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台阶》公开课教学设计及反思
   [标签: ]

昨天下午听了一堂九年级的语文公开课,课题是《台阶》。课文写的是身为农民的父亲苦于自家门前的三级青石板台阶不够高,用了半生的努力终于实现了造一座有着高高的九级台阶的新屋的愿望,但在愿望实现后茫然和衰老也不期而至。   教学参考书强调对人物的情感体验,在我看来,这需要在较多的理解社会背景和人物关系的前提下展开。     课文初看似乎是一篇散文,细看附注才发现这应该是一篇小说。   如果是散文,所要侧重表达的是直接的个人情感,如果是小说,所要侧重表达的则是特定的环境下人物之间关系的互动变化。   小说中的人物可能可爱,也可能可笑,可能可敬,也可能可鄙,然而人物的思想行为在当时的环境背景下都有其合理性。因此,阅读小说时,对人物本身的主观评价不是首要的,对人物行为的环境背景的客观审视才是首要的。  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和心理变化,总是从属于时空发展而导致的人物关系变化的。因此,阅读小说时,人物情感代入的体验不是首要的,人物关系代入的体验才是首要的。     这篇小说重点表述的是一种父子关系,其中提到的父子之间的交流主要有三次,分别在三种时空和人物关系背景下:   “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上跳。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个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最初,年轻的父亲在年幼的儿子看来是那么的高大睿智。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注: 自己一个人低声嘀咕。]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后来,中年的父亲在逐渐长大的儿子看来是那么的难以理解的固执。

  “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注: 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最后,年老的父亲在已经长大的儿子看来是那么的苦涩无奈。

  如果我们细一点看,事实上儿子跟父亲的这三次交流都是父亲在说,儿子在听,但没有回答,为什么?

  第一次,儿子是不知回答,他正懵呢。

  第二次,儿子是不爱回答,他有他的想法。

  第三次,儿子是不敢回答,他怕伤了父亲的心。

  父子之间的关系和情感,从来就不是一成不变[注: 成:制定,形成。一经形成,不再改变。]的。

 

  在新屋的台阶造好后,小说中有这样三段关于父亲的描写,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父子关系的本质:

  “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

  儿子小时候跳了台阶而跳不过去,长大了却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不想跳台阶了,为什么?因为虽然小时候父亲是儿子心目中的完美偶像,但现在不是了,现在儿子不希望像父亲那样固执,现在儿子希望他的人生与父亲不同。

  父亲固执地以“高高的台阶”作为衡量自己是否成功和幸福的标准,但最后却又不习惯,为什么?因为父亲并没有得到他本身真正想追求的东西,以前是对“高高的台阶”的追求渴望掩盖了其它的所有苦难,但现在他是不是依然陷入了他的父亲曾被他看在眼里的痛苦里?

 

  儿子想摆脱父亲的宿命时,父亲又何尝不想摆脱他的父亲的宿命?   儿子为父亲的局限感慨时,父亲又何尝不为儿子的命运忧虑?   每一代人,都以自己所接受的思想为生活准则,都以为这一思想是最正确的,父对子,子对父,子对孙,孙对子,都是这样,然而实际上,谁又能保证?时代的变迁,传统和新潮的冲突,人性本身的疑难,谁又能说清是是非非[注: 把对的认为是对的,把错的认为是错的。比喻是非、好坏分得非常清楚。]   如果说“高高的台阶”是属于父亲一生临老时的困惑,那么换一种角度,也可以说“高高的台阶”是属于儿子一生无法回避的对父亲的敬意——这种敬意不是因为父亲的能力,而是因为父亲的努力,因为父亲做到了在时代和社会的局限下他所能想到的一切。虽然可能儿子并不认同父亲的做法,但关键的问题是:在同等情况下,儿子是不是一定能比父亲做得更好?     什么是父亲?也许,父亲不是儿子所能忽略的存在。   父亲就像一道关。一方面,儿子在成长过程中试图叛逆和超越自己的父亲,另一方面,儿子长大后又发现在本质上并不能超越自己的父亲,既使自己比父亲在社会生活中更有能耐也不能。   父亲就像一个谜。《红楼梦》里的贾宝玉,《背影》里的朱自清,《朝花夕拾》里的鲁迅,《西行漫记》里的毛泽东,都试图描绘出父亲的形象,只是到了最后,都不得不承认,各自所讲的父亲,都只是各自心目中的父亲,而不是真正的父亲,没有谁能自夸真正了解父亲,即使自己同样当了父亲也不能。

  儿子可能继承父亲的梦想,儿子也可能追求他自己的梦想。但无论如何[注: 不管怎样。],儿子都不可能全然不受父亲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儿子的一生的各个阶段有时明显,有时隐蔽,但总是存在。这种影响是一种血肉的联系,一种亲情的联系,也是一种社会关系承上启下[注: 承接上面的,引起下面的。多用在写文章方面。]向前发展的联系。

  儿子以后也会成为父亲,在他具有儿子和父亲的双重身份时,如何做好一个父亲的难题也会在他身上重演。在儿子心中,父亲也许不是最伟大、最有能力、最有魅力的人,但总有一天,儿子会发现:对父亲的认识和理解,恰恰不能只从儿子的角度。

  什么是父亲?的确,父亲不是儿子所能说清的存在。     附一: 台阶   李森祥  

  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我们家的台阶有三级,用三块青石板铺成。那石板多年前由父亲从山上背下来,每块大约有三百来斤重。那个石匠笑着为父亲托在肩膀上,说是能一口气背到家,不收石料钱。结果父亲一下子背了三趟,还没觉得花了太大的力气。只是那一来一去的许多山路,磨破了他一双麻筋草鞋,父亲感到太可惜。

  那石板没经石匠光面,就铺在家门口。多年来,风吹雨淋,人踩牛踏,终于光滑了些,但磨不平那一颗颗硬币大的小凹。台阶上积了水时,从堂里望出去,有许多小亮点。天若放晴,穿堂风一吹,青石板比泥地干得快,父亲又用竹丝扫把扫了,石板上青幽幽的,宽敞阴凉,由不得人不去坐一坐,躺一躺。

  母亲坐在门槛上干活,我就被安置在青石板上。母亲说我那时好乖,我乖得坐坐就知道趴下来,用手指抓青石板,划出细细的沙沙声,我就痴痴地笑。我流着一大串涎水,张嘴在青石板上啃,结果啃了一嘴泥沫子。再大些,我就喜欢站在那条青石门槛上往台阶上跳。先是跳一级台阶,蹦、蹦、蹦!后来,我就跳二级台阶,蹦、蹦!再后来,我跳三级台阶,蹦!又觉得从上往下跳没意思,便调了个头,从下往上跳,啪、啪、啪!后来,又跳二级,啪、啪!再后来,又跳三级,啪!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父亲拍拍我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父亲的个子高,他觉得坐在台阶上很舒服。父亲把屁股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两只脚板就搁在最低的一级。他的脚板宽大,裂着许多干沟,沟里嵌着沙子和泥土。父亲的这双脚是洗不干净的,他一般都去里洗,拖着一双湿了的草鞋唿嗒唿嗒地走回来。大概到了过年,父亲才在家里洗一次脚。那天,母亲就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了一大木盆水。盆水冒着热气,父亲就坐在台阶上很耐心地洗。因为沙子多的缘故,父亲要了个板刷刷拉刷拉地刷。后来父亲的脚终于洗好了,终于洗出了脚的本色,却也是黄几几的,是泥土的颜色。我为他倒水,倒出的是一盆泥浆,木盆底上还积了一层沙。父亲说洗了一次干净的脚,觉得这脚轻飘飘的没着落,踏在最硬实的青石板上也像踩在棉花上似的。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注: 指有这个意思,但没有在话里明说出来。],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注: 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从地里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注: 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造屋的那些日子,父亲很兴奋。白天,他陪请来的匠人一起干,晚上他一个人搬砖头、担泥、筹划材料,干到半夜。睡下三四个钟头,他又起床安排第二天的活。我担心父亲有一天会垮下来。然而,父亲的精力却很旺盛,脸上总是挂着笑容,在屋场上从这头走到那头,给这个递一支烟,又为那个送一杯茶。终于,屋顶的最后一片瓦也盖上了。

  接着开始造台阶。

  那天早上父亲天没亮就起了床,我听着父亲的脚步声很轻地响进院子里去。我起来时,父亲已在新屋门口踏黄泥。黄泥是用来砌缝的,这种黏性很强的黄泥掺上一些石灰水豆浆水,砌出的缝铁老鼠也钻不开。那时已经是深秋,露水很大,雾也很大,父亲浮在雾里。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随着父亲踏黄泥的节奏一起一伏。晃破了便滚到额头上,额头上一会儿就滚满了黄豆大的露珠。

  等泥水匠和两个助工来的时候,父亲已经把满满一黄泥踏好。那黄泥加了石灰和豆浆,颜色似玉米面,红中透着白,上面冒着几个水泡,被早晨的阳光照着,亮亮的,红得很耀眼。

  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我把火一点,呼一声,鞭炮蹿上了高空,稍停顿一下便掉下来,在即将落地的瞬间,啪那条红色的纸棍便被炸得粉碎。许多纸筒落在父亲的头上肩膀上,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他仿佛觉得有许多目光在望他,就尽力把胸挺得高些,无奈,他的背是驼惯了的,胸无法挺得高。因而,父亲明明该高兴,却露出些尴尬的笑。

  不知怎么回事,我也偏偏在这让人高兴的瞬间发现,父亲老了。糟糕的是,父亲却没真正觉得他自己老,他仍然和我们一起去撬老屋门口那三块青石板,父亲边撬边和泥水匠争论那石板到底多重。泥水匠说大约有三百五十斤吧,父亲说不到三百斤。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抬的时候,他的一只手按着腰。

  三块青石板作为新台阶的基石被砌进去了。父亲曾摸着其中一块的那个小凹惊异地说,想不到这么深了,怪不得我的烟枪已经用旧了三根呢。

  新台阶砌好了,九级,正好比老台阶高出两倍。新台阶很气派,全部用水泥抹的面,泥瓦匠也很用心,面抹得很光。父亲按照要求,每天在上面浇一遍水。隔天,父亲就用手去按一按台阶,说硬了硬了。再隔几天,他又用细木棍去敲了敲,说实了实了。又隔了几天,他整个人走到台阶上去,把他的大脚板在每个部位都踩了踩,说全冻牢了。

  于是,我们的家就搬进新屋里去。于是,父亲和我们就在新台阶上进进出出。搬进新屋的那天,我真想从台阶上面往下跳一遍,再从下往上跳一遍。然而,父亲叮嘱说,泥瓦匠交代,还没怎么大牢呢,小心些才是。其实,我也不想跳。我已经是大人了。

  而父亲自己却熬不住,当天就坐在台阶上抽烟。他坐在最高的一级上。他抽了一筒,举起烟枪往台阶上磕烟灰,磕了一下,感觉手有些不对劲,便猛然愣住。他忽然醒悟,台阶是水泥抹的面,不经磕。于是,他就憋住了不磕。

  正好那会儿有人从门口走过,见到父亲就打招呼说,晌午饭吃过了吗?父亲回答没吃过。其实他是吃过了,父亲不知怎么就回答错了。第二次他再坐台阶上时就比上次低了一级,他总觉得坐太高了和人打招呼有些不自在。然而,低了一级他还是不自在,便一级级地往下挪,挪到最低一级,他又觉得太低了,干脆就坐到门槛上去。但门槛是母亲的位置。农村里有这么个风俗,大庭广众[注: 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之下,夫妇俩从不合坐一条板凳。

  有一天,父亲挑了一担水回来,噔噔噔,很轻松地跨上了三级台阶,到第四级时,他的脚抬得很高,仿佛是在跨一道门槛,踩下去的时候像是被什么东西硌了一硌,他停顿了一下,才提后脚。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震动,便“嘎叽”地惨叫了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我只好让在一边,看父亲把水挑进厨房里去。厨房里又传出一声扁担沉重的叫声,我和母亲都惊了惊,但我们都尽力保持平静。等父亲从厨房出来,他那张古铜色的脸很像一块青石板。父亲说他的腰闪了,要母亲为他治治。母亲懂土方,用根针放火上烧一烧,在父亲闪腰的部位刺九个洞,每个洞都刺出鲜红的血,然后拿出舀米的竹筒,点个火在筒内过一下,啪一声拍在那九个血孔上。第二天早晨,母亲拔下了那个竹筒,于是,从父亲的腰里流出好大一摊污黑的血。

  这以后,我就不敢再让父亲挑水。挑水由我包了。父亲闲着没什么事可干,又觉得很烦躁。以前他可以在青石台阶上坐几个小时,自那次腰闪了之后,似乎失去了这个兴趣,也不愿找别人聊聊,也很少跨出我们家的台阶。偶尔出去一趟,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我就陪父亲在门槛上休息一会儿,他那颗很倔的头颅埋在膝盖里半晌都没动,那极短的发,似刚收割过的庄稼茬,高低不齐,灰白而失去了生机。

  好久之后,父亲又像问自己又像是问我:这人怎么了?

  怎么了呢,父亲老了。

 

 

附二:

《台阶》教学设计

南湖区教研室  查杰慧

 

教学目标:

运用层层推进的文本解读法,引导学生加深对文本的认识,理解“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在过程中领会小说文本的阅读方法。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揭示课题

2、呈现李森祥创作谈:“《台阶》是我的第三篇文学作品。那是1988年我在嘉兴的一个老房子里写的短篇小说,说的是一个儿子眼中的父亲。”请学生结合课文的阅读感受说说自己的理解。

3、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学习目标:读懂小说,读懂父亲

二、梳理

这篇小说以台阶为题目,那么小说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开展小组讨论,尝试用几句话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台阶》主要讲述了一个父亲为了修建一座高台阶的房子,耗费了大半辈子心血,却发现失去了往日的自在,自己老了的故事。

(起因)父亲总觉得台阶低。                (文化背景)

父亲用了一辈子建造新台阶。

父亲终于建成了九级高台阶。

父亲没有喜悦,却感到不自在。      (心理积淀)

(结局)父亲老了。                        (发展规律)

(人物)父亲————(一代人)————台阶(象征意义)

三、解析

1、根据学生理解,立足文本分析“台阶”与“父亲”的关系。

——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怎样营造我们家的新台阶?

——新台阶砌好后,父亲又有哪些表现?

2、揣摩人物言行,探究其性格、命运,提炼小说主题,拓展对于乡土中国的理解。

——你觉得小说里的父亲和你的父亲有什么不一样?你欣赏他的哪些方面?你不欣赏他的哪些方面?

——迁移罗中立油画《父亲》。油画与小说有什么共同特征?

四、小结

1、李森祥:最重要的是去学会理解、沟通

2、读了这篇小说后,如果你有一天遇见作家李森祥,你想问他什么问题?

 

 

附三:

《台阶》教学演示提纲

秩名


作者简介:
李森祥是浙江省作协创作颇丰的作家,1987年开始文学创作,后进入省广电局从事专业影视创作.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小学老师》,中篇小说《抒情年代》,长篇小说《传世之鼓》等,现已创作了几十集电视剧,共200多万字的作品,有我们熟悉的《天下粮仓》等.他有着丰富的农村生活经验,作品中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生活中的他同样保持着朴实无华的风格.
每个人的家乡
都有些独特的风俗,
那麽,本文中一个
独特的风俗或讲究
是什麽
台阶高,就意味着,屋主人的地位高.
造高台阶的房子.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又怎么样
导读提示:
1,父亲为什麽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造新屋,当然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每个建筑物都有它的人文性,所以说,父亲对台阶的要求,也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对尊重的要求,父亲毕生的奋斗就是要赢得尊重.
那麽父亲是怎样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或他都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
每天捡砖,瓦,
鹅卵石等.往瓦罐
里塞角票等.终年辛苦,准备大半辈子,积铢累寸[注: 形容一点一滴地积累。].
3,新屋造好了,父亲又怎么样
父亲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新屋落成,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从这部分看出什么
(1)父亲创业艰难困苦[注: 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起早摸黑,砍柴,捡建材;他有愚公移山[注: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的精神和坚忍不拔[注: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精神.
(2)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
(3)农村经济极端落后.
(1)你认为文章详写的该是造新屋的过程,还是造台阶的过程 为什么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要详写.


在父亲心理,新台阶的动工,就意味着"地位的提高",我们平时遇到父母升职等事时,都是举家欢庆的.那么父亲是怎样庆贺的
放了四颗大鞭炮.
但是,父亲在放鞭炮时,他的神情是很有意思的.找出来,看看他有什麽特色

奋斗了大半辈子.高高的台阶就要砌起来,新屋就要完工,他心里的高兴是无法形容的.一辈子低眉顺眼,老实厚道,高兴起来也与众不同[注: 跟大家不一样。].一双手放在哪里都不是.
3,在父亲的努力下新台阶终于砌好了,可父亲却感到怎样 为什么
不对劲. 台阶低,意味着经济地位地下,父亲由此形成了自卑心理.这种自卑心理长期存在,难以一下子消除,
所以台阶高了,反而处处感到不
习惯,不对劲.
从这部分又可以看出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父亲又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身上有着中国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这篇课文关于老屋的三级青石板的描写.是否可以删除

与后面有着紧密的联系.并且对后面的情节起对比或补充说明的作用.
你看这里都写了些什么
1)三块青石板的来历——
父亲当年力大体壮(与后面,闪了腰作对比.)
2)写石板粗糙——
暗示当年经济条件差.
3)我跳上跳下——
我年幼,新屋盖好,我"长成大人",所用时间之长.
4)父亲的脚板——
终年辛劳;说明家庭的穷困.
1),"父亲坐在绿荫里,……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表现父亲怎样的思想感情为何不用心理描写
一方面,专注的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羡慕.
另一方面,第一人称,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
只能以形写神.
讨论题
2),父亲回来时,为什麽一副若有所失的模样 这种心态怎麽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简述一下父亲造屋的前因后果[注: 起因和结果。泛指事情的整个过程。].他为此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这样做值吗
小组讨论
怎样理解父亲这个人物形象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他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长远的生活目标,他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韧不拔[注: 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的毅力.
父亲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注: 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同时,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当新台阶造好后,他反而处处感到不对劲.不自在,并且不好意思坐上去.
思想内容
作者以农民的儿子作为故事叙述者,叙述父亲为盖新屋而拼命苦干的一生,表现农民艰难困苦的生存状态和他们为改变现状而不懈努力的精神,作品兼有崇敬和怜悯双重感情色彩.
写作特色
3.语言朴实,感情真挚.
1.以"台阶"为线索,组织情节.
2."父亲"形象生动,个性鲜明.
你静静地离去
一步一步孤独的背影
多想伴着你
告诉你我心里多么地爱你
花静静地绽放
在我忽然想你的夜里
多想告诉你
其实你一直都是我的奇迹
一年一年风霜遮盖了笑颜
你寂寞的心有谁还能够体会
是不是春花秋月[注: 春天的花朵,秋天的月亮。泛指春秋美景。]无情
春去秋来你的爱已无声
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给了我
从此不知你心中苦与乐
多想靠近你
依偎在你温暖寂寞的怀里
告诉你我
其实
一直都懂你
懂你

 

 

附四:

《台阶》教学演示提纲

武坚中学语文组 王剑胜


这是著名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请同学们说说这幅画的感人之处.
这幅油画的感人之处是作者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典型的农民父亲的形象.他黝黑的脸,深深的纹,粗糙的手,显示出他艰辛勤劳的一生;他慈祥的面容,挺直的鼻梁,厚厚的嘴唇,透露出他的善良和质朴;他缠裹的白布头巾,手捧的粗瓷大碗及碗中的稀饭,又说明了他生活的贫困.
台阶
李森祥
武坚中学语文组 王剑胜
天坛祈年殿
巍巍中山陵
香港宝莲寺大佛
作者简介:
李森祥,当代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他与高峰合著的《王中王》受到人们的重视.
中央电视台热播过的《天下粮仓》,李森祥便是该剧的策划.作为浙江电视台制作中心主任李森祥长期从事影视剧创作,拍摄,策划工作,有很强的艺术感受能力.
代表作有小说《小学老师》,《抒情年代》,《传世之鼓》等.作品充满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其艺术特色是文字简洁,善抓细节.
预习测评
给加点的字注音
yǐn
zào
qiào kē
xián
kāi gè
yǎo
kuà
shǎng
烟瘾
烦躁
撬 磕
涎水
晌午
舀米
胯骨
揩 硌
预习测评
给加点的字注音
dàng
kǎn
gān gà
nián
liáo

chóu
lèng
凹 凼
门 槛
尴 尬
黏 性
聊 聊
愣住
嘎 嘎
筹 划
解释下列词语:
凹凼
尴尬
微不足道:
大庭广众:
低眉顺眼:
非常藐小,不值得一提.
人很多的公开场合.
低着眉头,眼中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的样子.
神情,态度不自然.
凹陷,水坑.
l哈达
整体感知,把握故事情节
速读课文,简略概述故事内容
(提示:谁 干什么 )

本文讲述的是一个……的故事.
品读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父亲是怎么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的
3,新屋造好了,父亲又怎么样
4,说说文中流露出"我"对父亲怎样的情感
5,本文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再次阅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因为台阶是地位的标志.我们家的老屋只有三级台阶,父亲渴望受人尊重,所以要造一座由高台阶的新屋.
2,苦干了大半辈子,一砖一瓦地捡,一角钱一角钱地攒,终于盖起了新屋.
3,新屋造好了,父亲坐在新台阶上感到十分不自在,他的身体垮了.
4,流露出对父亲的热爱,敬仰还有同情的感情.
5,以"台阶"为叙事线索.
研读赏析:
(研读课文,小组讨论下列问题)
1,找出最让你感动的描写父亲的语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使你感动的原因.(体现父亲的什么特点 )
2,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阶上用了那么多的笔墨
1,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纯朴,善良,谦卑;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2,第一,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屋的时候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形成了对比;第二,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第三,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是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经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
拓展延伸:
比较《背影》和《台阶》在立意和选材上的异同.
同:都是表现父亲的文章,都抓住生活中的细节,以小见大.
异:《背影》抓住"背影"命题立意,组织材料,突出父亲的背影,突出父爱,给人深刻的印象,让人强烈地感受到父爱.
《台阶》围绕"台阶"命题立意组织材料,建房这个一般性的题材有了侧重点,有了特色,突出了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突出了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感情.
2,在生活中你的父亲有什么特点是你感动最深的请你以"给父亲画像"为话题,说一段话.(注意抓住父亲的特点).
布置作业:
1,摘抄赞颂父亲的文学作品.
2,推荐阅读巴尔扎克的《高老头》.
父亲形象
勤劳,顽强
淳朴,善良,谦卑
倔强 不怕千辛万苦
要强 有志气 不甘人后
愚公移山的精神
坚忍不拔的毅力
发展中我国农民的典型
作者对父亲寄予了怎样的思想情感
作者对父亲的优秀品质表示敬仰和赞叹;对父亲身上的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表示同情;对改变农村的面貌寄予希望.
请以"台阶是父亲的--"来谈谈
台阶是父亲的理想
台阶是父亲的心灵沉重负担
台阶是父亲的催老剂
台阶是父亲的自尊
台阶是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台阶是父亲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以"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为话题.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岁月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青春
为了台阶,父亲付出了健康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