命令:“定了,就直趋武夷山吧,在武夷山更美的风景中,开朗的红旗将倍添风景之壮美。”这首诗前两句写得尤其美妙,都是二个字一顿,一连六顿,读来朗朗上口,又颇感凉快宜人,此诗虽写于冬天的行军,但给人有如沐春风,如享春雨的感觉,毫无冬日的萧索和寒冷:凉爽、轻灵、洁净、开阔;而诗中“风展红旗”般的大气乃毛诗一贯特征。另外,这首诗的韵脚是:“化”、“滑”、“下”、“下”、“画”。音韵在此巧妙、妥贴,只有“滑”字入声,而其它三个字为去声,虽不在一个韵部,但仍自然滑顺,而且用的也是方音取叶法。
最后谈一点诗人当时的实际情况,毛泽东自1929年秋一直在上杭养病。由于红四军党内一些同志中存在着单纯军事观点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这一年6月,他被迫离开前敌委员会书记之职。而在紧接着的7月,红四军先后进击闽中、粤东,均受挫。广大将士要求毛泽东重返红四军。于是,在11月,他重返红四军工作。接着蒋介石纠集江西、福建、广东三省反革命武装对闽西苏区进行“三省会剿”。1930年元旦后数日红四军分两批进行战略转移,一批由朱德率领,另一批由毛泽东率领。毛主席作为一名伟大的政治家,虽然当时未取得决定的领导权,但他依然从容不迫[注: 从容:不慌不忙,很镇静;不迫:不急促。不慌不忙,沉着镇定。],而且满心欢喜,没有半点患得患失[注: 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的失落、悲观。从这首小诗就可以看到他乐观、向上的美好境界,当然这也是他的天性使然。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