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李寄》导学案3
   [标签: ]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李寄》教学案

东明县玉成中学  周文华

教学目标:

1.诵背课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 理解对比、反衬手法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3.学习李寄的机智和勇敢,做一个不畏凶暴、敢于并善于同邪恶做斗争的好少年。

教学重、难点:

文言实、虚词的积累;人物形象的分析。

作者资讯:

  干宝(?―336),字令升,东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新蔡(现在河南新蔡)人。  

少年聪明好学,博学多才[注: 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晋怀帝永嘉五年(311)渡江后,召为佐著作郎。晋愍帝建兴三年(315),因平定杜弢之乱|有功,赐爵关内侯。晋元帝建武元年(317),王导上疏建言宜备史官,乃命干宝兼领国史,后辟为司徒右长史,迁散骑常侍等官。卒年约近五十。

    干宝著述颇丰。所著《晋纪》20卷(已佚),时称“良史”。此外还有《易》、《礼》和《春秋左氏传》的注、论,《干子》、《百志诗》等多种,均已散佚。所著《搜神记》原本30卷,已佚;今本20卷,为明人胡应麟所辑,已非原貌。中华书局版今人江绍楹校注本较好。据作者自序,干宝写作此书的用意在于“发明神道之不诬”,宣扬鬼神迷信、因果报应[注: 因果:原因和结果。佛教迷信,认为今生种什么因,来生结什么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但书中也保存了不少优秀的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描写细致生动,情节也较完整,故事虽多神异怪诞,想象却瑰丽奇幻。《搜神记》是中国第一部志怪小说,也是东晋以来志怪小说中的重要著作。

导学点击:

   1、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读全文,了解课文大意。

   2、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逐句翻译课文。

   3、在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梳理文章层次,探究文章主旨、结构和写法,并精析重点词句和段落,从中受到教益和启迪。

   4、熟读成诵,培养文言文的语言感知能力。

参考译文

  东越的闽中地区有一座庸岭,高几十里。庸岭西北的山洞中有一条大蛇,长七八丈,粗十多围,当地人时常担惊受怕[注: 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东冶的长官都尉和他所管辖的各县城行政长官,多有(被大蛇)咬死的。(人们)用牛羊祭祀,仍旧不能制止(大蛇的)危害。(大蛇)有时给人托梦,有时告诉巫、祝,说要吃十二三岁的女孩子。郡、县的长官都为这事担忧。但是大蛇(仍然)无休止地肆虐逞凶。官吏们一同寻找奴婢人家所生的女孩子,连同犯罪人家的女孩子养着。到了八月初一祭祀,(把童女)送到蛇洞口,蛇就出来吞吃童女。多年这样,已经断送了九个女孩的性命。

 

  这一年,又预先招募寻找,结果没有寻找到这样的女孩。将乐县的李诞,家里有六个女儿,没有儿子。他的小女儿名寄,要应征前往。父母不答应。李寄说:“父母没有福气,只是生了六个女儿,没有生一个儿子,虽然有孩子跟没有孩子一个样。女儿我没有淳于缇萦帮助父母那样的功劳,既不能供养(父母),白耗费了穿的吃的,活着没有什么好处,不如早点死了。卖了我李寄的身体,可以得到一点钱,用来供养父母,难道不好吗?”父母慈爱,终究不让她去。李寄自己偷偷地走了,没办法制止。李寄就去访求好剑和会咬蛇的狗。到了八月初一,就到庙里坐下,抱着剑,带着狗。先拿来几石糯米做的糍团,用蜜和炒米粉调灌糍团,把(它)放在洞口。蛇就出来了,头大得像谷仓,眼睛像两尺长的镜子,闻到糍团的香气,先吃糍团。李寄就放出狗,狗跑上前就咬,李寄从后头砍出几处伤口。受伤的地方痛得很,蛇因此跳了出来,到了空地上就死了。李寄进去探看洞穴,找到九个童女的头骨,全都拿了出来,痛惜地说:“你们这些人胆小软弱,被蛇吃了,很可悲,很可怜。”于是童女李寄缓缓迈步回到家里。

    越王听到这件事,就聘童女李寄为王后,授她父亲为将乐县令,母亲和姐姐都得到赏赐。从这以后东冶没有再出现妖邪的东西,那有关李寄的歌谣至今还在当地流传。

课文导析:

这篇小说通过斩蛇这一事件,歌颂并刻画了一位坚强、勇敢、智慧的少女李寄的形象。文章对李寄的描写虽然着墨不多,但能抓住情节的展开来表现,人物形象鲜明。

李寄的父母有六个女儿,而没有一个男孩。在封建社会中,女子受到种种歧视和限制,不能参加社会的主要生产劳动,因而加重了父母的负担。生活困难,使李寄萌生了卖身啖蛇“可得少钱,以供父母”的念头,表现出李寄对在贫困中挣扎的父母的同情。而她父母即使再穷也不愿意让女儿去送死,体现出劳动人民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关心爱护。当遭到父母阻挠后,李寄偷偷出走应募,可看出她性格的刚毅坚强。

   李寄是一位十分有主见的姑娘,她不是消极地等待死亡,而是积极准备消灭大蛇为民除害[注: 替百姓除祸害。],并且订下周密的计划,表现了她的智慧。

   李寄是一位十分勇敢的少女。她年仅十二三岁,面对着“头大如禾,目如二尺镜”,“长七八丈,大十余围”的庞然大物[注: 庞然:高大的样子。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她毫不畏惧。“从后斫得数创”,充分表现了她的勇敢。杀死大蛇后还“入视穴,得其九女髑髅”,“于是缓步而归”,态度何等的从容!只有大智大勇才有这样的表现。

   作者在文中将李寄与东冶的官吏作了尖锐的对比。这些官吏因为“多有死者”,为了保住自己的安全,不惜以女啖蛇,“累年如此,已用九女”。相信“巫祝”的鬼话,要以无辜少女去填蛇腹,这些官吏是何等的昏庸、怯弱。这个故事客观上是对当时统治者的无情揭露。

   作者对李寄这位英雄少女十分赞赏,“自是东冶无复妖邪之物”。人们为她编了歌谣,赞颂她的英雄行为。

结构梳理:

  (1)故事起因:大蛇害人,为下文作铺垫。

(2)故事经过、发展和高潮:李寄智杀蛇,为民除害。

(3)故事结局:李寄名扬四方。

主旨探究:

这篇小说通过描写穷苦少女李寄斩蛇除害的事迹,热情赞颂她不畏凶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大智大勇,同时也暴露了封建官吏懦怯无能、草菅人命[注: 草菅:野草。把人命看作野草。比喻反动统治者随意谑杀人民。]的本质。

北师大版七年级语文(上)《李寄》导学案3(下载):

下载地址1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