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沪教版六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春天来了》教案合集
   [标签: ]

第一单元  春天来了

单元学习要点

一、学会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对景物进行生动的描写

由于生活环境、生活体验不同,每个人眼中的春天就具有了各不相同的情致。朱自清的《春》是温婉的、秀丽的,透着浓郁的江南风情;林斤澜的《春风》则挟裹着北方的冷峻和力量;还有春天里百花的对话、春风里悠荡的风筝、春天里的喜雨和暖雨、春天里的鸟鸣和花香……作者凭借生动细腻的描写,将春天带给人们的信息巧妙而丰富地传递了出来。

二、感悟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淳朴情感

景和情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互为依托。正是因为对身边的一切充满了关爱,才会用眼去发现、用心去感悟。大自然真的是奇幻无穷,四季更替、日月星辰、风霜雨雪……用笔也无法描摹尽其绰约的风姿。情因景生,作者丰富而动人的情愫融于景物之中,值得品味和咀嚼一番。

 

一  春

课文阅读

一、             课前指导

1、 作者简介

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生于光绪二十四年十月初九( 1898年11月22日),卒于1948年8月12日。原籍浙江绍兴。因三代人定居扬州,自己又毕业于当时设在扬州的江苏第八中学高中,且在扬州做过教师,故自称“扬州人”。他是现代著名的作家和学者。

朱自清在扬州生活了13年, 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扬州是一个风景秀丽的文化城,其湖光山色[注: 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风物宜人;扬州也是一个英雄的历史城,在抵御异族侵略的历史上,曾谱写下无数辉煌的篇章,留下许多可歌可泣[注: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的故事。古城的绮丽风光和浓郁的崇尚文化的风气,于无形中陶冶着少年朱自清的性情,养成他和平中正的品性和向往自然美的情趣,丰富了他的想象力,使他的情怀永远充溢着诗情和画意。

  朱自清有著作27种,共约190万言,包括诗歌、散文、文艺批评、学术研究等。大多收入1953年开明书店出版的4卷《朱自清文集》。1988年,江苏教育出版社对朱自清著作又一次全面的搜集、整理、出版了6册《朱自清全集》。朱自清在"五四"运动后开始新诗创作, 1923年发表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又显示出他散文创作方面的才能。此后他致力于散文创作,1928年出版散文集《背影》,使朱自清成为当时负有盛名的散文作家。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二是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以《背影》为代表;三是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借景抒情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2、 时代背景

1931年,朱先生留学英国,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漫游了欧洲。回国后将旅欧历程写成散文,陆续发表在《中学生》杂志上,后结集为《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这段时期,他的作品里展现出一种轻松愉快、充满活力的抒情格调,并且他的名字也为广大中学生所熟悉和喜爱。正因如此,朱自清就应约为中学语文教材撰写文章,创作了颇有代表性的散文《春》,他将自己对于春天的细腻感受,用轻快而活泼的笔法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注: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充满了对于春天的喜爱和期盼,此文于1933年7月出版。

3、 学习内容

朱自清笔下的春是一幅幅色彩丰富、角度各异的图画。要能读懂画中景物的特点,并欣赏体会春天的韵味;感受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对春天的喜爱之情,以及春天带来的活力和希望。

4、 学习方法

    根据作者绘景侧重点来体会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特点,抓住作者所用的一系列修辞及贴切、恰当好处的词语感悟春天的艳丽和滋润;由人们迎春的情景感受人们对春的盼望,结合文末比喻句体会春天的勃勃生机。

 

二、             学习思考

[问题一]

作者描写春天,截取了那几幅画面?分别说说它们具有什么特点?

[思路]

     作者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和迎春图。分别抓住了春草的绿意和生命力、春花的色彩和繁多、春风的清新和温煦、春雨的细密和连绵以及春天来临人们的欣喜和愉悦,对春天怀着的热望。

[问题二]

描写景物,一般以眼中所见、耳中所闻为主。但本文却有独到之处[注: 指与众不同的特殊的地方或见解。含褒意。],你能找到吗?

[思路]

本文除了运用视觉写春天的色彩和景致、运用听觉聆听春天里百鸟和鸣的悦耳声音,

作者还运用触觉感受春风的温馨和柔和,“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细腻描摹出春风的特点;又调动了味觉,“花里带着甜味”将一股清新甘甜的滋味传递给了读者。充分利用不同感官的独特感受,字里行间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

[问题三]

体会结尾迎春图的意蕴,以及文末三句比喻句的含义。

[思路]

    将春天是美好的、充满活力和希望的特点展现了出来;人们迎春的情景则表现了对春天的向往,以及春天带给人们的勃勃生机。

 

课后练习

1、  从下列词语中任选五个,描写一段你眼中的春景,80字左右。

朗润、嫩绿、气息、润湿、笼罩、宛转、抖擞、花枝招展[注: 招展:迎风摆动的样子。形容打扮得十分艳丽。]、繁花嫩叶、朦胧、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2、  作者笔下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你最喜欢的是哪一幅?简述理由。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3、  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述作用。

⑴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⑵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⑶看,像牛牦,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4、  结合文末比喻句,细细体会,可以知道春天的特点是                               

                                                                            

5、  作者为了生动展现春天,用了一系列贴切生动的动词,请你找出一二,并进行点评。

                                                                                  

                                                                                   

 

二 春风

课文阅读

一、             课前指导

1、作者简介

林斤澜,1923年6月1日出生。浙江温州人。中学时代曾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5岁离

家独立生活。1945年毕业于国立社会教育学院,1949年后到北京市文联创作组从事剧本创作,1956年出版了第一本书——戏剧集《布谷》。以后发表的作品大多为短篇小说,一般取材于农民或知识分子的现实生活,讲究构思立意,风格清新隽永,独树一帜[注: 树:立;帜:旗帜。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独特新奇,自成一家。]。短篇小说《台湾姑娘》因在题材和写法上新颖独到,曾引起读者注意。近年写了一系列以浙江农村为背景的短篇小说,1987年结集为《矮凳桥风情》出版,一时为人传诵。这些作品语言凝练、含蓄,兼溶温州方言于其中。作者以浓缩的结构、突兀跌宕的情节,白描出一系列人物形象。林斤澜其他的作品尚有《春雷》(小说集,1958)、《飞筐》(小说散文合集,1959)、《山里红》(小说集,1962)、《林斤澜小说选》(小说集、1980)、《石火》(小说集,1982)、《小说说小》(理论集,1985)、《满城飞花》(小说集,1987)以及一些报告文学等。林斤澜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北京市文联专业作家。

2、学习内容

    体会北方春风的特点,以及蕴含在北方春风之中的一股力量之美,继而理解作者对北国春风的独特情愫。

3、 学习方法

    结合文本中关于江南和北国春风的不同描写,用比较的方式体会其不同的特点和味道;结合作者笔下北国的春风,感受春风如北方汉子般的气势和力量,由此理解作者对北国春风的独特感受。

 

二、学习思考

[问题一]

读完全文,首先体会一下北方的春风和江南一带的春风有什么区别?

[思路]

    结合课文第四小节体会江南之春的特点,重点把握江南春天草长莺飞[注: 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的美景,以及春雨的缠绵滋润、春风的和煦温暖;再仔细品味文中关于北方春风的描写,体会北方春风犹如北方汉子般的豪气和力量。

[问题二]

北方春风的特点是怎样体现出来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思路]

     重点把握文中关于北方春风的描写,特别是一些生动、简洁的动词,如“滚滚而来”、“扑过”、“漫过”等,无不再现了春风到来时的一股气势和力量;再如,文中用了一些十分形象的象声词,“呜呜”、“哄哄”、“撒拉撒拉”、“格拉拉”等,运用听觉的感受引起读者对北方春风的体验。

[问题三]

体会作者对北方春风的情感。

[思路]

    文章看似在描摹春风,实际隐隐有一条作者的情感线索贯穿全文。从“起初,我也怀念江南的春天”,到“后来我有了别样的体会”,再到不由自主[注: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地“怀念北国的春风”,先抑而后扬,将作者对北国春风的特有感受展现了出来。

 

课后练习

1、  查阅词典,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有名无实[注: 光有空名,实际上并不是那样。]                                                         

⑵褒贬:                                                 

⑶开化:                                                 

⑷匀净:                                                  

2、  文中提到北方是“春脖子短”,意思说北方的春天具有                              

                              的特点。

3、  文中说,作者对北方的春风有了“别样的体会”,即起初认为北方的春风是           

                                                     ,后来体会到北方春风是    

                                                             

4、  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的表达作用。

    ⑴一夜之间,春风来了。……从关外扑过山头,漫过山梁,插山沟,灌山口,鸣鸣吹号哄哄呼啸……

                                                                                    

                                                                                

⑵春风呼哧呼哧地帮助呼哧呼哧的人们,把粪肥抛散匀净。

                                                                             

                                                                             

5、  请你根据作者结尾处的感受,用两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南方、北方春的特点。

南方的春是                   的,北方的春是                      的。

 

三  暖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课文阅读

一、             课前指导

1、 作者简介

    岛崎藤村(1872~1943),日本诗人、小说家。原名春树,别号古藤庵,又号藤生。生于长野县筑摩郡一古典学者家庭。1887年进明治学院。接受基督教洗礼,为《女学杂志》翻译介绍英国诗歌。结识北村透谷等人后,开始创作新诗。曾发表诗集《嫩菜集》、《一叶舟》(1898)、《夏草》(1898)和《落梅集》(1901)。1904年汇编成《藤村诗集》。这些诗讴歌劳动和爱情,要求个性解放,也反映自由民权运动失败以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徘徊、忧郁的心情。他的诗对日本现代诗歌有很大影响。
  他的小说创作有颇有造诣。长篇小说《破戒》(1906)塑造了一个热心教育事业的青年教师濑川丑松的形象。作品揭露野蛮的封建身份制度和各种恶势力,博得广泛赞扬。长篇小说《春》(1908)叙述了《文学界》创办时的情况和他们的文学观,反映明治20年代新兴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抱负和苦闷,人物原型都是《文学界》杂志同人,因而有重要的文学史料价值。长篇小说《家》(1910~1911),写明治时期两大家族20多年的兴衰史和在封建家族制度束缚下人们的苦恼,也描写了遗传等自然因素对人的影响,被看作自然主义的代表作。  晚年完成的历史小说《黎明之前》(1932~1935),写一个山村驿道站长青山半藏的身世与遭遇,反映封建社会崩溃、资本主义兴起的历史过程,涉及明治维新前后近30年的重要历史事件,作者对这场不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提出怀疑。藤村笔下的人物,大多有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创作手法由浪漫主义转为现实主义,但受到当时流行的自然主义的影响,又具有自然主义特点。他在日本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学习内容

能够了解作者笔下的雨的特点,以及作者描摹了怎样一个雨世界;体悟作者称之为“暖雨”的理由,以及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欣喜之情。

3、学习方法

    从雨声给予作者的不同感受,以及作者对雨中的天空、雨中的大地、雨中的植物的细腻描写,体会春雨的暖意,从而感悟春天的气息。

 

二、学习思考

[问题一]

作者为什么以“暖雨”为题?

[思路]

    仔细品读文章,体会当春雨来时,作者描写景物的一些关键词句。例如“感到一股复苏的暖意”、“残雪都被雨水溶化了”、“慢慢绽放幼芽的柳枝”等,都让人感觉到这一场雨将冬天的痕迹慢慢地抹掉了,取而代之[注: 指夺取别人的地位而由自己代替。现也指以某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的是春天降临的生机。

[问题二]

和《春风》一文进行比较,同样是表达春天来临的欣喜之情,两篇文章有什么区别?

[思路]

    《春风》一文给人的感受是十分强烈的,北方的春风有一种携裹一切的力量,它带走了冬天的寒意,让人们、让大地万物舒经活络,读着这些文字,体会到的是脱胎换骨[注: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般的舒畅;而《暖雨》中春雨初降,给人的感受是清新的、宁静的、透着青翠的绿意,让人从心底里喜悦,并且体会到心灵澄澈的感觉。

 

课后练习

1、查阅词典,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阴霾:                                                       

⑵骤然:                                                 

⑶濡湿:                                                 

⑷潺湲:                                                

⑸聒噪:                                                  

⑹淅淅沥沥:                                                

2、模仿例句,写写你心目中的春雨。

   例句:雨下着,这是一场连桑园的桑树根都能滋润倒的透雨哩!

雨下着,这是一场                                                                

                                                   雨哩!

3、在作者眼中,这场雨的暖意主要体现在                                         等方面。

4、说说下列句子给予你的感受。

⑴近房檐上那单调的滴水声,听起来也令人心情高兴。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⑵……无论是干还是枝,全被雨水濡湿了,像刚刚睁开眼睛一般,谁都想用这温暖的春与洗净自己黝黑而脏污的脸孔。

                                                                            

6、  找出你认为最能表达作者对春天来临的欣喜之情的词语,摘录下来,并简述理由。

                                                                                 

                                                                                 

 

四  花的话

课文阅读

一、             课前指导

1、 作者简介

宗璞(1928—),原名冯钟璞,祖籍河南唐河,生于北京。乃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之女,幼承家学,抗战胜利次年入南开大学外文系,后曾就职于中国文联及编辑部工作。又多年从事外国文学研究,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成名作为1957年的短篇小说《红豆》。新时期她开始大量发表作品,代表作有短篇小说《弦上的梦》(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中篇《三生石》(获第 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童话《总 鳍鱼的故事》(获中国作家协会首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蜗居》、《我是谁》等。1988年出版第一部长篇小说《南渡记》,1996年由华艺出版社出版四卷本《宗璞文集》。近年来又抱病创作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系列长篇小说《野葫芦引》。

2、 时代背景

宗璞始终生活在高等学府幽静的一角,可以说,她一直深入中国高层的知识分子群体,与他们学业的专攻、操守的崇高、事业成就的欢欣,以及家国危亡的忧患深深地纽结在一起。

  宗璞把她三十余年来的文字,都用来探索人生之路。人生的道路曲折艰难,如何使人生富有意义?使平凡的生命获得价值?使人的心灵纯洁、精神高尚?使飘泊不定的灵魂能有一个美丽的皈依?……一系列的问题,这位艺术个性独特的女作家孜孜以求[注: 孜孜:勤勉的样子。不知疲倦地探求。]地寻找着答案,始终不离不弃地向往着、憧憬着。

  宗璞的作品并非以主题的浩博或撼人心弦的思想力度称雄,但却以心灵的高尚和净化的寻求,予人以温馨和煦的启迪。《花的话》是宗璞女士创作的一篇童话,就是以一种纯净的笔法,借花儿的话来探讨人生的大问题。运用的是童话的形式,看似幼稚而浅显,实则是在探讨她始终未曾忘记的深层问题。《花的话》写于1963年,原载《人民文学》1978年第6期,后收入《宗璞文集》。

3、 学习内容

    把握花园中各色花的个性特点;理解小男孩对“二月兰”情有独钟的理由;体悟作者借花语来阐述自己对于人生的认识,将深邃的哲理融于浅显的文字之中。

4、 学习方法

    抓住文中对各种花的外观、颜色、姿态、语言等的描写,体会作者赋予这些花的鲜明特征;由小男孩的举动引发思索,感悟外在美和内在美的不同价值意义;并由此提炼出作者借这一童话故事要阐明的深刻哲理。

 

二、学习思考

[问题一]

花儿们争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借此要引发人们怎样的思考?

[思路]

    花儿们争论的焦点是“谁是最重要的?谁是这百花园中最美好的?”作者以花喻人,借花二们争论的问题提醒世人,在生活中也要有客观认识自己的态度,美好的事物随处可见。

[问题二]

各色的花在作者笔下具有了截然不同[注: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的性格特点,这是作者凭空想象出来的吗?

[思路]

    作者对各色花个性的描写不是随意发挥的,她紧紧地结合这些花的外观特点和生长特点,并且将平时人们所熟悉的花语借用过来,赋予花以灵性,塑造出了特点鲜明的形象。

[问题三]

体会文章结尾处“花儿们沉默了,不知怎么,都有点不好意思”的原因,由此深入了

解作者写作本文的意旨。

[思路]

    小男孩的无意之举,却给人以深刻的启示,这本身就是富于内涵的。人类社会中,孩童时最纯真的,他们没有沾染丝毫的世俗之气,他们往往能发现身边最真、最美的事物。对于美的评价,孩子也没有带一丝一毫[注: 丝、毫:十丝为一毫,十毫为一厘。一点点儿,极小或极少。]的功利,这不由让我们思索:美的标准到底应该怎样界定?

 

课后练习

1、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bsp; ⑴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               )

⑵拘谨,拘束                                                 (          )

⑶端庄,庄重;(声音)浑厚                                    (          )

⑷形容百花齐放[注: 形容百花盛开,丰富多彩。比喻各种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艺术自由发展。也形容艺术界的繁荣景象。],颜色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或事业繁荣兴旺     (            )

2、根据各色花的个性,将下列修饰词与花名一一对应,进行连线。

   高傲的                         榆叶杨

   含蓄谦逊的                     芍药

   自以为是[注: 是:对。总以为自己是对的。形容主观,不虚心。]的                     桃花

   端庄高贵的                     玫瑰 

   不起眼的                       迎春花

   矜持权威的                     白丁香

   不甘心的                       玉兰

   踏实聪明的                     二月兰

3、以一种花为例,抓住最能体现他特征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简析。

                                                                                      

                                                                                  

4、小男孩眼中,为什么二月兰是最美的?

   答:                                                                          

                                                                                    

5、你觉得那种花最美?为什么?

   答:                                                                          

                                                                                 

6、请你为故事叙一个200字左右的结尾,揭示出作者蕴含其中的深刻道理。

……花儿们沉默着,不知怎么,都有点不好意思。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

 

五  系在风筝上的

课文阅读

一、             课前指导

1、 作者简介

周岩璧,南阳作家。他执著于自己的艺术追求,已经逐渐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色。

2、 学习内容

    了解男孩子做风筝、放风筝以及修风筝的过程和心情;体会男孩子放风筝的乐趣,以及洋溢其中的童年的快乐。

3、 学习方法

    通过一系列贴切而生动的动作描写,体会男孩子做风筝过程中的心情及智慧;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别出心裁[注: 别:另外;心裁:心中的设计、筹划。另有一种构思或设计。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的放风筝的方式以及生动的环境刻画,体悟男孩们的愉悦、童年特有的情趣以及童心的可爱。

 

二、学习思考

[问题一]

作者对如何做风筝、以及放风筝的特别方式为什么介绍得如此具体?

[思路]

    作者通过一些列生动而贴切的动作描写来重现做风筝的过程,又对孩子们去坟茔放风筝作具体的介绍,这些都充分地体现出作者对童年时代的乐趣记忆深刻,回味无穷[注: 回味:指吃过东西以后的余味。比喻回想某一事物,越想越觉得有意思。],一颗纯真而智慧的童心跃然纸上[注: 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而作者对童年时代的怀念也就充分表现了出来。

[问题二]

作者是以怎样的情感体验来回忆自己童年时代的经历的?

[思路]

     以文中的具体描写为依据,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童年时代的留恋,对男孩子们的独特乐趣有持久而深刻的记忆,对童年时代的游戏充满了自豪,拥有一颗未泯的童心。还有对孩提时代的纯真友情的惦念。

[问题三]

题目“系在风筝线上的……”为什么要用省略号?读完全文,你能体会记载风筝线上

的到底是什么吗?

[思路]

    在作者的记忆中,童年时代有许多值得回忆的故事,而故事背后又牵绊着浓浓的情感。或许是童年时的种种趣事、或许是小朋友之间浓厚的友情、或许是故乡的某种情结……点点滴滴都是由风筝牵引出来的,小小风筝承载着丰富的情感,用省略号充分表现了在作者心目中,风筝意味着太多、太深的回忆。

 

课后练习

1、查阅词典,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袅娜:                                                 

⑵料峭:                                                 

⑶蓊郁:                                                 

⑷媲美:                                                 

⑸奇葩:                                                  

⑹静谧:                                                 

⑺韶光:                                                 

2、从以下词语中选择五个,写一段80字左右的话,要围绕一个话题。

   花团锦簇[注: 锦:有文彩的丝织品;簇:丛聚。形容五彩缤纷,十分鲜艳多彩的景象。也形容文章辞藻华丽。]、斑斓、迤逦、潋滟、如痴如醉[注: 形容神态失常,失去自制。]、别有情趣、欢声笑语、巧夺天工[注: 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  

&nb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sp;

 

 

 

 

 

 

 

 

 

 

 

 

 

 

 

 

 

 

 

 

 

 

 

 

 

 

 

 

 

 

 

 

 

 

 

 

 

 

 

 

 

 

 

 

 

 

 

 

 

 

 

 

 

 

 

 

 

 

 

 

 

 

 

 

 

 

 

 

 

 

 

 

 

 

 

 

 

 

 

 

 

 

 

 

 

 

 

 

 

 

 

 

 

 

 

 

 

 

 

3、作者对“男孩子手笨,没女孩子手巧”的说法,抱着怎样的看法?从文中找出依据。

                                                                                 &n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bsp;

                                                                                 

4、从文中描写男孩子做风筝的经过中,找出你认为用得贴切生动的词语,加以简析。

                                                                                    

                                                                                   

5、“这些大大小小造型生动的风筝,从辽阔的麦田里,迤逦的大道旁,潋滟的堤塘边冉冉升起——被底下幼稚的欢声笑语吹着,腾腾热气捧着,悠悠飞向空中,去亲吻白云。”

      品味以上文字,说说你的感受。

                                                                                  

                                                                                  

                                                                                 

6、理解题目,说说“系在风筝线上的……”究竟是什么?

   答:                                                                          

                                                                                  

 

六  春的胡话

课文阅读

一、             课前指导

1、 作者简介

陈祖芬(1943-- ),著有报告文学集《陈祖芬报告文学选》、《陈祖芬报告文学二集》、《青

春的证明》、《挑战与机会》、《中国牌知识分子》、《挂满问号的世界》等。
   她的作品大都以知识分子、共产党人为对象。她一般不追求情节的连续和人物形象的完整,常以独白式的自叙和旁白式的议论来表达观点和思想,以人物内心秩序代替事物秩序的形式结构作品,由此展现人物精神品格,带有较强的主观性和哲理性。1984年以后,她开始关注经济建设,不满足对单一人物形象的刻画,重视提供信息和知识,追求力度和广度,思想锋芒日益锐利。

  《祖国高于一切》是陈祖芬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讲述的是内燃机工程师王运丰,50年代初抛家别妻,带着3个孩子,从德国回国参加祖国建设的故事。在“文革”期间,他被打成“德国特务”,备受折磨,但他忍辱负重[注: 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全心全意[注: 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地奉献自己的智慧才能,为祖国争得了权益和荣誉。作家用意识流手法把时间上的跳跃和看似零散的内容巧妙地结构为完整的一体。后来,她继续将这种手法恰当地运用在《生命》、《心灵》、《我和母亲》等作品中,既扩大了作品的时空跨度,也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使作品的面貌焕然一新[注: 焕然:鲜明光亮的样子。改变旧面貌,出现崭新的气象。]

2、 时代背景

陈祖芬是一个永远只对新鲜的事情感兴趣的人,是一个永远保持着一颗童心的人,陈祖芬也是一个不停奔走的人。陈祖芬始终走在时代的前端,近日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了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你知道我在等你吗》。这部作品中不仅有浪漫,还有一种优雅的品位,对现实的否定,对现实浪漫的期许。是国内第一本视听小说。

陈祖芬说:“人类对于爱对于快乐有种共性,人最终的目的就是要快乐。”陈祖芬比较喜欢空灵的东西。她最高兴孩子们是她的知音。许多成人喜欢她的书,觉得书中充满激情,能唤起爱国主义热情。但还有一些很重要的东西,譬如天真、单纯、童心。这些往往孩子最能读懂。作为一个作家,陈祖芬的本质就是洋娃娃。陈祖芬的创作是对自己内心纯真的、勇敢的自我肯定。

《春的胡话》可以说也是陈祖芬充满童心的、率真的心里话,快乐而活泼,没有一丝遮掩,没有一丝虚假。

3、 学习内容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 

    理解作者对春的独特感受,以及作者丰富而活跃的心灵;体会作者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及对人生的感悟。

4、 学习方法

    抓住“胡话”一词作为切入口,体会作者在初春时刻活泼、自由、洋溢生命活力的心情;以作者对“春”的诠释,感受春的气息和特点,由此领悟“胡话”背后的哲理。

 

二、学习思考

[问题一]

你对题目中的“胡话”是如何理解的?

[思路]

    “胡话”并非不假思索[注: 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胡言乱语[注: 指没有根据,不符实际的瞎说,或说胡话。],作者的“胡话”是面对初春的景象有感而发,是一种自在、自由、自然的心灵感悟,将初春来临时,人们告别寒冬的束缚,放开身心的一种快乐情绪畅快地流露出来,且欣喜之中还保持着一份清醒和哲理。

[问题二]

文中有几句领起的句子是作者对春天的感受,你能体会作者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吗?

[思路]

    找到相关的语句,结合自己对于春天的体验,细细品读,从而理解作者字里行间的含义。例如“春,就是被唤醒的色彩”生动写出了春天来临,人们换上春衣,百花齐放,色彩缤纷的特点;“春,有很多很多要做的梦”则将写出春天充满希望、是新的开始。

[问题三]

仔细品读结尾两节,说说作者在说“胡话”的同时还表达怎样的深刻道理?

[思路]

    作者有一种理智而清醒的态度。春天带来了欣喜,但是在喜悦的同时不妨还保持一份坦然的心,用一份自然的心态面对春天带来的一切,这是人生的从容。

 

课后练习

1、文中作者关于“春”的胡话,你觉得最有趣的是哪几句?简述理由。

                                                                                   

                                                                                   

                                                                                 

2、作者对“春”有三点解释:“就是被唤醒的色彩”、“有很多很多要做的梦”、“是一种迫不及待[注: 近:紧急。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的展现”。你觉得那一点最能引起你的共鸣?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你的体悟。

                                                                                   

                                                                                

                                                                                  

3、说说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简析作用。

⑴春来了,好像放风似的把“软禁”了一个寒冬的人们,从所有的屋子里放出来。

修辞:            作用:                                                    

⑵柳树顶上急匆匆地要绽出一层绿,白杨树黄里慌忙吐出一树嫩绿泛白的小叶,倒像开了一树白绿的小花。

修辞:            作用:                                                   

4、读课文结尾段,说说你对此的理解。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5、陈祖芬是个留着童花头的中年人,充满了童心。对她说这一番“春的胡话”时的心情你能理解吗?说说你的看法。

  答:                                                                           

                                                                                 

6、请你以“春的胡话”(或“夏的胡话”、“秋的胡话”、“冬的胡话”)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话,写出童趣和个性。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七  春夜喜雨

课文阅读

一、             课前指导

1、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唐朝诗人。字子美,诗中曾自称少陵野老。祖藉襄阳(今属湖北),自其曾祖时迁居巩县(今属河南),杜审言之孙。自幼好学,知识渊博,颇有政治抱负。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天宝三载(744年)在洛阳与李白相识。后寓居长安(今属陕西)将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的黑暗政治有较深的认识。靠献赋得始得官。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往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统治者的罪恶作了较深的批判,对穷苦人民寄以深切同情。善于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题材,反映出当时政治的腐败,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的愿望。许多优秀作品,显示出唐代由开元、天宝盛世转向分裂衰微的历史过程,故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继承和发展《诗经》以来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起着继往开来[注: 继承前人的事业,开辟未来的道路。]的重要作用。《兵车行》、《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春望》、《羌村》、《北征》、《三吏》、《三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秋兴》等诗,皆为人传诵。但有些作品也存在着较浓厚的“忠君”思想。有《杜工部集》。

2、时代背景

公元759年冬天,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携家由陇右(今甘肃省南部)入蜀。靠亲友的帮助,在成都西郊风景如画的浣花溪畔修建茅屋居住。第二年春天,茅屋落成,称“成都草堂”。在这里,诗人先后居住了将近四年,所作诗歌流传到现在的有240多首。由于成都远离战乱的中原,而草堂又地处郊野,因此诗人的生活比较安定,心绪也较为宁静,这就使他在草堂的诗歌创作大都具有田园风味,如《堂成》、《江村》、《春夜喜雨》等篇章都是如此。

3、学习内容

    把握诗人笔下春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春雨的情感。

4、学习方法

    抓住诗中精到的用字,例如“好雨”、“潜、“润物”、“细无声”、“红湿处”等,体会春雨的特点;通过作者笔下春雨初降时的景象,感受诗人的心情。

 

二、学习思考

[问题一]

诗人称春雨为“好雨”,理由是什么?

[思路]

    诗人把雨拟人化,说它“知时节”,懂得满足客观需要。春天是万物萌芽生长的季节,正需要下雨,雨就下起来了。接着进一步说雨的“好”就好在适时,好在“润物”。春天的雨,一般是伴随着和风细细地滋润万物的。

[问题二]

本诗的结尾句描写了怎样的情景?

[思路]

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如此“好雨”下上一夜,万物就都得到润泽,发荣滋长起来了。

万物之一的花、最能代表春色的花,也就带雨开放,红艳欲滴。等到明天清早一片“红湿”,一朵朵红艳艳、沉甸甸,汇成花的海洋。那么,那些更需要春雨浇灌的田里的禾苗呢?山上的树林呢?一切的一切仅在不言之中,留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问题三]

题目之中的“喜”是如何体现的?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

[思路]

  借“好雨”的高尚品格,表现诗人、也是一切“好人”的高尚人格。诗人盼望这样的“好雨”,喜爱这样的“好雨”。所以题目中的那个“喜”字在诗里虽然没有露面,但“喜“意都从罅缝里迸透。诗人正在盼望春雨“润物”的时候,雨来了,因而满心欢喜。诗人倾耳细听,听出雨在春夜里绵绵密密地下,只为“润物”,不求人知,自然更“喜”。就情不自禁[注: 禁:抑制。感情激动得不能控制。强调完全被某种感情所支配。]地想象天明以后春色满城的美景。其无限喜悦的心情,表现得多么生动!而诗人对“润物”的喜悦之情难道不是一种很崇高的感情吗?可以充分体现出诗人的高尚情操。

     

课后练习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

    ⑴当春乃发生(              )            ⑵润物细无声(            )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⑶野径云俱黑(              )            ⑷花重锦官城(            )

2、用自己的话概括,诗人称春雨为“喜雨”,理由是                               

                                                                

3、诗中最能体现春雨特点的诗句是“                                         ”,写出了春雨                          的特点。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句描摹了                                           

                         的景致。

5、体会诗人“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句的意蕴,诗人借此写出了春雨               

                                                 的意义和价值。

6、请你任选诗中一句,改写成优美的写景片断。

 

 

八  钱塘湖春行

课文阅读

一、             课前指导

1、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他的诗除了状物抒情外,大部分都在讽刺封建统治,表达心中的不满。
    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他的诗风格深入浅出[注: 指讲话或文章的内容深刻,语言文字却浅显易懂。],通俗易懂,可算是朴而近古,因此流传极广,对后代产生了深远影响。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
    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2、时代背景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他不但在杭州任上留下了叫后人缅怀的政绩,而且也流传下来许多描写杭州及其西湖美景的诗词文章与传闻轶事,所以又有人们称他为“风流太守”。

3、学习内容

   把握诗人笔下钱塘湖春景的特点,体会作者沿湖而行时的心情,从而了解情景交融[注: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寓情入境的写作手法。

4、学习方法

    抓住诗中“水面”、“云脚”、“早莺”、“新燕”、“乱花”、“浅草”等具体事物,简析它们在早春时的特点,从而把握钱塘湖早春特有的景致;从“最爱”、“不足”等词理解诗人沉醉春光,对春意浓浓的钱塘湖的由衷喜爱,以及对春天、对生命的满腔热情。

 

二、学习思考

[问题一]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句描写出了钱塘湖怎样的画面?

[思路]

    第一句是地点,第二句是远景。“初平”所表达的是白居易对春日里西湖的一种特有的感受。由于连绵不断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来上升了不少,似乎眼看着就要与视线持平了,这种水面与视线持平的感觉只有面对广大的水域才可能有,也是一个对西湖有着深刻了解和喜爱的人才能写出的感受。此刻,脚下平静的水面与天上低垂的云幕构成了一副宁静的水墨西湖图。

[问题二]

诗人是怎样从宁静的西湖转入充满活力的春天景象的描写的?怎样表现春意盎然[注: 春意:春天的气象。盎然:丰满、浓厚的样子。形容春天的气氛很浓。]的?

[思路]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乳燕啄新泥”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注: 笔:文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诗人由静到动,抓住“早”、“争”、“啄”等字,写出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不知是谁家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忙碌而兴奋。莺燕的动态把握细腻,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使人们倍感生命的美好。

[问题三]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在描写上有什么独到之处?表现诗人怎样的情感?

[思路]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这也是极富情感色彩与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写,充分显示了白居易对描写对象的细致观

察以及准确把握其特征的能力。花乱乃至要迷了赏花人的目光,这种独到的感受,正是白居易在欣赏西湖景色时切身的体验,五颜六色[注: 形容色彩复杂或花样繁多。引伸为各色各样。]的鲜花,漫山野地开放,在湖光山色的映衬下,千姿百态,争奇斗艳,使得白居易简直不知把视线投向哪里才好,也无从分辨出个高下优劣来,只觉得眼也花了,应接不暇[注: 暇:空闲。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骑马踏青,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注: 繁:多而且茂盛。锦:织有彩色花纹的锦缎。许多色彩纷繁的鲜花,好象富丽多彩的锦缎。形容美好的景色和美好的事物。]的西子湖畔,马儿不紧不慢地踩着那青青的草地,马蹄在草地上亦起亦落、时隐时现,颇有情趣。

“最爱”、“不足”的感受在前面景物描写的基础上产生,显得真切。诗人带着一种发现欣赏的眼光去看待自然山水,流露出感知春天到来的喜悦,表现了诗人年轻的心态和热爱生命与春天的胸怀。整首诗就像一篇短小精悍[注: 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的游记,从孤山、贾亭开始,到湖东、白堤止,一路上,在湖青山绿那美如天堂的景色中,饱览了莺歌燕舞[注: 黄莺在歌唱,小燕子在飞舞。形容春天鸟儿喧闹活跃的景象。现常比喻革命和建设蓬勃兴旺的景象。],陶醉在鸟语花香[注: 鸟叫得好听,花开得喷香。形容春天的美好景象。],最后,才意犹未尽地沿着白沙堤,在杨柳的绿阴底下,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注: 原形容极其爱慕,不能丢开。现多形容非常留恋,舍不得离开。]地离去了。

     

课后练习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句中,“早莺”、“争”、“新燕”、“啄”等字词都用得极为妥帖生动,请你选择一二进行赏析。

                                                                                      

                                                                                 

2、用生动简洁的语句描写一下“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所展现的情景。

                                                                                  

                                                                                   

                                                                                   

3、“最爱湖东行不足”句中的“足”可以解释为           。“足”另有              

              等义项。

4、诗人“最爱湖东行不足”是因为                                              ,由此表达了诗人                                                     的情感。

5、请你从课外再摘录几句描绘春天的古诗佳句。

                                                                                  

                                                                                   

 

九  江南春

课文阅读

一、             课前指导

1、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生于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26岁时进士及第又制策登科,授宏文馆校书郎。为牛僧儒淮南节度府掌书记,擢监察御史,移疾分司东都。拜殿中侍御史,内供奉。历黄、池、睦三州刺史,又为湖州刺史。逾年,拜考功郎中。唐宣宗七年(853)病逝。
  杜牧刚直,敢论大事,他的诗情致豪迈,与时流之竞为“枯瘠清瘦或繁缛温馥之作者不同”。人号小杜,以别杜甫。他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是人们经常吟咏的名句。有《樊川集》传世。

2、学习内容

    品读诗歌,把握诗人所描摹的江南春景,诗人写出了有声有色[注: 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生机勃勃[注: 形容自然界充满生命力,或社会生活活跃。]的江南独特景色;然后体会作者融于景物之中的思考,以南朝迷恋佛教,大建佛寺,导致国力贫弱而终于沦亡的教训,来提醒晚唐统治者不可再蹈覆辙。

3、学习方法

    抓住诗人笔下丰富的景致,从各个角度来感受江南春景的独特韵味;“南朝四百八十寺”则由实景进入虚景,“多少”一词足以表现诗人的感慨和深思,历史的厚重感跃然纸上。

 

二、学习思考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问题一]

诗人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江南春景图?

[思路]

    诗中前两句描写了江南春景。千里江南,处处是莺歌燕语,处处是绿叶红花,处处是水村山郭,在和熙的春风中,还有随风招展的酒旗,这是置身于江南,耳闻目睹[注: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的一片春光明媚[注: 明媚:美好,可爱。形容春天的景物鲜明可爱。]、生机盎然的景色。这也正是整个江南春色的缩影。

[问题二]

在写景时诗人运用了哪些独特的手法?

[思路]

写景时共写了七件事物: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这七件事物

有的是从听觉上感受,有的是是从触觉上感受的,有的从视觉上感受的。多角度的描写景物,形成一种立体感,构成诗歌的艺术境界。七件事物颜色、情状各异,都和题目“江南春”相适应,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问题三]

诗人借景物的描写要表达怎样的情感?

[思路]

后两句写掩映于蒙蒙春雨中的寺院、楼台,似乎仍是在描述江南春天的景色。这些寺

院楼台,穿插于水村山郭和红花绿叶之中。迷蒙细雨中金碧辉煌[注: 形容建筑物装饰华丽,光彩夺目。]的佛寺都是南朝建立的,于是勾起作者对历史的回忆,诗人借“四百八十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这么多的寺院,它们需要多少民脂民膏[注: 比喻人民用血汗换来的财富。多用于指反动统治阶级压榨人民来养肥自己的场合。]才能建造起来啊!抒发了兴亡之感。这首诗在旖旎的景物描写中富有委婉的讽喻,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注: 为国家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而担忧。]之情,流露出对时事的忧伤。

 

课后练习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⑴千里莺啼绿映红(          )     ⑵水村山郭酒旗峰(        )

2、  仔细品读诗的一、二句,说说作者笔下的景物给你怎样的感受?

答:                                                                            

                                                                                   

3、有人对“南朝四百八十寺”中,诗人提出的具体数字“四百八十”存有疑义,认为诗人不可能知道得这么详尽。你对这一数字如何理解?

   答:                                                                         

                                                                                 

4、诗中“风雨”是否实指?是不是对眼前的雨景进行描写?谈谈你的看法。

                                                                                 

                                                                                   

5、诗人的无限感慨流露在字里行间,请说说你的理解。

                                                                                 

                                                                                   

 

单元小结

能力聚焦

一、本单元的文章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春天,有风、有雨、有花、还有风筝……不仅让我们领略了不同地域、不同国度春天的多姿多彩,还让我们深深体悟到春天的魅力和生机。语言优美流畅的美文、充满童稚趣语的童话、隽永凝练的诗词……无不流露出对春的喜爱和期盼。请你也模仿着从不同的角度来描摹春天吧。

1、  春天,街上流行穿裙子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2、  枝头新绿

3、  江南春早

4、  春天的百花园

5、  春江水暖鸭先知

 

二、景物描写的同时,作者往往会将自己的感受和心情融入其中,他们是用自己的眼睛在观察世界,是用自己的心灵在感悟生命。春天是美和希望的象征;春天是摧枯拉朽[注: 枯、朽:枯草朽木。摧折枯朽的草木。形容轻而易举。也比喻摧毁腐朽势力的强大气势。]的无穷力量;春天是充满喜悦的期盼;春天是魂牵梦绕的童年;春天更是勃勃生命的源泉……作者们用敏锐、睿智、充满灵性的思考赋予了春天丰富的内涵。请你也用心感受,仿造下列句式,将你的感悟记录下来。

在我的心目中,春天是                                                       

                                                                                

                                                                                

                                                                                  

                                                                              

 

三、从小学到中学,同学们肯定参加了无数次踏青、春游,对春天的景色一定观察、记录了不少,对于春天的感受肯定是丰富的,请以“春天,让我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研究性学习

一、以“我眼中的春天”为题进行小组活动。各小组分别从“春天的声音”、“春天的色彩”、“春天的植物”、“春天的人们”这四个题目入手,采用摄影、录音、绘画、写作等各种方式,展现自己眼中春天的独特魅力。然后各小组以墙报或演示文稿的形式,将自己的成果在班级中展览交流。

 

二、搜集关于“春天意蕴”的名言佳句,如“一年之计在于春[注: 要在一年(或一天)开始时多做并做好工作,为全年(或全天)的工作打好基础。]”等。摘录下来,并写出这些句子的哲理和含义,在黑板上开辟“春韵”一角,大家轮流介绍自己搜集的句子及其意蕴。

 

三、用一周时间要求学生寻找关于春天的歌曲、古诗词、新诗和散文名篇,在班会上进行交流。或唱、或吟、或品读,使学生有所积累。

 

综合测试

一、阅读部分

㈠冬季到北京来看雪

①不得不从心底佩服自然的伟大。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若只是汇成了江河湖海或是游荡在空气中也罢,可偏偏能变成那种洁白的六角的晶体,一片一片的,乘着风儿,悄无声息地飘落下来,仿佛来自另一个世界。比雨更轻盈,比雾更透明;浪漫而不煽情,缠绵而不做作,天真而不幼稚,纷飞中透着洒脱。

②雪是冬季的象征,没有雪的日子,是算不得真正的冬季的。

③北京的冬季很冷,干冷干冷的,还刮风,坐在高层建筑内聆听,严重时犹如鬼哭狼嚎[注: 形容大声哭叫,声音凄厉。]一般。但是如果只是如此,那也不算冬季的,那只是深秋的一个延续罢了。只有迎来了第一场雪,片片雪花将枝头吊着的叶片彻底清理干净,将悬浮在空中的灰尘颗粒压埋在地上,将秋的一切毫无头绪的浮躁的心情凝固的时候,北京的冬季便真正来到了。

④几乎没有人愿意伫立在冬季的寒风中,除非天上飘着雪。雪是冬季的精灵,在阴晦的天空中仍然能反射出太阳的光芒,晶莹剔透,落在我的头发中间,像清晨草尖上迎接第一缕晨辉的露水,却又比露水显得独立,更理性;钻进我的领子里,像一根绣花针轻轻地碰了一下,让我的头脑保持清醒和冷静;碰到我的睫毛上、鼻尖上,有点痒,继而眼中的世界也变得朦胧。张大嘴,呼出一口气,马上可以看见白色的水雾弥漫开来,所涉及的范围内暂时没有了雪的身影,只有舌尖上能感觉到凉凉的水意。

⑤我迎着雪奔跑,我在雪地里跳跃,我踏着雪漫步,用双颊体会冬季的寒冷,用眼睛领略雪的宁静。

⑥春季的北京手足无措[注: 措:安放。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夏季的北京热烈狂野,秋季的北京浮躁不安,只有冬季的北京,安静平和。春处处可见不理智的稚嫩,夏被种种诱惑和欲望充斥着,秋又成熟得太过现实主义,没有了任何憧憬和幻想。只有冬季,飘雪的冬季,灿烂而含蓄,很像返璞归真,既是一个轮回的终结,又是一个轮回的开始。可以用平和的心、冷静的头脑,回味过去,思考现在,幻想未来。

⑦到北京来,最好冬季到北京来。冬季到北京来看雪。

1、积累词语,将下列好词摘抄在方格内。

 悄无声息、轻盈、煽情、洒脱、聆听、凝固、伫立、晶莹剔透、领略、稚嫩、返璞归真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2、“比雨更轻盈,比雾更透明;浪漫而不煽情,缠绵而不做作,天真而不幼稚,纷飞中透着洒脱”句充分表现出作者对雪的喜爱,用你自己的语言说说作者眼中的雪具有怎样的特点。

                                          

                                         

3、体会下列句子带给我们的感受。

 ⑴几乎没有人愿意伫立在冬季的寒风中,除非天上飘着雪。

                                           

我迎着雪奔跑,我在雪地里跳跃,我踏着雪漫步,用双颊体会冬季的寒冷,用眼睛领略雪的宁静。

                                        

只有冬季,飘雪的冬季,灿烂而含蓄,很像返璞归真,既是一个轮回的终结,又是一个轮回的开始。

                                       

4、品读第④节,我们可以感受到北京冬天的雪具有              的特点。

5、结尾处,作者说飘雪的冬季“可以用平和的心、冷静的头脑,回味过去,思考现在,幻想未来”,你能接受吗?或者你有同感吗?

 答:                                      

                                          

6、说说文中你最喜欢的是哪一部分,简述理由。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㈡雪

王鲁彦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看见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还要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着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地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窸窸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子时的模样。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注: 指吃得很有味道或谈得很有兴趣。],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窃窃私语[注: 背地里小声说话。]、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情人、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扎实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1、  查阅词典,写出下列词语的解释。

⑴津津有味:                                                     

⑵索然:                                                   

⑶婀娜:                                                   

⑷窃窃私语:                                               

2、  作者对福建的雪感到索然是因为                                                

                                           

3、  作者描写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十分生动细致,请你选择其中的一句,说说你的感受。

                                                                                   

                                                                                  

4、作者描写雪花时,调动了自己的                              的各种器官,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雪花的美。

5、作者眼中,福建的雪和上海的雪的区别是                                         

                                                                              

6、同样是雪,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作者眼中上海的雪于我们来说也已十分陌生,那么你可曾见过雪?请你写写对雪的独特感受,200字左右。

 

 

 

 

 

 

 <<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下一页  >> 

 

 

 

 

 

 

 

 

 

 

 

 

 

 

 

 

 

 

 

 

 

 

 

 

 

 

 

 

 

 

 

 

 

 

 

 

 

 

 

 

 

 

 

 

 

 

 

 

 

 

 

 

 

 

 

 

 

 

 

 

 

 <<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二、写作部分

    请以“上海的夏天”(或“春天、秋天、冬天”也可)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参考答案

一 春

1、略  2、略,可以各抒己见[注: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3、⑴拟人,排比  写出春天近了,大自然生动的变化,以及太阳的热力 ⑵比喻,拟人  写出野花散在草丛中,风过处,星星点点,忽隐忽现的样子⑶排比,比喻  写出春雨细密的特点   4、充满希望、美丽、充满活力和勃勃向上的生机

5、例如,“钻”写出小草的韧劲和生命力;“不让”写出争奇斗艳

 

二 春风

1、查阅词典略  2、短促,季节特征不明显  3、夹带着沙土,不似南方的温柔滋润    蕴藏着力量,呼唤春天到来,是爽朗豪放的   4、⑴用一系列动词写出春风来时速度快,力量大,铺天盖地[注: 一下子到处都是。形容来势很猛。],发出震人心魄的声响 ⑵春风的凛冽,劳作的喜悦,展现北方春种时的特有情景以及人们喜悦的心情  5、阴郁潮湿   痛快明净

 

三 暖雨

1、查阅词典略  2、提示:可以写“喜雨、快雨、好雨……”  3、驱散阴沉的乌云   融化积雪,大地苏醒   绿意绽放   4、⑴提示:滴水声清脆而空灵,给人以宁静而纯净的感受⑵提示:对春雨的渴盼,春雨洗涤大地唤醒万物的力量  5、无比饥渴——强烈的期盼;舒展——全身心的放松;快慰——痛快而欣然之情

 

四 花的话

1、⑴眼花缭乱[注: 缭乱:纷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也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 ⑵矜持 ⑶凝重 ⑷万紫千红[注: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 2、略  3、例如,玫瑰“骄傲地昂起头”等表现她自视甚高[注: 把自己看得很高(多指身分,学识等)。]不屑一顾[注: 不屑:不值得,不愿意;顾:看。认为不值得一看。形容极端轻视。]的神情  4、二月兰不受人注意,默默地却尽力地开放,犹如敬爱的老师无私的付出;紫色是神秘的,给人以幻想   5、各抒己见  6、略

 

五 系在风筝线上的……

1、  略 2、略  3、不以为然[注: 然:是,对。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或否定。],觉得男孩子并不比女孩子差,作为男孩的一份自豪和自信

4、“悉心系好”——用尽所有精力,表现男孩的投入和热情;“唧唧喳喳嘀咕一阵”——团队协作,对做风筝十分认真,充满兴趣。  5、提示:环境美,渲染的心情也很美好;“欢声笑语”“腾腾热气”——孩子们的热烈的童心  6、早春的活力,童年的趣味,生命快乐的回忆……

 

六 春的胡话

1、例如。“我要把全国的餐馆……冰淇淋”表现了作者个性的感受,充满了放任自在的童趣。

2、  略。3、⑴比喻  春天是新的开始,人们对春的喜爱和渴盼  ⑵拟人,比喻  绿是生命活力的象

 <<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征,急着赶春天,欣喜之情  4、即使春天来了会走,但美好的事物仍值得我们用心去发现和欣赏;春天预示着勃勃的生机,预示着温暖的活力  5、春来的欣喜,对春的美好的赞赏,摆脱冬天的束缚,自由自在[注: 形容没有约束,十分安闲随意。]的心灵,可贵的童心 ,对人生的思考

6、略

 

七 春夜喜雨

1、⑴萌生生长 ⑵滋润 ⑶都 ⑷花沾上雨水变得沉重  2、春雨下得及时  能字样万物  景色的独具美感  3、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细密,连绵   4、春雨连绵之夜,四周小路悄无声息,江面上渔船星星点点的火光和雨水相互映照  5、给大地万物带来甘露。给大自然以生机和美景  6、略

 

八 钱塘湖春行

1、例如“早莺”“新燕”等写出乍暖还寒时刻,春天已经洋溢活力  2、提示:繁花丛中,绿草地里,诗人马蹄轻捷的塔春情景  3、满足  足够,值得  4、湖上景致动人,早春活力勃勃   感悟春的生机,陶醉春景5、略 

 

九 江南春

1、  掩映  靠山的城墙2、有声有色,有水有山,有花有草,既有江南 独特的地形风貌  又充满了活力  3、“四百八十一”是虚指,突出多。南朝统治者的挥霍浪费也就表现出来了    4、虚实结合,既是迷梦的烟雨笼罩之景  又暗指历史风雨,这些佛寺在雨中若隐若现[注: 隐隐约约,看不清楚。]  5、诗人目睹眼前的佛寺,感慨用去了多少民脂民膏,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之情。

 

第一单元综合测试

(一)

1、略。 2、雪是圣洁的,飘飘洒洒,纯洁无瑕,仿佛降临人间的天使 3、⑴北方冬季的寒冷是凛冽的,难以承受的;但雪改变了一切,“除非”一词充分表现出雪给人们带来的乐趣和美丽 ⑵“我”对于雪的喜爱是那样的直接而执著,“我”用各种方式体验着雪,和雪亲近着 ⑶雪是冬天的象征,是结束,更是开始,瑞雪兆丰年 4、洁白、冰冷

5、飘雪的时候,往往特别的宁静,似乎是希望凝聚的时刻,因此作者生出许多感慨不足为奇[注: 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6、略。

 

(二)

1、略 2、福州的雪在小辈人的记忆中,下得不大,且很快会融化  3、例如,“它好象比空气还轻……卷起来”生动写出雪花飘飘洒洒的样子  4、听觉  视觉  嗅觉   5、福州的雪不大,不美,而上海的雪雪白且像花一样美   6、略。

 <<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