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台阶》课堂教学实录
   [标签: ]

《台阶》课堂教学实录

    师:同学们,昨天让大家阅读《台阶》这篇课文,你们阅读了没有?
    (生纷纷回答“读了”。)
    师:哪位同学说说你读后了解到的内容?
    (生举手。)
    师:董彦浩,请你来说说。
    生1:这是一篇小说,主人公是“父亲”,他是一位勤劳、朴实、忠厚的农民,他一年四季辛苦劳累维持家庭生计,一刻也舍不得闲着,勤俭持家、老实巴交[注: 形容人规规矩矩,谨慎胆小的样子。]、“低眉顺眼[注: 低着眉头,两眼流露出顺从的神情。形容驯良、顺从。]”,他对生活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自己家里的台阶能高一些,为此他耗尽了一生的精力。
    师:说得很好,董彦浩用简洁的语言将自己读课文所得表达得清清楚楚。除了董彦浩读到的内容外,你们还读出了什么?
    生2:这篇小说用了大量细节来体现“父亲”的特点。如“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这个细节,表现出“父亲”建盖新屋的准备过程是很漫长的。
    师:冯凌读得很细啊。这篇小说确实用了大量的细节来刻画“父亲”勤劳善良、忍辱负重[注: 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的性格特点,这体现了典型的中国农民的特点,所以说认识了“父亲”的特点,也就认识了中国农民的特性。而要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细节描写是最好的入口,因此我们这堂课将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品味细节,解读“父亲”形象。下面老师先为大家作示范:
    (多媒体显示第5自然段。)
    两个“已经”,第一个“已经”表明“父亲”起得比“我”早,“我”起床时发现“父亲”早就在院子里踏黄泥了,说明“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第二个“已经”表明天气转凉了,“父亲”冒着寒气做着砌台阶前的准备工作。
    (多媒体显示第10、11自然段。)
    “低眉顺眼”写了“父亲”的神态,说明“父亲”平日在村里从不与人争执,是一个老实人。“今天”、“明天”写出准备砌台阶的过程很长;“半个月”是从时间上写出“父亲”的勤劳,一年也没有几天休息的时间。
    下面大家就寻找一两个自己喜欢的文段进行批注吧。
    (师在教室里巡视,与学生小声讨论问题。时间约四五分钟。)
    师:好,我看大家都对课文进行了批注,下面我们就交流一下批注的结果。哪位同学先说?
    生1:我先说。我批注第10段,“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这个细节中,两个“捡”字写出了“父亲”盖屋的准备过程的不容易。在农村里,盖新屋是一件大事,对普普通通的家庭来说,盖新屋意味着要倾其所有,我家有农村亲戚盖新屋就是这样,新屋盖好了,所有的积蓄也用完了。所以这里的“捡”字既写出了“父亲”的艰难,也表现了“父亲”盖屋的决心和耐心。
    师:李雪榕说得非常好,她抓住两个“捡”字来分析“父亲”盖新屋的艰难,还联系农村亲戚盖屋的事实来进行证明,帮我们解决了我们对“父亲”“捡”砖瓦的疑问。谁接着说对下面文段批注的结果?
    生2:我批注的是14自然段,“嘎嘎”是拟声词,此处用清脆的声音来表现“父亲”抽完烟后在青石板上磕烟灰时心满意足[注: 形容心中非常满意。]的样子,“匆忙”写出“父亲”抽完烟后一刻也舍不得闲着,急急忙忙地又投入繁重的劳动中的情景。
    师:大家注意到没有?冯凌对第14自然段的批注不仅分析出“父亲”舍不得闲着的情况,她还从拟声词的角度来分析“父亲”抽完烟后的心理状态,她分析得很细呀。
    生3:老师,我批注第15自然段,“父亲”回家后“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这个细节中,“疲倦地坐”写出“父亲”到山里砍了一天的柴的辛苦,“垒在门墙边”写出“父亲”的善良,虽然辛苦了一天,虽然很疲倦,但“父亲”仍然不愿意麻烦别人,仍然将自己的草鞋堆在门墙边。“垒”这个细节还表现出“父亲”的节俭,草鞋已经被磨穿了,但“父亲”仍然舍不得丢掉,仍然要“垒”起来,也许还要用这双破草鞋做什么吧?
    师:是啊,农村里,什么东西都会有用,因此什么东西都不舍得丢掉,“垒”这双磨穿了的草鞋的确写出“父亲”勤俭持家的特点。
    生4:我批注的是第19自然段。“天没亮就”说明“父亲”起得很早,“父亲”盼了多年的台阶今天终于可以砌了,“父亲”掩不住内心的喜悦,第一个起床。“很轻地”走出屋子,“很轻地”这三个字写出“父亲”对家人的关爱。
    生5:我找的也是19自然段。“浮在”写出了早晨的雾大,“父亲”的身影在浓雾中时隐时现,看去就像“浮”着。“艰难地挑着”突出“父亲”踩黄泥的时间长,踩得用力,头发上有水珠,也有汗珠,一颗颗积在头发上,以至头发挑的艰难。
    师:老师备课时对这一自然段也作了批注,老师注意的词语是两个“已经”,第一个“已经”表明“父亲”起得比“我”早,“我”起床时发现“父亲”早就在院子里踏黄泥了,说明“父亲”是一个勤劳的人;第二个“已经”表明天气转凉了,“父亲”冒着寒气做着砌台阶前的准备工作。两位同学比老师细心,眼光非常独到,从“父亲”起床的时间上、动作上、劳动的身姿上来分析“父亲”的性格。他们的分析让老师也受到了启发啊。
    生6:老师,我分析的也是第19自然段。“父亲头发上像是飘了一层细雨”这一句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父亲”头发上的小水珠比作“细雨”,一来写出了“父亲”在院子里踏黄泥的时间长,二来“细雨”还在不断地往下落,更突出了“父亲”踏黄泥的艰难。
    生7:我还要补充注释第19自然段。
    师:好啊,请说吧。
    生7:“艰难地挑着一颗乃至数颗小水珠”一句中的“挑”字写出了“父亲”头发上露水的状态。上面说“露水很大,雾也很大”,浓雾、露水、汗珠在“父亲”的头发上越积越多,渐渐变大了,压得头发越来越弯,因此“挑”得非常艰难。这一幕既写出“父亲”劳动时的卖力(因为他没有揩去额头上的黄豆大的露珠),也暗示了“父亲”在院子里劳动了好长时间家人都还没有起床。说明作者对生活的观察是很细致的。
    师:太好了,同学们发现没有,辛逸又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赏析作品的角度,即作者观察生活越细致,写出来的文章就越精彩,越有感情。下面哪位同学接着发言?
    生8:我是对一个细节进行批注,在第5自然段。这里写“父亲”一次洗脚的过程,“洗不干净”说明“父亲”的脚天天泡在泥里,已经被泥水浸得粗糙干裂了,那些裂开的缝隙里塞满了沙子、泥土,脚本身粗糙,再加上“父亲”洗得也粗糙,因此总是洗不干净……
    (生笑,有人小声说:“你怎么知道洗得粗糙?”)
    生9(抢着说):我来解释张扬说的“父亲洗得也粗糙”一句,文中说“他一般都去凼里洗”有三种情况:一是家境艰难,能省就省,所以一般不用热水洗;二是省时间,干完活顺便在凼里洗了脚,回来就可以做别的事,或者抓紧时间过过烟瘾;三是图方便,到凼里把脚往水里一伸,来回涮几下完事,回家洗又是烧水又是找盆子的,还要用板刷刷洗,多麻烦啊。
    师:不简单,还分析出“去凼里洗”背后隐含的三种情况,眼光很敏锐。张扬同意吗?
    生8:同意,还有一点补充,这说明“父亲”生活得非常苦,这双脚一年四季几乎没有闲下来过,这从第11自然段中“七个月种田”、“四个月砍柴”、“半个月捡屋基卵石”、“半个月编草鞋和过年”这些语句上可以看出来。
    生9:我有个问题,“父亲”在过年那天洗脚的时候,“母亲就特别高兴”,洗脚这种事情很平常,“母亲”为什么会那么高兴呢?
    师:是啊,我也觉得奇怪,不就洗一次脚吗,用得着这么高兴吗?哪位同学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10:我来回答,因为“父亲”一般不在家里洗脚,所以“父亲”在家里洗脚时“母亲”就特别高兴。
    生11:我觉得“母亲”高兴是因为这天终于可以关心“父亲”一次了,所以亲自端水。
    生12:“亲自端水”写出“母亲”对“父亲”的心疼。刚才张扬说“父亲”洗脚“洗得粗糙”,为什么粗糙?我觉得除了前面郭玉宁说的三个原因外,还有“父亲”在地里劳动的时间长,非常累,回到家里只想好好休息,所以不让“母亲”端水给他洗脚。“母亲”平常没有机会心疼“父亲”,那一天才有机会照顾“父亲”一次,因此显得特别高兴。
    生13:我不同意陈薇的看法,第一,“不让母亲端水给他洗脚”,文中并没有直说“不让”,也许“母亲”平时忙不过来给“父亲”端洗脚水;第二,“没有机会心疼父亲”也不对,机会有的是,比如为“父亲”盛饭、洗衣服、点烟等,还有,“母亲”可以帮“父亲”多干活,这不更是因心疼而关怀“父亲”的具体表现吗?
    师:对啊,盛饭、洗衣服、点烟、多干活是关怀“父亲”的具体表现,可以多写写这些事嘛,把这些事写出来不是比“亲自端水”更能说明“母亲”心疼“父亲”、关怀“父亲”吗?
    生14:我觉得虽然文中没有说“不让母亲端水”,但我们可以从好多地方看出“父亲”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他从来不愿意给别人找麻烦,像后面的“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还有前面分析的早起踏黄泥等,都说明他一辈子任劳任怨[注: 任:担当,经受。不怕吃苦,也不怕招怨。],关怀家人,所以肯定有“不让”家人替他做事的举动。“母亲”心疼“父亲”、关怀“父亲”的机会是很多,盛饭、洗衣服等事可以经常做,而洗脚水却一年才打这么一次,因此每年才做一次的事情做起来肯定很高兴。
    师:这也对啊,王霄同学提出的“每年才做一次的事情做起来肯定很高兴”也很有说服力,同学们对此有什么看法吗?
    生15:我同意王宏飞的说法。“母亲”平时肯定有许多关怀“父亲”
的举动,就像刚才说的盛饭等等。这些事做得多了,也就不觉得特别了,“母亲”一年也没有见“父亲”在家里洗几次脚,因此“父亲”在家里洗脚时,赶紧端水给“父亲”。
    生16:我也补充一点,用热水洗脚可以消除疲劳,所以文中还提到“盆水冒着热气”,“母亲”好像是希望过年这天用热水洗了脚后“父亲”可以消除一年的劳累。
    师:这段文字不足三百字,你们竟分析出文字背后隐含的那么多信息,有“父亲”的性格,“母亲”的心理,一家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关怀的举动。你们的很多看法老师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说明你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很强啊,这让老师很欣慰。各位同学,我们能不能根据上面对课文的批注分析来总结一下怎样阅读小说?老师也先为大家作示范。
    (多媒体显示。)
    读小说的方法是很多的,如分析人物可以抓住人物的语言(如《变色龙》中警官奥楚蔑洛夫变来变去的语言)、心理、行动等等。
    师:大家可以讨论一下,看能不能从自己对小说的分析中归纳阅读小说的方法,学会阅读小说。
    (生互相讨论了二三分钟。)
    师:好,谁先总结?
    生17:我们觉得读小说应该从细节入手,尽量读出文字背后隐含的意思。像上面的“那天,母亲就特别高兴,亲自为他端上了一大木盆水”这一句话,大家就分析出那么多的内容。
    生18:读小说要从分析人物性格入手,抓住他所做的事情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比如从“父亲”准备修台阶以后就开始捡一块砖、一片瓦的事上可以看出他决定做一件事就要把事情做好的特点;从“父亲”一般去凼里洗脚的行为上,可看出他节俭、不愿麻烦人的特点。
    生19:我们认为读小说要抓关键词语,如“父亲”踏黄泥那一段,抓住“很轻”、“已经”等几个词语,就能看出“父亲”一辈子勤劳的特点。
    师:大家的意见非常正确,从同学们刚才的发言中,我们知道阅读一篇小说有好多种方法:可以读细节,读出文字背后隐含的信息;可以抓关键词语,通过关键词语来分析人物特点;可以看人物所做的事情,通过他的行为来分析他的性格特点等等。同学们,读小说的方法是很多的,大家以后在阅读时要善于总结和体会。
    师:请大家回去后对自己的父母进行一个星期的观察,把他们在生活中让你最难忘、最感动、最震撼的事记下来,然后选择你需要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注意运用细节描写。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