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粤教版语文必修三《药》学案
   [标签: ]

讨论
①夏四奶奶上坟是明写还是暗写?为什么要这样写?
明写。说明两条线索在坟场这地方汇合。选在坟场汇合意在表明两家都有着同样的悲惨结果,两家都是受害者。

②是什么东西把两条线索暗中连接起来的?
人血馒头。离开了人血馒头,两家的事就毫不相关。

③双线连接的人物是谁?
康大叔。

④两条线索关系如何,各起什么作用?
既是有主有从,有明有暗的,又是一个有机整体,不可分割的。明线通过华老栓买药给儿子治病,结果没治好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毒害人民的罪行,揭示人民群众愚昧落后的现实。暗线通过夏瑜英勇献身的故事,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残酷镇压革命的罪行,揭示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致命弱点。

⑤作者为什么把夏家的故事作暗线安排,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a小说主要是为了表现群众的愚昧,描写“病态社会中不幸的人们,以引起疗救的注意”,故将华家的故事安排为明线;夏瑜的故事表现“革命者的悲哀”,不是全文的重点,这样安排,会使小说的主题更丰富,更深刻。
b本文写于1919年4月,尽管新文化运动已开始,马克思主义已开始传播中国,但五四运动尚未爆发。在鲁迅的生活阅历中,对革命的一面了解不多,因此,不能把革命者夏瑜作为重点描写对象。

⑥作者为什么要安排一明一暗华家和夏家的故事呢,有什么深刻含义?
a华家和夏家合称华夏,而华夏其实就是中国,因为中国古代称谓华夏;华家夏家的故事就是中国的故事。华、夏的悲惨遭遇就是当时中国社会现实的写照。
b统治阶级对华夏实行一文一武两手。康大叔代表了统治阶级,对华家实行文治(欺骗)。对夏家实行武功(镇压)。


⑦暗线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一是表现了辛亥革命的内容,给作品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二是烘托华老栓愚昧麻木的程度,强化了主题。


⑧请分析下列描写康大叔的语句,说说这么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a、 写刽子手卖人血馒头时,用“摊着”“撮着”两个动词准确刻画出凶狠、贪婪的形象。

b、用“嚷”“抢”“扯”“裹”“塞”等动词,极其准确地写出刽子手对老栓粗野的态度和不耐烦的心情,用“抓过”“捏一捏”写出刽子手接钱、数钱的熟练动作和丑态及凶恶的灵魂。

c、写康大叔到茶馆时,用“闯”“嚷”两个字,表现出刽子手在城市贫民和小市民中间那种目中无人[注: 眼里没有别人。形容骄傲自大,看不起人。]的粗野行径,描写康大叔的衣着时,用“披”“散”“捆”三个动词,刻画了刽子手的流氓形象。

⑨《药》的标题有什么作用?

(1)揭示主题。华老栓给儿子买药,表现了群众的愚昧,揭示了革命者的悲哀,提出“什么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这一问题。

(2)概括情节。小说情节是围绕着“药”展开的,买药—吃药—谈药—药效。

(3)作为“药”的人血馒头,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有连接线索的作用。


⑩自然环境描写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1)“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 “街上黑沉沉的一无所有[注: 什么也没有。指钱财,也指成绩、知识。],只有一条灰白的路,看得分明。灯光照着他的两脚,一前一后的走。有时也遇到几只狗,可是一只也没有叫。”

这段景物描写烘托了气氛,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恐怖,渲染了夏瑜的牺牲时阴森恐怖肃杀冷峭的气氛。还与华老栓爽快和充满希望的心情,形成十分鲜明的对照,也正是那个黑暗时代的写照。

(2)老栓出发买“药”,“路也愈走愈分明,天也愈走愈亮了”和买“药”回来时,“太阳也出来了;在他面前,显出一条大道,直到他家中,后面也照见丁字街头破匾上‘古□亭口’这四个黯淡的金字。”

用景物烘托把华老栓的心理活动“精神兴奋和对儿子的命运


充满信心”,这就更好地突出了华老栓的愚昧。

(3)“路的左边。都是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具有强烈的讽刺意味,表现了作品所揭示的主题。

(4)文中有关坟场的一段景物描写(“微风早经停息了……”),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表现主题等方面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节坟场描写,写天气“分外寒冷”,枯草“支支直立”,声音“愈颤愈细,细到没有”,乌鸦“铁铸般站着”,强调静,突出了夏四奶奶见到花环后迫切期待乌鸦显灵的心情。

这段描写也制造了一种悲凉的氛围,烘托出夏四奶奶与华大妈无比沉痛与悲凉的心情,又能激起读者对革命者的悼念,对受害者的同情。

(5)共几次写到乌鸦,有什么作用?

对坟场上的乌鸦,文中共有三处写到,夏四奶奶的祷告后,它并没有飞上这坟顶,而结尾写乌鸦“箭也似地飞去了”,强调愚昧的梦幻一定会破灭。

(6)归纳概括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在本文中具有烘托气氛,刻画人物心理,揭示主题的作用。另外,环境描写还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第一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课文开头写夜景和茶馆的环境气氛,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①夜景描写既交代自然环境,又交代社会环境,“月亮下去,太阳未出”是最黑暗的时候。②交代作品主人公和故事发生的地点。③创造悲剧气氛,阴暗、凄清。恐怖、麻木的人们象昏睡着的一样。

2、华老栓夫妇的对话,为什么没头没脑[注: 头、脑:比喻线索或根由。毫无线索或没有根由。],有什么作用?
①事先商量好了,行动时不必从头说起。②出于忌讳,不便明说,夫妻两心中明了。③故设疑问,引人入胜[注: 胜:胜境。引人进入佳境。现多用来指风景或文艺作品特别吸引人。],产生一睹为快之效。

3、“掏了半天”、“抖抖的装入衣袋”两句描写有何作用?
①说明钱来之不易[注: 来之:使之来。得到它不容易。表示财物的取得或事物的成功是不容易的。],藏得十分谨慎。②既是老年动作,又是内心激动的表现。③表现华老栓夫妇愚昧落后的精神状态。
4、华老栓两次“按”衣袋,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①第一次表明华老栓对钱之珍惜,办事稳妥细心。②第二次说明他谨慎机警,同时又说明社会的动乱黑暗。

5、华老栓上街买药,作者有一段景物描写,这段描写是什么色彩,有何用?
①景物是又冷又静的画面,凄凉的色彩。②反衬华老栓爽快的心情,进一步反映他愚昧落后的精神状态。

6、作者两次写华老栓“吃了一惊”,各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一次:显示华老栓的善良性格,同时打断他的畅想曲,终于使他冷静下来,但仍不觉悟,依然等着买药,更显其愚昧落后。二次:着重表现他善良的性格,同时反映了周围环境的可怕,社会的黑暗。

7、刑场的环境描写有什么特色和含义?
a:勾勒阴森可怖的气氛,表现华老栓的胆小和善良。
b:整个过程在无声中进行,场面寂静得令人窒息。
c:这个场面是华老栓眼中所见,看的具体真切,显示他的麻木不仁[注: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愚昧落后的思想状况。
d:象他这样的看客不只一个,形成一个无声的海洋,革命者夏瑜便是在这无声的海洋中被吞没的,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的罪恶。

8、写康大叔的外貌神态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夸张的手法。

9、作者用一连串的动作写“黑的人”有什么作用?
表现唐大叔的贪婪凶狠的特点。

10、这部分最后一段问话有什么含义?
a:这是个疑问句,对华的愚蠢行为暗藏贬意。b:借以提出问题,反衬华老栓买药后充满希望和幸福的心情,移植生命的自信心。

学习第二部分 ,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段写景与小栓的病状是什么关系,有何作用?


①烘托老栓夫妇对药寄以希望的高兴心情。②小栓病状与热烈的景物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对比中揭示老栓夫妇对人血馒头的迷信,并预示了可悲的后果。

2、小栓吃药前创造了什么氛围?
①老两口的对话都回避正事,煨药时叫小栓坐着 ,“不要到这里来”,对驼背五少爷的华避而不答,馒头里“窜出一道白气”,所有这些都创造出一种神秘的气氛,充满阴冷的色彩。②承接第一部分,继续揭示老栓夫妇愚昧落后的精神状态,烘托他们的悲凉心境。

3、驼背五少爷此时到来,用意何在?

茶馆来客时正常现象。这里又是个巧妙安排。有助于创造神秘的气氛,突出老栓夫妇的心境。


学习第三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康大叔为什么连声说“包好”,有什么含义?
康大叔是杀夏瑜的凶手,又是他买的人血馒头。他鼓吹“包好”,是为了愚弄百姓。他是害死小栓的罪魁,华夏两家的悲剧就是他一手直接造成的。

2、夏瑜在监狱中有哪些行为?人们的反映如何?说明了什么问题?
①夏瑜:宣传真理,鼓动牢头造反,坚贞不屈[注: 坚:坚定;贞:有节操;屈:屈服、低头。意志坚定,决不屈服。]。②人们对夏瑜的宣传不理解,也不可能接受。不仅牢头造反,连一般人也幸灾乐祸[注: 幸:高兴。指人缺乏善意,在别人遇到灾祸时感到高兴。],说他疯了。从侧面反映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是不成功的。③揭示了当时人们的麻木程度之深之普遍。

3、作者为什么三次写小栓的病状?
作者将小栓的病状穿插在议药的过程中,目的在于:①将药与革命者联系在一起,揭露统治者的罪恶。②进一步揭示群众的愚昧麻木程度之深,预示小栓的悲惨结局。

学习第四部分,讨论下列问题
1、华夏两家在坟场相会有什么作用?
①两条线索在这里交汇,两家悲剧融合在一起,情节达到高潮。②不仅华老栓夫妇愚昧,就连夏瑜的母亲也不知道儿子牺牲的意义。还信迷信。进一步揭示人们落后的程度,辛亥革命脱离群众的程度之深。③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2、夏瑜坟上的花圈有什么特点,作者写花圈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①热烈中不乏冷意.。②揭示夏母的迷信思想。③表明革命者后继有人[注: 有后人继承前人的事业。],但毕竟不多,落后面之大,革命不易成功。

3、这一部分有哪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坟场的悲凉气氛,增强了白发老人为年轻死者上坟的悲哀。②微风、枯草,表现坟场死寂、悲凉的气氛。③乌鸦的描写,一是烘托凄凉、寂寞的气氛;二是借助乌鸦表现母亲不理解儿子的悲哀,揭示夏四奶奶的迷信在事实面前破产。

4、作者为什么要创造一种阴冷恐怖的气氛?
①这种气氛是前三部分气氛的继续,在这里形成阴森可怕、冷意逼人的高峰。②这种气氛给人以极为压抑的感觉,是悲剧的高潮。③升华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

分析题目“药”的含义
是药?——人血馒头。
是药吗?——不是药。是愚弄、毒害百姓的鬼话。
不是药吗?——是药。反映苦难,深挖病根,引起疗救的注意,是一剂医治社会的良药。
作用:①揭示主题。②概括情节。③连接线索。

归纳人物形象及典型意义
1、夏瑜: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者形象。家境贫寒,对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有清醒的认识。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我们大家”的天下是他的斗争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意志坚定,在狱中宣传革命道理。坚持斗争,劝牢头造反,对革命矢志不渝[注: 表示永远不变心。],毫不动摇。在敌对斗争中,勇于献身,表现出大义凛然[注: 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的气概。
但是,夏瑜的斗争是悲剧性的,他的革命主张不为群众所理解,得不到群众的支持。他的牺牲也没有得到群众的同情;更可悲的是他为革命所洒的鲜血,竟成了给华小栓治病的“药”。他的死是悲凉的,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严重脱离群众的弱点。

2、 华老栓:一个没有觉悟的劳动群众。具有善良、勤劳、俭朴的美德;又十分愚昧落后,这是封建统治者长期毒害造成的。所以作者既同情他的不幸,又批判了他的愚昧落后,“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3、康大叔:封建统治阶级镇压群众的工具,忠实的卫道士,穷凶极恶[注: 穷:极端。形容极端残暴凶恶。]贪得无厌[注: 厌:满足。贪心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得刽子手。他凶暴、残忍、贪婪、无耻,以杀人为职业,以买人血馒头为专利。对群众蛮横无理[注: 态度粗暴,不讲道理。],凶恶之极,对革命极端仇视。

4、茶客们:一帮游手好闲[注: 指人游荡懒散,不愿参加劳动。]、麻木不仁而又空虚的小市民,浑浑噩噩[注: 浑浑:深厚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原意是浑厚而严正。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随波逐流[注: 逐:追随。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没有坚定的立场,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只能随着别人走。]。对统治者恐惧、讨好,低声下气[注: 形容说话和态度卑下恭顺的样子。];对革命者不理解,不同情,甚至仇视。他们是封建秩序不自觉地维护者,又是封建思想的受害者。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