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勇气》教案合集(6篇)[北师大版七年级下]
   [标签: ]

《勇气》教案

重点难点:

了解小说作者通过人物肖像,语言,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弄清本文的详略安排.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理清情节层次.2.了解本文的叙述视角.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略)

(二) 阅读要求:1.找同学读课文,要求通过朗读,用声音刻画人物,让学生感觉到情节的紧张与震撼.2.结合思考与练习,给本文划分层次.

(三)字,词的落实.

(四)分析课文层次和题目的含义

老师提示:课文后的"思考与练习"第一题已给我们划分层次段落的提示,我们给这三个层次概括一下内容.

开头(第1自然段):在一个午餐会上,"我"遇到一个美国伞兵并听他讲述自己的经历.

中间(第2——18自然段):法国妇女两次救助美国伞兵,自己的丈夫却因此被杀害.

结尾(第19自然段——末尾):空军将领评价两种"勇气".

提问:大家发现没有,这三个部分的人称不一致,谁来回答一下

回答:这篇小说的开头和结尾部分用的是第一人称,第二部分用的是第三人称.

提问:作者为什么要用变换人称来叙述故事

回答:这种人称的切换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

提问:小说的主体部分用的是第三人称,如果用第一人称不是显得更真实吗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小结:从全面看来,这篇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从故事的主体看来,用的是第三人称叙述视角.这样写的好处是:因为全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视角,因而显得真实感人,同时,第一人称视角利于作者直接感受他对事件的感受,议论抒情更加充实.主体部分用第三人称的视角,都不会有这样完整,直接的情节描述.

说到人称,我们还要弄清一个问题.中学语文在线()

叙事作品具有两个基本要素,即故事和叙述者.故事与叙述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我们说的叙述视角,即叙述者外在于人物的世界,叙述者的世界成为与小说人物世界不同的世界.另一种是人物叙述视角,叙述者由一个反映者所取代,此反映者为小说中的一个人物,他感受,观察,思考,但不像一个叙述者那样对读者讲话.读者是通过反映者个性的眼光来看待小说中其他人物,事件的.

提问:看完了小说,你对题目"勇气"是怎样理解的 你能说出"勇气"的含义吗

回答:勇气指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勇气"的含义有两个方面,一是指美国伞兵所表现出来的勇气,二是那位法国妇女所表现出来的勇气.

提问:这两个人物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勇气一样吗

回答:不一样.美国伞兵所表现出来的勇气是他的勇敢智慧,法国妇女表现出来的勇气还有她的镇定,坚强和她心中崇高的信仰.

提问:"信仰"指的什么

回答:为了战争早日结束,为了更多的人不再受战争的折磨和摧残,她承受了巨大的不幸,是爱国主义的精神在支持着她.

教师点拨:"勇气"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美国青年伞兵身上体现的智慧和勇敢,另一方面是法国妇女冒险救助美国伞兵的勇气,她热爱祖国,渴望和平,痛恨战争而产生的信仰和力量.

(五)板书设计:

一 情节结构

开头:我遇伞兵,听讲经历

中间:救助伞兵,丈夫被杀

结尾:评价两种"勇气"

(六)作业:1,完成练习册上"基础积累"部分各题;2,完成课后习题一,二,三.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2,理解本文的详略安排.

教学过程:

(一) 复习上节内容

板书: 美国伞兵的勇气:勇敢,智慧,顽强

勇气

法国妇女的勇气:勇敢,镇定,坚强,信仰

 

(二)分析人物形象

上节我们分析了"勇气"的含义,小说中的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丙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勇气有相同的特点:勇敢无畏;也有不同点:请看板书.美国伞兵身上表现出来的"勇气"主要写他孤身陷入险境而临危不惧[注: 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积极求生,向法国妇女求救.在被捕后仍不绝望,勇敢逃生.在围捕走投无路[注: 投:投奔。无路可走,已到绝境。比喻处境极困难,找不到出路。]的情况下仍不放弃,机智地折回小屋,再次向法国妇女求救,连德国士兵也想不到回来搜捕,从而成功脱险3.他的勇敢与智慧确实令人钦佩.

美国伞兵的可爱和可敬,主要表现在他竟二返小屋这一情节上,要知道,这需要多么大原勇气和智慧啊!

小说中的另一位人物是那位可敬的法国妇女,这种人物是小说着力刻画的艺术形象,她的形象是那么光彩照人,她的勇气是那么的崇高,我们这节课就来重点分析这一形象.

老师要求学生精读课文第二部分,找出描写法国妇女外貌,语言,行动的部分,思考这些人物描写对刻画人物思想性格的作用.

提问:第一次描写法国妇女的地方在哪里,抓住了她的什么特点来写的

回答:在第四自然段,"一位年约30岁的法国女人","她长得并不漂亮,虽不是满脸笑容,但是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惊异地盯着他".在第6自然段,面对美国伞兵的求援,她只是简单的几个字回答"哦,当然啦."然后就把他带到屋里.

提问:她说:"哦,当然啦."这说明她当时怎样对待掩护盟军士兵这件事

回答:她不假思索[注: 假:假借,依靠。形容做事答话敏捷、熟练,用不着考虑。],很镇定,她认为理所应当,不犹豫;她根本来不及,也不去想后果.

老师点拨:作者运用人物的肖像,语言,行动描写,写这个法国妇女第一次救助这个美国伞兵,寥寥数语写外貌,通过写她"善良而镇定"的目光,突出她内心的质朴,善良和临危不惧.四个字写语言简洁得不能再简洁,朴实得不能再朴实,一个动作"说着便把他带进屋里",她没有犹豫,她认为她这样做是理所应当,从中可以看出这位法国妇女身上表现出来的超乎寻常的勇气.

提问:当美国伞兵二返小屋时,作者是怎样写这位法国妇女形象的

回答:在第14自然段,她"很快开了门.""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

提问:作者写她的表情用意是什么 回答:突出她的悲痛不已,为了说明她在悲痛欲绝的情况下,仍然毅然掩护美国伞兵,突出她的品质.

提问:在这一段中有一句法国女人眼神的描写,在第一次与伞兵相遇也有一句她的眼神描写,找出来对比一下,看看这两处人物的神态描写有什么不同

回答:第一次写她用眼"惊异地盯着他",说明她不认识这个陌生人,而且还是个外国军人,也不知他来干什么.第二次写她"直直的注视着这个美国青年的眼睛",用眼神在倾诉自己的巨大悲痛;就是因为保护你,使我失去了丈夫,我的三个孩子没有了父亲,使我一家遭受灾难.

提问:她面对这个给自己全家带来灾难与不幸的美国伞兵的第二次求救,她的态度是什么

回答:她还是那句简单,质朴的话:"哦,当然啦.快!"

老师点拨:这位普通的法国妇女对正义事业表现出来的无私的支持,需要多么巨大的勇气,这种勇气又是多么的崇高!在对战争的痛恨中,在必胜的信念中得以升华的法国妇女的勇气显得更加美丽和高尚!

提问:面对美国伞兵

[1] [2] [3] [4] [5] 下一页

的请求,法国妇女前后两次都回答了"哦,当然啦."这两个"当然啦",包含了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两个"当然啦",表现了这位法国妇女对正义力量的毫不犹豫的支持和对非正义战争,对敌人的无比痛恨.第一个"当然啦"表示我可以保护你,第二次说"当然啦"更加难能可贵[注: 难能:极难做到。指不容易做到的事居然能做到,非常可贵。],她没有计较因为救助美国伞兵给自己粗里带来的灾难与不幸,这种不幸反而更增加了她对侵略者的仇恨!更加坚定了她对正义力量的支持.为了赶走侵略者,为了让更多的人不再受战争的摧残,她宁愿承受这不幸,哪怕是更多的不幸,后一个"当然啦",比第一个更坚决,更果断,有一种责任感,正义感,这种责任和正义,是人类无私的崇高的美德,会受到人们永远的赞美和歌颂!

(三)分析本文详略的安排

老师提示:本文的主人公无疑应是法国妇女,但写美国伞兵的笔墨却占了小说大部分篇幅,你怎样看这个问题

学生讨论,老师归纳:作者有意将主要人物置于暗处,而将次要人物(美国伞兵)置于"强光"之下,但法国妇女的光彩却丝毫不因着墨不多而黯淡,美国伞兵虽然占了小说大部分篇幅,也只能起陪衬作用,不能与法国妇女的形象平分秋色[注: 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小说详略的安排令人赞叹.

(四)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第三,四题;2,完成练习册上各题.

 

 

 

 

 

《勇气》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概括课文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道德、情感、价值观:让学生树立和平的信仰,培养学生爱正义、爱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计:

    1、按照"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让学生整体理解课文的内涵,感悟信仰的力量。

    2、让学生质疑、自主说、主动说、积极讨论的过程中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

    3、以"见义勇为[注: 看到正义的事,就勇敢地去做。]"的事例导人,激发学生的正义感;以抗日英雄的故事进行扩展、延伸,让学生树立和平的信仰,

 

感受勇气来自于信仰的力量。

    4、课时的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人:

    1、学生上台自我介绍(老师赞美学生的勇气)

    2、老师讲述报道《一个普通的灵魂能走多远》,问:是什么使一个为生活奔波的下岗工人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注: 挺身:撑直身体。挺直身体站出来。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是什么使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做出万人景仰的壮举?(学生回答)

    一、理解课文

    1、检查生字词的积累。

    2、整体感知课文:以每分钟400字左右的速度默读课文。

    3、学生用句式"这是一个__________的故事"概述故事内容。

    4、再次整体感知课文:每分钟500左右。思考故事怎样开头、发展、结尾。

    二、品味课文

    1、学习一一种新的阅读方法——挑读(有选择地读)

  用"~~~~"标注描写美国伞兵的语句。

  用“_________”标注描写法国妇女的语句。

  用“。。。。”标注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

  2、文章的标题叫做“勇气”,文中也提到两种“勇气”的含义。

  3、你更欣赏哪一种“勇气”?请说明理由。(学生讨论回答)

  4、学生质疑。

  三、感悟课文

  1、过渡:和平是一种信仰,为了捍卫它,许多人不惜献出生命。

  2、学生谈抗战时期英雄的故事。

  3、学生自拟有关“勇气”和“信仰”的格言。

  4、小结:在生活中许多地方需要勇气,学习了这篇小说,相信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有勇气战胜它,使自己的人生更美丽。

  5、作业:写一篇读后感一读《勇气》有感。

 一、理解

  这是一个_________故事。

二、品味

  挑读——有选择地读

  用“”标注描写美国伞兵的语句。

  用“__________” 标注描写法国妇女的语句。

  用“。。。”标注揭示文章主旨的语句。

三、感悟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

 

勇气

 

执教人: 单县时楼镇中学     陈元

 

一、教学目的:

1、理清情节结构,理解勇气内涵。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语言表达。

二、教学设想:

(一)导入新课:直接导入对勇气的理解。

(二)初读课文:

1、掌握生字词。

2、把握文章段落结构。

(三)熟读课文:

1、明确文中的重点人物。

2、勾画重点文段、语句,分析两个重要人物。

3、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四)教学方法: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以教师的点拨,特别是文章的结束部分,教师必须要把难点给学生讲清楚,让学生明白作者的用意。

(五)设计为一课时。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勇气?同学们想一想,在你的心目中什么是最值得欣赏和佩服的勇气?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同学们也可以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想一想,有没有一件表现你非常勇敢的事情?然后给大家讲讲你那次勇敢的经历!

学生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回答。

老师小结:从刚才几位同学的讲述中,我认为他们确实是勇敢的,他们有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魄,他们是有勇气的。不过,勇气的内涵远不止这些。那么,什么是勇气呢?

见义勇为是勇气,敢说真话是勇气,大胆创新是勇气,不畏强暴是勇气,敢于批评别人是勇气,敢于解剖自己更是勇气。在战场上为正义而战,浴血奋斗,流血牺牲是战士的勇气;为了人类的解放,为了自由、平等、光明、幸福的未来,不怕一切困难和危险更是一种勇气,这些都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勇气。()

今天我们就从美国作者狄斯尼的小说《勇气》这篇课文,来感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一位普通战士和一位普通妇女表现出的令人肃然起敬[注: 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形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的勇气。

板书:勇气 c.d.狄斯尼

(二)、初读课文: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拘谨(jǐn);颀(qí)长 ;熹(xī)微 ;悉(xī)意;

寥寥(liáo)可数;绶(shòu)带;怯(qiè)生生;

着(zhuó)陆;门闩(shuān);呜咽(yè)。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拘谨:(言语、行动)过于谨慎,拘束。

②颀长:身材高。

孔武有力[注: 形容人很有力气。]:勇武而有力。(孔:很)

④熹微:日光微明。

⑤悉意:全心全意[注: 投入全部精力,一点没有保留。]

寥寥可数[注: 形容很少,数得出来。]:形容数量非常少。

3、把握文章的段落结构。

《勇气》这篇文章可分为几个部分?(文章层次该如何划分?)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回答。

老师小结: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文章开头第1自然段):偶遇美国伞兵,引出故事。(总起全文)

第二部分(第 2至 18自然段):通过美国伞兵两次被救的故事,表现“两种勇气”。(讲述《勇气》的故事。)

第三部分(第19至22自然段):通过“将军”对法国妇女的赞扬,揭示主题。(讲述“我”的感受。)

第一部分是引子,是文章的开头;第二部分是故事,是文章的主体;第三部分是文章的结尾,是升华主题的部分。

(三)熟读课文:

1、第一段写什么?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采用倒叙的手法,通过对一次军人午餐会的叙述,由一位伞兵引出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从结构层次上来说,它起到了引出下文的作用。

2、文中的重点人物有几个?

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有两个,即美国伞兵和法国妇女。

3、美国伞兵讲的故事从课文的哪一段开始到哪一段结束?

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从第二自然段开始到倒数第五自然段结束。

4、说一说,故事是怎样开头、发展、结束的?

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

①开头:二战时,盟军进攻法国前期24小时在诺曼底地区空投伞兵,美国年轻伞兵在远离预定地点好几英里的敌占区着陆。其中一美国伞兵空投地点错误,误入敌人控制区。

②发展(情节发展采用了波浪式结构):这个美国伞兵遇到德国军队的追捕躲入一法国农家中,这个法国妇女救了他,但被德军发现搜出,法国妇女的丈夫被德军打死。这个美国伞兵在狱中侥幸逃脱,他跑进了树林里,德军继续追捕他,当时的情况又迫使他逃回到这个法国妇女的房子,这个法国妇女再次掩护了他。

③结束:这个美国伞兵获救。三天之后,诺曼底地区解放了,他得以重返部队。

5、小说的情节结构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读完第二部份后,同学们认为哪一段情节是本文的高潮部分?并简述你们的理由。

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这位美国士兵重返农家小舍求援,而这位刚刚因这位士兵的到来而失去了丈夫的法国妇女毫不犹豫地再次收留了他,这一情节是本文的高潮,这是最紧张的时候,是最意想不到的举动,是最能表现他们勇气的情节。

6、法国妇女的信仰是什么?(老师提示,在战争时代人民最渴望的是什么?)

让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法国妇女的信仰是和平。

7、当美国伞兵第二次回到农家门前时,是什么原因使得那个刚刚失去丈夫的法国妇女再次收留了他?她的勇气来自哪里?她前后两次回答说:“哦,当然啦。”这两个“当然”中所包含的意义是否一样?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

法国妇女之所以能这么做,是对和平的渴望与信仰,正是这种信仰,使她在刚刚因收留这位美国伞兵而失去丈夫后的惨烈环境中仍然保持着镇定与善良——毫不犹豫地再次收留了他。

法国妇女的勇气来自她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坚强意志而迸发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和平是人类的一大主题,维护和平是人类的美好品质,我们只有理解了这一点,才能理解这位法国妇女的“反常行为”,才能领会她所表现出的勇气。

两个“当然”所包含的意义是一样的。但是,第二个“当然”包含着更大的勇气,更加体现出人物的强大精神力量。

8、课文的第三部分(最后四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

课文的第三部分(最后四段)写作者听完故事后的感受,在文中起画龙点睛[注: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突出中心的作用。

9、文章标题叫做勇气,作者在本文中也提到了两种勇气:美国青年伞兵的勇气和法国妇女的勇气,两位主角的勇气各是怎样的?作者更看重哪一种勇气?为什么?(必须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这一重点和难点)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

我们先来回答两位主角的勇气。

①美国伞兵的拼命勇气。

美国伞兵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重返这个最危险的地方,是因为他理解法国人民的信仰,他是智慧的,他懂得——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他的勇气来自他的智慧。美国伞兵所表现出的勇气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概括。

a、着陆失误,大胆求援——勇敢;

b、不幸被捕,越窗逃生——机敏;

c、身陷绝境,再返农家——智慧。

②法国妇女的不怕牺牲勇气。

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她的?

第一次出场时,作者只有简单的两句外貌描写:“她长得并不漂亮,不是笑容满面,但她的眼光却善良而镇定。”然而,正是这“善良而镇定”使其后来的一系列行为都有了依托。面对美国伞兵的求援,这位妇女只是简单地回答了几个字:“哦,当然啦。”然后就把他带到屋里。不假思索的回答,毫不犹豫的行动,充分地表现了这位法国妇女的坚定内心。

第二次出场时,这位法国妇女已经失去了丈夫,“她满脸苍白,泪眼模糊”。但面对美国伞兵的再次求助,她给予的是同第一次毫无二致[注: 二致:两样。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的回答,是同样毫不迟疑的行动。到这一刻,法国妇女美丽而高贵的形象赫然而立。她的勇气和力量是对和平的信仰所赋予的,神圣而不可剥夺。作者对法国妇女的描写是含蓄而深刻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的。

作者更看重的是法国妇女的勇气。

一方面,作者不厌其烦[注: 厌:嫌。不嫌麻烦。]地引述将军的话褒扬这位法国妇女,用意十分明显。另一方面,美国伞兵身上所体现的是一种个体的智慧与勇气的力量。而法国妇女身上所体现出的是渴望和平、痛恨战争而产生的信仰的勇气和力量,则更多地体现出人类由于对和平的渴望而产生的巨大的精神力量。法国妇女的这种勇气是人类向往自由、光明和幸福的美好愿望,是人类由野蛮迈向文明,不断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

通过比较,法国妇女的勇气更令人敬佩,她的形象也更加高大。

10、《勇气》这篇课文的主旨是什么?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

老师小结:《勇气》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赞颂为和平,为正义而努力的人们的勇气和信仰。和平是一种信仰,为了捍卫它,许多人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珍惜和平、热爱和平、保卫和平,应是人类的共同职责。

11、请同学们结合时事,各抒己见[注: 抒:抒发,发表。各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畅谈对“和平”的理解和认识。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和平与发展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然而,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长河中却不断地发生战争,血腥和暴力浸透了人类的历史。在未来的岁月中,人类仍然需要警惕和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让我们记住:和平是一种信仰。

(四)写作特点

请同学们思考和比较一下,课文的叙事角度和人称的使用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白描手法和第一、第三人称交替使用的叙述。这篇文章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角度,从故事的主体来看又是用第三人称的叙述角度。用第一人称引出故事并结束全文,有利于作者直接表达感受,使议论和抒情更为充分。主体故事用第三人称来叙述则有利于更加完整、客观地叙述。

(五)总结全文。

本文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一个法国妇女为了掩护美国伞兵,不惜牺牲自己的亲人的故事。赞美了为了捍卫世界和平,不惜献出无价的青春和宝贵的生命的勇气。

(六)课堂练习

1、试用美国伞兵的口吻讲述这个故事。

让学生讲

2、用美国伞兵的口吻讲的故事与课文原故事作比较,叙事角度和表达效果有什么变化?

学生讨论,然后回答。

老师小结:

①从叙事角度看:以美国伞兵的口吻讲述一个法国妇女两次掩护美国伞兵而牺牲了自己的亲人的故事。歌颂的主要对象是这个法国妇女。而原文则是从第三者的角度讲述这个故事,歌颂的对象不仅有法国女人,还有美国伞兵。

②从表达效果看:以美国伞兵为第一人称讲述故事,更显得真实感人。而原文则能从更广泛的视野,叙述美国伞兵所无法看到、听到的细节,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

(六)板书设计:

勇气

狄斯妮

高潮:第二次救援

人物:

1、战士:重返农舍,机智勇敢

2、妇女: 再次救援,形象高大

主旨:人类对和平信仰的产生勇气。和平是一种信仰!

勇气

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我们都需要勇气,来面对流言蜚语[注: 毫无根据的话。指背后散布的诽谤性的坏话。]”。是的,人人都需要勇气。我们需要它来面对一切成功与失败,我们需要它来面对一切是与非,我们需要它来面对一切一切的事物。 

    自幼我就知道昭君出塞的故事。她的精神一直深深地感染了我。是什么驱使她不顾宫中金银珠宝,锦绣绸缎,舒服奢华的生活,来到环境恶劣,渺无人烟的边塞 ? 这是一个人说做就做的事吗?谁都知道,去了边塞是一去不返的选择,是不可能再回过头来的事了。昭君想过吗?她想过,是什么让她这样做,是勇气! 

  当年曹操兵败赤壁,狼狈不堪[注: 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地逃到华容道,但他还是中了神机妙算[注: 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的诸葛亮之计,而等候与他搏斗的却是与他有过君臣交情的关羽。关羽满骨子里都是刚强与正义。这时,关羽面临了两种选择:一是擒曹操回去,获取功名。二是放掉曹操,回去受罚。而关羽已在军师面前立下了军令状,必须擒曹,否则一死。但是他擒住曹操是违背良心的事,毕竟人心是肉做的,曹操待他不薄,人有情呀!所以,他最终放掉了曹操,回去领死。当他做出选择的这一刹那间,是什么让他这样做,除了他本身的正义,还有勇气。这关系到个人甚至国家安危的事,是需要勇气才能做出来的。  

  同学们,当你面对一个选择时,你有勇气去选择?去面对吗?当你上讲台在老师同学面前读一篇演讲稿。你有勇气吗?当自愿竞选班干部时你有勇气吗?把你的勇气拿出来吧!每一件事,当你决定要做时,那已是成功了一半,因为你有勇气去做它,你很有胆量。古往今来[注: 从古到今。],有多少件事不是因为有勇气才去做的?可能寥寥无几[注: 非常稀少,没有几个。]。小鸟飞过大海,它一定能飞过去吗?那必须要尝试。在尝试之前是需要勇气和胆量的。 

  每当你做一件事时,把你的勇气,把你的胆量,把你的信心拿出来吧!拥有了这些,你已经站在比起跑线远的地方了。  

 

勇 气  

    只要能生死相共,便是痛苦也成为欢乐了。 ——罗曼•罗兰  

  “你认为我很有勇气?”她问道。  

        “没错,你很有勇气。”  

        “如果我有几分勇气,那也是因为经过几位良师的启蒙,我可以举一位给你听听。多年前,我曾在史丹福医院担任义工,那时认识了一个叫丽莎的小女孩。她身患重疾  

,病情十分罕见,唯一能挽回她性命的机会,便是接受五岁幼弟的输血,因为她弟弟也曾罹患此病,后来奇迹般地被救活,现在体内产生出了能对抗病毒的抗体。医生向这个小男生解释了情况,问他是否愿意输血给姐姐。我见他只迟疑了半秒钟,便深深地吸口气说:“如果能救活丽莎,我愿意。”  

        “进行输血时,他静静躺在姐姐身旁,见到姐姐双颊恢复红润,他不禁面露微笑。  

        但接着他收起了笑容,脸色苍白地望着医生,用颤抖的声音问道:“我会马上死掉吗?”  

        “原来他年纪太小,误解了医生的意思,以为要将全身的血都输给姐姐。”  

        “是的,我学到了什么叫勇气,”她补充道:“因为我见到了一个榜样。” 

 

话题作文“勇气”

    [题目]

   人们常用“大智大勇”来夸奖一个人的非凡才能。那么到底何谓“勇”呢?是勇于克服困难,还是敢于面对邪恶势力,或是能战胜自身的怯懦?

   请你以“勇气”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600字。 

   [提示]

   本题可作如下构思:1、从自己的所见所闻出发,记一个有勇气的人。例如意大利著名女记者法拉齐凭着一身勇气,采访了诸多国家的首脑(如里根、邓小平等),为人们做出了榜样。她认为,人只要有勇气,就没有办不成功的事。参考拟题:勇气让她如此成功。2、虚拟一则寓言故事,通过勇气与鲁莽的争辩阐明两者的区别。比如,勇气和鲁莽是亲兄弟,但勇气做事常取得成功,因而受人喜爱;鲁莽常做错事情,因而受人讨厌。鲁莽不服,便去找勇气论理。鲁莽说:“你凭什么比我强?”勇气说:“我并不比你强,只是我做事前都深思熟虑[注: 反复深入地考虑。]过,不像你单凭一时的冲动。”鲁莽说:“谁说的?我也动脑筋呀。”勇气说:“你动脑筋是想怎样做,而我还要想会有什么后果。”参考拟题:争辩。

  

 [精彩例文]

    生命维他命

    孙炜

    近日看到一篇报道:一个到中国旅游的美国小伙子,奋不顾身[注: 奋勇向前,不考虑个人安危。]地为一名中国老人夺回被抢的包,而在场的中国人却个个无动于衷[注: 衷:内心。心里一点儿也没有触动。指对应该关心、注意的事情毫不关心,置之不理。]。我看后不禁感到心寒和疑惑:为什么素不相识[注: 素:平素,向来。向来不认识。]的美国青年会挺身而出,而身为同胞的中国人却无动于衷呢?听说美国人好吃维他命,是不是他们的维他命中含有什么特殊成分,能教人见义勇为?如果有的话,我想这种维他命应该叫“勇气”。而国人恰恰缺少这种生命维他命。

   人是需要勇气的。没有勇气的人就像失去了脊柱,直不起腰,挺不起背来,只能匍匐在人生之路上,阳光照不到他的身上,幸运女神也绝不眷顾这样的人。综观历史,没有哪一个伟人名士缺乏勇气。正因为有了勇气,他们才变得出类拔萃[注: 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伸为聚集。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能站在时代的巅峰傲视群雄。伽利略的勇气在于他不迷信书本,敢于向权威挑战,于是历史上有了著名的“比萨斜塔实验”,人类物理学便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哥白尼、布鲁诺为什么名垂千古[注: 比喻好名声永远流传。]?不仅是因为他们在学术上成就卓著,更重要的是他们是真正的勇士,即使受到生命的威胁,仍然坚持科学真理。至今人们在鲜花广场似乎还能听到布鲁诺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坚定地宣传“太阳中心说”的铿锵语调。又如,在十年浩劫的阴影仍未散去的情况下,“恢复良知”从一个弱女子的口中道出,震撼了整个神州。这位弱女子就是戴厚英,说出这短短的四个字,在当时需要何等的勇气啊!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生命中不能缺少勇气。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挫折和磨难,这时候,我们需要勇气,用它来武装自己,披荆斩棘[注: 劈开丛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创业过程中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克服重重困难。],以到达人生的巅峰。拥有勇气,你就有了风帆,一路乘风破浪[注: 船只乘着风势破浪前进。比喻排除困难,奋勇前进。];拥有勇气,你就有了开道的长戟,一路过关斩将;拥有勇气,你才拥有完整的人生。

   朋友,如果你已经拥有勇气这种生命的维他命,请好好地珍惜并利用它;如果你缺少这一生命维他命,请为你的生命注入这不可或缺的活力。下一次你发现一些丑恶现象时,请勇敢地站出来,因为你有勇气,而那些违法犯罪的人肯定没有这种维他命。

   拥有勇气,你将得到最大的馈赠。

   [点评] ()

   这篇文章把“勇气”比作“生命维他命”,道明勇气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贴切、自然、新颖。

   全文观点明确,例证得当,层次清晰,语言流畅,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说服力。

上一页  [1] [2] [3] [4] [5]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