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范进中举(八年级优秀教学设计)
   [标签: ]


 旬邑县原底中学有效教学课时教案
科目:语文                                主备人:朱富国
课题 范进中举 课型 教读课 课时 两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儒林外史》的介绍。
2.讽刺艺术的表现形式——夸张、对比、写实。
能力目标 1.欣赏小说的讽刺艺术。
2.比较阅读的能力。
情感目标 1.了解封建科举对知识分子的毒害。
2.体会作者对丑恶现象进行辛辣讽刺的艺术。
重点 1.个性鲜明的人物语言与动作。
2.对比、夸张与直接写实在讽刺小说中的作用。
难点 1. 旧小说中的雅语与口语。
2.同是读书人,范进与孔乙已有何不同?
方法 教读法 教学用具 图片
教学内容及流程 个案补充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以能概括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境遇的对联“十年窗下[注: 科举时代,读书人要取得功名,终年埋头在书本里。形容十年时间闭门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注: 原指一旦中了科举就扬名天下。后指一下子就出了名。]天下知”“ 回忆去岁饥荒,五六七月间,柴米尽枯竭,贫无一寸铁,赊不得,欠不得,虽有近亲远戚,谁肯雪中送炭[注: 在下雪天给人送炭取暖。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以物质上或精神上的帮助。]
  侥幸今朝科举,一二三场内,文章皆合式,中了五经魁,名也香,姓也香,不拘张三李四[注: 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都来锦上添花[注: 在锦上再绣花。比喻好上加好,美上添美。]!”导入课文。


二、作家、作品简介
吴敬梓,出身于一个世代书香门第[注: 旧时指上辈有读书人的家庭。],早年也曾热衷功名,便考场屡屡失意,同时在家境由富到贫的变化中,他也饱尝世态炎凉[注: 世态:人情世故;炎:热,亲热;凉:冷淡。指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百般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十分冷淡。],这些使他对现实,尤其对科举制度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促使他写下了长达三十万字的章回体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儒林外史》全书正是以封建知识分子为主要对象,描写他们的生活和精神状态。书中人物,大都有当时真人真事为影,全书故事没有一个主干,但有一个贯串其中的中心,即反对封建科举、封建礼教,讽刺因热衷功名而造成的极端虚伪的社会风气。作品塑造了许多典型人物,如周进、范进、马二先生,严监生等等。在中国文学史上,尤其是讽刺小说中,这本书获得很高评价。
三、自己朗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体会语气,语调的运用,注意文下注释中一些旧小说中的词语的解释。
2.围绕“中举”这一中心事件,按时间顺序将选文分成“中举前”和“中举后”两个部分。
四、根据插图,复述课文梗概。
五、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课文中写得比较精彩的地方,试作简要分析。
2.课文中这些精彩之处都是围绕哪个中心情节展 开的?
六、范进形象分析
1.中举前后,范进产生了那些变化?(从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对人态度等方面来谈)
中举前
学生默读第1、2两段,[思考]两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也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而胡屠户对他的轻侮中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注: 唯唯:谦卑的应答。连声应答,以示顺从。]”。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中举后
学生读第5段范进喜极而疯片断,给其划分层次,并分析这里有哪些文句的反复,这种反复说明了什么。    
明确:范进喜极而疯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层次:昏厥一疯跑一跌倒一疯走集上。这里拍手的动作、笑的表情多次重复,“我中了”一句话反复出现。拍手、笑印证了他是因喜而疯,“我中了”体现他念念不忘[注: 念念:时刻思念着。形容牢记于心,时刻不忘。]的是科举,一旦中举,喜极而疯,这一情节的设置,充分表现了范进的利欲熏心[注: 贪财图利的欲望迷住了心窍。],从而揭示了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
学生读第5至12段,[思考]范进中举之后地位、经济状况发生哪些变化?这说明了什么?范进对胡屠户的态度有何变化?又说明了什么?
明确:中举之后,范进地位马上提高,这从周围众邻居的称呼“范老爷”,胡屠户的言行,张静斋上门几件事都可看出。而张静斋送钱送房子,可见范进经济状况与以前不可同日而语[注: 不能放在同一时间谈论。形容不能相提并论,不能相比。],更预示他从此将走上富贵之路。他对胡屠户的称由“岳父”转为“老爹”,可见他性格中有虚伪的一面。
从中举之后看,范进已开始成为封建社会的新贵,他得到了他想要的功名富贵,但他也马上表现出虚伪、世故的性格,对胡屠户态度变化,与张静斋称兄道弟[注: 朋友间以兄弟相称。形容关系亲密。],这就表现他已被科举制度所腐蚀,所同化。
2.作者设计范进“喜极而疯”的用意何在?
七、总结、扩展
本课对于范进形象的分析是一个重点内容,通过分析,我们重要的是明确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孔乙己没有进学、潦倒一生,范进进了学又如何?不过变为统治阶级的走卒而已,不同的命运、相同的主题。
八、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对胡屠户描写部分,体会人物性格。
2.课外阅读《儒林外史》第四、五、十三至十五回。

第二课时
一、以胡屠户为例,分析本文的讽刺艺术。    
本文最大的特色在于它的讽刺艺术。讽刺有多种表现形式:如对比、夸张、反语以及直接写实等。
[思考]本文主要用丁哪几种形式?结合胡屠户形象分析逐一进行说明。
明确:主要用了对比、夸张和直接写实三种。
1.对比  胡屠户对范进的前后态度变化。
对范进的称呼:“现世宝”一一“贤婿老爷”。
对范进外貌的描述:“尖嘴猴腮[注: 形容人相貌丑陋粗俗。]”一一“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贺礼: “一副大肠和一瓶酒”一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
动作:“腆着肚子去了”,“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注: 言辞刻毒,大肆辱骂。形容骂得痛快淋漓。]”一一“连斟两碗酒喝了,壮一壮胆”,“那手早颤起来”,“干思万谢,低着头,笑迷迷的去了”
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注: 趋:奔走;炎:热,比喻权势。奉承和依附有权有势的人。]的市侩性格。
2.夸张
胡屠户打了范进之后,“那只手隐隐的疼将起来;自己看时,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众人回家时,“屠户见女婿衣裳后襟滚皱了许多,一路低着头替他扯了几十回。”
这种细节上的夸张,用漫画式的笔法显示出胡屠户对范进畏惧、巴结的情态。
3.直接写实        
第12段,这里胡屠户的动作“攥”、“舒”、“缩”、“揣”及“紧紧”、“连忙”两个词活画出他那副贪财虚伪的小人相。
通过对比、夸张、写实的手法,胡屠户的性格跃然纸上[注: 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写真实生动。]:这是一个趋炎附势的市侩形象,他欺贫爱富、贪财虚伪、庸俗自私。        
学生讨论文中对其他人物的讽刺描写,如用夸张的手法描写范进喜极而疯的情状。
二、请从胡屠户、乡邻、张 乡绅对范进态度的变化这个角度分析他们的性格特征。
胡屠户:截然不同[注: 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的两副嘴脸,充分表现出他的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的市侩性格。
乡  邻:趋炎附势,谴责了封建社会的丑恶的道德风尚。
张静斋:是作者刻画的次要人物。作者具体描写了“张老爷拜会新贵范老爷”的场面,他结交新贵,为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三、总结、扩展
本文与《孔乙己》相比,是通过一个中举的人,围绕“中举”这一事件,描写各色人等[注: 色:种类;人等:人们。社会上各种职业各个阶层的人们。]的种种丑态,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揭露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世态。作者用了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手法对这些人物进行描写、讽刺,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批判性。

1.下面进行《儒林外史》精彩片断的阅读讨论。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找一个带有明显讽刺的片断进行阅读,然后集中讨论。
示例1  第四回写到范进到知县汤奉处打秋风,当知县看到范进因守制而不用银镶杯箸,不用象箸时,很担心他不用荤酒,正在此时,却见范进“在燕窝碗里拣了一个大虾元子送在嘴里”,这才放心。一句“大虾元子”的描述将范进虚伪的性格暴露无遗[注: 暴露:显露,显现;遗:遗漏。全都暴露出来。],同时也表现出封建礼教的虚伪性。
示例2  第五回写到严监生临死前伸出两个指头,众人都不得要领[注: 要:古“腰”字;领:衣领。要领:比喻关键。抓不住要领或关键。],其妾赵氏猜出他的心事“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恐费了油”,挑掉一茎之后,严监生“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这两个指头使严监生与葛朗台一样,成为世界文学画廊中著名的吝啬鬼形象之一。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作为比较的双方应具有可比性,即有共性与个性。同样,除了范进与孔乙己,还可进行丁举人与张静斋的比较,胡屠户与张静斋的比较。这些比较都有利于深入地把握人物性格。

2.将《范进中举》与《孔乙己》作一个总体比较。
  我们将两篇文章从三方面进行比较:
(1) 人物和主题思想。
  范进与孔乙己同是读书人,一个到晚年终于中举而发疯,一个始终没有进学,潦倒而死。从思想性格方面来说,他们都热衷于功名,迂腐可笑,疯的不知为何而疯,死的不知因谁而死,麻木不仁[注: 不仁:没有感觉。肢体麻痹,失去知觉。比喻对外界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可悲可怜。因此,这两篇文章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摧残他们的精神,摧残他们的肉体。
(2 )作者的态度和讽刺手法。
  《范进中举》和《孔乙己》都运用了讽刺手法,但又有区别。前者是对主人公(范进)尖锐的嘲笑,那“抱着鸡,手里插了草标”的形象,那“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水”的丑态,刻画得入木三分[注: 相传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木工刻时,发现字迹透入木板三分深。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后者对孔乙己的嘲讽,严厉而冷峻,却并不显露,那又脏又破的长衫,那“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的神情,描绘得那样淋漓尽致[注: 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为什么有这样的区别呢?吴敬梓对笔下的人物是的尖锐的嘲笑,无情的鞭挞,因为他痛恨封建科举制度;鲁迅对他笔下的人物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因为作者希望他能从麻木中觉醒,以便拯救中华民族。由此可见,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由作者对该形象的态度所决定。
(3)表现手法。
  《范进中举》主要运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而《孔乙己》则选取人物一生中几个富有表现力的片断,放在一个典型的环境里,去刻画人物表现主题。

四、布置作业        
1.比较《范进中举》与《变色龙》的讽刺艺术。
    2.根据有关历史资料,结合课文,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了解,并把它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星宿(xiù 
斋公(zhāi 
醉醺醺(xūn)
癞虾螟(lài há ma )
阎王(yán )攥(zuàn)
带挚(qie)
啐(cùi )
簇拥(cù)
侥幸(jiǎo)
2.查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
作揖:拱手行礼。
倒运:事情不顺利,倒霉。
狗血喷头:形容骂得很凶。
不省人事[注: 省:知觉。指昏迷过去,失去知觉。也指不懂人情世故。]:昏迷,失去了知觉。
商酌:商量斟酌


清代的科举制度是这样的: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禄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库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乡式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乡试取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土,取中后统称为进土。殿试分三甲禄取。第一甲踢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禄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合称为三鼎甲。

 课堂小结 本文与《孔乙己》相比,是通过一个中举的人,围绕“中举”这一事件,描写各色人等的种种丑态,从而揭露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揭露当时社会中趋炎附势的世态。作者用了对比、夸张、直接写实的手法对这些人物进行描写、讽刺,大大加强了文章的批判性。
课堂检测 1.给加粗字注音。
(1)作揖(    )(2)星宿(    )(3)攥着(    )(4)腆着(    )   
(5)斋公(    )(6)行事(    )(7)带挈(    )(8)绾了(    )
2. 下边句子及加黑词说明人物什么性格行征?
  1 “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范进唯唯连声……
  答:说明范进穷困潦倒[注: 穷困:贫穷、困难;潦倒:失意。生活贫困,失意颓丧。]、地位卑微、甘受屈辱,逆来顺受[注: 指对恶劣的环境或无礼的待遇采取顺从和忍受的态度。]的性格特点。
  2 “宗师说我火候已到,自古无场外的举人,如不进去考他一考,如何甘心?”
  答:说明范进醉心功名、一心想中举,揭露了科举制的腐朽及在这个制度奴役下的知识分子的丑恶灵魂。
  3 “噫!好了!我中了!”说着,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
    答:说明范进受封建科举制毒害深,一生追求功名,屡试不中,苦苦挣扎,如今中举神魂颠倒[注: 神魂:精神,神志。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
3.本文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主要体现在哪儿?
(两点:①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地位;②胡屠户对待范进前后的态度。)
预习布置 预习《口技》
作业布置 1、 概括范进和胡屠户的性格。
2、 课后练习一、二。
3、 以课本剧形式表演《范进中举》。
板书设计                   范  进  中  举
中举前 ----穷困潦倒,受乡邻冷遇、丈人辱骂                 主题
今     (住茅草棚,卖鸡买米,拱手作揖)     欺贫爱富     
非                                                       科举
昔           对       比                  趋炎附势     制度
比                                        (社会环境)   罪恶                              
中举后 ----丈人巴结,乡邻捧场,乡绅附势
学法指导 因《范进中举》是长篇小说节选,学生要想较好地完成该课的学习目标,宜课外阅读《儒林外史》全书,对该书的整体情况,包括所刻画的人物,所选取的典型题材,反映的主题,主要的艺术手法有个大体的了解。学习本文时,着重从范进的语言、动作分析其性格,抓住范进中举前后的不同遭遇及中举后喜极而疯的原因的讨论分析,理解本文的主题及艺术特点。
比较阅读是一种有效的阅读方式。作为比较的双方应具有可比性,即有共性与个性。同样,除了范进与孔乙己,还可进行丁举人与张静斋的比较,胡屠户与张静斋的比较。这些比较都有利于深入地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反思
备课组长审查意见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