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拣麦穗》教学案例与教学反思
   [标签: ]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课型:散文赏读课
课时:2课时
教学目标:
1、欣赏朗读,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2、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通过品味文章语言,进一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探究文章的象征、对比的表现手法及深层意蕴,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4、通过拓展延伸,帮助学生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教学重难点:
1.把握作品的细节描写,体会其语言魅力,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
3.通过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 提高审美赏析能力。
教学设想:
《拣麦穗》是一篇散文,本课型为指导阅读鉴赏课型,安排两课时。本设计按整体感悟----印象对话--解读赏析----研读探究----拓展延伸五个板块推进来进行文本解读。
第一课时旨在通过指导阅读,引导学生领悟感受作品沉甸甸的情感积淀,通过分析鉴赏,让学生去学习体味构思的独具匠心[注: 匠心:巧妙的心思。具有独到的灵巧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的创造性。]和象征、对比的艺术妙用。第二课时旨在进行拓展延伸的链读和链写的交流,帮助学生打造自己的精神家园。
教学过程拟采用对话教学的策略,形成教师、文本、学生及其他相关文本之间的多元互动。在师生对话中,教师对学生提供指导,并以自己的理解参与交流。教师将在对话中积极发现和肯定学生见解中合理的地方,吸纳其精彩的观点,引导学生对各方观点做出判断。
预习听读:
早读时配乐(肖邦钢琴曲《月光》)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来营造气氛,迅速带领学生融情入文)。提示听读基本要求:内容明,能概述。
思考:“我”拣麦穗与村姑们拣麦穗有什么不同,结果是否一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一教学板块:整体感知――朗读,以读入境。(约5分钟)
1.导入。投影(ppt):乡村麦田、金色的麦浪、拾穗的身影等画面;配乐:肖邦钢琴曲《月光》,创设舒缓、恬淡、忧伤的气氛。
一片片麦田,一串串麦穗,牵扯出一腔弥漫性的旧时幻想,衍生出一套由“故乡”和“童年”组成的“情感链条”。岁月如白驹过隙[注: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太阳;隙:缝隙。象小白马在细小的缝隙前跑过一样。形容时间过得极快。],我们的许多幻想似乎如泡沫一般渐渐的消失了。但谁又能否定,我们心灵中所承载的梦想,哪怕是极其脆弱的梦想,在与现实的碰撞中,依然有它的美丽光环。在张洁的《拣麦穗》中,我们仿佛又看到了那闪烁着的斑斓色彩。
2.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投影(ppt):拾穗的画面;配乐:肖邦钢琴曲《月光》,创设舒缓、恬淡、忧伤的气氛。
(1)指名朗读第1、3—8自然段。
提示
朗读基本要求(ppt):字音准,语句顺。
听读基本要求,内容明,能概述。
思考:“村姑们怎样拣麦穗?村姑们为什么要拣麦穗?
(2)女生齐读第2自然段和第三部分,对话中“灶糖老汉”由男生个读 ,“大雁”由女生个读。
思考:1.“我”如何拣麦穗?
     2.“我”为什么要拣麦穗?
     3.灶糖老汉是怎样一个人?

第二教学板块:印象对话――说读,以说带读。(约6分钟)
师生就读完文章后的初步印象进行对话,了解学生对文章的大体的综合的印象,以此来指导下一步的教学。印象对话活动分三大阵营,一组一个话题,师生对话。可抢答。(也可老师发下小白纸条,各组自己设话题,生生对话。)
话题设计示例如下:(ppt)
1.课文除引子外,正文已自然分成三部分,请为各部分添加一个恰当的标题。( 自主探究)
2.结合标题说说,姑娘们和“我”拣麦穗时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姑娘们和“我”对梦的态度一样吗?
3.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

第三教学板块:解读赏析――写读,以写促读。(约8分钟)
1.提示赏读基本方法(ppt):扣内容,做批注,多圈点,记火花。
2.据课文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写读(ppt)
(分六大阵营活动,一定要注意分工合作,既要速度快,又要质量高。)
(1)据课文内容为“大雁”进行“一句话人物素描”。
(2)为“卖灶糖的老汉”对“我”的爱写出一句话评价。(可以引用文中语句)
(3)站在大雁的角度为“卖灶糖的老汉”写墓志铭或纪念词。
(4)做字词积累卡片(也可在书中空白处画方框做卡片)。
(5)生词连话。
(6)写句典。语文学习的工具书有字典、词典,我们也可以编句典。《拣麦穗》美点多多,意蕴丰富,请勾一勾、品一品。时间,3分钟两个句子。
示例:“大雁,告诉二姨,你拣麦穗做啥?”我大言不惭[注: 说大话,不感到难为情。]地说:“我要备嫁妆哩。” ------天真、稚气,充满了对未知情感的热切向往和懵懂意识!

第四教学板块:研读探究――对话品读,以对话促探究。(约16分钟)
提示
探究方法(ppt)--剖重点 品艺术 善深究 能质疑
研读:
一、品手法(分三大阵营活动(ppt))
1、第一部分写农村姑娘拣麦穗时的梦,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删掉吗?
〔如果学生对话困难,可化难为易,作如下提示:


(1)看看作者在这部分写了哪些内容?(为故事提供了一个背景: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总领全文,并贯穿全文,为下文写“我”儿时幼稚,纯真的梦作铺垫。)
(2)写了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①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读一读。②体会“月残星疏”“田野腾起一层薄雾”,“月亮,像是偷偷地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地回到天边”等词句的表达效果。③概述这些景物描写给人的整体感觉。(着重写了乡村麦田清晨与傍晚的景象,渲染出景色的恬淡,朦胧和宁静,如诗如画般的美丽。)
(3)写了什么样的社会环境?
如果学生对话困难,可提示:①当时农村有什么风俗习惯?(拣麦穗攒钱备嫁妆)②姑娘们拣麦穗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2、课文第三部分第7段和第9段,写到“我”在村口的柿子树下站着等卖灶糖的老汉时,有一段关于“小火柿子”的描写,请问这里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小火柿子”在这里有什么象征意义?寄托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二、品细节
1.“烟荷包”这一重要细节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课文中还有哪些细节描写?
(运用诵读品味法讨论交流,不求答案一致,但求全体参与,畅所欲言[注: 畅:尽情,痛快。畅快地把要说的话都说出来。],言之有据。)
2.作者是谁?你知张洁有多少?见机“知识点击”,介绍张洁相关资料。(ppt)
3.归纳小结:
张洁曾说过:关于童年时代的那些回忆,往往充满苦涩,留恋的是那单一而天真的心境。所以她为我们选取了几组对比的镜头:当“我”如同那些农村姑娘去拣麦穗时,“我”看见的只是蚂蚱和蝴蝶;当姑娘们都幻想嫁个理想中的男人时,“我”却要嫁给那个卖灶糖的老汉;当大姑娘缝呀、绣呀准备嫁妆时,“我”却只绣好了一个皱皱巴巴的猪肚子似的烟荷包。通过对比,突出了“我”的稚嫩、天真和新奇却朴素真挚的向往。
因为天真无邪,丑陋的“我”获得了别的姑娘也许一辈子得不到的疼爱:一块灶糖、一个甜瓜、一把红枣……就是幸福。
我们能感受到这一切,靠的是作者别具一格[注: 别:另外。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的构思和恰到好处[注: 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的写法,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简洁的概括本文写法上的特点吗?(学生对话有困难时,老师可示例)
三、品语言
1.感受到文中弥漫的淡淡的感伤与惆怅。下面请共同来品味散文的语言,看看能否有更深刻更细腻的感受?四至六人一组交流讨论,然后谈谈自己喜欢的,印象深刻的句子。(ppt)
示例:
  等到田野腾起一层薄雾,月亮像是偷偷地睡过一觉重又悄悄地回到天边,她方才挎着装满麦穗的篮子,走回自家那孔破窑的时候,她想的又是什么呢?
唉,她能想什么呢!
生读,分组讨论:去掉加点部分,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月亮升起仿佛是隐秘的,羞涩的,犹如少女拣麦穗时的心情。突出“能”,她们没有太多的奢望,只想嫁个好人。)
2.鉴赏式诵读。(ppt)
边诵读边评点,鉴赏散文的语言。组与组分阵营赏读评析。这种方式为:诵读(语句)+诵读式鉴赏。
例如,一组读,二组鉴赏,或者是老师读,学生鉴赏等。
3.课堂小结
阅读散文的方法很多。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学生回答,老师归纳板书。
若学生感到困难,可示例:
一、扫描——感知形象散文(不管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说理散文)一般是通过具体的形象(指景、物、人、事)的记述来抒情写意、明理言志。弄清文章的脉络,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这是鉴赏散文的第一步。
二、解剖——品味情感接着要深入解剖,通过联系背景、捕捉动情点、连接感悟线,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主旨及作家的情感。
三、聚焦——咀嚼精妙 。散文的精妙或体现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体现在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注: 匠心:工巧的心思。独创性地运用精巧的心思。],或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或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炼生动。在对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有了宏观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揣摩咀嚼出文章的一二精妙之处,才算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鉴赏。

布置课外作业(下节语文课上班组交流)。(约2分钟)
引入第五个教学板块:拓展延伸――链读链写,走近生活。
一、链读:(ppt)
你想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吗?“张洁的文字极富于视觉美感,清冽而飘逸,色彩瑰丽而变幻,宛如善良的女巫轻轻转动着掌心的水晶球。” 这是儿童文学作家萧萍对张洁的评价。张洁的作品《你不知道我将来有多好》会让你感受浪漫诗意,《亲亲我的木栅栏》会令你体会撼人温情,《女生201寝室》于细处逼近真实。还有《纷飞的音符》、《做回坏小孩》都在等你亲近。试一试,心动不如行动!
准备交流读书笔记一篇,字数200字以上,下周语文课班组交流。

二、链写(分组或选作其一):(ppt)
1.张洁在散文《拣麦穗》里写了一个未成人的小姑娘的似乎荒诞的愿望,她本着一颗幼小的稚心“爱”上了一个老汉,并且对此充满了想象。这想象有几分可笑,却通过作者别具一格的构思和恰到好处的写法深深的触动了你的心灵。生活中哪一件事、哪一个人曾经深深地感动过你?请把这个故事描绘出来,下节语文课班组交流。

2.张洁是属于“极致型”的作家,没有唯美或古典到底,没有一味“逃避现实”,对现实社会假丑恶也有满腔的愤懑,例如,《他有什么病》、《只有一个太阳》。的确,生活不光是真善美,也有不和谐的音符,请看以下画面:世态炎凉[注: 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人情冷漠,还是……?请就此类现象写一段评论,下节语文课班组交流。

《拣麦穗》教学反思
一直以来喜欢读张洁的作品,喜欢她作品中流淌着的纯真朴实的情感,初次上《拣麦穗》这篇课文时,我做了认真的准备,我很想把它讲好。可惜结果不能如我愿,学生对于作品理解比较粗浅,不能深入理解作者心灵的渴望,以致课堂上更多的是无知的笑声而缺乏深层次的思考。过后我仔细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我觉得自己教学过程中的程序设计不够合理,我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思路,我先讲了姑娘们如何追求梦想以及梦想的破灭和破灭后的麻木,然后再了解“我”小时候的梦想,让学生抓住细节分析“我”的形象以及老汉的形象,在讲的过程中,对于每个细节我都讲的很详细,但学生似乎觉得深奥,他们更多的是感觉到小女孩相当可笑。这让我很痛苦。

今年我第二次教这篇文章,我不想用我原先的教案和课件了,我让学生了解了文章写了谁的梦想之后,我就直接问学生:“老汉是个什么样的人?”让学生抓住细节分析,然后我再让学生找出“我”喜欢老汉的若干原因,接着再让学生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我”的形象特征,最后再让学生阅读写姑娘们的梦想部分,体会作者安排这一部分的意图,结合文章结尾老汉死了之后“我”的反应,让学生明白张洁这篇文章要表达的意图。这样调整后,我觉得这节课我上得轻松多了,学生也动起脑了,无知的笑声也少了。我的目的达到了。

这节课给了我一个启发,备课时在解读透教材之后,找准切入点,安排好教学程序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程序的简单调整,这节课的效果就大不一样,因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