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说“木叶”》第二课时导学案
   [标签: ]

高二年级语文学案

周次:  编号:   时间:           主编:郭春兴      审批:

说“木叶”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典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的特质,进而提高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2.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3.能运用本课所学知识及获得的能力分析诗歌同类现象。

学习难点:中国古典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

学习重点:全文表面是分析古诗中“木叶”的艺术特征而实质是谈诗歌语言的特点。。
学习过程:

导读:读课文,感悟“木叶”和“树叶”的区别,探究由“木叶”发展为“落木”的原因,比较“木叶”“落叶”及“黄叶”,进而把握“木叶”的艺术特征。

导思(一)

1从概念上讲,“木叶”就是(      )。

2、既然二者在概念上完全一致,为什么会给人如此不同的感觉呢?请同学们结合作者所引用的诗句来体会。

1

  树:后皇嘉树,橘徕服兮。          叶:叶密鸟飞得,风轻花落迟。

      桂树丛生兮山之幽。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思考:这所有的诗句,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

木叶:亭皋木叶下,陇首秋去飞。           落木: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思考,讨论:体会这几句诗给你的感觉。并注意由“木叶”到“落木”的发展及其关键之处。

 

 

显示:木   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比较:“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与“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明确:

 

 

 

【导思】(二)

 

思考1、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呢?

 

  

     2、“木叶”暗示的究竟是怎样的“落叶”呢?

 

  

 结论:

 

【导读】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把握诗歌语言的特点;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

【导思】(三)

1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

 

   2、作者又是如何阐释诗歌语言暗示性的特点的呢?

 

 

 

讨论:课文所阐释的是诗歌语言的暗示性问题,却拟题为“说‘木叶’”,若改为“谈谈诗歌语言的暗示性”,你以为如何?

 

 

 

 

【导练】:思考同类文学现象,触类旁通[注: 触类:接触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贯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识或规律,进而推知同类事物的知识或规律。]举一反三[注: 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了解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相对稳定性特点,提高对古典诗歌的理解力和领悟力。

思考1:古诗中有许多耐人寻味[注: 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的意象,它们如“木叶”一样,成为难以言传的精妙语言,如“月”“梅”“柳”“杜鹃”等。请根据课文所阐释的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的理论,体味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艺术特点。(显示《一剪梅》《相见欢》两首词及其画面)

 

  

 

思考2:请根据你所熟悉的梅花诗,说说“梅”这个意象的特点。显示王安石的《梅花》和陆游的《卜算子·咏梅》 

 

   

 

 

[1] [2] 下一页

小结:我们生长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诗是祖先留给我们宝贵遗产,更是我们的骄傲。希望同学们在今天品味诗句的审美体验之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传统文化,读诗,学诗,爱诗,成为一个个有激情,有修养的小诗人。

上一页  [1] [2]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