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台阶》导学案教师使用
   [标签: ]

《台阶》导学案(一)  

学习目标:  

1、 掌握课文的生字生词,了解作者及出处。  

2、 通过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并理清文章结构。  

课前预习:  

一、             认真读文(至少三遍),家长签字:  

二、             给“读一读,写一写”中的生字注音。  

  凹凼    尴尬    烦躁    微不足道[注: 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大庭广众[注: 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三、             补写课内其它生字词,并注音。(至少5个)  

涎水(xián)     淌汗(tăng)     揩汗(kāi)      嘎嘎(gā)  硌(gè)了一下   聊天(liáo)

黏性(nián)     掺水(chān)     蹿上(cuān)    胯骨(kuà)    舀米(yăo) 撬石板(qiào)

               

四、             解词:  

大庭广众:大庭:宽大的场地;广众:为数很多的人群。指聚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  

微不足道:微:细,小;足:值得;道:谈起。微小得很,不值得一提。指意义、价值等小得不值得一提。  

   

五、作家作品简介:  

1、作者:李森祥(1956--   ):浙江衢州人。1975年入伍,曾在嘉兴军分区某部工作,少校。1991年调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任专业作家。1986年《烟雨楼》杂志发表处女作《半个月亮爬上来》后迅速成长。近年来发表小说颇多。

    李森祥的小说以农村、军营两大生活为主要题材,塑造出一系列生动的普通人尤其是农民的质朴形象。《小学老师》被《小说月报》等选载,获1991年《小说月报》第四届百花奖、1990—1992浙江省优秀文学奖。

   

一、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二、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1)父亲为什么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觉得自家的台阶低,望着人家高高的台阶,羡慕不已,他不甘心低人一等,立下宏愿,也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2)为了造起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都,父亲作了哪些准备工作?    

    (他下定决心,开始漫长的准备。父亲每天捡砖、瓦、鹅卵石等。往瓦罐里塞角票等。)

   

(3)新屋造好了,父亲怎么样?  

    (终于建起了有九级台阶的新屋,一辈子的心愿得以实现,心头的喜悦真是无法形容。父亲为此付出的代价是沉重的:新屋落成了,人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

   

 ②提问: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人物呢?  

板书:线索——台阶、人物——父亲)  

   

我们可用三个词组来概括故事情节:叹台阶——造台阶——坐台阶 

总结文章结构:  

   

《台阶》导学案(二)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语句,把握父亲形象的特点。  

2、理解课文围绕“台阶”组织材料,安排详略的方法。  

3、感受父亲性格中艰苦创业的精神和坚忍不拔[注: 形容在艰苦困难的情况下意志坚定,毫不动摇。]的毅力,培养对待人生的积极健康的心态,培养学生热爱父亲、尊重父亲的感情。  

   

课前检查:文章结构  

课上内容:(一)分析父亲的形象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下面我们思考讨论一下,父亲这一形象是怎样塑造出来的。

   

(1)父亲为什么觉得我家的台阶低?从这一点,你能勾勒出父亲的什么形象?  

答:因为想有而没有,所以总觉得低,要改变。自尊、不甘人后、上进……

   

(2)台阶在父亲心中意味着什么?能从文中找到一句话来回答吗?  

答:地位,受人尊重,“台阶高,主人的地位就相应的高”。

   

(3)为什么父亲造的台阶是九级,而不是其他数字呢?  

答:从中国传统建筑的文化底蕴角度看,传统文化认为:一、三、五、七、九是级别的象征,而一级是最低级别的象征,九级是最高级别的象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

   

(4)、为了实现这个愿望,父亲付出了哪些努力来准备?请找到文中具体句子流畅的读出来,如果可能,请同时谈谈由此感知的父亲形象。  

答:节俭、勤劳、有远大目标、吃苦耐劳、用劳动兴家立业、坚忍不拔、辛苦

课文中写到父亲为了建造一幢有台阶的房屋,他的确一点一滴的积累,一分一文积攒,起早贪黑[注: 起得早,睡得晚。形容辛勤劳动。],从早到晚,一年四季,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卵石,剩下半月过年、编草鞋。360天安排得非常紧凑。所以,我们可以知道: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注: 各种各样的艰难困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

   

(5)艰苦的准备后,新屋开工了,父亲无疑是兴奋的、幸福的,尤其对于造台阶,文中如何描写的?父亲是什么形象?  

答:对于自己劳动得到的果实的热爱,体现父亲具有华夏炎黄子孙的优良传统——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拼命硬干、勤俭持家的美德。

   

(6)九级台阶造好后,父亲为什么却不好意思坐上去?体现了父亲的什么品质?  

    答:父亲觉得站在高处和别人说话“极不自在”,体现父亲身上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的品质。同时也是长期无地位,不受重视,形成的自卑心理,难以消除的表现。

   

课文哪些情节最能表现父亲的形象?父亲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立下造屋目标,并为之付出长期艰辛的劳动——勤劳、顽强

      建成新屋后的喜悦、局促、不自在——淳朴、善良、谦卑

      建成新屋累垮身体,不服老——倔强

    

小结归纳(只要言之有理[注: 说的话有道理。]即可):  

他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希望受到别人尊重。

    他是一个有着长远生活目标的人,有愚公移山[注: 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

    他是一个老实厚道的农民,他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

    他是一个谦卑的人,有着中国农民所共有的谦卑的特点,当九级台阶造好后,他却不  好意思坐上去。

   

情景设置二:

问题:作者为什么在老屋的三级青石板上用那么多笔墨?这篇小说题为“台阶”,先在老屋的台阶上做文章有多方面作用。  

(1)写三块青石板的来历,可以写出当年父亲的力气是多么大,后面写造新屋时托石板闪了腰,前后就形成对比。

  (2)写石板粗糙,可以暗示当年经济条件更差。

  (3)写“我”在台阶上跳上跳下,表明那时年幼,而新屋造好,“我已长大成人了”,说明准备盖房前后用了一二十年。写小孩子能连跳三级,可见台阶低。写父亲在台阶的坐姿,又说明台阶低。

  (4)写父亲的脚板,写出父亲终年辛劳的形象,也说明家庭的穷困。

   

问题:为什么新屋的主体工程写得简略,造台阶反而写得详细?   

详略是由中心而定的,题目是“台阶”,所以主体工程可以略写,造台阶则要详写。

   

设置问题情景三:

父亲“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为了造出像人家一样有高台阶的新屋,也叫人羡慕,竟花了大半辈子去准备,才盖起有高台阶的新屋。可是,新屋落成了,父亲也衰老了,身体也垮了。同学认为,父亲这样做,值得吗?  

(1)从人类需要层次论的角度:人都有获得社会和他人尊重的需要,提高地位,赢得尊重,是父亲最大的心愿。 

   造新屋,当然首先是为了改善居住条件。但是,建筑物,无论大小,都具有人文性。“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这篇小说着眼在台阶,写父亲对台阶的要求,就是对地位的要求,就是对尊重的要求。 

人的需要总是在自己视野的范围里,由比较而产生的。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目光那么专注,他羡慕那个气派,他感叹“我们家的台阶低!”尊重的需要使他产生希望和理想。 

    人的需要是建立在现实可能性的基础上的。父亲以他的力量,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可谓理想远大。他的血管里有民族特质中拼命硬干、坚韧不拔[注: 形容意志坚定,不可动摇。]的精神。 

   

(2)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角度:父亲创业之所以如此艰难,根源在于生产力水平低下。

    这篇小说固然讴歌了父亲坚韧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但是更有一种凄楚、辛酸的情感笼罩全篇。 父亲造的新屋,规格并不很高,不过是屋基高些,台阶从三级增至九级。但是他为此付出了大半辈子的辛劳。年轻时,三百来斤的石板一下子能背三趟,也没觉得花了太大的气力。新屋造好了,人也老了,身体也垮了。

    小说告诉我们,父亲创业的艰难困苦[注: 形容处境艰苦,困难重重。],根源在于农村经济极端落后。小说深沉地响着时代对先进的生产力的呼唤。 

 

4. 文章语言、写作手法,命题立意,关键句。

(1)语言品味:引导学生找出最受感动和最能表现父亲形象特点的语句,读一读,议一议。  

   

例:“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这一处描写表现父亲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为什么不作心理描写?  

小说用第一人称写,不允许写别人的心理活动,只能以动作、表情表现思想(以形写神),父亲抽烟时专注地望着别人家高高的台阶,他羡慕,向往,他在谋划怎样加快准备,争取能早日造起高台阶的新屋,像人家一样气派,也叫人家羡慕。

——为什么“回来时,一副若有所失[注: 好象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的模样”?这种心态怎么理解?   

父亲干了一辈子,劳动就是生命,在他的精神世界中,劳动是创造,劳动有收获,劳动体现了自己的价值,一旦不能干活,就失去了这一切,所以感觉若有所失。

   

(2)把握主题:  

讴歌父亲坚忍不拔的毅力和艰苦创业的精神。热切希望以先进的生产力迅速改变农村落后的精神面貌。

   

(3)体会写法:  

讨论归纳:个性化的描写能突出人物的性格并突出文章的主题。

   要注意详略得当。要突出重点,围绕中心选材。把握阅读小说的一般方法。要想很好的阅读一篇文章,先抓住关键句,然后再细细感知,会比较顺利。

(四)课堂小结  

父亲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农民,有志气,不甘人后,他要自立于受人尊重的行列。他有着长远的生活目标,有着愚公移山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父亲老实厚道,吃苦耐劳,用诚实的劳动兴家立业,不怕千辛万苦。同时也有着中国传统农民所特有的谦卑。

   

课后作业:  

   

1、把课后词语加意思、造句写一遍。

2、课外寻找关于“父亲”的文章、诗歌进行自主阅读

推荐书目:苏童《父爱》、 梁实秋《代沟》       周国平《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