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作文大全网 >> 写作指导 >> 语文教学 >> 正文
北师大版七年级上《山行》相关资料
   [标签: ]

 (一)范仲淹《渔家傲》简析

  这首词是范仲淹镇守西北边疆时写下的。它描写了边塞的萧瑟风光和艰苦生活,表现了将士久戍思乡与功业未成、欲归不得的矛盾和痛苦。上片以写景为主,着重刻画塞下秋来荒凉雄壮的景象,景中寓情。“塞下”句总写边塞秋天风景之“异”,“异”字统领并笼罩全篇。底下具体渲染“异”:大雁尚且不愿留在寒冷荒僻的边塞,何况人呢?大雁尚能扬长而去[注: 大模大样地径自走了。],人却不能。把雁人格化,借物情衬托人的感情。边声、角声写所闻之异,以声写情,凄凉悲壮。千嶂、长烟、落日、孤城则为黄昏所见之异,景物中同样寄寓着悲壮而又苍凉的情怀。下片以抒情为主,又以景渲染情。“浊酒”二句抒发将士忧国思乡的情怀。说酒既劣又少,显见生活寂寥,乡愁难遣;说家乡遥远,又见归思深切,回乡困难重重。而欲归不得的苦闷产生的主要原因则是功业未就,这又流露出将士守土有责[注: 指军人或地方官有保卫国土的责任。]的壮烈情怀。“羌管”句转写夜景。羌笛幽怨的曲调加重了乡愁,遍地繁霜的苦寒令人难以入眠。结尾又转为抒情。“将军白发征夫泪”是“燕然未勒归无计”的沉重心情的形象表现。情景相生、相融是这首词突出的特色。“衡阳雁去”,引发出“万里”乡愁。“四面边声”、悠悠“羌管”、满地繁“霜”与“人不寐”互为表里[注: 表:外部;里:里部。互相之间是表与里的关系。指相辅相成,相互转化。]。荒凉冷落的景象涂抹着凄凉孤寂的主观感情色彩。“千嶂里”“孤城闭”是引发“燕然未勒”的感叹的缘由。边塞苦寒、久戍思乡与壮志未酬[注: 酬:实现。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御敌守土有责的矛盾是情与志的矛盾,矛盾的两方面相交织,表现得跌宕起伏。忍受着浓重乡愁的折磨,坚持守边报国是矛盾的主导方面,这首词也因之成为壮词;然而“归无计”的现实又使思归之情无计可消除,因此词情又在激越中透出悲凉。


  (二)范仲淹《苏幕遮》简析
  这首词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抒写旅思乡愁。邹祗谟云:“范希文(范仲淹,字希文)《苏幕遮》一调,前段多入丽语,后段纯写柔情,遂成绝唱。”(《远志斋词衷》)上片写游子在途中登楼望远所见景象。写景颇能捕捉独到的感受,突出秋色之美。通常写思乡,大都借萧瑟的秋景作映衬,范仲淹偏专注于天高气清、秋色明净碧翠的特点,表现其绚丽爽朗的色调。碧天、白云相映,碧天、黄叶相衬,主色调是“碧”;水天相接,一派翠碧;以绿波为背景,淡白色的炊烟散去,也溶进了翠色之中;无边的芳草更是绿向天涯。境界之清澄空灵,画笔独到。画面空阔又层次分明:前二句自上至下,中二句由近及远,后三句先是上下远近合一,又伸向无穷的远方。后三句还借景托情,夕阳映山,远处天接水,水连天,芳草延伸到比夕阳更遥远的天涯,以翻进的手法暗寓故乡在芳草尽头,夕阳尚可望见,故乡却遥不可及之意。无边芳草触动无穷的别愁离恨,故曰“芳草无情”。可想见游子对景怀思的情状,为下片抒情作了很自然的过渡。下片抒写怀远思乡情怀,层层展开,婉转缠绵。前二句正面点明客中乡愁之深。三四句说只有“好梦”才能使自己得到安慰,从反面着笔,更见思乡之苦。“明月”句为情中之景,也点明上片之景为倚楼所见。正倚楼远望又说“休独倚”,这是从现实中得到的教训:望而不见,只能徒增痛苦!那又作一转折:“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结果是愁更愁。造语也新鲜感人,下片直抒胸臆,却逐层翻进,益显柔婉缠绵。


  • 上一个写作指导:
  • 下一个写作指导: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Copyright 2008-2013 © 作文大全网(www.25622.com) All rights reserved