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堂实录(王开东)(必修课堂实录)
   [标签: ]


 
师:首先,我想问同学们一个很愚笨的问题,小说何以叫小说? 
生1:老师,是不是小说刚开始不能登大雅之堂,不能和诗赋等正统文学相提并论[注: 相提:相对照;并:齐。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放在一起谈论或看待。]? 
师:说得好,小说一开始就是一个平头百姓,寒门女子。因此,小说作者为了吸引眼球,在创作上大多设置虚构的、新奇的故事情节;主题上则更多寄托了下层百姓的愿望和理想。从这个角度,我不妨发一通谬论。当小百姓被侮辱被损害时,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摆脱不了,于是借助美好的愿望。有时寄托神仙鬼怪,因此诞生了神魔小说;有时又寄托于现实中的英雄豪杰,于是出现了英雄侠义小说,比如《三侠五义》、《七侠五义》、《小五义》等;有时又寄幻想于封建统治者中的清官,于是又出现了公案小说,比如《包龙图》、《彭公案》、《狄公案》等。古典四大名著代表了中国小说创作的最高峰。《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你们更喜欢哪一部?说说理由。 
生2:我特喜欢《三国演义》,其中有很多真实的英雄人物,而《水浒传》中大多都是草寇。 
师:喔,你还有点封建思想,认为草寇不上档次,是吧,还有吗? 
生3:我喜欢《三国演义》,主要是喜欢那种历史的风云和纵横捭阖[注: 纵横:合纵连横;捭阖:开合,战国时策士游说的一种方法。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的权谋斗争。 


师:透过历史的烟云,看到惊心动魄[注: 使人神魂震惊。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十分惊骇紧张到极点。]的斗争,确实有味道。 
生4:《三国演义》中的人物也很有意思。 
师:哦,说来听听。 
生4:你看刘备那么忠厚,甚至显得愚笨,但是诸葛亮却死心塌地[注: 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辅佐他。所以,我读出了刘备才是一个真正的智者。 
师:有意思,还有哪些新颖的见解,说出来我们分享。 
生4:我还发现刘禅也并非扶不起来的阿斗,他对诸葛亮很倚重,就是一种聪明的表现;而乐不思蜀[注: 在新环境中得到乐趣,不再想回到原来环境中去。]更是他全身而退的一种大智慧。 
师:说得很精彩!这就是一种创造性阅读,希望今天我们同学们也要保持这种阅读的姿势。还有吗? 
生5:我不喜欢《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感觉他们的性格很单调,特别不鲜明。而《水浒传》就不一样了,很多人物血肉丰满。比如林冲,他的性格就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师:就是说,你发现《三国》中的人物性格是平面的,缺乏变化;而《水浒》中的人物性格却是立体的,流动的。是这样吗? 
生5:是的。 
师:同学们,你们评评他说的如何? 
生:(很多同学点头认同) 
师:这就是说,她说出了大家人人心中都有,人人口中都无的话。老师很高兴,这个观点也是鲁迅先生的观点。先生认为“欲显刘备之忠厚而似伪,欲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就是对《三国》塑造人物的批评。刚才同学们说,《水浒》中人物,尤其是林冲的性格,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过程。高尔基说,情节的发展史就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谁先来说说这篇小说的情节。 
生6:情节可以划分为“林教头沧州遇故友、陆虞侯设计害林冲、林教头接管草料场、豹子头山神庙复仇”。 
师:这个概括如何,谁来说说? 
生7:概括得不错,但是不够简洁、不够统一。 
师:你来试试。 
生7:我的概括是“沧州遇旧、买刀寻仇、接管草场、杀仇上山” 
师:我觉得这两个概括各有千秋[注: 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前者具体明确,一目了然[注: 目:看;了然:清楚,明白。一眼就看得很清楚。],但角度不够统一;后者角度一致,简洁明快,但内容上稍有疏漏。根据刚才的情节概括,我们来探讨林冲性格的发展变化,谁先来? 
生8:沧州遇旧是“忍”,买刀寻仇是“不忍”,接管草场又是“忍”,杀仇上山是“忍无可忍[注: 再也忍受不下去了。]”,林冲的性格原本忍辱负重[注: 为了完成艰巨的任务,忍受暂时的屈辱。]忍气吞声[注: 忍气:受了气不发作;吞声:不敢出声。指受了气勉强忍耐,有话不敢说出来。]委曲求全[注: 委曲:曲意迁就。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也指为了顾全大局而让步。],然后从懦弱到坚强,从屈辱到反抗。 
师:好,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游戏,男生列举林冲“忍”的具体表现,女生列举林冲“不忍”的具体表现,可以结合你们看过的《水浒》来谈,女士优先。 
生9:林冲沧州遇旧这个情节很重要。第一,小二在整个故事中有很大的作用;第二,遇旧交代了林冲性格中的两个方面。林冲帮小二,说明林冲扶危济困[注: 扶:帮助;济:搭救,拯救。扶助有危难的人,救济困苦的人。],有侠义精神;林冲说“我因恶了高太尉,生事陷害,受了一场官司,刺配到这里。”一个“恶”字,一个“高太尉”,袒露了林冲软弱的内心,善良安分、严守等级、忍辱负重;这是林冲“忍”的一面。 
生10:陆虞侯来了之后,林冲买了一把解腕尖刀到街上寻了三五日,不见消耗,也自心下慢了。也就是说,林冲好不容易燃起的反抗怒火,又慢慢熄灭,幻想得过且过[注: 且:暂且。只要能够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委曲求全。 
生11:当后来管营让林冲接管草料场时,林冲虽然心有疑虑,但还是听从安排,并作了长远打算。 
师:我来插说一句,为什么林冲听从安排,就是软弱呢?难道林冲还有其他的选择吗? 
生11:林冲是没有其他的选择,但林冲如此小心谨慎[注: 形容言行慎重,不敢疏忽。]的一个人,绝对不应该如此大意。 
师:你怎么看出林冲的小心谨慎?说来听听。 
生11:从情理上推断,林冲因为屈居下僚,肯定处处留心,时时在意,这是林冲小心谨慎性格形成的根源。 
师:你说的是林冲怕丢了饭碗,是吧,还有呢? 
生11:文中还两次具体写林冲防火,特别是两次锁门,而房子里实在没有什么好偷的,这些都说明了林冲的小心谨慎。 
师:如此小心谨慎的林冲,为什么在小二简单的劝说中,就放弃了警惕呢? 
生11:因为…… 
生12:还是因为林冲性格中的懦弱,因为他不敢和统治者决裂,所以,用幻想来麻醉自己。明知危险,却不敢承认,不敢面对。 
师:说得好,你们看,林冲都忍到这个份上了!有没有其他的旁证,来证明林冲确实是充满幻想,不敢面对。 
生12:有,林冲在山神庙里顶礼说:“神明庇佑!改日来烧纸钱。”他把希望寄托在神灵的庇佑上,说明他还是认识到了危险,只是不敢面对。甚至到草料场烧掉了,都已经是死罪,还想着要去救火。 
师:就是说,我们的林冲不是真的猛士,因为鲁迅先生曾经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林冲就不敢正视。 
生12:不是,作者在这里反复“抑”,一方面是为了后文的“扬”;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林冲的善良,而如此善良软弱的林冲最后走上反抗道路,更能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逼民反[注: 在反动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压迫下,人民无法生活,被迫奋起反抗。]的道理。 
师:说得好,也更能够衬托林冲以后革命的坚定,无论是火并王伦,还是反对释放高俅,林冲都是梁山中斗争最坚决的人之一。刚才的女生说得很好,现在,我想看看我们男生的表现怎么样? 
生13:林冲的反抗其实在此之前就有了,当陆虞侯为高衙内骗林冲的娘子到自己家去,林冲就开始反抗了,不过,反抗的对象不是高衙内而是陆虞侯,这种反抗的程度很有限。 
师:但这种反抗毕竟如星星之火[注: 一点点小火星。比喻开始时策小,但有远大发展前途的新事物。],可以燎原。而且这样写,还有什么好处? 
生14:这样写,还符合人物性格的发展过程和逻辑。 
师:继续! 
生14:当李小二告诉林冲陆虞侯来到沧州时,林冲又一次怒从心头起,买刀寻凶,但最终一无所获,于是反抗的怒火慢慢熄灭,委曲求全又占了上风。 
生15:林冲在山神庙听到陆虞侯等人的自供状,终于忍无可忍,复仇的怒火熊熊燃烧,就像那边的燃烧的草料场。终于手刃仇敌,一个有血有肉[注: 比喻富有生命的活力和内容。多用来形容文艺作品中人物形象生动。]的英雄诞生了。 
师:林冲的杀人,写得很有讲究,谁来说说。 
生16:林冲杀死其他的人,都是用花枪,而杀陆虞侯却是用解腕尖刀,因为这把尖刀就是为他准备的。林冲杀陆虞侯,其实不是在杀人,而是借杀人来控诉,控诉陆虞侯的不义,控诉社会的不公,显示林冲革命造反的正义性,读来痛快淋漓。 
生17:我也觉得林冲结尾的杀人,既是杀自己的结义兄弟,也是在杀“自己”,杀那个软弱屈辱的自己,一个新的林冲从血腥和烈火中涅磐。 
师:刚才同学们谈到雪与火,让我很受启发。文章中哪几次写到雪,作用是什么? 
生18:从林冲接管草料场开始,大雪初起“彤云密布[注: 彤云:彤是红色的意思,有时指红霞;有时指下雪前均匀密布的阴云。很厚的云层布满天空,预示着大雪即将来临。],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注: 形容雪花飘落。]卷下一天大雪来。”林冲沽酒时,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回来时,迎着朔风回来“看那雪,到晚越下得紧了。”还有,林冲进庙“把身上雪抖了”,雪地杀仇,把陆虞侯“丢翻在雪地里”,最后,雪夜上梁山。 
师:风雪写得很有层次,很有讲究,谁来说说? 
生19:直接写雪,比如卷起大雪,雪下得紧,雪越下得紧了;还有侧面写雪,比如林冲沽酒背风迤俪而行,回来迎着朔风,还有风雪压倒草厅;而人物行动描写也时时不忘风雪。 
师:风雪描写的作用,有何作用? 
生20:雪越来越大,是不是预示情况越来越危急,矛盾冲突越来越尖锐! 
生21:阴冷的雪还是林冲孤苦命运的一种象征。 
师:有意思,我看《水浒传》电视时,发现导演把雪和火结合得很好!你看,在冰天雪地[注: 形容冰雪漫天盖地。]里,草料场熊熊的烈火,一个孤寂、阴冷,一个迸发、暴烈。草料场的大火终于点燃了林冲复仇的烈焰!同学们接着说。 
生22:渲染了悲凉的气氛。风雪无情天有情! 
生2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比如不是风雪,林冲不会沽酒御寒,不沽酒御寒就见不到山神庙。见不到山神庙后来就不会到那里栖息。而没有风雪,草厅就不会倒塌,林冲也不会逃过一劫。另外,如果不是风大雪紧,林冲可能不会用大石头抵住庙门,那就听不到仇人的自供,林冲由懦弱到坚强,由屈辱到反抗,也就失去了依据。 
生24:烘托人物心理。最后,当林冲在风雪中大踏步走上反抗道路时,风雪衬托了一个孤独、悲壮、坚定、勇敢的英雄形象。 
师:你刚才的那个画面,让我想起了一首唐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注: 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那个美人究竟长得如何,作者并未告诉我们,但借助于娇艳鲜嫩的桃花,烘托出了一个美丽的女子形象。还有《荷花淀》中开头的景物描写,干净、清爽、清灵,能够很好映衬水生嫂的美丽心灵;而且能够为下文的温馨夫妻话别渲染气氛;在主题上表达上,如此美好的家园,岂容敌人来践踏!这就是水生嫂深明大义的原因。好了,现在谁来总结一下,刚才我们的探究成果? 
生25:我们通过情节的发展史,研究了林冲从妥协忍让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 
师:归纳得很到位!那么,林冲如此妥协忍让的原因是什么?后来奋起反抗的基础又是什么?通过林冲这个典型形象塑造,作者要反映一个什么样的社会生活?大家不妨讨论讨论。 
生26:林冲妥协忍让的性格,是和他的家庭出身、社会地位、生活状况各个方面联系在一起的,林冲出身枪棒世家,而且还是一个中层干部,家有娇妻,丰衣足食[注: 足:够。穿的吃的都很丰富充足。形容生活富裕。],只要不杀到他床上去,他是不会起来反抗的。比如,李逵上山是最简单的,因为不造反他连裤子都没得穿!而杨志是金刀令公杨业的后人,家庭出身使得他有忠君思想,总是幻想光耀门楣、重振家业、封妻荫子[注: 君主时代功臣的妻得到封赠,子孙世袭官爵。旧时指为官的荣耀。],一开始也和林冲一样,对统治者抱有幻想,失了生辰纲之后,无路可走了,才不得不上梁山。 
生27:我觉得家庭出身、社会地位等只是形成性格的一个因素,不能过分夸大!个人的气质因素也不可忽略。比如鲁智深就没人欺负他,他是主动出击,军官做不成就做和尚,和尚做不成就上山,他的头脑里很少有提辖职位,有的只是疾恶如仇[注: 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拔刀相助[注: 旧小说中多指打抱不平。]! 
师:说得好!能够用联系的观点、比较的观点、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了。鲁智深和林冲除了个人气质上的因素外,家庭出身、社会地位还是有一些差别的。鲁智深毕竟是下层军官,从最底层民众中出来,斗大字不识一筐,光棍一条,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他老是担心坐牢时没人送饭,就说明了这一点。 
生27:老师说得对。 
师:后来,林冲在高俅的步步紧逼下,终于奋起反抗。高俅的步步紧逼是外因,林冲反抗的内因的基础是什么? 
生28:林冲不得志,感觉到很压抑。 
师:何以见得? 
生28:两个方面可以看出。一个是正面交代,林冲曾经对陆虞侯说:“贤弟不知,男子汉空有一身本事,不遇明主,屈沉在小人之下,受这般腌瓒的气。”这就是说林冲虽然是一个中级官吏。但在受压迫上与下层人民有相通之处。林冲帮李小二和陆谦,可能就是看到他们落魄,看到他们尴尬,才挺身而出[注: 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的。这也可以理解成同病相怜[注: 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师:就是说,林冲也是被压迫者,也感到不平,而不平则鸣[注: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是吗? 
生28:对,这是个火种,虽然沉寂,但始终在顽强的生根发芽。 
师:还有哪些基础? 
生29:我来说说,林冲特别讲究“义”,比如帮助李小二,扶助陆虞侯,这都是林冲“义”的一面。李小二能够豁出生命危险,帮助林冲,既是报恩,当然也有“义”的因素在支撑。而林冲特别愤恨陆虞侯,也就是因为他不讲义气,恩将仇报[注: 拿仇恨回报所受的恩惠。指忘恩负义。]。可见讲义气是林冲性格中最美好最宝贵的东西,这是林冲能够奋起反抗最重要的一个因素。 
师:就是说,林冲的讲义气,在某些时候代表的就是正义,而正义与邪恶是势不两立[注: 两立:双方并立。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的,所以,这也就是林冲最后“不忍”,奋起反抗的内在原因。作者塑造林冲这个典型形象,对我们认识当时的社会有什么意义呢? 
生30:首先,就是能够认识到那个社会的腐朽和黑暗,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应该说,是有一定地位的人,而且他自己又是那么小心谨慎、委曲求全,尚且被逼得无路可走。可见小老百姓的处境更为艰难。 
师:这种以一当十[注: 当:相当。一个人抵挡十个人。形容军队英勇善战。]的写法,能否举例说明。 
生31:好的,比如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歧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就以乐景写哀情,写出了安史之乱之后,唐王朝的衰落和百姓的颠沛流离[注: 颠沛:跌倒,比喻穷困,受挫折;流离:浪落。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师:百姓的颠沛流离,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生32:杜甫和李龟年,一个是才华横溢的大诗人,一个是如日中天[注: 好象太阳正在天顶。比喻事物正发展到十分兴盛的阶段。]的大音乐家,他们是歧王宅里的常客,崔九堂前的红人,但如今连他们都流亡江湖,狼狈不堪[注: 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那么,那些小百姓的生活可以想见是怎么一番光景了。 
师:解得好!还有呢? 
生32:还有就是百姓反抗的必然性。林冲性格的转变,关键在一个“逼”字,正是高俅一伙的步步紧逼,使林冲走上反抗道路。所以说林冲性格的转变,还揭示了《水浒》的主题——官逼民反。 
师:《水浒》的主题是“官逼民反”,有没有不同见解? 
生33:基本上差不多,但最好是写成“逼上梁山[注: 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师:理由何在? 
生33:首先,林冲等人是不是“民”,这一点值得推敲;还有,就是有的“人”上梁山,不是“官逼”,而是“民逼”。比如,金枪将徐陵、玉麒麟卢俊义等,就是被梁山上的“民”逼上山的。所以我的观点是“逼上梁山”比较好,而且民间也有“逼山梁山”这种说法。 
师:说的有道理,林冲这个“逼上梁山”的英雄在我们的眼里和心里活起来了,假如你是一个编剧,能不能在电视中,为林冲写一首歌,一首礼赞英雄的歌,我相信你们的才华!…… 
生34:“漫天风雪,无尽悲伤,一壶浊酒,十分惆怅。正义已死,问苍天,路在何方?熊熊烈火,长天茫茫,壮士心,英雄泪,空飞扬!一把刀,一杆枪,把江湖走尽,不再彷徨!生35:“也曾做狗,凄凄惶惶;壮志雄心都付与校马场。忍千古奇冤,只为那名利红颜怎知我魂断肠?巾帼聚首,英雄一堂!从此后,我去也换一方天地,轰轰烈烈[注: 轰轰:象声词,形容巨大的声响;烈烈:火焰炽盛的样子。形容事业的兴旺。也形容声势浩大,气魄宏伟。]干一场,好男儿,就应该志四方! 
师:两个才子,写的歌精彩绝伦,很好的突出了林冲内心的挣扎和逼上梁山的真实心态,课后容我修改一下,交给胡明老师谱曲,下次放给同学们欣赏,这是我们高二(4)的《好汉歌》!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