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走向虫子》教案设计2
   [标签: ]

走向虫子

焦元中学     徐崇峰

教学目标

1、        了解作者,掌握文中生字词。

2、        进行比较阅读,体会文中作者的不同情感。

3、        认识昆虫,认识大自然并与之和谐相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伟大的人类有自己的思维和见解,渺小的昆虫有它们的行为和判断。自以为高高在上[注: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人类能洞察一切[注: 对一切观察得很清楚。],却看不透低低在下的虫子的思想和意愿,如果自以为是[注: 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地去干涉虫子行动,有时会适得其反[注: 适:正,恰好。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出力不讨好。不信,请看当代作家刘亮程写的《走向虫子》。

二阅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思考作者描写了几只虫子。

盲目:眼睛看不清东西

自以为是:认为自己是对的。一般形容人主观,不虚心。

蜣螂:昆虫,齿动物的尸体和粪便等,常把粪滚成球形。

骨碌碌:形容很快转动。

仓皇:匆忙而慌张。

三理解课文

作者描写几只虫子,就把课文分成几部分,试找出起止段。

(1——3)描写一只八条腿的小虫。

(4——6)描写一只蜣螂。

(7——13)描写一只蚂蚁。

(一)阅读(1-3)自然段,思考:

1、虫子行为的结果和我的判断一致吗?(不一致。我认为虫子若不悬崖勒马[注: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勒马:收住缰绳,使马停步。在高高的山崖边上勒住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肯定会一头栽下去,而虫子竟从指头底部慢慢悠悠向手心爬去)

2、我从中有何感触?(认识到人类自身的缺点——好自以为是)

(二)阅读(4——6)自然段,思考:

1一只蜣螂在干什么?(想把一颗比它大好几倍的粪蛋滚到一个半坡上)

2我是什么心情?(着急哦,真想帮它)

3我帮每磅蜣螂?为什么?(没有,因为我已有过一次教训,即不能再自以为是了)

(三)阅读(7——13)自然段,思考:                                      1、第三只虫子——蚂蚁再干什么?(被一条至少比它大二十倍的干虫爬土块)

2、我这次帮蚂蚁了吗?怎么帮的?(帮了。我先找另一只蚂蚁来帮助它,结果另一只蚂蚁不仅不帮忙,两只蚂蚁反而打了一架。我再把蚂蚁和干虫一起扔到土块那边)

3、蚂蚁领我的情吗?(不领。我的帮忙是多余的)

4、我得到什么教训?(我这颗大脑袋,压根不知道蚂蚁那只小脑袋里的事情。印证了人的自以为是)

(四)小结:文章通过记述我为虫子帮忙遭到失败的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说明了人应该仔细了解昆虫,乃至自然的习性,才能与其和谐相处,同时告诉人们不要自以为是,盲目估算一切)

四与马克.吐温的《辛劳的蚂蚁》2、4自然段比较阅读,思考两文的异同。

相同点:1都写了蚂蚁搬运重物翻越障碍的情形,尤其是动作描写。

 

2都写了两只蚂蚁不知团结合作而相互打架。

不同点:作者对它们的情感完全不同。刘亮程对蚂蚁的态度是关心、同情,是想帮助蚂蚁。马克.吐温则是对蚂蚁进行嘲讽和批判,讽刺蚂蚁是愚蠢的,是欺世盗名[注: 欺骗世人,窃取名誉。]之徒。

五作者刘亮程对昆虫的态度给你什么启示?

1、不要自以为是,盲目估算一切。

2、要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3、要关爱昆虫,关爱动物。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