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沪教版《通讯一篇》教案
   [标签: ]

通讯一篇

 

顾迈南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物通讯的基本特点。

 

  2.学习通讯记人叙事的方法,重点学习对人物、事件进行选择、提炼的方法。

 

  3.学习邓稼先把自己的一生献给祖国的精神。

 

【正音正字】

 

  勋xūn  臻zhēn  甭béng  茹rú  廓kuò  蓦mò  撼hàn

 

【朗读课文】

 

  寥寥无几[注: 非常稀少,没有几个。]  含辛茹苦[注: 辛:辣;茹:吃。形容忍受辛苦或吃尽辛苦。]  晕乎乎   水落石出[注: 水落下去,水底的石头就露出来。比喻事情的真相完全显露出来。]  可想而知[注: 不用说明就能想象得到。]  汗马功劳[注: 汗马:将士骑的马奔驰出汗,比喻征战劳苦。指在战场上建立战功。现指辛勤工作做出的贡献。]  风雪弥漫

 

  风尘仆仆[注: 风尘: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劳累的样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劳累。]  冬去春来  年复一年  东奔西走[注: 到处奔波。多指为生活所迫或为某一目的四处奔走活动。]  风餐露宿[注: 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风刀霜剑[注: 寒风象刀,严霜象剑。形容气候寒冷,刺人肌肤。也比喻恶劣的环境。]  寒风刺骨

 

【结构层次】

 

  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又一次震撼了世界” ),写 “两弹”研制经过。

 

  第二部分(“在艰难困苦[注: 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的条件下”至结尾),着重展现邓稼先的奉献精神。

 

【课文分析】

 

  人物通讯重在揭示人物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风貌,所以选材是至关重要的。《“两弹”元勋邓稼先》报道了邓稼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组织、参加研制“两弹”的过程。在这篇人物通讯中,作者选取了几件小事、几句普通的人物话语,展现了邓稼先的精神风貌。

 

【朗读课文】中学语文在线()

 

【思维训练】(根据学生情况,选择若干讨论)

 

  1,为什么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

 

( 1958年,邓稼先在危难之际走进核武器研究设计院。

 

  1959年,邓稼先把原子弹的轮廓勾画出来了。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

 

  2,作者选取了邓稼先的哪些话语来展现了他的哪些精神风貌?

 

( ……

 

   这些语言虽然寥寥几句,但从选材角度看,作者的“匠心”令人叹服,邓稼先的思想境界、为人准则、品格、精神、毅力等在这些平凡语言中真实地反映出来了。 )

 

  3,作者选取了哪几件小事,展现了邓稼先的精神风貌?

 

( 连人带车掉到沟里;

 

  日夜连轴转地演算;

 

  冒严寒排除故障;喝酒后晕倒……

 

  这几件小事的描述,使人物形象血肉丰满:使读者如见其人,印象深刻。 )

 

  4,在研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六年中,邓稼先的优秀品质也充分展现出来了,试举例分析这些品质。

 

( ⑴吃苦耐劳,没有架子的工作作风……〈举例子〉 

 

  ⑵不计名利,甘当无名英雄[注: 姓名不被人知道的英雄人物。也指埋头苦干的人。]的高尚思想……〈举例子〉  

 

  ⑶自立自强,热爱人民的崇高品德……〈举例子〉 

 

  ⑷精益求精[注: 精:完美,好;益:更加。好了还求更好。],不断进取的科学态度……〈举例子〉 )

 

  5,第2段,“在这以前”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其中的“这”指什么?这一段告诉读者什么信息?它有什么作用?

 

( ⑴“在这以前”这句话表示插叙开始。 

 

  ⑵其中的“这”指:“1958年,邓稼先走进了筹建中的核武器研究设计院。” 

 

  ⑶这一段告诉读者:苏联背信弃义[注: 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撕毁协议,撤走专家。 

 

  ⑷它的作用是:解释前文提到的中国核武器研究设计院设备简陋、人员缺少的原因;引出后文中国科研工作艰苦的原因,烘托他们取得成功的不易和伟大。  )

 

  6,中国成功研制原子弹的意义何在?()

 

( 向世界宣布:中国人任人欺凌的时代结束了。)

 

  7,你怎样向邓稼先学习?

 

【课外作业】

 

  1.完成“学习建议”。

 

  2.通过图书馆、因特网,了解邓稼先的生平。

 

  3.预习《多角度报道》,扫除文字障碍,大概理解课文的内容,思考“学习建议”。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