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雨霖铃》教案设计
   [标签: ]

教学目标:1、了解柳永其人及其词的创作风格;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
3、分析诗歌的意象,培养学生感知意境的审美能力;
4、体会《雨霖铃》情景交融[注: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1、通过朗读品味诗歌的情感。
2、在赏析课文中,深入分析诗歌的意象,引导学生概括诗歌的意境,培养他们感知意境的审美能力和提高他们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难点:1、分析诗歌的意象,体味诗歌的意境。
2、领会作者通过景物营造意境表现情感的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以“互动—探究”为主,辅以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及点拨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导入:以歌曲《送别》导入,渲染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进入到诗歌赏析的情境。
【提问1】大家知道这首是什么歌曲吗?(学生齐答是《送别》)好,我们一起来唱几句。
人生无常,聚散不定,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了别离的苦痛。“黯然消魂者,唯别而已矣”(江淹)。
【提问2】自古 “离别“是文人抒写的一个主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我们以前所学的诗词当中有哪些是抒写离情别绪[注: 分离前后惜别、相思的愁苦情绪。]的呢?(学生争相回答,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展示)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惨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梦别)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景别)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酒别)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慰别)
我们透过这些诗行,可以想见朋友分别时的悲楚,夫妻天各一涯的哀怨,母亲呆望游子归家的泪眼愁眉。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另外一篇抒写离别之情的名作,那就是北宋柳永的《雨霖铃》。(板书:题目及作者)
二、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1053),北宋词人。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又因其排行第七)又称柳七郎。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是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约派代表词人。
 成就:创作了大量适合于歌唱的慢词,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补充:慢词:慢,古书上写作曼,亦是延长引伸的意思,慢词字句长,节奏较为舒缓。)
 其词特点: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很广。
 影响:对宋词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有《乐章集》。
三、整体感知:朗读体会作者情感。
1、全班学生一起朗读。
【提问】同学们,朗读之后,你感觉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呢?(悲伤、凄清、孤独)
2、听录音范读,注意难读字音。
3、请一个学生有感情朗读。(朗读得非常好,感情很投入,离别的哀伤尽在其中)
【提问】“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离愁别恨从缠绵哀怨的诗意里倾泻而出,课文是怎样抒写离愁的呢?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借景抒情)
【提问】那课文中有哪些景呢?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诗歌,找出文中写景的语句。
寒蝉凄切[注: 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②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③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注: 拂晓风起,残月将落。常形容冷落凄凉的意境。也指歌妓的清唱。]
四、赏析课文:分析诗歌意象,通过意象揣摩意境。
欣赏文中写景的文字,体会其中流露的作者思想感情。
(一切身外景,皆为作者心中情。)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
1、 句子一: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寒蝉——气候 长亭——地点 晚——时间 骤雨初歇——天气
通过景物渲染离别的环境,营造凄清气氛,衬托凄凉,落寞的感情。
意象之一 —— 长亭:离愁别绪
例子(多媒体展示):①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李白《劳劳亭》
②长亭更短亭,何处是归程? ——李白《菩萨蛮》
意象之二———雨:凄苦(冷)、忧愁、浪漫的象征
相思总在风雨中 离别总在风雨中
2、 句子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千里烟波,楚天阔——抒发愁绪的绵长、深远
暮霭沉沉——抒发沉重抑的心情,写出了愁绪的浓重,心头难以排解的惆怅
融情于景,抒发词人的愁绪:绵长(千里)、深远 (阔)浓重(沉沉)
感情:惆怅、抑郁、孤独(前途未卜,前路渺茫)
3、 句子三: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1)把杨柳、风、月这三件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成为一幅鲜明的画面(虚写:因情设景)。
(2)此画面出现在特定的时刻——“酒醒”之后
例子(多媒体展示): 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 白
醉不成欢惨将别 —— 白居易
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
意象之一:柳——留(谐音)、抒写离别、相思
古人有折柳送行的风俗。折柳赠人是希望对方留下来。离别的人一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注: 依依:依恋的样子;舍:放弃。形容舍不得离开。]的场面,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别的相思之情。
例子(多媒体展示):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意象之二:月——(象征)离愁、思乡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注: 悲伤、欢乐、离散、聚会。泛指生活中经历的各种境遇和由此产生的各种心情。]。月是离合的象征,何况是破镜一样的残月,最易引起词人的愁思。
例子(多媒体展示):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
惆怅晓莺残月 —— 韦庄
《琵琶行》几个地方写到月: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意象之三:风——(寓意)悲凉
秋风萧瑟,“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是特别让人伤感的季节。晓风轻拂,带来的并不是快意,而是凉意,给人凄凉的感觉。
例子(多媒体展示):“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杜甫《登高》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史记•刺客列传》


【提问】课文通过这些景物,也就是意象营造意境,那词中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呢?
学生述说意境,教师总结:通过这些意象的营造渲染了悲凉的环境,衬托出作者无限的悲情,写出了凄凉萧瑟、孤独凄清的意境。
五、 总结:这首词有什么艺术特色?(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这种艺术手法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是如何体现的?
(1) 用哀景和乐景同写悲情:
“念去去……楚天阔”: 哀景写哀,写出别后迷惘、悲伤的心情
良辰美景[注: 美好的时光和景物。],千种风情”: 乐景写哀,反衬出作者内心的孤寂、痛苦
(2)景情水乳交融[注: 交融:融合在一起。象水和乳汁融合在一起。比喻感情很融洽或结合十分紧密。],妙合无痕:“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①用“柳”抒写离别之情。
②把最能触动离愁的事物集中为一幅鲜明的画面。(杨柳 、风 、月)
③虚中有实,以景“染”情,融情入景(有写眼前之景,这是—实写,也有想象的别后情景,这是—虚写)
小结全词:这首千古名词,通篇围绕“伤离别”三字构思:先写离别之前,重在勾勒环境;次写离别之时,重在描摹情态;再写别后想象,重在刻画心理。全词情景交融,词韵谐婉,情深意挚,凄楚动人,具有极强的婉约美,不愧为宋代词坛上的一件精品。
六、拓展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注: 红:指花;翠:指绿叶。红花衰败,绿叶减少。形容春尽花残或初秋百花凋谢的景象。],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设置问题】先找出文中的意象,再思考问题:
1、词的上片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
2、简析“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意境。
欣赏其中的名句: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分析:此句写遥想佳人在妆楼上天天盼我回家,看到多少次天边驶回的船帆,还以为是我的归舟呢。本句从想象对方思念自己的情景落笔,进一步深化了自己的盼归之情。
 总结柳永词的特点:多用铺叙的手法。铺叙入微,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七、练习:
1、堂上练习: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
答:“折柳”这首曲子寓有惜别怀远之意。
我同意“关键”之说;本诗抒写了思乡之情,而这种思乡之情是从听 到“折柳”曲的笛声引起的,可见“折柳”是全诗的关键。
2、课后练习:将《雨霖铃》与《念奴娇.赤壁怀古》进行比较阅读,体会它们的不同风格。
八、课后反思:
这是我上的一节公开课,整体反应很好。这节课目的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诗歌的情感,深切体味作者离别时的难舍和伤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把握词中意象,品味词中优美的意境,体会融情入景、虚实相生、雅俗兼容的写作技巧,进而培养他们鉴赏古典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审美品位。按“读美词—听美文—赏美意”的步骤进行,力求获得语感、美感、情感的熏陶,积累与运用兼容。
从整个课堂来看,气氛活跃。由于有了前面《送别》歌曲的导入,学生一起唱歌曲《送别》(课件上展示歌词),气氛很好,学生很快进入送别的情感之中。有了感情的渲染,学生朗读课文也非常有感情,真正投入到课堂中去思考问题、探究问题。通过教师的引导能领会并运用诗词鉴赏的方法,达到了预期目标。尽管如此,本节课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课堂反应还不够热烈,学生互动还不够。其中让学生概括意境环节时间比稍长,导致后面拓展部分时间较为紧凑,是为不足。

附板书:
雨霖铃 柳永
一、 朗读感知情感
二、 赏析:
寒蝉
长亭
骤雨
分析意象 烟波、雾霭 概括意境
杨柳
晓风
残月
三、 总结艺术特色:运用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四、 拓展运用:
注:1、拓展阅读之所以选择《八声甘州》是因为它和《雨霖铃》风格最为相近,都注重意象的营造和意境的创设,且意境之美与《雨霖铃》有异曲同工[注: 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之妙。
2、如果需要,课外拓展诗歌《八声甘州》(含注释)可以先印发给学生看。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