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风筝》教学设计6
   [标签: ]

《风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字词积累,概括文章大意。  

(二)过程与方法:学习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初步掌握圈点勾画的学习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准确理解在矛盾冲突中体现亲情。  

  2.理解作品中粗暴扼杀儿童天性行为的批判。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课文。  

  难点:在矛盾冲突中体现亲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学习步骤:  

一、           导入:  

1.    亲近学生,拉近距离:  

早就听说,咱们    班的同学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相信这节课,同学们一定会有精彩的表现。让思维碰撞出火花,让才华在这里绽放!大家,说好不好?  

2.鲁迅,一个家喻户晓[注: 喻:明白;晓:知道。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的名字,他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生活中我们把对鲁迅先生及其作品的研究称之为“鲁迅研究”,今天让我们也来做一回“鲁迅研究会”的小小研究员,一起来研究他的散文作品《风筝》。  

3.出示课题和学习目标:  

二、研习新课  

1、首先请我们的小研究员为我们介绍一下鲁迅先生。知道的请举手。请生介绍,并说出你是从何处查到这一资料的?(引导学生学会从身边获取有效信息)(并出示介绍图片)  

2、(研究的前提是熟悉作品,下面速读课文)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要求:  

(1)在每段前标上序号。  

(2)勾画拿不准的字词。(学生质疑,学生解答,如有必要教师明确。)  

a.教师指导学生圈点勾画。 (可以按以前老师的要求的符号勾画)  

对课文作圈点勾画评注的学习可以分三个层次:一是疏通性的圈点勾画,目标是读通课文;二是思考性的圈点评注,目的在于提出质疑,引发思索;三是评论性的圈点评注,目的是让学生在开启思维的基础上发表自己的见解。  

  ?表示有疑问或暂时不理解之处;??表示有疑惑需作认真思考之处;×表示否定;!!表示精辟、赞赏;  

△△表示应注意的地方;★★表示应熟记、背诵的地方;[ ]表示要查考、注解的地方;○○表示需疏通的生字和生词。  

注:学生读文时,板书课题和作者。  

b:生字词预设:  

chà   )     伶仃língdīng  )      寂mò  )  

憔悴qiáocuì   ) 嫌恶xiánwù  )       物(shí  )  

(  huáng )  缩(sè      )        杀(nüè  )  

落(duò    )   宽shù     )        笑bǐng )  

(  bǐ   )   罚(chéng   )        蜈蚣wúgōng )   

zhēng  )   荡yàng    )        zhì    )  

苦心孤yì )   lě      )  

伶仃:孤独;没有依靠。文中指风筝少。  

憔悴:本指人瘦弱,面色不好看。文中指风筝色彩黯淡。  

苦心孤诣[注: 指苦心钻研,到了别人所达不到的地步。也指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而煞费苦心。]: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  

诀别:分别(多指不易相见的离别)。  

笑柄:可以拿来取笑的资料。  

嫌恶:厌恶  

虐杀:虐待人而致死。  

可鄙:令人鄙视。  

瑟缩:因寒冷、受惊而蜷缩或兼抖动。  

恍然大悟[注: 恍然:猛然清醒的样子;悟:心里明白。形容一下子明白过来。]:形容忽然醒悟。  

惊惶:惊慌。  

肃杀(书)形容秋冬天气寒冷,草木枯落。  

(3)初步了解文义。  

思考:这篇散文回忆的是什么事情?用简练的语言加以概括。  

教师指导:出现的主要人物,写了什么事?  

(学生自由发言,达成共识并出示图片加深印象)  

注:板书事件。  

3.听读课文,质疑问难[注: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播放录音,布置任务:  

对课文圈点勾画,把阅读中有疑问之处标出来。  

4、自主合作探究:  

研究往往是从质疑开始的,  

(1)请同学们研读1-5自然段,根据听读课文时圈点勾画的内容,把问题整理在纸上。  

(2)、把问题带进小组内讨论交流,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全班讨论。(推选一位发言人作好记录,准备课堂发言。)(教师充分备课,此环节为课堂重点)  

5.问题预设: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为什么"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  

明确:根据上下文,就可以理解。故乡的风筝时节,是温和的春二月,而北京却是肃杀的严冬。故乡的风筝时节,杨柳发芽,山桃吐蕾,而北京,"灰黑色的秃树枝丫杈于晴朗的天空中"。所以惊异于北京竟在这样的季节放起风筝来了。"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候"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  

2."四面都还是严冬的肃杀,久经诀别的故乡的久经逝去的春天,却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为什么说春天"久经逝去"?为什么又说这春天就在北京的天空中荡漾了?  

明确:这里所说的"春天",有特定的含义,是小时候的故乡的春天,是天空中有风筝的春天。现在,在北京,看见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由风筝而联想到故乡风筝时节的春天气息,所以觉得这春天"就在这天空中荡漾了"。  

第二组问题。  

1.找出文章生动描写小兄弟对风筝入迷的情状的语句,分析这些描写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相关的句子有:(1)他没有风筝,就眼巴巴"呆看"着人家的风筝在空中飘游而"出神","有时至于小半日";(2)他时而为人家的风筝突然跌落下来而"惊呼";他时而又为人家的风筝因"缠绕解开"而"高兴得跳跃……"  

小兄弟"多病,瘦得不堪",怪可怜的。放风筝,去春光明媚[注: 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的野外活动活动,本是大有好处的,可是因为兄长不允许,只能呆看人家的风筝,他"惊呼""跳跃",天真活泼的儿童天性跃然纸上[注: 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小兄弟入迷的情状描写得越细致生动,越能加重对剥夺他放风筝权利的封建家规的控诉力量。这里隐含着对小兄弟的同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  

2.用自己的话描述"风筝事件",在对"我"的描写中,流露了什么感情?  

明确:描述略。  

小兄弟喜欢风筝,"在我看来却是笑柄,可鄙的";小兄弟偷做风筝,隐隐写出了儿童的动手能力。上文写蟹风筝、蜈蚣风筝、瓦片风筝,小兄弟做的却是蝴蝶风筝,可见他聪明伶俐[注: 聪明:智力发达,天资高。伶俐:灵活、乖巧。形容小孩头脑机灵,活泼且乖巧。],动手能力强。而"我"却犹如凶神恶煞[注: 原指凶恶的神。后用来形容非常凶恶的人。],以破获秘密为满足,以摧毁小兄弟的心血为胜利,那"傲然走出"的步态神气活现[注: 自以为了不起而显示出来的得意和傲慢的样子。],鲁迅是在自责当年扮演了冷酷无情的精神虐杀者的角色,言辞中流露了同情、后悔与自我谴责之意。  

第三组问题。  

1."我不幸偶而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作者为什么说"不幸"?  

明确:联系"惩罚"一词,就比较清楚了,因为自己一向以为管小兄弟管得对,现在见到书上的道理,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受到惩罚了,对旧"我"来说,良心遭受了谴责,可谓"不幸"。  

2.文中所说的"对于精神的虐杀这一幕"具体指前文的哪件事?  

明确:指"我"不许小兄弟放风筝,认为是"笑柄""可鄙的";发现小兄弟偷做风筝,"我"把他快要完工的风筝抓断踏扁了。  

3.如何理解"精神的虐杀"?  

明确: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不准儿童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的天性。一个纯洁无邪的孩子,他的正常天性,他的合理的愿望,只是因为有悖于大人们的"信条",就不能发展,就得不到实现,甚至要为此付出代价,这使人痛切地感受到其中包含着某种具有悲剧意味的东西。被糟践的虽然只是一只风筝,可是同时受到伤害的却是一颗本来应该受到爱抚的稚嫩的心。作者称之为"精神的虐杀",是非常深刻的。  

4.讲到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自己解决不了,想请同学们帮忙解决一下:  

(问题大屏幕显示:)  

我们本单元主要是以亲情为主题的,但课文中的“我”做了件很奇怪的事,当“我”不应该干涉小弟的时候,却不择手段[注: 择:选择。指为了达到目的,什么手段都使得出来。]粗暴的干涉小弟的兴趣和爱好;当小弟全然忘却的时候,却要想方设法[注: 想种种办法。]地寻求小弟的宽恕。难道里面也有亲情吗?(看学生的理解能力决定是否展开讨论)  

明确:“我”粗暴地干涉小弟的出发点是好的,就是指望小弟有出息,这是一种恨铁不成钢[注: 形容对所期望的人不争气不上进感到不满,急切希望他变好。]的做法,里面却透着浓浓的亲情。而且,为了点小事,“我”在几十年仍然想方设法求得宽恕,表明“我”很看重兄弟之间的情谊,不想让任何东西影响自己兄弟之间的感情。  

三.拓展延伸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在当时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所犯的错误称为“精神虐杀”,可是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老师却不让我们上网玩游戏,难道他们也是在对我们进行“精神虐杀”吗?请大家针对这一事件谈谈对爸爸妈妈及老师这种做法的看法或对游戏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游戏,把握好游戏的“度”;学会理解 家长与 老师的“爱之深,望之切”。)  

四、小结:  

注:完成板书并小结。  

(师:温馨,和美中有亲情,冲突,误解中仍然有亲情。当家人,朋友误解我们的时候,要学会理解,交流,沟通。让亲情在冲突误解中升华。)  

五、布置作业:  

作业(大屏幕):  

写一篇小作文,字数300左右,文体不限  

题目:假如爸爸/妈妈错怪了我   

六、尾声:  

生欣赏歌曲《风筝,飞吧》,结束全文。  

附:板书设计: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